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中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硫化氢是石油、天然气中的主要含硫组分,具有剧毒、强腐蚀性与恶臭气味。随着高硫原油加工的增长,其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管道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还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寻求经济、有效的硫化氢脱除技术,尤其是可同时实现硫回收的... 硫化氢是石油、天然气中的主要含硫组分,具有剧毒、强腐蚀性与恶臭气味。随着高硫原油加工的增长,其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管道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还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寻求经济、有效的硫化氢脱除技术,尤其是可同时实现硫回收的资源化工艺,一直是研究者和工业界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湿法氧化技术,通过适量NaCl溶液电解产生的氧化物氧化原油中的H2S,使之转化为硫或高价硫酸盐,以达到去除原油中硫化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硫化氢 脱除技术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聪 +4 位作者 李文鑫 孙晓伟 秦鸿宇 张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于治疗脑...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偏瘫、吞咽困难、抑郁和尿失禁等病症,通过机制研究发现,其可通过减轻炎性损伤、抑制凋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和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等方面发挥作用。然而,目前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还存在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低、针刺方案不标准、针刺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提高质量和水平,采用科学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探索合理的针刺方案和干预时机,揭示针刺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遗症 临床研究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郑茹文 东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92-95,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死闭塞血管再通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电针治疗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相关机制研究日渐深入。通过检索总结近几年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主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死闭塞血管再通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电针治疗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相关机制研究日渐深入。通过检索总结近几年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通过调控相关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减少细胞程序性死亡;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调节细胞内钙稳态;通过增强氧化防御系统,减少自由基生成;通过减少细胞焦亡、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调控炎性因子表达等方式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后续可从各作用靶点、各作用途径之间的交叉影响入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生物学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郑茹文 东岩 +3 位作者 董旭 张虹岩 郑应康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支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支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找以rTMS为主要方式来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5月30日。使用AMSTAR 2、PRISMA 2020、GRADE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4篇系统评价,发表时间为2018年-2021年。进一步分析显示,其中1篇系统评价的AMSTAR 2评分质量等级为低,3篇为极低。4篇系统评价的PRISMA 2020平均得分为(20.75±3.27)分,其中3篇系统评价的报告存在一定缺陷,另1篇的报告相对完全。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的文献共有40项结局指标,其中3项(睡眠质量、S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证据分级为中,17项为低,20项为极低。结论rTMS治疗失眠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一定疗效,但以其作为主要干预措施对失眠进行治疗的系统评价需进一步提升质量并规范相关研究,rTMS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需酌情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辽宁省环保产业概况及产业发展建议
5
作者 毕娜 +2 位作者 李楠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结合2022年辽宁省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辽宁省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两项调查结果,对全省环保产业的规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环保产业 调查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基于无创脑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郑茹文 东岩 +6 位作者 董旭 冯丽媛 张虹岩 张莹 张千石 朱星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32-737,共6页
针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ID)安全有效,可通过作用于脑内神经递质,觉醒、情绪、认知等相关脑区及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视觉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等多个大规模脑网络,纠正脑组织代谢紊乱,调控异常的脑功能连接,发挥多靶点治疗作用。无创脑成... 针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ID)安全有效,可通过作用于脑内神经递质,觉醒、情绪、认知等相关脑区及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视觉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等多个大规模脑网络,纠正脑组织代谢紊乱,调控异常的脑功能连接,发挥多靶点治疗作用。无创脑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针刺治疗CID的中枢作用靶点,还可为针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影像学证据。未来可运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研究,全方位阐释针刺治疗CID的中枢起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无创脑成像技术 神经影像学 针刺
下载PDF
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能力分析
7
作者 张娟 +2 位作者 毕娜 冷冰 刘英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通过调查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投融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等相关指标,研究分析了辽宁省环保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 辽宁省 调查 创新能力
下载PDF
辽宁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8
作者 张娟 毕娜 +2 位作者 李楠 冷冰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12期69-72,共4页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及产品结构特点的梳理,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资源循环 现状分析 发展建议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茹文 董旭 +4 位作者 张虹岩 李晶怡 张千石 东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电针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疗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获得普遍的肯定。为阐明其本质,该文就近年来相关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电针治疗能够纠正体内代谢功能紊乱;电针治疗通过作用于相关蛋... 电针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疗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获得普遍的肯定。为阐明其本质,该文就近年来相关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电针治疗能够纠正体内代谢功能紊乱;电针治疗通过作用于相关蛋白、信号通路来减少细胞凋亡;电针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元增殖、加快突触生长、调整突触功能进而影响大脑神经元和突触可塑性;电针治疗通过促进脑组织血管新生、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降低血浆黏稠度等来增加脑血流、改善脑灌注不足;电针治疗能够保护血脑屏障结构功能、减轻脑水肿。电针治疗疗效显著、作用靶点多样,今后可多从整体性、多层次、多角度对电针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33-235,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疱疹区恢复后遗留的剧烈疼痛,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对西药的副作用更难承受。所以副作用轻微、非药物治疗的中医疗法治疗该病更具优势。本文从中药及针灸方面,归纳梳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疱疹区恢复后遗留的剧烈疼痛,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对西药的副作用更难承受。所以副作用轻微、非药物治疗的中医疗法治疗该病更具优势。本文从中药及针灸方面,归纳梳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证实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常见于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恢复后,该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主要表现为疱疹结痂区持续出现1个月以上的疼痛,疼痛多发于胸部、头面部和颈部,是PHZ最常见的并发症。PHN的成因尚不明确,神经元持续受损所致的敏感化和神经传入受阻是PHN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灸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