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1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5 位作者 清辉 熊巍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邱雅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2
2
作者 谢保城 陈世春 +3 位作者 清辉 周晨慧 吴佳欢 徐道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573-3581,共9页
系统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循证医学参考。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收集丹参川... 系统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循证医学参考。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收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后通过Rev Man 5.3软件和State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共纳入30篇RCTs文献,累计3 2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8,1.27],P〈0.000 01)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9.42,95%CI[8.12,10.72],P〈0.000 01),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D=-3.99,95%CI[-4.89,-3.07],P〈0.000 01)以及显著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但目前仍缺乏大型多中心临床随机试验对治疗结果的高质量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6 位作者 清辉 熊巍 温红梅 姜丽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虚拟厨房上肢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及以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记录患肘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计算相应的协同收缩率(CR),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45.97±6.30)分和(70.03±10.6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40.33±8.23)分和(61.87±1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按病变性质分型比较,治疗后,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和脑梗死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同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同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同病变性质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协同收缩率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6 位作者 清辉 熊巍 关红丽 解东风 邱雅贤 张淑娴 梅卉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比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FMA-UE的加权均数差(WMD),运用RevMan4.2软件... 目的: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比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FMA-UE的加权均数差(WMD),运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虚拟现实组与常规组FMA-UE评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WMD=1.38,95%CI为[-2.39,5.15];治疗前后虚拟现实组FMA-UE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WMD=-9.95,95%CI为[-13.92,-5.89],虚拟现实组的FMA-UE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虚拟现实组与常规组FMA-UE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WMD=4.99,95%CI为[2.40,7.57],治疗后虚拟现实组的FMA-UE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康复,并比常规康复训练更加有效。但是,目前关于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的高水平临床研究较少,故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清辉 徐丽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比较二者成本,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 目的: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比较二者成本,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和替米沙坦组(6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替米沙坦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成本效果比为1.42,替米沙坦组成本效果比为3.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原发型高血压都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成本效果低于替米沙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
下载PDF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卢桂萍 清辉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年第7期193-194,共2页
虚拟仿真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技术,就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逐步自成体系,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第三类基本方法,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人类认识、... 虚拟仿真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技术,就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逐步自成体系,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第三类基本方法,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人类认识、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本文对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探讨,研究了在交互性视景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现实 动画制作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佳欢 谢保城 +2 位作者 清辉 周晨慧 徐道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9-596,共8页
该研究系统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 该研究系统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后通过RevMan 5.3软件和State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文献质量筛选后,共纳入20篇RCTs文献,累计2 0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KPS评分,总T细胞、Th细胞、Ts细胞等免疫功能指标;抑制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减少;缓解骨髓抑制副作用;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现有证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在单纯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且降低不良反应。但目前仍有必要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该研究系统评价了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循证医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乳腺癌 化疗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五坐标数控加工刀位轨迹及其干涉检查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清辉 廖文和 +1 位作者 刘壮 周儒荣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CAD/CAM系统中复杂曲面数控加工刀轨的计算能力在工业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一种复杂曲面五坐标加工轨迹生成及干涉处理算法,即把曲面用小三角片离散逼近,并用连通图建立所有三角片之间的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生成刀轨,并... CAD/CAM系统中复杂曲面数控加工刀轨的计算能力在工业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一种复杂曲面五坐标加工轨迹生成及干涉处理算法,即把曲面用小三角片离散逼近,并用连通图建立所有三角片之间的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生成刀轨,并进行干涉检查及刀位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 复杂曲面 5轴加工 干涉检查 刀轨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表面肌电变化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5 位作者 温红梅 姜丽 清辉 熊巍 郑雅丹 陈颖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肘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及力矩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肘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及力矩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例卒中患者及15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肘屈伸MIVC时记录肱二、三头肌sEMG信号,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计算协同收缩率(CR)、肘屈伸力矩值及与FMA-UE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患肘屈伸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iEMG值[(132 ±65) mV&#183;s,(124±50) mV&#183;s]小于健侧及健康对照(P<0.05),屈伸力矩[(13±8)N&#183;m,(10±6)N&#183;m]小于健侧及健康对照(P<0.05).患肘伸展MIVC时CR值[(30±13)%]大于健侧[(18±8)%]及健康对照[(16±6)%](P<0.05).患者FMA-UE评分与屈肘时肱二头肌iEMG值呈正相关(r=0.579,P=0.024),与伸肘时肱三头肌iEMG值呈正相关(r=0.618,P=0.014),与屈伸力矩大小呈正相关(r屈=0.518,P=0.048;r伸=0.679,P=0.005),与屈伸CR值呈负相关(r屈=-0.579,P=0.024;r伸=-0.693,P=0.004).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双上肢肘屈伸肌力降低,患侧屈肌痉挛仍存在.康复训练除加强双侧上肢尤其是患侧上肢肌力训练外,还应注重抑制屈肌痉挛,以提高肘关节稳定性及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表面肌电图 康复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资料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以陆丰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清辉 冯进 +5 位作者 管耀 石磊 潘卫国 周开金 杨清 宋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06-216,共11页
复杂孔隙结构导致陆丰凹陷古近系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级别相同,但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常规孔渗模型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低,难以满足当前对古近系储层有效性识别和产能预测的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和核磁共振T2谱,... 复杂孔隙结构导致陆丰凹陷古近系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级别相同,但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常规孔渗模型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低,难以满足当前对古近系储层有效性识别和产能预测的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和核磁共振T2谱,将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孔隙度识别流动单元类型,实现储层绝对渗透率的准确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岩心相渗实验建立岩心尺度上的绝对渗透率和最大油相渗透率的转换模型,然后利用纯油层取样渗透率和钻杆测试(DST)试井解释渗透率建立岩心尺度到DST试井尺度的渗透率转换模型,最终实现DST测试油相渗透率的计算。运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流动单元法对陆丰凹陷5口井古近系地层绝对渗透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预测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8.3%,精度明显高于Herron模型。采用测井计算的DST尺度油相渗透率对3口井的产能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产能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电缆地层测试 流度 流动单元 渗透率转换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6 位作者 清辉 熊巍 温红梅 姜丽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8,928,共6页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共40min/次,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在患侧肘关节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记录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图,计算肘关节屈伸力矩及相应的协同收缩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肘屈曲、伸展力矩均较治疗前提高,肱二、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患肘伸展力矩提高的幅度更大,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能更好地增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伸肘力量、改善肘关节屈伸运动的协调性。sEMG结合力矩测量能更全面评估偏瘫肢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孔隙表征参数驱动的TPMS多孔结构建模 被引量:12
12
作者 雷鸿源 李静蓉 +1 位作者 徐志佳 清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3,172,共9页
为了设计符合工程设计参数要求的多孔结构模型,提出一种孔隙表征参数驱动的多孔结构建模思路,并以增材制造制备成形.首先,针对三周期极小化曲面(TPMS)的4种常用类型(P/D/G/I-WP),研究了TPMS数学参数对各类孔隙表征参数(孔隙率、比表面... 为了设计符合工程设计参数要求的多孔结构模型,提出一种孔隙表征参数驱动的多孔结构建模思路,并以增材制造制备成形.首先,针对三周期极小化曲面(TPMS)的4种常用类型(P/D/G/I-WP),研究了TPMS数学参数对各类孔隙表征参数(孔隙率、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关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接着,提出了若干基于孔隙表征参数的TPMS多孔结构设计方法,包括单设计参数法、多设计参数法、嵌套设计法;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工程应用案例并进行Micro-CT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的孔隙表征参数可控,增材制造成形的模型样件受工艺影响,其精度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构 三周期极小化曲面 孔隙特征 孔隙率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利用ABF++保角参数化的网格曲面刀轨规划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晨旸 李静蓉 +1 位作者 清辉 周雪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8-733,共6页
针对基于网格曲面参数化的刀轨规划中存在映射拉伸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引入映射拉伸系数的网格曲面刀轨规划方法.首先采用ABF++保角参数化算法将网格曲面展平到参数域内;然后根据映射变形分析逐三角片地计算映射拉伸系数与梯度,并基于... 针对基于网格曲面参数化的刀轨规划中存在映射拉伸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引入映射拉伸系数的网格曲面刀轨规划方法.首先采用ABF++保角参数化算法将网格曲面展平到参数域内;然后根据映射变形分析逐三角片地计算映射拉伸系数与梯度,并基于此将三维网格上的轨迹参数转换到参数网格上;最后根据参数域内的轨迹参数分别生成往复式刀轨与环形刀轨.以人脸模型为例进行了仿真与加工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网格曲面 刀轨规划 映射拉伸变形 保角参数化 轨迹参数
下载PDF
单片机在现代电器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建华 清辉 陈晶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30-34,共5页
目前我国国内的科技水品逐年增强,为我国各行业的科技成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然在单片机的研究创新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电器功能需求程度的不断增强也是促使单片机技术取得进展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单片机以自身明显的性能... 目前我国国内的科技水品逐年增强,为我国各行业的科技成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然在单片机的研究创新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电器功能需求程度的不断增强也是促使单片机技术取得进展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单片机以自身明显的性能和体积的优势,逐渐在电器中被广泛的使用。小型机和智能机将会逐渐代替陈旧的技术,单片机作为优秀的替换部件在电器中应用的优势十分明显。普遍使用单片机作为现代电器的发展手段是单片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电器 优势 应用
下载PDF
6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清辉 邢福泰 徐丽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8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病人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将6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病人作为心房纤颤组,56例慢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病人作为窦性心律组。比较两组心房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病人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将6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病人作为心房纤颤组,56例慢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病人作为窦性心律组。比较两组心房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组病人BNP水平、hs-CRP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病人,心房纤颤组病人的左房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窦性心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窦性心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与体液、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炎性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B型利尿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面向虚拟装配的层次化交互手势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熊巍 清辉 李静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针对目前虚拟装配系统存在的用户体验不足问题,文中将手势识别技术引入虚拟装配的人机交互中,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装配操作的层次化交互手势模型;根据装配任务和交互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二级手势分类策略:先对交互手势进行初步分类再利用... 针对目前虚拟装配系统存在的用户体验不足问题,文中将手势识别技术引入虚拟装配的人机交互中,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装配操作的层次化交互手势模型;根据装配任务和交互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二级手势分类策略:先对交互手势进行初步分类再利用情境感知技术判断手势的类型;然后利用运动感知技术对手势的交互语义进行识别;接着通过对用户作业空间的手功能区感知来实现不同交互模式的自然过渡,从而降低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认知负担;最后通过自主开发的虚拟装配原型系统对文中提出的交互手势技术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的层次化交互手势建模与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增加虚拟装配环境中的人机交互效率和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人机交互 交互手势 场景漫游
下载PDF
曲面零件机器人抛光轨迹规划与工艺仿真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海龙 许晨旸 +1 位作者 清辉 周雪峰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机器人抛光能有效提高抛光效率,并获得较好的抛光表面质量,广泛应用于各类曲面零件的表面后处理加工。目前曲面零件的机器人抛光轨迹规划仍然是一项困难工作,不仅要考虑抛光材料去除量的均匀性,还要避免抛光过程中的干涉。为提高曲面零... 机器人抛光能有效提高抛光效率,并获得较好的抛光表面质量,广泛应用于各类曲面零件的表面后处理加工。目前曲面零件的机器人抛光轨迹规划仍然是一项困难工作,不仅要考虑抛光材料去除量的均匀性,还要避免抛光过程中的干涉。为提高曲面零件抛光轨迹生成的效率及灵活性,本文分析抛光轨迹规划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介绍本项目组近年来在抛光轨迹规划及其工艺仿真方向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抛光 轨迹规划 材料去除量仿真 离线编程
下载PDF
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副受力状态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佑林 陈亮 +1 位作者 成刚 清辉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78,共4页
活齿端面谐波齿轮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活齿传动机构,不仅可以保留现有谐波齿轮传动的所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所传递的功率。文中首次分析了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副的啮合状态和法向力,研究了活齿前端与端面齿轮啮合副的啮合总面积... 活齿端面谐波齿轮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活齿传动机构,不仅可以保留现有谐波齿轮传动的所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所传递的功率。文中首次分析了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副的啮合状态和法向力,研究了活齿前端与端面齿轮啮合副的啮合总面积的变化规律,并推导出了啮合副比压的计算公式,为这种新型传动装置的强度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齿 端面谐波齿轮 啮合副 比压
下载PDF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云福 李正风 +3 位作者 董高峰 清辉 吴冰 向梅春 《菌物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94-102,共9页
双孢蘑菇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培养料的堆肥发酵过程,而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推动力。为了揭示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堆肥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演替规律,深入了解细菌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作用,文章以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堆肥为研... 双孢蘑菇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培养料的堆肥发酵过程,而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推动力。为了揭示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堆肥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演替规律,深入了解细菌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作用,文章以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特征。共产生有效操作分类单元(OTUs) 854个,涵盖了19门259属的细菌。堆肥前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一次发酵优势类群为Firmicutes、Deinococcus-Thermus等,二次发酵时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主要类群。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随堆肥过程不断升高,并在二次发酵后降低,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连续变化的规律。高通量测序还发现了很多未分类细菌,说明双孢蘑菇培养料堆肥样品中还蕴含着大量未知的微生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堆肥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面向组织工程的松质骨微观结构TPMS建模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清辉 夏刚 +1 位作者 徐志佳 李静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49-1956,共8页
骨支架作为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的载体,在骨组织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从骨支架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松质骨微观结构的建模方法.该方法结合三周期极小化曲面(TPMS)和分形几何理论,在对骨骼微孔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分形特征的... 骨支架作为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的载体,在骨组织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从骨支架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松质骨微观结构的建模方法.该方法结合三周期极小化曲面(TPMS)和分形几何理论,在对骨骼微孔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分形特征的造孔单元;然后采用双重轮廓线方法对解剖骨骼外表面模型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并依据孔径分布规律调整网格顶点的位置;最后利用等参变换将分形造孔单元映射到每一个六面体中,得到骨支架孔隙微观结构的整体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该方法有望提供与增材制造技术相适应的骨支架数字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微观结构 三周期极小化曲面 分形几何 增材制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