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应力特征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辉 高原 +2 位作者 石玉涛 刘小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4,共10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2008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系统分析方法(SAM),进行地壳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得研究区内18个台站共1005条记录的剪切波分... 青藏高原东北缘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2008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系统分析方法(SAM),进行地壳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得研究区内18个台站共1005条记录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介质各向异性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慢剪切波延迟时间表明了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强弱变化特征,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则反映了本区区域构造应力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构造区直接受青藏地块与阿拉善地块间相互作用,与青藏地块构造应力一致;甘东南活动构造区的应力环境主要受到内部活动断裂的共同作用,具有局部构造应力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构造应力
下载PDF
基于《中国震例》的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小龙 +1 位作者 向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基于《中国震例》记录的1966年以来的震例,按异常测项和变化类型分类统计了与地下流体相关的异常数量与震级、震中距、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大陆M6.5以下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数量与震级无相关性,M6.5以上地震异常数量随震级... 基于《中国震例》记录的1966年以来的震例,按异常测项和变化类型分类统计了与地下流体相关的异常数量与震级、震中距、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大陆M6.5以下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数量与震级无相关性,M6.5以上地震异常数量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多,二者呈指数关系;地下流体异常多集中于距震中300km范围内,且各测项间无明显区别,异常数量与震中距之间呈Gamma分布特征;地下流体异常时空演化主要表现为"向震中收缩"、"构造控制"和"相对集中"三种典型特征,震前异常数量主要表现为"持续增长"型和"先增后减"型两类,且以"先增后减"型居多。本文统计得到的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可为今后地震预报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异常 中国震例 特征统计
下载PDF
2012年5月3日金塔—阿拉善盟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6,共2页
利用甘肃省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2012年5月3日金塔-阿拉善盟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面为78°,主压应力P轴方向为N32°E,震源深度为9km。
关键词 金塔—阿拉善盟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走滑型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流体资料地震预测效能检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钟骏 +1 位作者 陈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以南北地震带北段长时间、连续并有多次震例记录的流体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使用Molchan图表法对其与周边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计算了时间占有率、预测效能和概率增益等参数。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北段各台项的预测效能差别较大。... 以南北地震带北段长时间、连续并有多次震例记录的流体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使用Molchan图表法对其与周边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计算了时间占有率、预测效能和概率增益等参数。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北段各台项的预测效能差别较大。整体看来,甘东南地区的观测资料检验效果较好,表现为概率增益较大;青海东部地区的多个测项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较好,但概率增益较小;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断裂附近两台项的报准率差别不大,但概率增益、时间占有率等却都不同。此外,从前兆资料变化时间上看,短期异常和长期异常都较多,中期异常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异常 地震前兆 Molchan图表法 南北地震带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辉 +4 位作者 刘双庆 曹井泉 李赫 陈嵩 高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研究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5~1.4,低b值区域为昌平—宝坻断裂段和唐山—迁安断裂段,变化范围为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正处于相对高应力或闭锁状态,存在未来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地震带 B值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样本量
下载PDF
甘东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辉 冯建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2008年)的观测资料,采用SAM分析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获得了甘东南地区7个台站319条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位于活...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2008年)的观测资料,采用SAM分析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获得了甘东南地区7个台站319条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大多数与对控震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复杂的局部构造会影响剪切波分裂结果,造成偏振优势方向与主要活动断裂走向不一致,或与区域主压应力相差较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分析方法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 时间延迟
下载PDF
利用多个震源机制解求祁连山西段平均应力场方向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5,共7页
祁连山西段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14个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2001-2012年66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性质以走滑和逆冲为主,印证了祁连山... 祁连山西段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14个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2001-2012年66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性质以走滑和逆冲为主,印证了祁连山西段基本构造变形特征;三个区域应力张量的定量结果显示,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在NE向,水平挤压作用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分区特征,表明局部应力场受到局部构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张量 祁连山西段 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天津高村井一次水位异常的调查与排除 被引量:11
8
作者 龚永俭 +2 位作者 李颖楠 陈嵩 李越 《内陆地震》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针对天津高村井水位分钟值曲线在每日相对固定时间段出现的下降台阶错动型异常,对观测仪器、供电系统和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水位异常系观测室南侧约10 m处的电镀作业间的高频直流设备漏电所导致。通过将漏电的高频... 针对天津高村井水位分钟值曲线在每日相对固定时间段出现的下降台阶错动型异常,对观测仪器、供电系统和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水位异常系观测室南侧约10 m处的电镀作业间的高频直流设备漏电所导致。通过将漏电的高频直流逆变电源更换,有效排除了异常。提出在数字化水位观测中,不但要注意传统的诸如地下水超采等观测环境因素,还要重视可能对数字化水位仪有影响的电磁环境因素,补充、修订地下流体观测环境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水位异常 高村井 天津
下载PDF
唐山4.8级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赫 刘双庆 +5 位作者 刘文兵 尚先旗 谭毅培 胡培元 高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9-1025,共7页
2012年5月28日唐山发生MS4.8地震,之后宝坻发生MS4.0和MS3.5地震,这三次地震是近十年来首都圈地区较显著的事件。本文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唐山地区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地震视应力。首先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发生MS4.8地震,之后宝坻发生MS4.0和MS3.5地震,这三次地震是近十年来首都圈地区较显著的事件。本文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唐山地区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地震视应力。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获得地震观测谱,扣除仪器响应后进行非弹性衰减和几何扩散校正,几何扩散采用Gail提出的震中距分段模型,用随频率变化的Q值来表示非弹性衰减;然后在Brune圆盘模型下利用遗传算法求出一组fC(拐角频率)和Ω0(零频极限),使得理论震源谱和校正的观测谱残差最小;通过零频极限求得地震矩M0,通过有限仪器带宽补偿并加上积分已校正的观测谱求得辐射能量ES;最后即可求出视应力。计算结果表明:MS4.8地震视应力表现出震前趋势上升,震时达到峰值,震后趋势下降的变化特点,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区域应力场的演化过程,故可作为地震趋势判断的依据之一;MS4.8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与震级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随着震级增大视应力也增大,但MS4.8地震前视应力值总体上大于震后视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4.8级地震 视应力 数字地震台网 辐射能量 地震矩
下载PDF
甘肃迭部M_s4.0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辉 徐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8-913,共6页
综合利用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_s4.0地震的近震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深度震相sPL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是一次走滑兼逆冲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 综合利用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_s4.0地震的近震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深度震相sPL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是一次走滑兼逆冲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倾角57°,滑动角23°;发震构造可能为光盖山-迭山北麓断裂;震源深度为7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迭部MS4 0地震 sPL震相 CAP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下载PDF
2010年滦县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赫 刘文兵 +4 位作者 刘双庆 龚永俭 尚先旗 高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4,共8页
2010年3月6日河北滦县发生ML4.5地震,其前震较为活跃且余震丰富。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到的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滦县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地震视应力。结果表明:1 ML4.5地震视应力表现出震前存在高值异... 2010年3月6日河北滦县发生ML4.5地震,其前震较为活跃且余震丰富。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到的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滦县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地震视应力。结果表明:1 ML4.5地震视应力表现出震前存在高值异常,震时达到峰值,震后波动下降的变化特点,而且主震视应力远大于多数余震,由此推断该序列类型为主余型。2视应力的数值变化可以反映震源区应力状态,利用视应力的变化过程来探讨地震序列性质,结合传统序列判别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别序列类型。3在震级ML≤3.3范围内震级与视应力大体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震源机制 2010年滦县地震序列
下载PDF
天津典型观测井渗透性变化及对玛多7.4级地震响应机理分析
12
作者 李悦 马晗宇 +2 位作者 刘振辉 邵永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1,共19页
采用微水试验和固体潮汐反演两种方法计算了王3井、宝坻新井、宁河井不同时期渗透系数,经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所得结果在总体量级上是相当的,并且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发育稳定、连续性较好的含水层中的观测井,二者计... 采用微水试验和固体潮汐反演两种方法计算了王3井、宝坻新井、宁河井不同时期渗透系数,经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所得结果在总体量级上是相当的,并且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发育稳定、连续性较好的含水层中的观测井,二者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微水试验估算的井含水层渗透系数主要反映了井孔周围局部含水层渗透能力在短时间内水流过程中的渗透性特征,而固体潮汐反演估算的渗透系数则反映了在较长时间内较大范围含水层的平均渗透能力。因而,在观测井同震响应分析、抽(注)水干扰等异常核实分析中,使用微水试验估算的井含水层渗透系数更为合理,而在分析区域应力场变化中使用固体潮汐反演估算的渗透系数则更合理。本文分析了三口观测井水位和渗透性变化特征以及产生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王3井和宝坻新井水位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同震响应机理,以及玛多地震对宁河井水位观测的影响机制,发现应力积累、抽/注水干扰、地震波传播等因素均会对含水介质渗透性造成影响。并且,地震波传播过程对不同含水介质造成的影响不同,而含水层岩性相同的不同观测井对同一地震的响应特征和机理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微水试验 固体潮汐反演 同震响应 2021年玛多7.4级地震
下载PDF
廊固凹陷深部剪切破裂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赫 董一兵 +3 位作者 彭研枫 刘双庆 吴博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2-504,共13页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采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确定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M4.3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源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97°,倾角58°,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45°,倾角63°,滑动角-144°;是一个略带正...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采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确定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M4.3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源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97°,倾角58°,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45°,倾角63°,滑动角-144°;是一个略带正断分量的右旋走滑地震.结合近震转换波测定主震的震源深度在19km附近.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结果显示:永清地震序列震中呈北东向窄带展布,表明此次地震主要向北东向破裂;深度集中分布在17~19km,整体形态近于铅直,显示发震断裂具有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陡立的特征,与节面Ⅱ的性质比较吻合,推测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将发震断层面参数与震源区附近断裂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关于廊固凹陷附近区域地震构造的一些认识:(1)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地壳浅部发育的先存正断裂,而是震源区下方一条地壳尺度的深断裂,该深断裂为新生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正断性质,倾角陡峭、近于直立、宽度较大,向上与夏垫断裂相通.(2)综合震源区附近多条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断裂与新夏垫断裂同属一条断裂,称为:新夏垫深断裂.该断裂从夏垫向西南方向延伸至文安,并可能与霸县-束鹿-邯郸断裂带相联系,总长度超过150km.(3)基于2006年文安M5.1地震与2018年永清M4.3地震在震源机制上的相似性及震源位置上的关联性,结合区域构造条件,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新夏垫深断裂.(4)根据研究区几次显著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参考区域断层构造、电性结构和流变学模型,推测活化克拉通块体新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界面深度在15k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地震构造 夏垫断裂带 脆韧性转换带 永清M4.3地震
下载PDF
宝坻-苗庄凸起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深度研究
14
作者 李赫 董一兵 +5 位作者 高武平 闫成国 蔡玲玲 吴博洋 彭钊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88-202,206,共16页
现今地震是最新构造活动的最直接表现,是认识大陆内部非刚性变形特征的最有力工具。尤其是对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活动的新生断裂来说,由于发育成熟度低,几何构造上贯通性差且不同区段走向/不同深度倾向差异明显,地震能够揭示其三维空间的变... 现今地震是最新构造活动的最直接表现,是认识大陆内部非刚性变形特征的最有力工具。尤其是对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活动的新生断裂来说,由于发育成熟度低,几何构造上贯通性差且不同区段走向/不同深度倾向差异明显,地震能够揭示其三维空间的变化,尤其是脆韧性转换深度特征,促进对新生活动断裂孕育、发震过程的认识。渤海湾盆地新生走滑活动断裂曾多次发生强震,如唐山M_(S)7.8、三次宁河M_(S)≥6.2地震,这些地震揭示的地壳脆-韧性转换深度对认识该地区地震发震机理和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渤海湾盆地内宝坻-苗庄凸起新生断裂为目标断裂,以发生于宝坻凸起的2012年宝坻M_(S)4.0、M_(S)3.5地震以及发生于苗庄凸起的1976年宁河M_(S)6.2、M_(S)6.9、1977年宁河M_(S)6.2地震为研究对象,基于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研究宝坻M_(S)4.0、M_(S)3.5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近震转换波Sp精确确定震源深度,采用双差方法定位两个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并结合其他资料探讨该地区地震的发震机理以及新生断裂脆韧性转换深度。结果显示:(1)宝坻M_(S)4.0、M_(S)3.5地震震源性质与宝坻-苗庄凸起出露地表的已知断裂不尽相符,结合宁河三次MS≥6.2地震震源参数的有关研究成果,推测它们均发震于宝坻-宁河深大断裂;(2)结合震源区电性结构以及流变结构等模型,宝坻-苗庄凸起这五次显著地震揭示出宝坻-宁河深大断裂的脆韧性转换深度为15km左右;(3)结合渤海湾盆地动力演化过程以及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等相关资料,推测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是宝坻-宁河深大断裂与深部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断裂 渤海湾盆地 宝坻-苗庄凸起 宝坻-宁河深大断裂 脆韧性转换深度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s8.1与M_s7.5级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艳 刘杰 +2 位作者 刘双庆 杨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3617-3626,1,共10页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为低角度逆冲型单侧破裂.余震区呈WNW-ESE展布,长轴约170 km,短轴约60 km.余震空间分布不均匀,主震和强余震分布在余震区两端,中部余震稀疏,这与8.1级地震矩释放主体区一致.7.5级地震发生...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为低角度逆冲型单侧破裂.余震区呈WNW-ESE展布,长轴约170 km,短轴约60 km.余震空间分布不均匀,主震和强余震分布在余震区两端,中部余震稀疏,这与8.1级地震矩释放主体区一致.7.5级地震发生在8.1级地震余震区的东部边缘,8.1级地震对其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8.1级和7.5级地震发生在尼泊尔1505年和1934年两次大震之间的8级地震破裂空段上,1870年以来至本次地震前该破裂空段内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存在6级地震背景空区.这次地震前13年,形成长约590 km的5级地震空区,震前19个月空区被打破.8.1级地震序列发生在5级地震空区的中部,其东、西两侧仍有较大范围没有发生地震,库伦应力计算表明8.1级地震对其东西两侧断层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考虑到历史地震的离逝时间与复发周期,认为1934年地震破裂区再次发生大震的危险性较小,而1505年地震破裂区发生大震的危险性增大.2005年巴基斯坦M_w7.6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喜马拉雅地震带已经进入了一个7级以上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尼泊尔地震 破裂区 地震空区 应力触发 喜马拉雅地震带
原文传递
川滇地区强震前流体异常特征与预测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邵志刚 +3 位作者 孙小龙 向阳 喜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为进一步跟踪川滇地区未来1-3a的7级震情,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强震(MS≥6.0)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前兆信息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具有长趋... 为进一步跟踪川滇地区未来1-3a的7级震情,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强震(MS≥6.0)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前兆信息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具有长趋势变化特征,且震级越大趋势性越显著,空间上由外围沿构造带逐渐向震区收缩;水氡、水位异常具有时间上的配套性、月频次加速性及空间上的群体性与分化迁移等特征。通过拟合发现,震级与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并据此尝试给出了川滇地区流体异常预测指标,希翼为今后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异常 指标体系 地震预测 川滇地区
下载PDF
2017年9月4日临城M_L4.4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揭示的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赫 谢祖军 +7 位作者 晓山 董一兵 张辉 彭钊 刘文兵 高也 丽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0-689,共20页
2017年9月4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发生了ML4.4地震,临城及周边地区震感明显。此次地震发生在地震较少的临城县,是邢台地区近年来的一次显著地震,研究其发震机理对认识曾于1966年发生MS7.2地震的邢台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 2017年9月4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发生了ML4.4地震,临城及周边地区震感明显。此次地震发生在地震较少的临城县,是邢台地区近年来的一次显著地震,研究其发震机理对认识曾于1966年发生MS7.2地震的邢台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临城ML4.4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然后利用gCAP方法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对该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最后采用sPL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临城地震序列主轴沿NE向分布,深度剖面揭示倾向SE,深度集中在6.5~8.2km,平均约7km。主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76°、69°和-40°,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3°、53°和-153°,由此可知该地震为具有少量正断分量的走滑型地震。起始破裂深度约7.5km,矩心深度6km,多个台站观测到的sPL深度震相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矩心深度的可靠性,地震由深部向浅部破裂。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和地震序列定位结果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根据1966年邢台地震发震机理的启示,推测发震断层为临城地区滑脱构造面之下的一条走滑兼具较小正断分量的潜伏断层。本次地震是深部断裂的一次应力调整,并没有导致深浅部断裂的贯通破裂,因此该地区仍然具有一定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城ML4.4地震 震源参数 发震构造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中国大陆M_S≥7.0地震与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辉 张浪平 +1 位作者 徐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6,共9页
选取1900~2012年中国大陆MS≥7.0浅源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日月潮汐在发震断层面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确定潮汐相位角。通过Schuster检验,定量分析了中国大陆强震与日月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具有震源机制解的57次强震... 选取1900~2012年中国大陆MS≥7.0浅源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日月潮汐在发震断层面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确定潮汐相位角。通过Schuster检验,定量分析了中国大陆强震与日月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具有震源机制解的57次强震中,71.9%的强震发生在潮汐加载相位区间,Schuster检验p值为3.83%,显示中国大陆7级强震与潮汐库仑破裂应力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活跃期p值为4.56%,75.5%的地震发生在潮汐加载相位区间;而在平静期发生在加载相位区间的地震比例为50%。表明活跃期内的强震受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触发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潮汐 触发 潮汐相位 库仑破裂应力
下载PDF
2012年5月28日唐山M_S4.8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赫 张辉 +6 位作者 丽霞 宝锁 高也 蔡玲玲 莉婵 李冬圣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本文采用2012年5月28日唐山M_S4.8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S_4.8地震是略带正断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本文采用2012年5月28日唐山M_S4.8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S_4.8地震是略带正断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139°、倾角79°、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232°、倾角73°、滑动角-169°;最佳震源深度为10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位置和震源机制解来分析,此次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为唐山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CAP方法 深度震相 2012年唐山Ms4.8地震
下载PDF
唐山地区地震成因初探—以丰南2010年M4.1和2019年M4.5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赫 董一兵 +6 位作者 孔军 吴博洋 彭钊 郑世禄 彭研枫 李金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6-1283,共8页
自1976年唐山M 7.8地震之后,唐山地区中小地震不为鲜见.在唐山市丰南区,相继发生了2010年M 4.1地震和2019年M 4.5地震,两者相距仅18 km左右.为了探究它们的发震构造以及与唐山M 7.8地震之间的成因关系,从而窥见该地区的地震成因.本文基... 自1976年唐山M 7.8地震之后,唐山地区中小地震不为鲜见.在唐山市丰南区,相继发生了2010年M 4.1地震和2019年M 4.5地震,两者相距仅18 km左右.为了探究它们的发震构造以及与唐山M 7.8地震之间的成因关系,从而窥见该地区的地震成因.本文基于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利用CAP方法获取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矩心深度,并利用近震sPL深度震相对矩心深度进行准确测定,结合双差定位得到的地震序列位置,对它们的发震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丰南M 4.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为60°/85°/163°(走向/倾角/滑动角),节面Ⅱ为151°/75°/6°,震源错动类型显示为走滑特征;震源深度为15 km;地震序列震中沿NE向分布,短轴剖面揭示倾向SE、倾角陡立,推测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结合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其发震构造为唐山地壳深断裂,与唐山M 7.8地震发震构造相同.(2)丰南M 4.5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为254°/73°/-120°,节面Ⅱ为137°/34°/-31°,震源性质拉张兼走滑;震源深度为14.5 km;地震序列震中沿NEE向分布,短轴剖面显示为倾向NW、倾角陡立,推测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结合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发震构造应该是宁河昌黎深断裂.(3)基于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结合渤海湾盆地动力条件、发震断裂的运动学特征以及地壳精细结构等资料,本文认为唐山丰南M 4.1和M 4.5地震以及该地区中小地震活动频发与该地区地壳深、浅部叠加的构造系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丰南M 4.1和M 4.5地震 唐山地壳深断裂 宁河昌黎深断裂 发震构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