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1952-2002年的经验验证 被引量:135
1
作者 温涛 王煜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27,共10页
增加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 增加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农业贷款的增长也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是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贷款 财政支农 农业投资 农村经济
原文传递
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2
2
作者 温涛 王煜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文运用经济转型以来的实际数据, 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1978—2002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只有农业投资... 本文运用经济转型以来的实际数据, 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1978—2002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只有农业投资的增加才能够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说明,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向农业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贷款 财政支农 农业投资 农民收入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53
3
作者 温涛 王煜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1,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整合、科学创新与协同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改革 演进逻辑 创新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总体格局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37
4
作者 温涛 何茜 王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5,共13页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中国借助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动力,快速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使起点极低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成绩斐然,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痼疾尚未破题、仍难破题。"新常态&qu...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中国借助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动力,快速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使起点极低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成绩斐然,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痼疾尚未破题、仍难破题。"新常态"下,中国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彻底斩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死结,迫切需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方能再次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延续农民收入"增长奇迹",最终走向城乡协调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 政策调控 动力机制 制度供给 改革开放40年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与发展定位:解析村镇银行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新一轮针对农村金融的密集调控收效不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功能,却在一些地区开始变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有效根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制度供给抑制,要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与行为法律制度,... 新一轮针对农村金融的密集调控收效不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功能,却在一些地区开始变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有效根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制度供给抑制,要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与行为法律制度,保障其自身的营利能力;要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确保其服务"三农"的基本功能;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的总体法律框架,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外部法治环境,增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银行 贷款风险 农村金融
下载PDF
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温涛 冉光和 +1 位作者 王煜 熊德平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4年第4期82-87,共6页
农户信用评估的研究对推动农村消费信用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良好运行十分重要。本文在构造农户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户信用评估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利用实际搜集到的农户资料进一步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估模型,继而构造了农... 农户信用评估的研究对推动农村消费信用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良好运行十分重要。本文在构造农户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户信用评估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利用实际搜集到的农户资料进一步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估模型,继而构造了农户信用评估系统,并举例说明了该系统的实际运用,以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户信用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一丝基础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农户信用评估 神经网络模型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农村金融法制化: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煜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2-109,80,共9页
发达国家的转型经验表明农村金融法制化是使农村资金高效转化为农村生产资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作为调整处于现代农村经济核心的各种金融主体、金融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具有... 发达国家的转型经验表明农村金融法制化是使农村资金高效转化为农村生产资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作为调整处于现代农村经济核心的各种金融主体、金融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具有政策性、合作性、保障性等显著特征。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必须充分意识到法律制度在权利配置和市场培育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逐步将农村金融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必须在把握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突出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合作性金融法律制度和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法律制度供给的均衡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警惕市场化冒进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法制化 本质特征 制度体系 国际经验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演进逻辑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煜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6,共7页
建国60年以来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演进历程与逻辑规律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抑制的长期积累。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应当遵循"需求分析——功能定位——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的思... 建国60年以来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演进历程与逻辑规律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抑制的长期积累。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应当遵循"需求分析——功能定位——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的思路,向法律制度建设层面深化。而推进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改革与创新,一要做到视角微观化,加快农村金融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法律法规建设;二要做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法律制度并重,引导民间金融的规范化成长;三要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效结合,建立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创新激励机制。惟其如此,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瓶颈才能得以最终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法律制度 演进逻辑 路径创新
原文传递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法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9,共9页
中国金融监管存在显著的制度供给过剩。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会增加交易成本,不符合效率原则。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原因在于金融监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权力监管模式下监管机关的粗放型制度供给以及金融监... 中国金融监管存在显著的制度供给过剩。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会增加交易成本,不符合效率原则。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原因在于金融监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权力监管模式下监管机关的粗放型制度供给以及金融监管的行政化。改变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状况,应当引入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理念和问责机制,将金融监管由权力监管向市场化监管转变,并合理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制度 供给过剩 法经济学 市场化 成本收益
下载PDF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运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煜 温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2X期131-132,共2页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程序入手,提出了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以实际的内部控制资料对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加以具体应用,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评...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程序入手,提出了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以实际的内部控制资料对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加以具体应用,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提供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基本程序 具体应用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实际 评价问题 资料
下载PDF
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煜 温涛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的组织结构与服务体系并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的组织与操作层面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的组织结构与服务体系并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的组织与操作层面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应当走出误区,树立产业金融意识,按产业发展规律推进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带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从而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产业组织创新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煜 刘乃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内在加剧的盈利性与支农性矛盾冲突和外在缺位的政策激励已经成为以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掣肘。既有金融结构抑制与金融创新的激励不足又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发展动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承载了... 内在加剧的盈利性与支农性矛盾冲突和外在缺位的政策激励已经成为以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掣肘。既有金融结构抑制与金融创新的激励不足又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发展动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承载了金融公平、金融普惠、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等多元发展理念,缺乏有效的制度协调使得深层次的理念冲突浮出水面,进而造成金融机构的发展欠缺可持续性。以"权利-义务-责任"为框架的法律制度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改进向标。由内而外,完善企业法人、区域竞争、金融监管和安全保障等制度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
下载PDF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煜 邓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3,共9页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突出问题。农村金融政策异化表现为农村金融政策的虚假式执行、观望式执行、象征式执行、选择式执行和替换式执行,农村金融政策异化根源于农村金融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农村金融政策执行...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突出问题。农村金融政策异化表现为农村金融政策的虚假式执行、观望式执行、象征式执行、选择式执行和替换式执行,农村金融政策异化根源于农村金融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农村金融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效。农村金融政策异化扭曲农村金融政策目标,减损农村金融政策功能,加剧农村金融抑制。农村金融法制化能够弥补农村金融政策自身的漏洞,有效对冲引致农村金融政策异化的委托代理关系失效,是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的科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政策 政策异化 委托代理 法制化 金融改革 “三农” 中央1号文件
下载PDF
农村投融资体制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静 王煜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5,共4页
农村投融资体制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融通能力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农村投融资体制对于推进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在比较国际农村投融资体制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相关的国际经验启示,力图为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 农村投融资体制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融通能力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农村投融资体制对于推进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在比较国际农村投融资体制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相关的国际经验启示,力图为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投融资 体制改革 国际比较
下载PDF
金融监管腐败:结构性制度成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煜 何松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9,共13页
与金融交易腐败相比,金融监管腐败更具系统性、体制性、隐蔽性和破坏性,是国家金融体制稳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最大敌人"。金融监管腐败的成因应从金融制度结构层面深度探寻。垄断性金融产权制度、行政性金融组织制度和俘获性... 与金融交易腐败相比,金融监管腐败更具系统性、体制性、隐蔽性和破坏性,是国家金融体制稳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最大敌人"。金融监管腐败的成因应从金融制度结构层面深度探寻。垄断性金融产权制度、行政性金融组织制度和俘获性金融监管制度是形成我国金融监管腐败的结构化制度成因。消解金融监管腐败,必须有的放矢,着力推进金融制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明晰金融产权,规范金融监管权力行使,强化金融监管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腐败 金融产权制度 金融组织制度 金融监管制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历史语境、现实障碍与未来选择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40,156,共8页
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时空维度中,"中国特色"所独具的语词弹性包容了其不同向度与内涵:它既折射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变迁的历史语境,透析着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现实障碍,也能够昭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未来选择。把握不同时... 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时空维度中,"中国特色"所独具的语词弹性包容了其不同向度与内涵:它既折射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变迁的历史语境,透析着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现实障碍,也能够昭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未来选择。把握不同时期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中国特色",认清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中国特色"式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问题,既是破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的前提,也是改革并最终形成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的"新""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村金融 法律制度 历史语境 现实障碍 未来选择
下载PDF
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涛 杨庆育 王煜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天然气 价格管理 社会福利产品 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 补贴机制 市场失灵
下载PDF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涛 冉光和 王煜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前,中国金融的基本问题是金融行政化运行,首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羁绊,负面影响是将会导致金融经济危机,改革路径是建立金融产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改革目标是实现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 目前,中国金融的基本问题是金融行政化运行,首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羁绊,负面影响是将会导致金融经济危机,改革路径是建立金融产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改革目标是实现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业 可持续发展 运行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产权关系 金融市场 中国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金融约束与金融支持 被引量:7
19
作者 温涛 冉光和 +1 位作者 王煜 熊德平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共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服务需求的长期性、品种多样性、动态变化性特点 ,决定了其服务需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应通过完善金融服务的宏观政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产业转移 中国 劳务输出 金融服务 金融产品 创新 农村金融 农业信贷 金融风险
下载PDF
市场主体信用关系的理论分析及其对策——以民商法为重点的考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信用问题”是当今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瓶颈问题。从民商法的角度解决中国市场主体信用关系的普遍性缺失,必须针对信用关系的特点和影响,解决好七个方面的问题,即:培育信用观念,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构建银企之... “信用问题”是当今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瓶颈问题。从民商法的角度解决中国市场主体信用关系的普遍性缺失,必须针对信用关系的特点和影响,解决好七个方面的问题,即:培育信用观念,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构建银企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规范政府行为,厉行法治;建立独立的金融司法体系,防范化解信用风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和监督制度;规范民间信用;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增强经济主体的信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主体 信用关系 民商法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