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S/MS法同时测定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成凤 李国卫 +1 位作者 桂蜀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建立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法同时测定乌头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并测定生川乌单煎液、制川乌单煎液中上述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方... 目的建立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法同时测定乌头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并测定生川乌单煎液、制川乌单煎液中上述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C18(100 mm×2.1 mm,1.9μm,Thermo,USA)色谱柱,乙腈-0.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样品经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离子化后,通过Thermo TSQ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乌头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98.86,12.25,155.08,0.15,0.17,0.44μg·g-1。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的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生川乌单煎液,且乌头汤中的单酯型乌头碱的含量低于制川乌。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乌头汤中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汤 乌头碱型生物碱 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头孢菌素类药物罕见不良反应DRESS综合征文献分析
2
作者 竺嘉幸 +3 位作者 周峰 周晓峰 郭妍 刘琼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syndrome,DRESS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 目的: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syndrome,DRESS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DRESS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对筛选出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文献34篇,涉及患者36例,男性22例(61.11%),女性14例(38.89%);致敏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病例数共24例(66.67%);头孢菌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潜伏期均值为(19.40±11.25)d;24例(66.67%)患者在用药14 d之后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内脏受累,最常见受累的器官为肝脏24例(66.67%),其次是肾脏11例(30.56%)。所有患者在予以皮质类固醇、抗病毒药物、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和贝那利珠单抗等治疗后,33例(91.67%)好转,1例(2.78%)患者结局未知,2例(5.56%)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心包炎。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患者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多数患者潜伏期大于14 d;致敏药物主要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皮质类固醇、抗病毒药物、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贝那利珠单抗等治疗药物有益DRESS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提高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导致DRESS综合征的认识和处置水平,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 DRESS综合征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赤芝子实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少丹 +2 位作者 苏冀彦 谢意珍 桂蜀华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0,共4页
用乙酸乙酯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进行提取,并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鉴定这10个化合物分别为拱状灵芝素A(1)、拱状灵芝素B(2)、对苯二甲酸正丁异丁二醇酯(3)、对苯二甲酸二丁酯(4)、α-... 用乙酸乙酯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进行提取,并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鉴定这10个化合物分别为拱状灵芝素A(1)、拱状灵芝素B(2)、对苯二甲酸正丁异丁二醇酯(3)、对苯二甲酸二丁酯(4)、α-羟基-24-烷酸(5)、棕榈酸(6)、硬脂酸(7)、N-苯乙基-苯甲酰胺(8)、原儿茶酸(9)和琥珀酸(10),其中化合物3、4、8、9和10是首次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芝 子实体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四环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峰 +2 位作者 周晓峰 郭妍 刘琼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801-2808,共8页
目的分析四环素类药物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DRESS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 目的分析四环素类药物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DRESS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四环素类药物导致DRESS综合征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文献29篇,涉及患者32例,男性9例(28.13%),女性23例(71.87%);30岁以下20例;原发疾病主要为痤疮(19例);致敏药物29例为米诺环素(90.63%),3例为多西环素(9.37%);四环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潜伏期均值为(27.35±13.76)d,24例患者在用药14 d之后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内脏受累,最常见受累的器官为肝脏(23例),其次是心脏(12例)。32例患者中21例在予以皮质内固醇等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好转后复发,1例好转后皮质内固醇戒断失败;6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DRESS综合征导致的心脏受累,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3例患者治愈后出现自身免疫性后遗症,其中2例同时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和1型糖尿病,1例出现1型糖尿病。结论四环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米诺环素诱发的心脏受累对患者危害极大,临床上应加强用药监测,此外DRESS综合征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需要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药物 DRESS综合征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