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 被引量:75
1
作者 李太生 邱志峰 +14 位作者 韩扬 张宏伟 刘正印 范宏伟 吕玮 于莺 张惠媛 谢静 周宝桐 马小军 倪安平 爱霞 邓国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对其中 2例恢复后的SARS病人复查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 (简称“T4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 (简称“T8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 (2 84± 187个 /mm3 和 2 88± 16 7个 /mm3 ) ,所有SARS患者的T4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最低仅4 9个 /mm3 ) ,恢复期 2例SARS病人的T4和T8细胞恢复正常 ;与HIV、CMV、EBV感染者相比 ,SARS患者的T4细胞和T8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而T8细胞数量的减少则更为严重 ;与正常人相比 ,HIV感染者T4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但HIV、CMV、EBV感染者的T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但可逆转 ;T4和T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ARS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发病机制 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利用意愿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国治 吴少斌 +4 位作者 魏世清 开勇 龙燕 邓良伟 《中国沼气》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四川、安徽等六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家农户走访资料,初步了解了当前农户利用沼渣沼液的现状及利用意愿,并分析讨论了影响广大农户利用沼渣沼液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沼渣 沼液 利用意愿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太生 +6 位作者 爱霞 盛瑞媛 范洪伟 刘正印 滑立伟 秦树林 邓国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22例患者中,男性占72.7%,年龄(35.0±9.4)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54.5%)和性传播(27...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22例患者中,男性占72.7%,年龄(35.0±9.4)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54.5%)和性传播(27.3%);(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21例)、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20例)、咳嗽(16例)、咳痰(12例)及体重下降(18例).68.2%(15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外周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占63.6%(14例);(3)均为AIDS晚期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3~148)×106/L,其中<100×106/L者占90%(18/20).CD+4/CD+8<0.20者占95%(19/20);(4)常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间质纹理改变(19/22)和斑片影(14/22);(5)治疗药物主要为复方磺胺甲NFDC2唑(SMZco)(100%)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86.4%).治愈13例、自动放弃5例、死亡4例.死亡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P=0.07). 结论 PCP主要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临床遇有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来诊的青壮年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间质纹理改变或斑片影,应警惕AIDS合并PCP的可能;临床怀疑AIDS合并PCP时应尽早给予SMZco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卡氏肺囊虫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医学 临床分析 孢子 胸部影像学表现 艾滋病 CD4+T淋巴细胞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谢静 +1 位作者 邱志峰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 探讨成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特点,深化对EBV致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筛选18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12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 目的 探讨成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特点,深化对EBV致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筛选18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12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和18例健康献血员,采集静脉血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IM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01×10^9/L比1.94×10^9/L,P<0.001),以CD8+T细胞增加为主,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中位数分别高达74.2%和5.22×109/L,增加的CD8+ T以HLA-DR或CD38阳性的激活亚群为主,同时第二信号受体CD28表达显著降低.IM组的B细胞比例(1.5%)和计数(0.12×10^9/L)较健康对照组(10.9%和0.22×109/L)减少,P<0.001;而CD4+T和NK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EBV组B、NK、CD4+T、CD8+ T 4种细胞绝对计数均减少,其中位数依次为0.02×10^9/L、0.06×10^9/L、0.26×10^9/L和0.21×10^9/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22×10^9/L、0.38×10^9/L、0.78×10^9/L、0.54×10^9/L)和IM组(0.12×10^9/L、0.40×10^9/L、0.91×10^9/L、5.22×10^9/L),P值均<0.05.结论 成人IM患者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增加的CD8+T细胞以激活的效应表型为主.成人CAEBV淋巴细胞减少,以B、NK、CD4+T和CD8+T 4种细胞亚群均显著降低为主要特点.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和CAEBV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戴懿 李太生 +11 位作者 爱霞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刘正印 马小军 范洪伟 李雁凌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机会感染 血浆病毒载量 CD4+T细胞计数
下载PDF
妊娠期李斯特菌病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颖茜 +3 位作者 杨爽 徐英春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3-767,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李斯特菌病的特点,提高对妊娠期李斯特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3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6例经实验室明确诊断的妊娠期李斯特菌病临床特点.结果 (1)患者年龄(30.0&#177;3.9)岁,感染发生在妊...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李斯特菌病的特点,提高对妊娠期李斯特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3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6例经实验室明确诊断的妊娠期李斯特菌病临床特点.结果 (1)患者年龄(30.0&#177;3.9)岁,感染发生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例、8例、7例;(2)起病时间的中位数为2.5d,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3.8%,15/16)、血白细胞增高(78.6%,11/14)、胎盘急性胎膜绒毛膜炎(77.8%,7/9)、胃肠道症状(37.5%,6/16)、胎动减少或消失(31.3%,5/16)等;(3)检出李斯特菌的标本分别来源于患者的血液(6例)、宫腔拭子(6例)、血液和宫腔拭子(1例),新生儿(3例);(4)93.8%(15/16)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结局,胎儿死亡8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经治疗存活7例;(5)患者在结束妊娠后恢复良好,无孕妇死亡;(6)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没有覆盖李斯特菌.结论 妊娠期李斯特菌病起病急,以发热为突出表现,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但经验性抗菌药物覆盖率低,提示应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加强孕妇饮食卫生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单核李斯特菌 败血症
原文传递
106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总结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正印 李太生 +14 位作者 徐作军 于莺 杜铁宽 白彦 邱志峰 吕玮 范洪伟 马小军 周宝桐 爱霞 蔡柏蔷 邓国华 倪安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人都有发热 (98 1% )、畏寒 (75 5 % )、咳嗽 (71 7% )、头痛和胸闷憋气 (4 3 4 % )、腹泻 (2 4 5 % ) ,肺部有音者较少 (11 2 % )。WBC计数降低者占 34 0 %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 81 1% ,CD+ 4 T细胞减少者为 98 1% ,ALT增高者占 7 6 % ,血小板降低者少见(3 8% ) ;几乎所有病人在入院时或次日都有血氧分压下降 [<90mmHg(1mmHg =0 133kPa)者90 2 % ,<70mmHg者 2 8 6 % ];X线胸片表现为单侧局部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34 0 % ,单侧多发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11 3% ,双肺斑片状浸润者 4 6 2 %。临床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 ,包括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4 0~ 80mg,12h 1次 ) ,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以及抗病毒药物为主 ,同时强调氧疗、对症及其基础病等的治疗。结论 SAR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多样化 ,CD+ 4 T细胞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早期氧疗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临床特征 治疗 传染病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抗抑郁药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美一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本文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抗抑郁药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病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邱志峰 +8 位作者 盛瑞媛 赵岩 朱晓春 郝英英 范洪伟 吕玮 马小军 刘正印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特点,探讨CMV活动感染时的免疫改变及其免疫发病机制,提高CMV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50例CMV病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2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病人,男...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特点,探讨CMV活动感染时的免疫改变及其免疫发病机制,提高CMV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50例CMV病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2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病人,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35.5±16.2)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在确诊CMV病时留取其外周抗凝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按照有无基础病将患者分为两组,并设5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1)11例(22%)CMV病患者原无基础疾病,39例(78%)患有各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病,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48%)、恶性肿瘤(8%)、糖尿病(8%)、艾滋病(6%)及接受肾移植等(8%)。(2)CMV pp65抗原及CM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5.3%和68.3%。(3)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0%)、血液系统改变(96%)、肝功能损害(30%),也可表现为脏器功能衰竭、视网膜炎等。3例视网膜炎均为晚期艾滋病患者。(4)与对照组相比,CMV病患者不论是否存在基础病,其外周血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CD8+ T细胞比例增高,CD4+/CD8+比值倒置;存在基础病组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少于无基础病组和对照组。结论 CMV病不仅可以累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病 临床特点 淋巴细胞亚群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李斯特菌脑膜炎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蔡建芳 盛瑞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李斯特菌脑膜炎 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治疗 转归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娄秀芬 杨穗彦 +2 位作者 刘正印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和临床特征,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0月-2007年9月确诊的12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IE患者中,108例(90.0%)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和临床特征,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0月-2007年9月确诊的12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IE患者中,108例(90.0%)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2例(10.0%)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29例(24.2%)无基础心脏病变,79例(73.1%)NVE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其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30例(38.0%),其次为特发性二尖瓣脱垂(23例,29.1%)和风湿性心脏病(11例,13.9%)。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O%)、贫血(65例,54.2%)和栓塞(58例,48.3%)。有83例(69.2%)细菌培养阳性,其中43例(51.8%)致病菌为链球菌。结论IE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前3位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二尖瓣脱垂和风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应想到心内膜炎的可能,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23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娜 +3 位作者 李太生 谢静 徐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针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总结23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诱导患者有效排痰,提供确诊依据,并做好个性化的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以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 针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总结23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诱导患者有效排痰,提供确诊依据,并做好个性化的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以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护理 艾滋病
原文传递
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被引量:18
13
作者 叶俊杰 +3 位作者 李太生 盛瑞媛 邱志峰 爱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 (CMV)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观察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IDS并发CMV视网膜炎的 5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结果  5例CMV视网膜炎患者的 9只眼均经眼底散瞳检查...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 (CMV)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观察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IDS并发CMV视网膜炎的 5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结果  5例CMV视网膜炎患者的 9只眼均经眼底散瞳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 ,CD+ 4 T淋巴细胞计数 3~ 36 /mm3 ,在确诊CMV视网膜炎时均已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平均年龄 2 9 2± 5 1岁。临床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底检查有典型的视网膜血管炎 ,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黄白色病损、黄白色颗粒及视网膜出血 ,但玻璃体透明或轻微混浊。 4例接受更昔洛韦 (GCV)治疗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 ,眼底病变消退 ,但其中 1例视力丧失 (失明 )无法恢复 ;1例患者未特殊治疗死于多种机会感染。结论 中国CMV视网膜炎的表现和国外文献报道的类似 ,多发生于晚期AIDS患者 ,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丧失 ,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建议 :对于CD+ 4 T细胞计数 <5 0 /mm3 以及存在眼外CMV感染的AIDS患者 ,应常规作眼底检查 ;反之 ,对于拟诊CMV视网膜炎的所有患者 ,均应常规筛查血清HIV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并发症 艾滋病 治疗 转归
下载PDF
297例首次确诊的中国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曹玮 宋晓璟 +10 位作者 李雁凌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吕玮 范洪伟 周宝桐 刘正印 刘晓清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首次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IV/AID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首次确诊并有完整病历资料的297例HIV/AIDS患者,包括急性期19例、无症状期115例、AIDS期163例,对其...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首次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IV/AID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首次确诊并有完整病历资料的297例HIV/AIDS患者,包括急性期19例、无症状期115例、AIDS期163例,对其临床特征、诊断途径及机会性感染谱进行分析.结果 219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常见全身症状包括发热(100例,33.7%)、消瘦(50例,16.8%)、乏力(38例,12.8%);脏器受累症状包括皮肤黏膜损害(67例,22.6%)、呼吸系统症状(62例,20.9%)、消化系统症状(40例,13.5%)等,AIDS期患者脏器受累症状更突出.42.2%(73/173)的患者确诊前就诊2次以上,确诊科室主要为感染科(36.9%)、消化科(16.4%)、急诊科(13.7%)等.AIDS指向性疾病(AIDS defining conditions,ADC)以机会性感染为主,包括耶氏肺孢子菌肺炎(36例,22.1%)、巨细胞病毒感染(25例,15.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2例,13.5%);合并ADC者CD4 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36个/μl.结论 发热、消瘦、腹泻、气短和皮肤黏膜损害是HIV/AID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机会性感染常见于呼吸系统、皮肤黏膜及消化系统.HIV/AIDS诊断普遍偏晚,临床诊断需要各专科共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原文传递
结核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范洪伟 海云 +3 位作者 马小军 刘正印 盛瑞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1±11)岁。70%为慢性病程(11.1±9.2)周。13例确诊病例,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或开颅脑活检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或粟粒样结核;87例为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97%),头痛(92%)、意识障碍(71%)和脑膜刺激征多见(77%),44例伴颅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受损为主。35例 X 线胸片有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外活动性结核12例,陈旧性肺结核18例。腰穿示颅内压增高者占86%,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葡萄糖显著下降。52例患者头颅影像学有异常发现,脑室扩张、交通性脑积水和脑梗死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结核治疗,9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8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因合并开放性肺结核转结核病院治疗,8例自动出院,死亡7例。结论慢性脑膜炎若伴发肺结核或肺外结核者应高度疑诊结核性,鉴别诊断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诊断。脑脊液涂片和(或)培养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以及脑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影像学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盛瑞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 1988年 1月~ 2 0 0 0年 5月间确诊的 70例IE临床特点。结果  (1) 8例 (11 4% )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PVE) ,62例 (88 6% )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 1988年 1月~ 2 0 0 0年 5月间确诊的 70例IE临床特点。结果  (1) 8例 (11 4% )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PVE) ,62例 (88 6% )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 (NVE) ;57例 (91 9% )NVE病人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 ,其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2 2例 ,3 8 6% )最常见 ,其次为特发性二尖瓣脱垂 (18例 ,3 1 6% )和风湿性心脏病 (12例 ,2 1 1% )。 (2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 (10 0 % )、贫血 (40例 ,57 1% )和栓塞 (3 3例 ,47 1% )。 (3 ) 60 % (42例 )病例细菌培养阳性 ,2 3例致病菌为链球菌。 (4) 3 9/51例IE经过单纯抗感染治疗痊愈 ,17/19例经过抗感染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愈。死亡 14例 ,其中包括 5例PVE和 2例起搏器植入术后IE ;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9/14 )。结论 IE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前 3位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二尖瓣脱垂和风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应想到心内膜炎的可能 ,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P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易患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改变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谢静 韩扬 +8 位作者 李太生 邱志峰 马小军 范洪伟 吕玮 刘正印 邓国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肺部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 2 4例本院确诊的SARS患者 ,于发病第 1、第 2、第 3~ 4周及康复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收集抗凝静脉血 ,以定量ELISA法检测其血浆白细胞介素 (I...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肺部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 2 4例本院确诊的SARS患者 ,于发病第 1、第 2、第 3~ 4周及康复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收集抗凝静脉血 ,以定量ELISA法检测其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4、IL 8、IL 10、IL 12 p70、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病程中的改变。并选择 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数据以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表示 ,与正常对照组 [IL 8:6 2 8ng/L( 3 4 3ng/L) ;TNFα :3 77ng/L( 3 4 0ng/L) ]相比 ,所有SARS病人在发病第 1周血浆IL 8浓度明显升高 [31 2 3ng/L( 78 5 1ng/L) ],P <0 0 1,75 % ( 18/2 4 )的病人在发病 3~ 4周达到最高峰 14 9 6 5ng/L( 2 4 5 97ng/L) ,P <0 0 1,至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平均血浆IL 8浓度降至 8 2 3ng/L( 8 0 7ng/L)。血浆TNFα浓度也有异常升高 ,在发病第 2周为 2 3 12ng/L( 2 6 7 33ng/L) ,P <0 0 1,发病 3~ 4周达到高峰136 35ng/L( 4 76 83ng/L) ,P <0 0 5 ,出院后 1个月下降至 94 88ng/L( 2 77 18ng/L) ,仍高于正常水平 (P <0 0 1)。其他 6种细胞因子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ARS病人体内发生着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性连锁反应 ,由此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血浆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定量ELISA法
原文传递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梁玉波 +1 位作者 刘仁沿 许道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4-378,共5页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产毒藻类 污染贝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五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19
作者 阮桂仁 +5 位作者 葛瑛 侍效春 郭伏平 钟定荣 周道斌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5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因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收治5例ARL患... 目的通过分析5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因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收治5例AR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65岁。2例在淋巴瘤诊治中首次发现HIV感染,3例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7-8个月后发现ARL。发病时CD4+T细胞计数(69-232)×10。/L。2例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例以颈部包块起病,1例以腹盆腔占位起病,1例以发热、右下肢肿痛起病。4例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Burkitt淋巴瘤,3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T细胞淋巴瘤。4例进行化疗,1例完全缓解,1例复发,1例无缓解,1例死亡;1例进行单纯放疗,出现病变进展。化疗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HIV感染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顽固性咽痛、咽部溃疡、不明原因发热等,应考虑可能为淋巴瘤,尽可能行病理活检明确。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淋巴瘤 艾滋病相关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臭氧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美一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臭氧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气体。但臭氧的分子结构不稳定,臭氧的治疗方法、使用浓度和剂量等缺乏规范化的指南,因而影响了臭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回顾,归纳总结了臭氧的理化性质、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及五种常用... 臭氧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气体。但臭氧的分子结构不稳定,臭氧的治疗方法、使用浓度和剂量等缺乏规范化的指南,因而影响了臭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回顾,归纳总结了臭氧的理化性质、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及五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这将有助于臭氧在疼痛疾病治疗中的深入研究与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疼痛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