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闫晨华 徐婷 +17 位作者 郑晓云 孙洁 段显林 谷景立 赵川莉 朱骏 吴玉红 吴德沛 胡建达 黄河 江明 李娟 侯明 椿 邵宗鸿 刘霆 胡豫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3月20日来自全国11家血液病中心发生粒缺伴发热的连续血液病患者发热情况及危险性因素。结果1 139... 目的了解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3月20日来自全国11家血液病中心发生粒缺伴发热的连续血液病患者发热情况及危险性因素。结果1 139例患者共发生784例次粒缺伴发热,粒缺持续21 d时发热的累积发生率为81.9%。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P〈0.001,HR= 3.407,95% CI 2.276-4.496 )、胃肠道黏膜炎(P〈0.001,HR=10.548, 95% CI 3.245-28.576)、既往90 d内暴露于广谱抗生素(P〈0.001,HR=3.582,95% CI 2.387-5.770)和粒缺持续时间〉7 d (P〈0.001,HR= 4.194,95% CI 2.572-5.618)是粒缺伴发热的危险因素。无任何危险因素、具备1项、2项、3-4项危险因素患者发热的累计发生率依次增加(35.4%、69.2%、86.1%及95.6%,P〈0.001)。784例次粒缺伴发热中,不明原因发热253例次(32.3%),临床证实的感染429例次(54.7%),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102例次(13.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388例次,49.5%)、上呼吸道(159例次,16.0%)、肛周组织(77例次,9.8%)、血流(60例次,7.7%)。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4.5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7.99%)和真菌(17.47%)。发热与未发热患者相比,两组之间总体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对4.8%,P=0.09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P=0.047 ,HR=5.000 ,95% CI 0.853-28.013 )、血流动力学不稳(P=0.001,HR=13.185, 95% CI 2.983-54.915)、既往耐药菌的定植或感染(P=0.005 ,HR=28.734, 95% CI 2.921-313.744)、血流感染(P=0.038 ,HR=9.715, 95% CI 1.110-81.969)和肺部感染(P=0.031, HR=25.905, 95% CI 1.381-507.006)是与总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病
原文传递
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与截肢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8
2
作者 费扬帆 椿 +4 位作者 陈大伟 李永恒 林双 刘关键 冉兴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与截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住院的685例Wagner分级1-5级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非截肢组和截肢组,并根据截肢部位分为小...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与截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住院的685例Wagner分级1-5级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非截肢组和截肢组,并根据截肢部位分为小截肢组和大截肢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5例患者中有78例(11.4%)患者截肢,大截肢41例(6.0%),小截肢为37例(5.4%)。14例(17.9%)患者接受二次截肢术。截肢组比非截肢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66±57)d比(34±34)d,P〈0.05],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糖化血红蛋白更高(P〈0.05);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截肢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高于非截肢组(大截肢76.7%、小截肢91.9%比63.6%;P〈0.05)。截肢组患者踝肱指数(ABI)(0.41±0.25),显著性低于非截肢组(0.91±0.36,P〈0.01);但大截肢组(0.39±0.26)和小截肢组(0.43±0.24)间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ABI、既往截肢(趾)史和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缺血、感染程度、全身营养状况与糖尿病足截肢密切相关。早期控制血糖,有效控制感染、改善全身状况以及多学科协作治疗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截肢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基层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63
3
作者 孙子林 +24 位作者 陆军 徐治 杨兵全 姜玉峰 李秋 郝岱峰 邹君杰 薛耀明 曹瑛 常柏 陈明卫 成志锋 杜宏 符茂雄 高翔 高怀林 贾黎静 鹿斌 乔彤 宋瑞捧 孙官文 椿 肖正华 杨彩哲 周秋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7,共7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人口由2000年的1.51亿增至4.25亿,预计到2045年达到6.29亿;其中中国糖尿病人群高达1.14亿...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人口由2000年的1.51亿增至4.25亿,预计到2045年达到6.29亿;其中中国糖尿病人群高达1.14亿,居全球首位。作为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DF)的患病人数也随之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国际糖尿病联盟 专家 防治 筛查 社会老龄化 流行性疾病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微量白蛋白尿 被引量:50
4
作者 索丽霞 余叶蓉 +6 位作者 喻红玲 椿 唐红 陆志铭 张祥迅 嘉南 赵桂芝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 (DM )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状态及内皮细胞功能 ,探讨 2型DM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发病机制。方法 伴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组 (DM MA)、尿白蛋白正常的 2型DM组 (DM NA)及正常对照组 (NC)...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 (DM )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状态及内皮细胞功能 ,探讨 2型DM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发病机制。方法 伴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组 (DM MA)、尿白蛋白正常的 2型DM组 (DM NA)及正常对照组 (NC)各 12例。 3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其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 (GDR)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其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EDV)以及非内皮细胞性血管舒张功能 (EIV)。结果 DM组GD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DM MA组GDR较DM NA组更低〔对照组 (13 .0 6± 1.98)mg·kg-1·min-1,DM MA和DM NA组分别为 (7.90± 1.79)、(9.46± 1.5 2 )mg·kg-1·min-1,P <0 .0 5或P <0 .0 1〕。两组DM患者的EDV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均P <0 .0 5 ) ,且DM MA组EDV受损程度重于DM NA组 (P <0 .0 5 )。 3组间的EIV差异无显著性。DM组的血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DM MA组FFA水平最高。偏相关分析显示 :GDR与EDV呈显著正相关 (r=0 .47,P <0 .0 1,n =3 6)。结论 与尿白蛋白正常的 2型DM患者相比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具有更严重的IR ,EDV明显受损和较高的血FFA水平。提示伴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高的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袁南兵 椿 +4 位作者 余婷婷 舒世清 刘敏 冉兴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13例患者;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分离、浓缩制得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将其与凝血酶-...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13例患者;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分离、浓缩制得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将其与凝血酶-钙剂按一定比例(10∶1)(V/V)混合凝固形成APG,然后用双通注射器将APG均匀喷洒至溃疡表面或注射至深部窦道内。结果13例患者治疗12周后,溃疡愈合率为69.2%(9/13),总有效率为84.6%(11/13);APG治疗后前3周溃疡面积愈合速度最快(P<0.05);APG对窦道治愈率为83.3%(10/12);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APG用于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糖尿病 难治性皮肤溃疡 窦道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的制备及其生长因子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袁南兵 椿 +4 位作者 余婷婷 龙洋 张翔迅 冉兴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方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gel,APG)的方法,通过改变离心速度比较不同的离心力对PLT富集的影响;分析全血和APG中5种生长因子浓度。方法对13例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行APG治疗。取11例自身...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方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gel,APG)的方法,通过改变离心速度比较不同的离心力对PLT富集的影响;分析全血和APG中5种生长因子浓度。方法对13例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行APG治疗。取11例自身外周静脉血,分别用3种离心速度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A组(n=6):先以529×g离心4min,再以854×g离心6min;B组(n=5):先以313×g离心4min,再以1252×g离心6min;C组(n=5):先以176×g离心5min,再以1252×g离心5min。将离心后制得的PRP与凝血酶-钙剂以10∶1混合凝固后制备APG,用于患者皮肤溃疡的治疗。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各组全血和PRP中PLT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血和APG中PDGF-BB、VEGF、IGF-1、EGF和TGF-β15种生长因子浓度。结果A组PRP中PLT数量为(779.67±352.39)×109/L,较全血的(263.50±76.63)×109/L提高(2.98±1.4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回收率为51.5%±22.2%。B组PRP中PLT数量最高,为(1363.80±919.74)×109/L,较全血的(232.80±127.99)×109/L提高(5.91±2.0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回收率为75.2%±21.0%,明显高于A组(P<0.05)。全血和APG中PDGF-BB、EGF、IGF-1以及TGF-β1浓度分别为:(145.94±133.24)、(503.81±197.86)pg/mL,(160.73±71.10)、(265.95±138.43)pg/mL,(14.54±35.34)、(110.56±84.36)ng/mL,(3.31±2.27)、(5.67±4.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浓度升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数转换后的PLT数量与PDGF-BB、TGF-β1浓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7和0.437(P<0.05)。13例患者共行18次APG治疗,其中9例治疗12周溃疡愈合,愈合率为69.2%;10例窦道愈合,愈合率为83.3%。结论以313×g离心4min,再以1252×g离心6min是制备PRP的最佳方法;APG中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全血;PLT数量与PDGF-BB、TGF-β1浓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PLT浓度 生长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6版) 被引量:36
7
作者 赵晋华 +7 位作者 乔文礼 椿 赵军 全师 姚稚明 吴华 黄钢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8-460,共3页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居于各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18F-2-氟-2-脱氧-D-葡萄糖(FDG)PET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2007年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Onco...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居于各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18F-2-氟-2-脱氧-D-葡萄糖(FDG)PET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2007年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1],对国际工作组(IWG)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1999年版)进行了修订,在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标准中融入了免疫组织化学(IHC)、流式细胞术以及18F-FDGPE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PET/CT显像 18F-FDG 临床应用 2-脱氧-D-葡萄糖 疗效评价标准 GPET显像 癌症发病率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永恒 何利平 +4 位作者 椿 陈大伟 陈利鸿 冉兴无 刘关键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DF患者的总出院人数为662例,男371例,291例,平均年龄(664-11)岁;同期入院无DF的DM患者353例,男205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DF患者的总出院人数为662例,男371例,291例,平均年龄(664-11)岁;同期入院无DF的DM患者353例,男205例,女148例,平均年龄(66±9)岁。根据是否合并DF将所有患者分为DF患者组(DFP组)和非DF患者组(non.DFP组)。用卡方检验和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non—DFP组相比,DFP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周围动脉病变(PA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on—DF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34.133、11.694、165.727、85.852、72.021,均P〈0.05);且其肺部感染、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619,23.932,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DN、DR、PAD、DPN、DAN是DF的危险因素(Wald=4.874、33.516、11.581、146.356、82.446、67,686,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Wald=25.532,P=0.000)是DF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N、DPN、DAN、PAD是DF的危险因素(Wald=11.007、21.484、11.963、87.427,均P〈0.05);而HDL—C(Wald=14.971,P=0.000)是DF的保护性因素。结论DN、DPN、DAN、PAD是DF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DF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余叶蓉 李宏亮 +2 位作者 喻红玲 椿 蒲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糖、血胆固醇、血压均正常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致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高的机理。方法 选择年龄在 2 0~ 5 0岁的男性肥胖患者 (肥胖组 ) 2 4例以及年龄、工作... 目的 研究血糖、血胆固醇、血压均正常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致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高的机理。方法 选择年龄在 2 0~ 5 0岁的男性肥胖患者 (肥胖组 ) 2 4例以及年龄、工作及生活习惯等与肥胖组配对的男性正常体重者(对照组 ) 12例 ,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游离脂肪酸测定等相关检查。结果 ①肥胖组血糖及血胆固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甘油三酯、血游离脂肪酸、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②肥胖患者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 (GDR)显著降低 ,稳定状态下GDR仅为 6 7mg·min-1·kg-1± 1 5mg·min-1·kg-1,而正常对照组稳定状态下GDR为 12 2mg·min-1·kg-1± 3 1mg·min-1·kg-1。③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舒张幅度低 ,持续时间短而不稳定。④肥胖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增厚。结论 不伴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 ,仍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增加 ,这提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 ,尚有其他未被认识的危险因素参与代谢综合征致缺血性心脑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研究 冠状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椿 余婷婷 +4 位作者 欧青 喻红玲 袁南兵 冉兴无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3-646,共4页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AB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华西医院内分泌科2004年8月~2006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665例,使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检测ABI,同时检测血小板、血脂、尿...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AB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华西医院内分泌科2004年8月~2006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665例,使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检测ABI,同时检测血小板、血脂、尿酸、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等;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665例糖尿病患者中,ABI降低组(ABI<0.9)107例(16.1%);ABI升高组(ABI≥1.3)51例(7.7%);ABI及PBI均正常者(0.9≤ABI<1.3)516例(76.2%)。与ABI正常者相比,ABI降低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收缩压、血尿酸、TC、LDL-C、血小板、Fib更高;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数和Fib水平是导致ABI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病程和LDL-C是导致ABI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ABI检测发现,大约23.8%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PAD;合并糖尿病PAD的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尿酸代谢紊乱更为明显,且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对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ABI检测以早期发现糖尿病PAD;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尿酸以及改善高凝状态对于预防糖尿病PAD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踝肱指数 外周动脉病变
下载PDF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婧 谭翠霞 +4 位作者 钟莉 陈大伟 椿 刘关键 冉兴无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28-434,共7页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探讨CGMS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和龙泉驿区社区的102例HbA1c〈7.0%的...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探讨CGMS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和龙泉驿区社区的102例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佩戴72 h CGMS,且每天三餐前及睡前4次自我血糖监测(SMBG),用Clarke误差分析评估CGMS与SMBG的一致性.收集人口学资料和血脂、肝、肾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低血糖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并基于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血糖波动控制目标进行探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02例患者有49例发生低血糖,其中夜间低血糖31例,平均血糖(MBG)(6.9±1.1)mmol/L,血糖标准差(SDBG)(1.4±0.7)mmol/L.(2)取946对匹配的SMBG值与CGMS值,Clarke误差分析示99.05%的点位于A区和B区,进一步分析低血糖时的一致性,发现82.05%的点位于A区和B区.(3)与无低血糖组相比,低血糖组MBG、SDBG、连续重叠净血糖作用、低血糖指数(LBGI)、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有统计学差异(t=1.807~33.957,均P〈0.05).(4)CGMS监测到49例出现140次低血糖事件,以晚22:00至早晨6:00夜间时段低血糖发生率最高(45.00%),单次低血糖时长35(25.00,45.00)min.(5)低血糖发作次数与职业状态、月收入呈负相关关系(r=-0.249、-0.295,均P〈0.05),LBGI与职业状态、月收入呈负相关关系(r=-0.202、-0.254,均P〈0.05),回归分析LBGI与低血糖事件呈独立正相关(r=2.618,OR=13.712,P〈0.05).(6)ROC分析显示,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其控制目标分别为MBG〈6.93 mmol/L、SDBG〈1.38 mmol/L、LBGI〈0.84 mmol/L、MODD〈1.44 mmol/L.结论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发生率高,CGMS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态血糖监测 低血糖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53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永恒 何利平 +4 位作者 椿 刘关键 陈大伟 陈利鸿 冉兴无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糖尿病足溃疡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合并足部感染的50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对溃疡处分离出的532株细菌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糖尿病足溃疡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合并足部感染的50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对溃疡处分离出的532株细菌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纳入的共662例患者中,507例(76.6%)存在足部感染,358例(70.6%)患者足部溃疡处分离出532株细菌.糖尿病足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G+菌)281株(52.8%),其次为革兰阴性菌(G-菌)206株(38.7%),真菌45株(8.5%).136例(26.6%)存在混合感染.G+菌中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16.7%),粪肠球菌(48株,9.0%),表皮葡萄球菌(43株,8.1%),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对氨曲南(87.7%)、红霉素(83.5%)、头孢曲松(83.2%)及青霉素(81.0%)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2.1%)和氟哌酸(15.3%)耐药率较低;G-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34株,6.4%),阴沟肠杆菌(23株,4.3%),普通变形杆菌(21株,3.9%)和肺炎克雷伯菌(21株,3.9%);G-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0.2%),其次为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75.3%)、利福平(72.5%)、青霉素(66.7%)和红霉素(60.8%);对亚胺培南(7.8%)、丁胺卡那霉素(12.4%)和头孢泊肟(15.7%)的耐药性较低.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3株,2.4%).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处G+菌的感染率较G-菌高,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并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余叶蓉 李延兵 +6 位作者 樊继援 颜刚 喻红霖 椿 廖志红 高桦 赵文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在4个临床中心观察吡格列酮(104例)和二甲双胍(104例)治疗12周对2型糖尿病的闻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药物均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_(1c)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疗效相似。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治疗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朱骏 丁星 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2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自270例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355...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2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自270例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355株细菌,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分泌物、尿液、血液等标本,革兰阳性菌占54.9%,革兰阴性菌占45.1%。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达96.9%和92.5%,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居前6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度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0.0%,对美罗培南、氨基苷类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度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0.0%和27.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自我血糖监测对预测糖调节异常者与糖尿病患者的日内血糖波动的价值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吕丽芳 椿 +6 位作者 刘关键 陈大伟 陈利鸿 李永恒 周健 贾伟平 冉兴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值与日内血糖波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用SMBG值建立预测日内血糖波动参数的方程。方法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一组糖调节异常(IGR...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值与日内血糖波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用SMBG值建立预测日内血糖波动参数的方程。方法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一组糖调节异常(IGR)和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受试者行72h持续血糖监测,得出两组受试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和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BG),同时行每日7次SMBG[即空腹血糖(FBG)、早餐后血糖(BGAB)、午餐前血糖(BGBL)、午餐后血糖(BGAL)、晚餐前血糖(BGBS)、晚餐后血糖(BGAS)和睡前血糖(BGBR)]得出相应的点值血糖。随机抽取80%的受试者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CGMS测定的血糖波动指标为应变量,受试者的年龄和SMBG值为自变量,建立上述指标的回归方程,然后用剩余20%的受试者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IGR受试者,预测所有日内血糖波动指标的回归方程中均包括了BGAS、BGAB、BGAL和FBG,但预测MPPGE、sBG的回归方程中还包括了年龄;在T2DM受试者,预测所有日内血糖波动指标的回归方程中均包括了BGAS和BGAL,但预测MAGE的回归方程还包括了年龄,预测MPPGE的回归方程中包括了BGBL和BGBS,预测sBG的回归方程中包括了FBG。在回代验证中,MAGE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IGR、T2DM组分别为4.1%和8.2%;MPPGE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IGR、T2DM组分别为23.1%和1.3%;sBG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IGR、T2DM组分别为1.2%和6.8%;除IGR组MPPGE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差外,两组人群其余指标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 IGR人群的MAGE、sBG和T2DM人群的MAGE、MPPGE、SDBG可以通过年龄与每日7次SMBG值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葡萄糖调节异常 2型糖尿病 多元逐步回归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22
16
作者 岑石强 黄富国 +3 位作者 赵纪春 卢武胜 椿 冉兴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内外科协作治疗36例DF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57岁。糖尿病史3个月~27年,平均12年;DF病程1个月~...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内外科协作治疗36例DF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57岁。糖尿病史3个月~27年,平均12年;DF病程1个月~2年,平均7个月。Wagner分级:1级3例,2级12例,3级10例,4级7例,5级4例。踝及跟部溃疡9例,足内侧溃疡14例,足外侧溃疡8例,窦道形成5例;溃疡范围4cm×2cm~18cm×9cm。所有创面分泌物均培养出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围手术期对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改善患者营养状况。1级DF扩创后植皮尽早修复创面;2级DF清除沿深筋膜与肌间隙蔓延的深部脓肿;3级DF对窦道扩创、清除死骨与破坏关节,采用邻近筋膜瓣填塞消灭死腔,对溃疡形成者扩创后采用邻近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4级DF切除坏疽足趾后残端创面行皮瓣移位修复;5级DF通过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再通闭塞、狭窄的血管,改善肢端血供,再进行低位截肢。采用单纯植皮治疗15例,筋膜瓣移位修复5例,皮瓣移位修复12例,经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后二期行低位截肢治疗4例。结果2例术后因足部、肺部、泌尿道感染控制不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达94.4%。植皮治疗术后皮片存活率达86.1%;2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植皮修复创面;1例2~5跖趾关节解脱患者术后残端创面不愈合,再次Syme截肢治疗。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满足站立、行走功能要求。结论外科治疗是DF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针对各级DF的特点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科治疗 感染 溃疡 创面修复
下载PDF
50例城市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魏道林 椿 +2 位作者 颜式可 高彦荣 蔡琦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7-198,共2页
目的 :了解城市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 ,了解本院收治的 5 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结果 :17例患者因患胃肠病等器质性疾病而发病 ,部分病例有多种病因同时作... 目的 :了解城市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 ,了解本院收治的 5 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结果 :17例患者因患胃肠病等器质性疾病而发病 ,部分病例有多种病因同时作用 ;2 9例患者因单纯的膳食习惯异常发病 ;4例患者未发现明确病因。引起膳食习惯异常的原因有口腔疾患 ,以及各种生物、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不良生活方式。结论 :除各种疾病外 ,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膳食习惯异常也是现代城市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 ,应引起临床及公共卫生专家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病因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吕丽芳 椿 +9 位作者 杨阎峙 何利平 刘关键 陈大伟 钟莉 陈利鸿 田浩明 周健 贾伟平 冉兴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2967-2970,共4页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正常人、糖调节异常和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住院受试者162例,其中糖调节异常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正常人、糖调节异常和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住院受试者162例,其中糖调节异常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糖耐量正常53名.所有受试者佩戴CCMS 3 d,同时每天输入7次指尖血糖(SMBG)值进行校正,以评价CGMS的准确性及其与SMBG值的相关性,用Clarke误差表格进行两者一致性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人均(75.6±8.3)h的动态血糖监测(CGM),获得4324对CGM值和SMBG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3,P=0.000).87.16%的CGM值在SMBG值的±0.8 mmol/L或±20%范围内,CGM值与SMBG绝对差值的中位数为0.5(0.2~0.9)mmol/L,绝对差值的相对数的中位数为7.55%(3.33%~14.09%) Clarke误差表格分析显示CGM值87.5%在A区(临床准确区),12.1%在B区(临床可接受区).结论 CGMS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自我监测 准确度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运用于四川地区人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费扬帆 椿 +4 位作者 刘关键 高赟 陈涛 田浩明 冉兴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WHO(1999)〕、美国第三次胆固醇教育计划2005年〔ATPⅢ(200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CDS(2004)〕,以及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IDF(2005)〕对代谢综合征(MS)作出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求适合于...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WHO(1999)〕、美国第三次胆固醇教育计划2005年〔ATPⅢ(200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CDS(2004)〕,以及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IDF(2005)〕对代谢综合征(MS)作出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求适合于四川地区人群的MS诊断标准。方法对四川地区20岁以上人群行多级整群抽样流行病学调查,共3511例对象纳入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同时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血脂谱。结果 4种诊断标准中,ATPⅢ(2005)标准诊断MS粗患病率及年龄校正后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2.4%和19.8%。MS的患病率根据WHO(1999)和CDS(2004)标准诊断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根据IDF(2005)标准诊断为女性高于男性(P<0.05),根据ATPⅢ(2005)标准诊断则在两性中没有差异(P>0.05)。4种定义诊断MS的患病率在汉、彝两族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标准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17%;其中IDF(2005)与ATPⅢ(2005)定义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5.70%,Kappa值为0.867(P=0.000);4种标准诊断为MS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但均高于无MS者(P<0.05)。CDS(2004)标准较WHO(1999)标准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同IDF(2005)及ATPⅢ(2005)相比其诊断MS的患病率更低,更加经济。结论 ATPⅢ(2005)标准较另外3种标准严格。4种诊断标准运用于四川地区人群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方面有相同价值,而CDS(2004)标准更适用于四川地区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诊断标准 一致性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椿 +4 位作者 何利平 杨阎峙 吕丽芳 刘关键 冉兴无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22-825,836,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46例,随机分入APG治疗组(23例)和标准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46例,随机分入APG治疗组(23例)和标准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和局部溃疡创面标准处理。APG治疗组患者根据创面体积/面积用自制APG并外敷速愈乐敷料;标准治疗组直接外敷速愈乐敷料。疗程直至创面愈合、行皮瓣移植手术或12周满。结果除标准治疗组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完成试验。APG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22/23(95.7%),总有效率为100%;标准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13/23(56.5%),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9);Kaplan-Meier溃疡时间愈合曲线和窦道闭合曲线分析提示P<0.05,显示APG治疗明显优于标准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APG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结论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优于标准治疗法,且治疗伴窦道的溃疡更有优势;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 难治性皮肤溃疡 糖尿病足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