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 被引量:608
1
作者 王永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5-196,共2页
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王永炎围绕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及生物学界对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世界上对脑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愈加深入,包括中医学在脑血管病的防治方面也显示出我国独特的学术优势,并在国际上逐渐产... 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王永炎围绕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及生物学界对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世界上对脑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愈加深入,包括中医学在脑血管病的防治方面也显示出我国独特的学术优势,并在国际上逐渐产生一定的影响。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疗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332
2
作者 李澎涛 王永炎 黄启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脑络瘀阻导致营卫失和 ,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进一步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康复困难的病机关键。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中风发病过程中的缺血级连反应 ,即自由基、代谢毒性物质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治疗上宜解毒... 脑络瘀阻导致营卫失和 ,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进一步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康复困难的病机关键。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中风发病过程中的缺血级连反应 ,即自由基、代谢毒性物质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治疗上宜解毒通络、调和营卫。解毒以祛除损害因素 ,通络以畅通气血的渗灌 ,是中风病治疗的核心环节。从而阻抑脑缺血级连反应的损伤 ,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作用于中风病的早期和恢复期的多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损脑络 病机 解毒通络 治法 中风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 被引量:386
3
作者 田金州 韩明向 +7 位作者 涂晋文 周文泉 杨承芝 杨惠民 李建生 符为民 赵建军 王永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9-331,共3页
血管性痴呆 (Va 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为了适应我国痴呆领域临床研究的需要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痴呆工作小组完成了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 血管性痴呆 (Va 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为了适应我国痴呆领域临床研究的需要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痴呆工作小组完成了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 (研究用 )的研究 (简称《Va D标准 (研究版 )》)。与我国现行的其他标准相比 ,本标准强调 :(1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必具痴呆、脑血管病和上述两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2 )痴呆程度 (可疑、轻、中、重 )的确定采用临床痴呆评定表 (CDR) ;(3)痴呆中抑郁症评定量表 (CSDD) >8分与抑郁症鉴别 ,Hachinski缺血量表≥ 7分 ,除外阿尔茨海默病 ;(4)中医辨证采用 SDSVD量表 (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热毒内蕴、腑滞浊留、气血两虚 ) ;(5)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 ,并循证评价认知、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总体印象和中医证候的疗效。本标准可作为临床研究中病例选择和疗效评定的指南 ,期待着试用和验证 ,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辨证标准 疗效评定 临床试验 中医学
下载PDF
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405
4
作者 范逸品 王燕平 +1 位作者 张华敏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9-374,共6页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的疫毒邪气错综其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夹杂而居于首要地位;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及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疫 疫毒 伏燥 湿寒
原文传递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 被引量:303
5
作者 郭蕾 王永炎 张志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关键词 证候 诠释 内实外虚 动态时空 多维界面
原文传递
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 被引量:279
6
作者 杨洪军 赵亚丽 +3 位作者 唐仕欢 黄璐琦 刘艳骄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运用熵方法定量描述中风病方剂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度。方法:用熵定义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度,以此分析中风病方剂数据库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系数,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有341对中药组合的关联系数在0·1以... 目的:运用熵方法定量描述中风病方剂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度。方法:用熵定义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度,以此分析中风病方剂数据库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系数,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有341对中药组合的关联系数在0·1以上,其中185对中药组合具有明确的中医理论依据。结论:熵方法能有效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方法 中风病 方剂 关联度
下载PDF
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被引量:251
7
作者 张志斌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 ,然而证候相关名称与分类亟待规范。我国证候研究起始于5 0年代 ,80年代又展开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证候分类、证候的命名、证候的诊断均尚未统一。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证候诊断系统是一个...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 ,然而证候相关名称与分类亟待规范。我国证候研究起始于5 0年代 ,80年代又展开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证候分类、证候的命名、证候的诊断均尚未统一。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证候诊断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对此前已经进行的证候研究的大量文献学调研 ,吸收“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课题组的工作经验 ,提出如下假设 :将证候进行降维升阶的分解处理 ,根据“外感六淫”、“内生五气”、“气相关”、“血相关”、“阴阳相关”、“其他”等 6类提取出适当的证候因素共 2 9个 ,并对这些证候因素的诊断进行规范 ,然后将这些规范了的证候因素交给使用者 ,由他们在临床使用时进行自由的交叉组合。希望能以此为证候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规范 名称 分类 证候因素
原文传递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被引量:237
8
作者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证候是人体对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以信息学方法诊释.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特征。学者们关注着...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证候是人体对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以信息学方法诊释.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特征。学者们关注着证候学与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企盼着被认可、能推广、立得住的证候规范,当然规范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制订.以体现中医学术自身的规律。遵循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原则,完善与推广辨证方法体系。证候因素,应证组合,降维升阶,从系统复杂性出发回归到清晰明了的规则,从非线性设计过渡到线性结果;从个案分析研究开始,推广到群体诊疗方案大样本的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辨证方法 中医辨证 疾病 病理生理变化 论治 诊疗方案 方法体系 个案分析 推广
下载PDF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 被引量:221
9
作者 王永炎 常富业 杨宝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系统介绍了络脉研究概况,提出了病络的概念。认为病络作为一种病理状态与过程,标志着疾病的演变;作为病位病机与病势,是认识疾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的一个理论工具。从病机看病络可理解为各种病理因素以络脉为幕布的病变的影射;病络作... 系统介绍了络脉研究概况,提出了病络的概念。认为病络作为一种病理状态与过程,标志着疾病的演变;作为病位病机与病势,是认识疾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的一个理论工具。从病机看病络可理解为各种病理因素以络脉为幕布的病变的影射;病络作为一种病理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动态病位变化,具体体现为各种病理因素的空间特性的演化;病络作为络脉的一种非正常状态,标识着络脉的种种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初步研讨了病络与络病内涵的异同,前者属于中医学的病机范畴,后者则限定为泛指发生于以络脉为主要病位、以络脉的功能和或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强调深入分析病络机制,对寻求共性的证候病机、确定治法遣药组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病络 络病 病机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论瘀毒阻络是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185
10
作者 雷燕 黄启福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1,共4页
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功能性网络,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邪入络脉标志着疾病的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虚滞、瘀阻、毒损络脉。本文以血管性痴呆和糖尿病血管病变作为研究络病的切入点,发现不仅久病可入络... 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功能性网络,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邪入络脉标志着疾病的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虚滞、瘀阻、毒损络脉。本文以血管性痴呆和糖尿病血管病变作为研究络病的切入点,发现不仅久病可入络,急症也存在着虚、瘀、毒结、痹阻络脉等入络入血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络病 病因 病机 瘀毒阻络
原文传递
络脉络病与病络 被引量:171
11
作者 王永炎 杨宝琴 黄启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络脉 络病 病络
原文传递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70
12
作者 肖小河 金城 +2 位作者 赵中振 肖培根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77-1381,共5页
探索建立新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模式的局限性,比较分析中药、化学合成药与生物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异同点,结合笔者近年来在道地药材和药性理论研究的体会,提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相对于化学合成药来... 探索建立新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模式的局限性,比较分析中药、化学合成药与生物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异同点,结合笔者近年来在道地药材和药性理论研究的体会,提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相对于化学合成药来说,中药与生物制剂在物质组成形式、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相似性,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应借鉴生物制剂而不是“套用”化学合成药。提出了构建基于道地药材和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控制与评价 生物效价检测 道地药材
下载PDF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58
13
作者 张志斌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辨证方法 新体系 必要性
原文传递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 被引量:159
14
作者 张伯礼 王永炎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58-261,共4页
中医治病多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这种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质量控制,缺乏药物活性筛选综合评价方法,缺乏药物设计的更新理念,成为影响中医药迅... 中医治病多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这种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质量控制,缺乏药物活性筛选综合评价方法,缺乏药物设计的更新理念,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方剂的文献、药效物质制备关键技术、药效物质分析方法和技术、活性筛选及评价研究、有效组分配比优化筛选模式五个方面进行了阐琐,提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建立了相关技术和方法,发展了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方剂 组分配伍 药效物质 活性筛选
下载PDF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 被引量:158
15
作者 王永炎 张启明 张志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6-7,共2页
明确了证候要素、证候要素靶位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以SARS为例论证了证候要素和证候要素靶位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证候要素 证候要素靶位 提取方法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65
16
作者 高颖 马斌 +1 位作者 刘强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97-2101,共5页
目的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方法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 目的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方法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各证候要素相关条目专家评分的一致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四诊信息条目对证候要素的诊断重要性,采用Logistic判别法构造量表诊断模型并为量表条目赋权。结果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适合于对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证候诊断,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可操作性强,其研制方法可为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证候要素 诊断量表
原文传递
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11
17
作者 王永炎 刘炳林 《中国中医急症》 1995年第2期51-54,共4页
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研制、预防、康复、护理诸方面,对中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述评.指出近10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中风病证名称统一及病位、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中风病症、舌、脉等症状学观察及... 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研制、预防、康复、护理诸方面,对中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述评.指出近10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中风病证名称统一及病位、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中风病症、舌、脉等症状学观察及辨治规律的探讨,并相应制订出全国统一的诊疗标准;在治疗方法上,人们开始重视综合运用中医药各种治疗措施;在预防工作中,致力于中风先兆证流行病学调查;在康复方面,中风痴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中风病实验研究逐步深入,且增加了投入.认为辨证论治规范化和治法方药多样化是目前中风病治疗的主要趋势,而中风病新药的研制开发也成为热点.为了深化研究,本文进而提出,重视预防及轻型病例的研究,加强急性期救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各项诊疗标准及规范,加强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重视康复治疗的研究是今后中风病研究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268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文献统计分析 被引量:117
18
作者 衷敬柏 董绍英 +1 位作者 王阶 王永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辨证 证候要素
下载PDF
中医络病的现代认识 被引量:112
19
作者 李岩 赵雁 +1 位作者 黄启福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医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与研究络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中医络病理论给予了现代医学诠释,提出了新的络病假说...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医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与研究络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中医络病理论给予了现代医学诠释,提出了新的络病假说,从而部分地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与西医基础理论实质性的链接,实现了传统中医药学与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络病理论 分子水平 医学诠释
原文传递
中风病毒邪论 被引量:111
20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 ,诸邪丛生 ,久积之邪 ,必化为毒 ;各种毒邪大量停留 ,滞于血脉、经络 ,碍于脑窍、心神 ,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 ,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 ,积毒和积损是中...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 ,诸邪丛生 ,久积之邪 ,必化为毒 ;各种毒邪大量停留 ,滞于血脉、经络 ,碍于脑窍、心神 ,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 ,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 ,积毒和积损是中风病理演变过程的两个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毒邪 毒邪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