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 被引量:528
1
作者 李青 王涛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6,共7页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具有免费开放、大规模、社会性、自组织等特点,在2008年推出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代表了开放课程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十门MOOC课程的调查和分析,...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具有免费开放、大规模、社会性、自组织等特点,在2008年推出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代表了开放课程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十门MOOC课程的调查和分析,介绍了MOOC课程模式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其运行模式和技术特点,讨论了其优劣势和适用范围,以期能够将该模式介绍给国内开放教育的研究者和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协作学习 社会性学习 课程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被引量:468
2
作者 董树文 张岳桥 +5 位作者 龙长兴 杨振宇 季强 王涛 胡建民 陈宣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9-1461,共13页
随着一系列新构造观察资料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累积,加深了对发生在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构造变革事件的认识,对燕山运动的性质、时限和动力学内涵有了新的诠释。中—晚侏罗世初期(165±5Ma)东亚多板块拼贴运动学发... 随着一系列新构造观察资料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累积,加深了对发生在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构造变革事件的认识,对燕山运动的性质、时限和动力学内涵有了新的诠释。中—晚侏罗世初期(165±5Ma)东亚多板块拼贴运动学发生重大调整,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换,启动了以中朝地块为中心、来自北、东、南西不同板块向东亚大陆"多向汇聚"的构造新体制,形成以陆内俯冲和陆内造山为特征的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同时大陆地壳岩石圈发生显著增厚,并紧随早白垩世以剧烈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和火山—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岩石圈巨量减薄和克拉通破坏,导致燕辽生物群灭绝和热河生物群兴盛的重大生物群更替,成为中国大陆和东亚重大构造变革事件,这是燕山运动的基本内涵。本文依据燕山运动构造变形型式、动力学背景以及产生的深部过程,将"燕山运动"定义为起始于165±5Ma的"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制及其形成的广泛陆内造山和构造变革,并将中国东部岩石圈巨量减薄视作燕山期陆内造山和陆内变形的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燕山运动 东亚多向汇聚 陆内造山与变形 岩石圈增厚与减薄
下载PDF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被引量:218
3
作者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4,共6页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 盐渍化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人地关系 风沙活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被引量:237
4
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9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姜春发 高联达 李秋根 陈隽璐 张英利 刘平 谢春林 向忠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7-1546,共20页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相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13
5
作者 王涛 吴薇 +3 位作者 薛娴 孙庆伟 张为民 韩致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中度沙漠化土...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7.909×104km2,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6.756×104 km2,它们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度带。对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75年、1987年和2000年沙漠化土地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沙漠化土地年均发展速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为1 560 km2,1976年到1988年提高到2 100 km2,1988年到2000年之间达到3 600 km2。“整体恶化,局部治理”是近50年来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沙漠化土地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将严重影响中国整个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土地 时空变化 遥感监测 北方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资源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79
6
作者 王涛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2-14,共3页
为了满足生物质燃料油生产对原料的需要,对中国适合于作生物质燃料油原料的主要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明晰了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原料植物资源的分布、生长及可利用状况,并在资源集中地区建立起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植物资... 为了满足生物质燃料油生产对原料的需要,对中国适合于作生物质燃料油原料的主要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明晰了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原料植物资源的分布、生长及可利用状况,并在资源集中地区建立起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植物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类型的选育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研究填补了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特别是其良种选育领域的研究空白,对加快我国生物质燃料油产业化的进程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燃料油 生物质 资源概况 中国 展望 木本植物资源 良种繁育基地 生物学特性 利用状况 资源基地 优良类型 经济性状 良种选育 原料 产业化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06
7
作者 张成立 王涛 王晓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准铝到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为主。它们具有相对富集LILE,LREE,贫化HFSE和Nb,Ta不同程度亏损的后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花岗岩显示了埃达克质(或高Sr、低Y)花岗岩和I-A型过渡的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特征... 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准铝到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为主。它们具有相对富集LILE,LREE,贫化HFSE和Nb,Ta不同程度亏损的后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花岗岩显示了埃达克质(或高Sr、低Y)花岗岩和I-A型过渡的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特征。综合分析这些花岗岩体的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与其同时代煌斑岩和基性岩脉构成的双峰式岩浆作用特点,认为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其中,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较早,与后碰撞早期环境的地壳增厚紧密相关,其后产出的大量正常块状花岗结构的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拆沉作用发生的伸展阶段,最终侵位的高分异富钾花岗岩和环斑花岗岩标志着秦岭已进入后碰撞晚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早中生代 后碰撞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34
8
作者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9-311,共13页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学、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逆转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漠科学 沙漠化 研究进展 土地沙漠化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4
9
作者 姜耀东 王涛 +1 位作者 赵毅鑫 王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以采用库仑剪切模型的接触面单元代表断层两盘的接触状态,模拟工作面从断层上盘和下盘向断层方向逐步回采的过程,研究断层接触面上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时空演化规律、断层上下盘的运动规律.模拟发现:在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断层带上的... 以采用库仑剪切模型的接触面单元代表断层两盘的接触状态,模拟工作面从断层上盘和下盘向断层方向逐步回采的过程,研究断层接触面上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时空演化规律、断层上下盘的运动规律.模拟发现:在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断层带上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断层上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采动影响具有不同的敏感性,断层法向应力的变化总是早于剪切应力;工作面距离断层越近,断层越易于活化,上盘推进时,断层影响范围约为断层前方60m,下盘推进时,工作面与断层距离小于20m时断层最易出现活化;不同的回采方式会引起断层不同的活化危险性,相比上盘开采,下盘开采时采动对断层的影响范围更为集中,活化危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化 冲击地压 采动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应用AFLP分子标记鉴定苹果品种 被引量:92
10
作者 祝军 王涛 +2 位作者 赵玉军 张文 李光晨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建立苹果品种AFLP分析体系的基础上 ,从 6 8对引物中筛选出了 4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即P32M4 6、P4 4M53、P59M4 1和P79M6 1)。分析了P32M4 6引物绘制的我国 2 5个苹果重要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的遗传多样性 ,确定了各供试品... 在建立苹果品种AFLP分析体系的基础上 ,从 6 8对引物中筛选出了 4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即P32M4 6、P4 4M53、P59M4 1和P79M6 1)。分析了P32M4 6引物绘制的我国 2 5个苹果重要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的遗传多样性 ,确定了各供试品种的差异带 ,区分了供试的 2 5个苹果品种。对AFLP分析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讨论 ,并对生产上应用AFLP技术检测苹果品种真实性和纯度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DNA指纹 苹果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167
11
作者 董树文 张岳桥 +4 位作者 陈宣华 龙长兴 王涛 杨振宇 胡健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17,共12页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 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古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 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古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在中国中东部和东亚地区形成了多向挤压汇聚的燕山期构造体系,即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简称东亚汇聚)。东亚汇聚启动了经典的燕山运动,发育了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具有两个近乎稳定的刚性陆核,即鄂尔多斯地块和四川(盆地)地块,在它们的周缘形成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和似前陆盆地,如大巴山晚侏罗世前陆。此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影响了东亚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板内变形作用,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形成了反映南北向挤压的蒙古弧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燕山—阴山陆内造山带、大别山—大巴山侏罗纪陆内造山带等典型的燕山期构造带。东亚汇聚具有深刻的全球构造背景与动力来源,是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东亚多向汇聚 构造体系 动力来源 变形特征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51
12
作者 王涛 吴薇 +3 位作者 薛娴 张伟民 韩致文 孙庆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对2000年中国北方256×104km2区域内沙漠化土地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现已达到38.57×104km2,其中轻度和潜在沙漠化土地13.93×104km2,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36.1%;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km2,占25.9%;重... 对2000年中国北方256×104km2区域内沙漠化土地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现已达到38.57×104km2,其中轻度和潜在沙漠化土地13.93×104km2,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36.1%;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km2,占25.9%;重度沙漠化土地7.909×104km2,占20.5%;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6.756×104km2,占17.5%。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的沙漠化土地发展状况相比,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演变趋势具以下特征:(1)沙漠化土地仍在蔓延,面积已由1987年的33.895×104km2增加到了2000年的38.569×104km2,13a中净增4.674×104km2;(2)沙漠化土地继续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年平均发展速率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1560km2、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的2100km2发展到90年代的3600km2;(3)部分旱农区以及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出现明显逆转,但荒漠草原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继续扩大,并且程度有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沙漠化土地 遥感监测 植被 影像处理技术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8
13
作者 龙洁 蔡焯基 +24 位作者 刘永珍 柴滨 贺佳丽 任艳萍 王涛 牛世芹 余华峰 刘艳 魏明 王丽 王效敏 李菁 李冬华 蒋初明 金鑫 王友兰 陈黔妹 于小千 刘力 王得新 康智敏 张茁 张菁 唐启盛 韩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 7个区 12家医院的 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 目的 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 7个区 12家医院的 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3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2.5%、中度9.3%、重度3.2%。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既往抑郁症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别、病灶数目、合并疾病种类、护理人员和病灶前后部位。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危险因素 研究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57
14
作者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绿洲化优化了局地生态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绿洲低水平、无序的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同时引发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绿洲化、荒漠化研究进展的综述,提出了围绕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努力在全面认知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下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演变机理,为综合评价环境变化趋势和效应以及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化 荒漠化 过程 干旱区
原文传递
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5
15
作者 陈复兴 刘军权 +6 位作者 张南征 巩新建 张国龙 徐永茂 周忠海 王涛 黄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7-80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报告较少,本文旨在评估用CI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将末梢...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报告较少,本文旨在评估用CI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将末梢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γ、IL-2和CD3单抗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再将培养后的CIK细胞回输给病人;患者一个疗程接受CIK细胞总数在5×109~15×109之间。在CIK细胞治疗前有47例患者做了化疗,3例做了放疗。化放疗与CIK细胞治疗间隔时间在2~4周以上。结果:在63例接受治疗者中,部分缓解(PR)+微效(MR)为28例(44.46%)。20例CEA增高者,治疗后有14例减低,6例增加;10例AFP增高者,治疗后有9例减低,1例增加。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CIK细胞治疗后均增加45%以上。治疗后63例中有51例患者有食欲增加、32例患者睡眠和体力改善,18例患者中有13例疼痛减轻,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体征,且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过继性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28
16
作者 王涛 陈广庭 +3 位作者 钱正安 杨根生 屈建军 李栋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7,共6页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 ;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 ,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 ;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 ,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更是急剧增加 ,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 ,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 ;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 ,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沙尘暴 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 甘肃 土壤风蚀 内蒙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2
17
作者 徐思奇 黄先锋 +3 位作者 张帆 雍小龙 夏志敏 王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作为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新兴的高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已应用于城市快速三维建模中。由于目前常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不能同时满足快速成图的时间和成本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方法,充分... 作为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新兴的高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已应用于城市快速三维建模中。由于目前常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不能同时满足快速成图的时间和成本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方法,充分发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灵活、成本低、高效的优点,倾斜影像可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和点云,简化了后续绘图工作。评定试验得到的岢岚县大比例尺地形图可知,成果平面精度达到0.140 m,高程精度达到0.150 m,符合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适合快速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大比例尺地形图 实景三维模型 点云 绘图工艺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时空演变、构造环境及地壳生长意义——以中国阿尔泰为例 被引量:156
18
作者 王涛 童英 +5 位作者 李舢 张建军 史兴俊 李锦轶 韩宝福 洪大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5-618,共24页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470~440Ma(中晚奥陶世)和425~360Ma(晚志留世—晚泥盆世)、晚古生代的355~318Ma(早石炭世)和290~270Ma(早二叠世)以及早中生代245~190Ma(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3个阶段5个期次,其中425~360Ma花岗岩可进一步细分为425~390Ma和380~360Ma两个峰期。早中古生代(470~360Ma)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主要为钙碱性I型,多具不同程度变形,其中470~440Ma岩体变形极强(片麻岩体)。它们为同造山俯冲增生产物,形成于活动陆缘俯冲(470~440Ma)、继续俯冲弧后盆地伸展(420~390Ma)到聚合碰撞(380~360Ma)的过程中。早石炭世岩体发育于造山带南部,为不变形圆形状或不规则状,具典型碱性花岗岩特征,为晚(后)造山产物。早二叠世岩体主要发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部,少量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多为圆形,不变形,少量变形岩体集中在额尔齐斯构造带内,成因类型以I、A型为特点,伴生有大量基性岩脉(体),显示为后造山底侵伸展环境。早中生代岩体为不变形圆形或不规则状,具有高分异I型和S型花岗岩特征,伴有稀有金属矿产,具有板内环境特点。花岗岩体同位素填图显示,阿尔泰中部块体岩体具有较低的εNd(t)值和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1~1.3Ga),暗示存在古老地壳基底;由北向南εNd(t)值增高,模式年龄变年轻,显示陆壳向南生长,其中水平和垂向生长率分别为18%~28%和7%~8%。中生代时期阿尔泰造山带保留水平增生结构,没有发生大规模构造块体垂向叠覆。阿尔泰造山带经历了古陆缘构造演化,奥陶纪—志留纪陆缘俯冲,泥盆纪陆弧及陆缘边缘裂解、弧后盆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同位素 区域变形 构造演化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50
19
作者 王涛 王晓霞 +3 位作者 田伟 张成立 李伍平 李舢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9-971,共23页
对北秦岭2个最大的S,I型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相关地球化学研究.漂池S型花岗岩锆石SIMS年龄为(495±6)Ma,εNd(t)=-8.2~-8.8,锆石εHf(t)=-6~-39.灰池子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SIMS年龄分别为(421±27)和(434±7)Ma,... 对北秦岭2个最大的S,I型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相关地球化学研究.漂池S型花岗岩锆石SIMS年龄为(495±6)Ma,εNd(t)=-8.2~-8.8,锆石εHf(t)=-6~-39.灰池子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SIMS年龄分别为(421±27)和(434±7)Ma,εNd(t)=-0.9~0.9,锆石εHf(t)=-11~8.4.结合收集的28个锆石年代学资料的统计,将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浆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505~470Ma)主要发育于北秦岭东段,具有I型弧岩浆的特点,伴生有漂池等S型花岗岩.它们与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时空关系密切,揭示了完整的陆缘俯冲造山作用.第二阶段(450~422Ma)广布全区,以灰池子岩体为代表的I型花岗岩为主,解释为有地幔物质混入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块体碰撞过程及略后的抬升环境;第三阶段(415~400Ma)仅发育于北秦岭中段,以I型花岗岩为主,形成于碰撞晚期阶段.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带的时空演变揭示,秦岭古生代俯冲碰状造山作用具有长期连续性、阶段性的特点;俯冲首先从北秦岭东段开始起动,早于祁连-柴达木北缘、大别山北麓,说明中国中央造山系古生代俯冲增生直到碰撞具有多块体、不等时的拼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年代学 花岗岩 Nd Hf同位素 秦岭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中蒙边境中段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147
20
作者 童英 洪大卫 +3 位作者 王涛 史兴俊 张建军 曾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12,共18页
本文精确地厘定了中蒙边境中段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459-454Ma)、锡林浩特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268±6.9Ma)、镶黄旗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61.7±6.1Ma)、镶黄旗二长花岗岩(262.7±6.0Ma... 本文精确地厘定了中蒙边境中段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459-454Ma)、锡林浩特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268±6.9Ma)、镶黄旗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61.7±6.1Ma)、镶黄旗二长花岗岩(262.7±6.0Ma)、镶黄旗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277.2±2.9Ma)、锡林浩特白音锡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231.1±7.6Ma)、苏尼特左旗(东苏)二长花岗岩(216.9±5.4Ma)、苏尼特左旗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152.1±2.5Ma)的时代。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本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区内花岗岩空间上呈3条近东西向的条带分布,时间上可划分为5个重要期次:早-中古生代(490-387Ma)、石炭纪(342-302Ma)、二叠纪(282-257Ma)、三叠纪(249-204Ma)和晚中生代(152-118Ma),峰期间隔约为40Ma,并存在两条巨型碱性花岗岩带(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二叠纪碱性岩带、华北板块北缘的晚三叠世碱性正长岩带),岩浆活动呈现不对称性。结合区域地质、岩石、年代学等证据说明,北部贺根山蛇绿岩与南部索伦山-西拉木伦蛇绿岩代表两个洋盆体系,贺根山洋闭合早于中二叠世,而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所代表残留古亚洲洋关闭,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碰撞拼合的时代应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同时,区内与花岗岩有关的矿产发育,包括铜、钨、锌等矿种,多产于造山后伸展或岩石圈拆沉,区域大规模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花岗岩 年代学 构造演化 成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