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骨节病4种病因学说的同步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治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研究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方法 对大骨节病既往的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水中有机物中毒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3种病因说及我们发现的病毒病因说进行同步研究,探讨该病的始动病因。结果 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水中有机物... 目的 研究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方法 对大骨节病既往的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水中有机物中毒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3种病因说及我们发现的病毒病因说进行同步研究,探讨该病的始动病因。结果 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水中有机物中毒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均不是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大骨节病的病因模式应该是与环境条件下的生物毒素中毒(低硒条件下的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有较大关联性。结论 大骨节病的始动病因可能是低硒条件下的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水中有机物 粮食真菌毒素 人类微小病毒B18
下载PDF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20年 被引量:25
2
作者 莫东旭 丁德修 +2 位作者 王治伦 张建军 白■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硒与大骨节病(KBD)关系研究始于1972、1973年。当时在用KBD病区水粮养大鼠的实验中,意外地出现了许多大鼠(39.71%)死于急性大片肝坏死;追查原因时注意检测了所用水粮的硒(Se)含量,从而首次看到KBD病区水粮Se含量低于非病区的现象。20... 硒与大骨节病(KBD)关系研究始于1972、1973年。当时在用KBD病区水粮养大鼠的实验中,意外地出现了许多大鼠(39.71%)死于急性大片肝坏死;追查原因时注意检测了所用水粮的硒(Se)含量,从而首次看到KBD病区水粮Se含量低于非病区的现象。20多年来,Se与KBD的关系已成为我们研究组一直探索的问题之一。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涉及了KBD本身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包括KBD本身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与X线诊断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的研究;KBD病理形态学(包括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软骨 肌肉 过氧化脂质 预防
下载PDF
真菌毒素DON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庞炜 王治伦 +1 位作者 吕社民 吕旌乔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9-351,共3页
脱氧镰刀雪腐烯醇(Deoxynivalenol,DIN)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被认为是存在于赤霉病小麦中的主要天然毒素之一。它可引起人畜中毒。虽然它的毒性较同族其它真菌毒素小,但由于它广泛存在并大量污染粮食,对人... 脱氧镰刀雪腐烯醇(Deoxynivalenol,DIN)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被认为是存在于赤霉病小麦中的主要天然毒素之一。它可引起人畜中毒。虽然它的毒性较同族其它真菌毒素小,但由于它广泛存在并大量污染粮食,对人畜构成很大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联合召开的第三次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会议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被定为最危险的自然发生食品污染物。列入国际研究的优先地位。在我国对DON毒素的研究兴趣曾与食道癌的发生有关,最近,有人曾调查大骨节病区粮食中DON毒素的分布情况,亦看出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对这一族毒素之一的DON毒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DON 脱氧 镰刀雪腐烯醇 毒性
下载PDF
微量元素锌和人体健康 被引量:23
4
作者 考希宾 王治伦 高艳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微量元素锌 人体健康 现代科学研究 生长发育 创伤组织 消化功能 免疫功能 摄入量
下载PDF
老年HIV/AIDS住院患者48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孙庆云 熊鸿燕 +1 位作者 王林 王治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艾滋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2009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临床数据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免疫学指标...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艾滋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2009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临床数据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机会性疾病及HIV/AIDS诊断情况,以及老年抗病毒治疗情况等。结果 48例病人中,男42例,女6例;年龄平均(61.92±9.16)岁(50~92岁);38例经过性途径感染,2例经过同性性行为传播,另有2例经吸毒感染,6例不详。CD4+T淋巴细胞1~415/mm3,平均(83.33±105.00)/mm3;CD8+T淋巴细胞67~1741/mm3,平均(612.02±389.78)/mm3;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4例<50拷贝/mL,23例平均(5.87±0.86)Log10拷贝/mL(4.36~7.73Log10拷贝/mL)。机会性感染中,细菌性肺炎34例(70.83%),口腔念珠菌感染26例(54.17%),结核病15例(31.25%),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感染14例(29.17%)。48例中有18例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近年来,老年人群中HIV/AIDS问题不断凸现;其不易及时检出,机会性感染严重、合并症复杂、治疗效果延迟等现象是AIDS防控的棘手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艾滋病 临床特征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柴胡皂甙d对人肝癌细胞HIF-1α/COX-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侯和磊 和水祥 +4 位作者 朱占芳 任牡丹 李红霞 陈静宏 王治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转录因子HIF-1α和COX-2表达的变化以及柴胡皂甙d的干预作用,探讨柴胡皂甙d对HIF-1α/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①应用氯化钴模拟细胞缺氧,观察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HIF-1α及COX-2...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转录因子HIF-1α和COX-2表达的变化以及柴胡皂甙d的干预作用,探讨柴胡皂甙d对HIF-1α/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①应用氯化钴模拟细胞缺氧,观察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HIF-1α及COX-2的表达;②应用氯化钴模拟细胞缺氧,以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抑制HIF-1α蛋白合成后,观察SMMC-7721细胞中COX-2表达的改变;③应用不同浓度的柴胡皂甙d作用于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用24 h后,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及COX-2的表达。结果①在正常肝癌SMMC-7721细胞中HIF-1α的蛋白表达较低,氯化钴模拟缺氧显著增加了HIF-1α的蛋白水平;正常SMMC-7721细胞中便有一定量的COX-2蛋白表达,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其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②雷帕霉素显著降低了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蛋白水平,同时可以观察到该组细胞COX-2蛋白显著降低。③柴胡皂甙d抑制了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蛋白表达,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COX-2的蛋白水平随柴胡皂甙d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转录因子HIF-1α参与了缺氧条件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COX-2表达的调节,柴胡皂甙d可能通过影响HIF-1α/COX-2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低氧诱导因子-1Α 环氧合酶-2 柴胡皂甙D
下载PDF
部分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邸明芝 庞炜 王治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骨质疏松 病理 病机
下载PDF
关于大骨节病的病因问题——提示大骨节病病毒病因的组织学证据 被引量:18
8
作者 毕华银 王治伦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笔者对KBD剖检材料中有典型软骨坏死的骨切片作了光镜下的组织学复查。复查中发现有提示KBD病毒病因的若干证据。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 本所既往的KBD剖检病例12例(成人3、15岁以下儿童9,最小者3岁)中有典型软骨坏死的骨切... 笔者对KBD剖检材料中有典型软骨坏死的骨切片作了光镜下的组织学复查。复查中发现有提示KBD病毒病因的若干证据。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 本所既往的KBD剖检病例12例(成人3、15岁以下儿童9,最小者3岁)中有典型软骨坏死的骨切片47张。另一剖检例K81.1(女,4岁),在其被查的103块骨中仅有软骨坏死灶2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因 组织学
下载PDF
人微小病毒B19及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熊咏民 王治伦 +4 位作者 代晓霞 陈群 杨占田 谭希望 耿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微小病毒B19(B19)感染和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荧光法检测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血清B19DNA和红细胞硒含量 ,并与非病区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血清B19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病... 目的 研究人微小病毒B19(B19)感染和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荧光法检测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血清B19DNA和红细胞硒含量 ,并与非病区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血清B19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病区儿童 ,红细胞硒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儿童 ,低硒营养状态的儿童B19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硒水平的儿童。结论 我国大骨节病病区存在着B19感染的流行 ,低硒可能是B19感染发生和发展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微小病毒B19 大骨节病 聚合酶链反应 病因
下载PDF
大骨节病病毒病因问题再议 被引量:17
10
作者 毕华良 王治伦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0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卡辛-贝克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在我国称为大骨节病.虽发现本病已150多年,但其病因仍不明了,以致至今没有一个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近20年来,本病在我国虽已自发地大面积减少,但在陕西的某些病区小学生中,其临床X线检... 卡辛-贝克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在我国称为大骨节病.虽发现本病已150多年,但其病因仍不明了,以致至今没有一个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近20年来,本病在我国虽已自发地大面积减少,但在陕西的某些病区小学生中,其临床X线检出率仍高达50%左右;另外,一种原因不明、没有采取有效防治而自生自灭的疾病,在某特定条件下又有卷土重来、死灰复燃的可能.因此,不应放弃也没有理由放弃对KBD病因及其发病机理的继续研究.对此笔者曾有拙文[1]议及,现再次提出对KBD病毒病因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毒 病因 问题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三合 王治伦 《陕西中医》 2016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及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曲美他嗪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及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曲美他嗪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观察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通心络胶囊及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曲美他嗪/治疗应用 @通心络胶囊
下载PDF
T-2毒素对软骨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以及硒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静宏 曹峻岭 +5 位作者 楚雍烈 杨占田 师钟丽 王红林 郭雄 王治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主要间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和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 MTT法检测T-2毒素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TB染色法检测人软骨细胞蛋白聚糖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软骨细胞胶原蛋白Ⅱ表达;RT-PC...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主要间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和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 MTT法检测T-2毒素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TB染色法检测人软骨细胞蛋白聚糖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软骨细胞胶原蛋白Ⅱ表达;RT-PCR检测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结果 T-2毒素在浓度为 0.001-2 mg/L的范围内,对软骨细胞的作用呈较典型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依赖关系更加明显。T-2毒素(10~20μg/L)可以抑制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合成及其mRNA表达。而加硒能较明显刺激软骨细胞蛋白聚糖mRNA表达,部分减弱T-2毒素的这种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显示对T-2 毒素引起的Ⅱ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保护作用。结论 T-2毒素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量元素硒对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蛋白聚糖改变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蛋白 蛋白聚糖 T-2毒素 软骨细胞
下载PDF
补硒、补维生素C和粮食干燥治疗大骨节病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燕 翟俊民 +3 位作者 王治伦 谭希旺 薜莉 耿冬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03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补硒、补维生素C和主食粮食干燥对大骨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干预实验的流行病学方法 ,分别对补硒、补维生素C、主食粮食干燥治疗大骨节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补硒、补维生素C、主食粮食干燥对大骨节病的治疗均有... 目的 探讨补硒、补维生素C和主食粮食干燥对大骨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干预实验的流行病学方法 ,分别对补硒、补维生素C、主食粮食干燥治疗大骨节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补硒、补维生素C、主食粮食干燥对大骨节病的治疗均有效。结论 大骨节病是综合病因的作用结果。提示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 ,应一方面保管好粮食 ,防止受潮霉变 ;另一方面可采用补硒、补维生素C的综合措施防治该病。同时还说明粮食水份含量高低与镰刀菌繁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硒 补维生素C 粮食干燥 治疗 大骨节病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衰老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浩杰 王治伦 薛森海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衰老机制 应激能力 机能减退 退行性变 生命科学 内环境 可逆转 科学家
下载PDF
镓盐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庞炜 王治伦 +2 位作者 吕旌乔 李广元 邸明芝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15-416,419,共3页
目的 了解镓盐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以大鼠对象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去除成年大鼠卵巢,复制骨质疏松模型;然后应用镓盐进行治疗。采用骨强度测定和骨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骨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①骨质疏松... 目的 了解镓盐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以大鼠对象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去除成年大鼠卵巢,复制骨质疏松模型;然后应用镓盐进行治疗。采用骨强度测定和骨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骨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①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镓治疗组与骨质疏松组相比,骨吸收的病理变化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强度亦有提高的趋势。结论 镓盐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或减缓其进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镓盐 骨强度
下载PDF
T-2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旌乔 王治伦 +1 位作者 吕社民 庞炜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2-285,共4页
T-2毒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可由多种真菌产生。该毒素毒性强烈,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1992年封剑楠等报道,浙江桐乡县部分居民误食T-2毒素污染(180~418×10<sup>-9</sup>)的霉变大米,发生急性食... T-2毒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可由多种真菌产生。该毒素毒性强烈,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1992年封剑楠等报道,浙江桐乡县部分居民误食T-2毒素污染(180~418×10<sup>-9</sup>)的霉变大米,发生急性食物中毒。目前认为,本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前苏联,死亡率高的“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A limentery Toxic Aleuki-a,ATA)和T-2毒素密切相关。近年杨健伯等提出,T-2毒素对食用粮(小麦、玉米)的污染导致了另一种地方病——大骨节病(KBD)的发生。 早在1973年,FAO/WHO就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列为最危险的天然存在的食品污染源之一;“黄雨中毒”事件发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大骨节病 污染 毒性 菌株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翟学敏 和水祥 +4 位作者 任牡丹 陈静宏 王治伦 韩敏 侯和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值;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灰度测...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值;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灰度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EGF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以0.5μg/ml作用终浓度抑制效果最明显,其48h的抑制率为72.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0.5μg/ml丹参酮ⅡA作用后,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48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4h,48h,72h凋亡率分别为(4.06±0.27)%、(7.58±0.56)%、(5.23±0.13)%],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都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Hoechst33342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皱缩,核染色质浓缩,核碎裂,亦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免疫细胞化学SP法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大,EGF及EGFR表达下调,其0.5μg/ml组48h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0%,20%,灰度值分别为181.52±1.63,179.37±1.59,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免疫法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EGF及EGFR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丹参酮/药理学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丹参酮ⅡA SMMC-7721 凋亡
下载PDF
柴胡皂甙d对肝癌细胞VEGF和Ang-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和水祥 朱占芳 +4 位作者 卢新兰 赵刚 陈静宏 王治伦 罗金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s-d,SSd)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LPS诱导...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s-d,SSd)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LPS诱导,加入不同终浓度的SSd(2.5、5、10、20 mg/L)作用48 h,并以300μmol/L终浓度的Nimesulide(COX-2选择性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肝癌细胞内VEGF和Ang-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结果 SSd可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增殖。与LPS诱导组比较,10 mg/L SSd作用组肝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率、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均显著降低[VEGF蛋白:80.0%vs 60.0%;mRNA表达:(0.83±0.07)vs(0.09±0.03);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655.00±5.56)vs(446.15±5.05)pg/ml,P<0.05,P<0.01],同时Ang-2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86.67%vs 53.33%,P<0.05)。在2.5~10 mg/L作用终浓度范围内,SSd对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降低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耐性。结论 SSd可能通过VEGF和Ang-2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柴胡皂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生成素2
下载PDF
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华 王治伦 侯亚玲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2-414,共3页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临床治疗的重点疾病,致死率极高,并且在正规治疗后仍可能出现心绞痛的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可以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服务,但在出院后大部分患者缺乏基本的自护能力,服药依从性较差...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临床治疗的重点疾病,致死率极高,并且在正规治疗后仍可能出现心绞痛的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可以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服务,但在出院后大部分患者缺乏基本的自护能力,服药依从性较差,无法保证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1])。80%的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会因为疾病本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因而出院后是否能够规律的运动、饮食以及服药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心绞痛发作 生活质量 连续性护理 服药依从性 临床治疗 正规治疗 身心健康
原文传递
大骨节病病儿血浆致培养兔软骨细胞损伤实验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毕华银 曹峻岭 +2 位作者 王治伦 陈静宏 杨少毅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01年第6期331-333,F003,共4页
目的 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 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 目的 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 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应的致病因子。结果 实验组部分细胞的核染色质颗粒间出现淡紫红色小点状物、伴点状物周围染色质溶解,直至整个胞核转化为青灰均质的大团块;更后,团块内出现嗜酸性斑块、团块外出现环状体。电镜下见实验组细胞核内众多染色质溶解小灶、各小灶内有直径75~83nm的病毒核衣壳,呈外形六角、核心中空。结论 以KBD病儿血浆诱发出的培养软骨细胞的光镜下病变与KBD尸骨软骨细胞的B型凝固性坏死完全相同,实验复制出KBD的培养软骨细胞病变模型;病变的原因是来自KBD病儿血浆、继之出现于实验组病变细胞核内的某病毒;KBD病儿血浆内的病毒可能就是KBD的致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血浆 软骨细胞 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病毒核衣壳 病毒血症 KB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