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 被引量:392
1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1-96,75,共7页
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力具有国家关系中的权力属... 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力具有国家关系中的权力属性。总的软权力态势对谁有利,谁在国际社会中就占据有利地位;目前影响国际“软权力”势能的因素是工业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软权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权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科学技术 工业主义 国际社会 经济体制 当今世界 软权力 扩散性 自然资源 历史发展
下载PDF
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 被引量:110
2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1,35,共11页
1.社会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历史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心理条件等等。虽然总体上可以把社会发展视为整个历史运动的一个部分,受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是对一个社会在具体时代和... 1.社会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历史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心理条件等等。虽然总体上可以把社会发展视为整个历史运动的一个部分,受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是对一个社会在具体时代和具体境况下的发展,还是可以区别出一些具体的现实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源 资源总量 社会调控 经济条件 发达国家 加拿大 印度 生产能力 公共权力 意志
下载PDF
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 被引量:97
3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5,共7页
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中,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地位上升。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文化问题的敏感性大大加强,引起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的变革。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向,... 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中,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地位上升。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文化问题的敏感性大大加强,引起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的变革。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向,一是文化扩张主义,表现为文化霸权和横向文化扩张两个方面。一些国家制定了文化战略,用以来确定有利于本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关系结构;另一是一些国家在文化霸权的冲击下,积极地维护文化主权。文化冲突也引起了一些新的理论形态.如“文明的冲突”、“软权力”和“历史的终结”等。文化扩张和文化主权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上主权斗争的一个新的领域。文化争执实际上是对主权概念的一种挑战。主权在当今社会正面临着新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权 国际关系 文化扩张 文化霸权 民族主义 主权观念 文化因素 国家主权 政治主权 文化冲突
下载PDF
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被引量:93
4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会必然会为自己的生活作出某种设计,它会赞成某些应付事态的方式和某些估量事态的方式,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整个世界的基础。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生活不单单由诸如制度、体制、权力、规范等“硬件”构成,还有“软件”亦即潜在的或内在的命令,如价值、感情、心理、态度等。政治文化分析恰恰是适应人们的这种认识要求而生的。中国政治正处在变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系统 中国社会 近代以来 政治生活 政治文化结构 政治意义 政治体制 政治学 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市场发育和权威基础:保护和开发政治资源 被引量:62
5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9,共8页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功能和活动方式必然要发生变革,以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政治体系所能够调动和分配的资源。基本目标是:一方面要建立起合理...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功能和活动方式必然要发生变革,以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政治体系所能够调动和分配的资源。基本目标是:一方面要建立起合理的新体制结构,把逐渐转移到社会和市场的资源置于国家总的调控之下,另一方面要寻找政治资源的新的生长点,增加来自新生源的政治资源。从物质性资源的角度说,税制、国有企业、海外资产、涉外经济。现有资源等是主要的着眼点。从非物质资源来说,要注意加强政治体系的推动性资源、保障性资源和体制性资源。从功能资源来说,要注意强化安全提供、生产推进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源。应该保护和开发尽可能大的政治资源来推动总目标的实现。政治资源的积聚和运用是现代化能否成功关键之所在。对政治体系的资源配置能力,不仅要有认识,而且要有恰当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系 政治资源 保护和开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 市场发育 社会发展 体制资源 物质资源 非物质
下载PDF
集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关系 被引量:49
6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36,共10页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已逐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这层关系中出现了诸种必须加以调整的矛盾和不平衡。它们不仅影响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同,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分析近期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已逐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这层关系中出现了诸种必须加以调整的矛盾和不平衡。它们不仅影响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同,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分析近期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某些失衡现象,提出集分平衡应为未来中央与地方协同关系的原则。1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失衡目前阶段主要源自经济领域,也主要显现在经济领域。其基本表现是中央功能的缩减和地方功能的扩大。这一双重的趋势与改革以来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条件的复合有关。改革开放和权力下放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源 地方政府 调控主体 一体化 现代化过程 宏观调控 发展进程 造血机能 经济领域 改革以来
下载PDF
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6-82,共7页
当代世界历史—社会—文化的迅速进展。向各个社会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政治体系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兴盛,已构成各类政治体系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从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与政治体系之间的动态关系看。在不同结构的社会中,... 当代世界历史—社会—文化的迅速进展。向各个社会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政治体系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兴盛,已构成各类政治体系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从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与政治体系之间的动态关系看。在不同结构的社会中,政治发展面临的要求和条件各异。因此,判明一定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构造,并阐释政治体系与日益变化的环境之间的相互运作,是分析政治发展的首要前提。美国学者丹尼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系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制度 比较分析 发展时期 一体化 首要任务 文化条件 社会性资源
下载PDF
中国:社会质量与新政治秩序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沪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0-25,共6页
改革已经波澜壮阔地推行了十年。十年间最大的变革就是旧的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模式解体了,新的政治经济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在这种新旧体制和新旧秩序的交替之中,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冲突,混乱、不稳、反常接踵而至。这种现象... 改革已经波澜壮阔地推行了十年。十年间最大的变革就是旧的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模式解体了,新的政治经济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在这种新旧体制和新旧秩序的交替之中,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冲突,混乱、不稳、反常接踵而至。这种现象,对任何一个转变中的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旧秩序下井井有条的社会进程会因旧秩序的式微而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社会主义 新政治秩序 形成过程 经济模式 商品经济 一体化 自组织 社会发展 政治经济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新权力结构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沪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7,共5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预料,新的一轮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将大幅度地冲击和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即将发生大的转变的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预料,新的一轮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将大幅度地冲击和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即将发生大的转变的时刻,清醒的人们不能一头扎入经济事务之中,而应冷静地思考,这一社会变动会带来什么样的政治反应和政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权力结构 政治报告 社会结构 社会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生产力 经济事务 政府
下载PDF
调整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治资源的开发与维护──王沪宁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沪宁 陈明明 《探索与争鸣》 1995年第3期33-36,共4页
调整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治资源的开发与维护──王沪宁教授访谈录王沪宁,陈明明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伴随着一个重要的权力模式的转化,这就是总体上以权力下放为主要特征的权力结构再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 调整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治资源的开发与维护──王沪宁教授访谈录王沪宁,陈明明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伴随着一个重要的权力模式的转化,这就是总体上以权力下放为主要特征的权力结构再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十几年,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王沪宁 政治资源 教授 维护 访谈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权力模式 结构再造 主要特征 权力下放 经济政治 中国社会 基本目标 政治含义 内在联系 中央权威 复旦大学
原文传递
新政治功能:体制供给和秩序供给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沪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2期69-77,共9页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应这些变化。政治体系的功能需要发生新的变革。新的政治功能要求政治体系从要素管理转向程序管理、从内在管理转向外在管理、从保险管理转向保证管理。在社会主...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应这些变化。政治体系的功能需要发生新的变革。新的政治功能要求政治体系从要素管理转向程序管理、从内在管理转向外在管理、从保险管理转向保证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政治体系的新的功能是保证体制供给和秩序供给。新的政治功能实际上源于政治体系从操作性的经济活动中退出的要求。政治体系的宏观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是保证已有的政治供给,开掘新的政治供给。体制供给包括权威供给、体制供给、法制供给和政策供给;秩序供给包括秩序供给、保障供给、正义供给和价值供给等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应该通过有力的政治供给来保障社会有序、有效和平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系 政治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秩序供给 社会发展 政策供给 价值供给 政治权威 经济发展 物质资源
下载PDF
中国的村落家族文化:状况与前景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沪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1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本文从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它的现实作用和发展趋向。作者认为,村落家族文化是鼎新与绵延的复合。在造成这种态势的众多因素中,社会资源总量的限制和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原因。由于村落... 本文从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它的现实作用和发展趋向。作者认为,村落家族文化是鼎新与绵延的复合。在造成这种态势的众多因素中,社会资源总量的限制和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原因。由于村落家族文化曾那么深沉地影响过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与村落家族文化的走向密切相关。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是创造宏观社会条件,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二是调控其机制,以充分利用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家族文化 中国社会发展 资源总量 社会体制 家族共同体 复合 家庭 村落共同体 消解 社会调控
下载PDF
中国变化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冶的含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1-8,30,共9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引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总趋势表现为一个双重的过程:地方政府功能的扩大和中央政府功能的缩小。中国的改革之所以会造成权力下放的大幅度推进,与这场改革的目标有不可分...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引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总趋势表现为一个双重的过程:地方政府功能的扩大和中央政府功能的缩小。中国的改革之所以会造成权力下放的大幅度推进,与这场改革的目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的改革目标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一行政体制,使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因而,地方权限的扩大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当然,引起地方政府功能扩大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人们有意识地制定的下放权力的方案,有的是在实际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在今天的中国,人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只有改变旧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模式,才能形成一套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职能 中央政府 高度集中 资源再分配 经济体制改革 地方利益 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需要 工业企业 地方财政收入
下载PDF
中国抑制腐败的体制选择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沪宁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5,共9页
1978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党和国家的威信和权威受到挑战.腐败活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造成社会发展基本秩序混... 1978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党和国家的威信和权威受到挑战.腐败活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造成社会发展基本秩序混乱,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已经发展到极为严重的地步.为了防止腐败活动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在反腐败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反腐败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制度建设.对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斗争 公共权力 领导干部 检察机关 执政党 党政机关 腐败现象 监察机关 商办企业 贪污贿赂案件
原文传递
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沪宁 《瞭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0期30-31,共2页
王沪宁,1955年10月生,山东掖县人,1981年获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方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青年管理学会理事长等;著有《国家主权》、《... 王沪宁,1955年10月生,山东掖县人,1981年获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方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青年管理学会理事长等;著有《国家主权》、《比较政治分析》、《行政生态分析》、《反腐败—中国的实验》、《美国反对美国》、《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民主政治》等专著和学术论文两百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政治分析 政治学研究 管理学会 生态分析 国家主权 政治系 学术论文 学会副秘书长 法学硕士学位
原文传递
当前腐败的特点和趋向:政策选择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沪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34,共5页
当前腐败的特点和趋向:政策选择王沪宁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反腐败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更有效地反腐败,关键是要对当前的腐败活动有科学的认... 当前腐败的特点和趋向:政策选择王沪宁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反腐败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更有效地反腐败,关键是要对当前的腐败活动有科学的认识,对症下药,有效部署,建立起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斗争 公共权力 有组织腐败 发展趋势 政策选择 改革措施 发案率 政府机构 管理领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下载PDF
创造性再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地位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7-72,共6页
1.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在二十世纪中,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大幅度地改变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次浪潮”也罢,“第四次浪潮”也罢,均表述了二十世纪人类总体取得的成就正在导引人类走向一个新的阶... 1.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在二十世纪中,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大幅度地改变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次浪潮”也罢,“第四次浪潮”也罢,均表述了二十世纪人类总体取得的成就正在导引人类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受到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包括人们各不相同的思想方式。现实的变革往往一维指向未来,一维指向过去,并从更广阔和更深远的角度向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人与人 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 人类社会 生产方式 价值体系 社会发展 物质主义 工业社会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趋向(1980-1986)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沪宁 《政治学研究》 1987年第2期45-50,54,共7页
近六年来,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工作呈现出建国以来最为繁荣昌盛的景象,理论创新和观念变革的速度和幅度前所未有。尽管中国政治学与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相比,在理论,方法、课题、学科建设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 近六年来,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工作呈现出建国以来最为繁荣昌盛的景象,理论创新和观念变革的速度和幅度前所未有。尽管中国政治学与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相比,在理论,方法、课题、学科建设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近六年中取得的成绩是可观的。它预示政治学将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挥更为引人注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会 政治学研究 理论创新 公共行政 学科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国际政治学 权力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生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沪宁 《天津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21-26,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个且演且进的过程,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值得深长思之。历史条件、时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个且演且进的过程,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值得深长思之。历史条件、时机、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道德水平、心理定势等方面,对民主政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建设 生态分析 历史条件 中国政治发展 中国特色 社会经济结构 道德水平 基本目标 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从“一国两制”看主权与治权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邦佐 王沪宁 《政治学研究》 1985年第2期12-15,共4页
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当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政治学应予研究的具有国际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创举。联合声明所依据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际上被誉为“富有想象力的”“最有天才的创造”,它在政治学上是史无前例的,它... 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当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政治学应予研究的具有国际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创举。联合声明所依据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际上被誉为“富有想象力的”“最有天才的创造”,它在政治学上是史无前例的,它体现了主权与治权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 国家主权 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政治学 构想 香港问题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立法机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