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唐万峰 依玛木买买提江.阿布拉 +2 位作者 王海久 任利 侯立朝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RCP联合EST组和开腹组,每组15... 目的探讨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RCP联合EST组和开腹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开腹组相比,ERCP联合ES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抗感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EST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但其住院总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管炎、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EST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18.7%(28/150),明显高于开腹组6.0%(9/150)(P<0.05)。出院时,ERCP联合EST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RCP取石术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 开腹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切除16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昀昊 任利 +6 位作者 阳丹才让 侯立朝 周瀛 王海久 樊海宁 王虎 温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63例行根治性切除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手术平均时间(3.1±1.2)h,术中出血量(763±498)m L。术后携带腹腔引流...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63例行根治性切除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手术平均时间(3.1±1.2)h,术中出血量(763±498)m L。术后携带腹腔引流管中位时间6 d,11例携带T管,术后1个月拔除。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1±0.8)d、经口进食时间(2.7±1.1)d、住院时间(7.9±3.4)d。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术后胆瘘,1例术区感染,2例术后腹水。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6个月无死亡及包虫复发情况。结论:根治性切除是当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前充分评估手术可行性,术中充分掌握肝脏血流控制、肝脏外科解剖、门静脉重建、胆管重建等技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可明显改善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疲劳综合征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风华 王海久 +2 位作者 杨志奇 胡涛 朱振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680-68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是否具有优越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筛选符合适应证的胆囊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是否具有优越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筛选符合适应证的胆囊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1天(T0)及术后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检测患者IL-6、IL-10、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blood cell,WBC)计数、皮质醇及术后疲劳评分指数。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IL-6均明显升高,T1期达到高峰;T1、T2期LC组IL-6的浓度均低于OC组。IL-10浓度均由T1期开始下降,LC组在T2期达最低;OC组于T3期达最低,T2、T3期LC组明显高于OC组。两组患者CRP水平均于T1期达最高值,OC组术后各期CRP浓度均明显高于LC组,T3期仍明显高于术前。LC组WBC值T1、T2期较术前升高,T3期接近术前水平;OC组术后各期均高于术前,T1期达高峰。术后LC组患者皮质醇浓度均无明显升高,OC组患者T1期升高,与T0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期开始回落至正常水平;T1期LC组低于OC组。两组患者术后各期的术后疲劳评分均升高,T1期达高峰;组间相比,术后各期OC组均高于LC组。结论:与OC相比,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可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减轻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剖腹术 应激 术后疲劳综合征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泡型肝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利 胡涛 +7 位作者 邓勇 樊海宁 王海久 侯立朝 李桂香 李玥 李生莲 于文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5-797,共3页
泡型肝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isis,AE)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寄生虫病,具有远处转移倾向。该病发展缓慢,感染后5~15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病程晚期,伴随广泛的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出现梗阻性黄疸,导致无法... 泡型肝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isis,AE)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寄生虫病,具有远处转移倾向。该病发展缓慢,感染后5~15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病程晚期,伴随广泛的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出现梗阻性黄疸,导致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逐渐应用于治疗此类患者。本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ERCP治疗的16例泡型肝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初步探究其临床疗效,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根治性手术治疗 泡型肝包虫病 梗阻性黄疸 有效性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大学附属医院 肝胆胰外科
原文传递
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鑫 刘云飞 +2 位作者 王灏 王海久 樊海宁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民的生存质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肝包虫病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伴随着外科诊治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肝包虫病研究不断深入,其诊治方案也不断完善。本文将主要综述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尽早发现和治疗,降低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多房棘球蚴 剪切波弹性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 肝切除术 肝移植 阿苯达唑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贤波 王志鑫 +5 位作者 樊海宁 王海久 阳丹才让 任宾 张灵强 任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泡型肝包虫病应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MWA组20例和手术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 目的探讨早期泡型肝包虫病应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MWA组20例和手术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白细胞计数MWA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术后MWA组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MWA组未发生术后感染、肾衰竭、肝功能衰竭、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复查影像显示病灶稳定,未出现复发。手术组出现1例术后感染,无肾衰竭、肝功能衰竭、胆漏、出血等并发症,也未出现复发。术后住院天数及总费用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WA术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能达到满意效果,MWA较手术切除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肝包虫病 微波消融 手术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侯立朝 王海久 +1 位作者 樊海宁 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962-1964,1970,共4页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期刊,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期刊,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第一次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0,95%CI(-0.94,-0.0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第一次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8,95%CI(-0.63,0.08)〕;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0.77,95%CI(0.43,1.39)〕、切口感染发生率〔RR=0.39,95%CI(0.12,1.20)〕、吻合口漏发生率〔RR=0.77,95%CI(0.33,1.81)〕、住院时间〔MD=-2.70,95%CI(-3.92,-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胃癌根治术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并不能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减压术 外科 有效性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龙云祥 曲凯 +6 位作者 张靖垚 王志鑫 王海久 樊海宁 黎一鸣 刘昌 林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09例,女216例;年龄为(54±11)岁,年龄范围为16~83岁。1025例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值为14.3%,其中高RDW(RDW-CV>14.3%)病人347例,低RDW(RDW-CV≤14.3%)病人678例。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及生存情况。(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 7.0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高RDW病人年龄(≤70岁、>70岁),肝硬化(无、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或C级),甲胎蛋白(≤200μg/L、>200μg/L),肿瘤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313、34例,152、186例,161、53例,158、143例,186、109例;低RDW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41、37例,359、310例,415、48例,367、227例,547、1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9,6.787,23.906,7.114,34.375,P<0.05)。(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RDW-CV、肿瘤长径、肿瘤数目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388,1.432,1.534,1.455,2.813,1.505,95%可信区间为1.004~1.920,1.086~1.887,1.263~1.864,1.211~1.748,2.293~3.450,1.173~1.9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DW-CV、肿瘤长径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肝功能 预后 预测
原文传递
胃肠减压在择期结直肠癌术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侯立朝 王海久 +1 位作者 樊海宁 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71-2074,共4页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RR=2.29,95%CI(1.87,2.79)〕、咽喉炎发生率〔RR=0.19,95%CI(0.10,0.40)〕、呼吸道感染发生率〔RR=0.44,95%CI(0.21,0.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肠梗阻发生率〔RR=1.01,95%CI(0.20,5.09)〕、切口感染发生率〔RR=0.87,95%CI(0.32,2.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不推荐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减压术 外科 有效性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灵强 王鹏 +6 位作者 阳丹才让 任利 侯立朝 周瀛 王海久 董家鸿 樊海宁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HA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7例液化空洞型HAE患者资料。其中10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HA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7例液化空洞型HAE患者资料。其中10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病例组),7例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分布、病灶直径、生化指标等)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08.0±23.0)min比(389.0±95.7)mJn和(1360.0±182.9)ml比(1607.1±205.O)ml,均P〈0.05。病例组患者穿刺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病例组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术后第5天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8-t-O.9)s比(15.5--1.7)S和(81.9±20.9)U/L比(108.1±29.5)U/L(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液化空洞型肝泡型包虫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手术切除 穿刺引流术 超声引导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地区泡型、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苟平 王志鑫 +3 位作者 胡陈亮 付世强 樊海宁 王海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泡型、囊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199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各中心有关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相关病例报道。结果纳入199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32家中心的手...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泡型、囊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199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各中心有关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相关病例报道。结果纳入199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32家中心的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相关报道共38篇(去除重复报道、重要信息不全者后余34篇),包含泡型(AE)349例与囊型(CE) 3 658例。泡型、囊型包虫病术后胆漏、出血、黄疸、原位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漏、出血、感染、黄疸、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漏、出血、感染、黄疸、过敏、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选用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AE,而CE的治疗术式则可灵活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病 肝棘球蚴病 胆漏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根治性肝切除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GRP78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印青 陈亮 +5 位作者 任利 张洋 王海久 周瀛 侯立朝 樊海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5-910,共6页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肝缺血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0 h),再灌注6 h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和再灌注1...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肝缺血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0 h),再灌注6 h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和再灌注12 h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12 h)。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凋亡情况及GRP78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肝缺血后出现明显的肝组织损伤,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表现为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明显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细胞凋亡率增加,各组间计量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鼠肝组织GRP78 mRNA变化趋势与上述指标一致,缺血后表达明显上调,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中GRP78表达上调,但其具体作用还有待于探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原文传递
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的价值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宾 邓勇 +4 位作者 樊海宁 王海久 任利 侯立朝 阳丹才让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肝包虫囊肿切除的价值及外囊手术实施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保留带囊术组(41例)和带囊切除术组(259例)。结果外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原位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 目的:分析肝包虫囊肿切除的价值及外囊手术实施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保留带囊术组(41例)和带囊切除术组(259例)。结果外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原位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组(P <0.01)。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切除术组患者的出血量高于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组(P <0.05)。结论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可有效降低原位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的风险性与难度也随之增加。外囊切除手术选择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囊肿 外囊切除 术式选择 对比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蔡松 颜宏利 +5 位作者 王海久 周瀛 任利 侯立朝 阳丹才让 樊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0例...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0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浆样本,以及2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本。采用q PCR法测定肿瘤组织及血浆样本中UCA1 mRNA的表达,并分析UCA1 mRNA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原发灶肿瘤大小、年龄、性别、饮酒史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与血浆中UCA1 mRNA表达均高于肝癌患者(P<0.01),术后血浆中UCA1 mRNA表达低于术前(P<0.05)。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UCA1 mRNA的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大小(P=0.025)和Child-Pugh分级(P=0.006)有关。结论血浆UCA1可能是肝癌转移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标志物,UCA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相关1 肝内转移 CHILD-PUGH分级 肿瘤大小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15
作者 仁增卓嘎 杨康洁 +2 位作者 芦永良 王志鑫 王海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9-643,共5页
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髓过氧化物酶等蛋白酶,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在体内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并参与多种肝病的炎性反应,但其过度释放会加重肝组织损伤,成为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ET... 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髓过氧化物酶等蛋白酶,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在体内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并参与多种肝病的炎性反应,但其过度释放会加重肝组织损伤,成为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ET的过度释放可促进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向肝癌进展,阐明NET作用机制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进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NET在肝脏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肝脏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诱捕网 肝疾病 肝肿瘤
下载PDF
预测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列线图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兵 庞明泉 +2 位作者 许晓磊 韩军伟 王海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26-263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 目的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63例患者中PHC组93例,对照组170例。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两型肝包虫病PH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所占权重,构建列线图预测风险模型。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ALBI评分(OR=3.694,95%CI:1.860~7.336)、手术时间(O R=2.848,95%CI:1.384~5.859)、术中出血量(OR=4.832,95%CI:2.384~9.793)、包虫直径(OR=3.073,95%CI:1.528~6.177)是两型肝包虫发生PHC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基于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所占权重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31~0.923);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1,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观测值和实际值贴合,Hosmer-Lemeshow检验(P=0.905)均显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一致性良好。当阈概率为35.6%时,DCA显示的临床净获益为22%;在8%~89%阈概率区间内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ALB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虫直径是两型肝包虫病患者发生PH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一致性及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美蓝试验在复杂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利 秦伟 +2 位作者 邓勇 樊海宁 王海久 《腹部外科》 200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经胆总管注射美蓝检查能否减少复杂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漏的发生。方法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复杂肝包虫病37例,行内囊摘除后采用经胆总管注射美蓝稀释液的方法观察残腔胆漏的部位并予以缝扎修补,观察术后7d内是否出现胆... 目的探讨术中经胆总管注射美蓝检查能否减少复杂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漏的发生。方法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复杂肝包虫病37例,行内囊摘除后采用经胆总管注射美蓝稀释液的方法观察残腔胆漏的部位并予以缝扎修补,观察术后7d内是否出现胆漏。结果行术中美蓝注射的病例,其中9例显性胆漏、15例隐性胆漏均予以缝扎修补,13例无胆漏者未行处理,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术后胆漏。结论术中美蓝试验可明显降低复杂肝包虫术后残腔胆漏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手术后并发症 美蓝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2例报道
18
作者 张帅 费发珠 +5 位作者 韩欣 王伟 邵艺超 杨新涛 王海久 侯立朝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三维CT重建...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导航下行LDPPHR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DPPHR,病例1和病例2的年龄分别为53和55岁,均为女性,手术时间分别为445 min和42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250 mL,均使用了负压冲洗引流管。病例2术后发生胰腺生化漏,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2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1和病例2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25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病例1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例2为胰腺真性上皮性囊肿。病例1和病例2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0个月,随访期间内均未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结论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应用于L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有效辨别术中胆管解剖结构,并能发现术中微小胆管损伤,避免术后胆汁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腹腔镜 三维重建 吲哚菁绿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胰高血糖素样肽1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桂堂 秦伟 王海久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1期3236-3240,共5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主要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具有调控胰岛素分泌,刺激胰腺β细胞再生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GLP-1及其类似物开始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现对GLP-1的发现、结构、代谢与分泌进行介绍,并...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主要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具有调控胰岛素分泌,刺激胰腺β细胞再生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GLP-1及其类似物开始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现对GLP-1的发现、结构、代谢与分泌进行介绍,并重点对其生物学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糖尿病 内分泌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局部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玮 王雯 +6 位作者 齐梦剑 宋研 张东 董明明 王海久 樊海宁 王志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1-596,共6页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在临床上仍是一个棘手问题。局部治疗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不断强化,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之间相互应用使病人生存率获得提高,病人预后获得改善。未来更应该重视针对...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在临床上仍是一个棘手问题。局部治疗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不断强化,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之间相互应用使病人生存率获得提高,病人预后获得改善。未来更应该重视针对门静脉癌栓的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新方向以及门静脉癌栓诊断创新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