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多参数联合对T3期直肠癌亚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蕾 邵瑞 +1 位作者 李红蕾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对T3期直肠癌亚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T3期直肠癌患者52例且术前均行MRI直肠高分辨扫描、动态增强扫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明确病理评价结果将52例患者按肿瘤浸润直肠系膜最...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对T3期直肠癌亚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T3期直肠癌患者52例且术前均行MRI直肠高分辨扫描、动态增强扫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明确病理评价结果将52例患者按肿瘤浸润直肠系膜最大深度分为T3Ⅰ、T3Ⅱ两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病变整体形态学指标、壁外索条形态学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变DCE半定量参数值[包括达峰时间(Tmax)和早期强化率(EER)]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应变量,自变量采用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建立Logisit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参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肿瘤周径及壁外索条影形状、DWI上扩散受限区域的分布位置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4,7.917和7.834;P值均<0.01)。两组病变在DCE-MRI上的半定量参数EE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85,P<0.01)。采用Logisitc回归模型构建回归方程,病变周径+壁外索条+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EER值联合诊断的约登指数最高为0.73,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87(95%CI:0.847~0.912),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24%和87.34%。结论:多参数信息联合壁外索条形态学指标、周径、EER、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对T3期直肠癌亚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Logisitc回归分析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蕾 +1 位作者 许道洲 庞闽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动态增强扫描(DCE)表现为环形强化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DWI资料,病灶DCE-MRI均表现为环形强化。根据病理结果将67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DCE-MR...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动态增强扫描(DCE)表现为环形强化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DWI资料,病灶DCE-MRI均表现为环形强化。根据病理结果将67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DCE-MRI病灶整体形态学指标、"强化环"形态学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DCE-MRI半定量参数指标及"强化环"多点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应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itc回归模型构建新的联合参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组间"环形强化"环壁形态(χ~2=14.19,P=0.001)、是否具有壁结节(χ~2=12.48,P=0.001)、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χ~2=19.6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间早期强化率(t=2.35,P=0.02),峰值达峰时间(T_(max);t=-4.66,P=0.007),ADC_(环内)(t=1.35,P=0.001)、ADC_(环壁)值(t=-2.8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构建"强化环"形态学指标+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T_(max)+ADC_(环内)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约登指数最高为0.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2,,0.91)],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96%和91.31%。结论乳腺MR多模态成像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环形强化 多模态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Treg/Th17细胞失衡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邢健 鲁光 +5 位作者 刘国强 徐敏 赵霞 韩芳 丁慧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1325,共5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Treg/Th17细胞失衡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对其中19例MM... 本研究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Treg/Th17细胞失衡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对其中19例MM患者同时检测了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M组骨髓中Treg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MM患者骨髓中Treg细胞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临床分期间无差别(P>0.05)。MM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无差别(P>0.05)。MM组Treg/Th17的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结论 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存在Treg/Th17比例失衡,这种失衡可能促进了MM的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 TREG细胞 Th17细胞 免疫平衡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其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霞 丁慧芳 +4 位作者 徐敏 邢健 鲁光 刘国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影响。方法:42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0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影响。方法:42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0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22例,除接受合适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YS评分2.09,瘤细胞15.56%,β2微球蛋白11.36 mg/L,血清M蛋白26.58 g/L;24 h尿液轻链9.86 mg和肌酐120.33μmol/L,而化疗组上述指标检测分别为:2.66.28.22%、17.52 mg/L,36.26 g/L、14.76mg和200.19μmol/L(P值均<0.05)。联合组CD4^+CD25^+/CD4^+细胞数为3.5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为15.20%,均明显低于化疗组4.68%和27.55%(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可使CD4^+CD25^+Treg细胞活化增强,配合化疗可进一步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赵霞 路希敬 +4 位作者 刘国强 徐敏 邢健 丁慧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9期3449-3454,共6页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传代及扩增此类细胞尚无简单、有效、完美培养方法。目的: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融合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以筛选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传代及扩增此类细胞尚无简单、有效、完美培养方法。目的: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融合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以筛选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新生儿的脐血,随机分为5组:低糖DMEM(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组、高糖DMEM组、α-DME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低糖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上述培养基中,放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与结论:①各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48h后贴壁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的比较: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低糖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多于低糖DMEM组、高糖DMEM组、α-DMEM组(P<0.05),细胞存活率亦明显高于低糖DMEM组、高糖DMEM组、α-DMEM组(P<0.05)。②各组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生长状态的比较:培养第3,6,9,12,15,18,21天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低糖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细胞增殖的速度均快于低糖DMEM组、高糖DMEM组、α-DMEM组(P<0.05)。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与低糖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或干细胞因子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低糖DMEM 体外培养 干细胞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上清 分离培养 扩增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非典型脑膜瘤MRI表现 被引量:8
6
作者 许蕾 许道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和DWI扫描,其中2例做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额区4例、...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和DWI扫描,其中2例做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额区4例、枕区2例、岩椎区、桥小脑角区及桥延交界区各1例。术前误诊为胶质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转移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非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组织关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琦璘 赵春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在乳腺肿瘤微环境中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体系间接共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hAD-MSCs,对共培养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形态,EMT相关标志以及肿瘤特性的检测。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在乳腺肿瘤微环境中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体系间接共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hAD-MSCs,对共培养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形态,EMT相关标志以及肿瘤特性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之后的MCF-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与hAD-MSCs共培养能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但对细胞周期和增殖能力没有明确的影响。结论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克拉屈滨治疗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1例
8
作者 鲁慧 +2 位作者 张琴 宋玉臻 丁慧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30-1132,共3页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airy cell leukemia variant,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1岁,男女比例6∶1,中位生存期9年,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中暂定为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认为和毛细...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airy cell leukemia variant,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1岁,男女比例6∶1,中位生存期9年,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中暂定为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认为和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在生物学上不再有关联,2016年版分类维持原状[1-2]。HCL-V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生物分子标志物,容易误诊,此次报道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克拉屈滨治疗HCL-V,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白血病 变异型 克拉屈滨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DC-CIK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许蕾 +3 位作者 刘国强 徐敏 邢健 丁慧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期1-3,30,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T细胞(DC-CIK)过继免疫联合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患者14例,给予含有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15例,除接受含硼替佐米...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T细胞(DC-CIK)过继免疫联合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患者14例,给予含有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15例,除接受含硼替佐米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考察两种疗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瘤细胞百分比为(23.23±6.38)%;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为(6.77±2.03)mg/L;肌酐水平为(79.4±13.63)μmol/L]、总体缓解率(86.7%)与化疗组[(19.11±5.67)%;(8.39±3.11)mg/L;(110±21.07)μmol/L;71.4%]比较,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联合组患者感染带状疱疹的感染率(0%)低于化疗组(21.4%)。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适用于M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硼替佐米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霞 丁慧芳 +7 位作者 郭成山 路希敬 徐敏 邢健 韩芳 鲁光 刘国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以及T细胞分泌IL-2、IFN-γ、IL-4、IL-10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采用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 目的体外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以及T细胞分泌IL-2、IFN-γ、IL-4、IL-10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采用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正常人及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细胞中CD4+CD25+T细胞比例;MSC经丝裂霉素(MMC)处理后分别以1×10^4、5×10^4、2×10^5/孔接种于培养板,然后分别接种体外分离纯化的异体ITP患者及正常人T细胞,共培养5d后用FCM检测CD4+CD25+T细胞比例,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10含量。结果2×10+/孔MSC与ITP患者T细胞共培养5d后,CD4+CD25+T细胞、CD4+CD25+/CD4+细胞均高于未加MSC的ITP患者T细胞[(4.56±0.70)%对(2.24±0.81)%,(9.91±1.18)%对(4.08±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加MSC的ITP患者T细胞组比较,培养上清中IL-2、IFN-γ浓度减低l(97.21±12.07)pg/ml对(280.47+17.33)pg/ml,(72.75±7.81)pg/ml对(129.33+16.34)pg/ml],IL-4、IL-10浓度升高[(37.98±4.05)pg/ml对(16.34±2.60)pg/ml,(113.77+5.68)pg/ml对(54.78±5.62)pg/m1]。结论MSC在体外可抑制ITP患者Thl细胞分泌IL-2、IFN-γ,促进Th2细胞分泌IL.4、IL-10,上调CD4+CD25+T细胞比例,进而诱导ITP患者免疫耐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血小板减少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白细胞介素类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miRNA与癌症发生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春华 《癌症进展》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1 miRNA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miRNA是由约22nt组成的非编码单链RNA,作为一类新的基因调节剂在动植物体内均有发现。miRNA通过靶mRNA的切割或翻译抑制——这两种沉默机制中的一种来指导RISC,下调目的基因的表达。如果mRNA与miRNA... 1 miRNA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miRNA是由约22nt组成的非编码单链RNA,作为一类新的基因调节剂在动植物体内均有发现。miRNA通过靶mRNA的切割或翻译抑制——这两种沉默机制中的一种来指导RISC,下调目的基因的表达。如果mRNA与miRNA具有完美的互补性,miRNA就指导mRNA特异性切割;如果两者没有足够的互补性,miRNA就指导翻译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癌基因 靶mRNA 癌症发生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健 鲁光 +7 位作者 刘国强 徐敏 路希敬 赵霞 韩芳 尚应辉 丁慧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1例初治、16例复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联合...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1例初治、16例复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及活性,分析Treg细胞变化与疗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化疗前MM患者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经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后,初治组化疗有效MM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由(8.69±1.39)%下降为(6.07±1.21)%(P<0.05);复治组化疗有效MM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由(9.35±1.32)%下降为(7.33±1.06)%(P<0.05)。与化疗前相比,两组化疗有效的MM患者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化疗无效MM患者Treg细胞比例及免疫抑制功能活性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下降与血清β2-MG浓度下降呈线性相关。结论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治性MM的疗效确切,Treg细胞可作为反映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肿瘤中ADAMTS13活性与TSP1水平改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彩凤 赵霞 +4 位作者 韩芳 贾琦 鲁光 丁慧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水平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 目的: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水平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2例恶性血液肿瘤(包括20例急性白血病,48例恶性淋巴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45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浆中的v WF抗原和TSP1水平,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检测2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结果:初发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71.48±19.6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31±21.82)%(P<0.05);v WF抗原水平和TSP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组血浆中ADAMTS13活性(71.48±19.62)%低于治疗后缓解组(89.84±20.70)%(P<0.05);初发组v WF抗原水平高于治疗后缓解组(P<0.05)。在82例初发恶性血液肿瘤中有25例合并感染,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49.80±18.44)%明显低于无感染组(73.82±21.41)%(P<0.05);感染组v WF抗原水平与TSP1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治疗过程中有8例发生了血栓事件,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较无血栓组明显降低(P<0.0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有1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ADAMTS13活性降低和TSP1水平升高,而发生感染及血栓事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ADAMTS13活性进一步降低。检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和TSP1水平有可能更好地预防感染及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下载PDF
左上臂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1例
14
作者 许蕾 张洪艳 +1 位作者 吕文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180-2180,2185,共2页
患者男,8岁。5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上臂一黄豆粒大小肿物,质韧,局部皮肤红肿,1年前肿物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局部皮肤呈黑色,无疼痛及波动感,皮温不高。体检:左上臂肿物约30 mm×20 mm,质韧,局部皮肤呈黑色,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左腋窝未... 患者男,8岁。5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上臂一黄豆粒大小肿物,质韧,局部皮肤红肿,1年前肿物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局部皮肤呈黑色,无疼痛及波动感,皮温不高。体检:左上臂肿物约30 mm×20 mm,质韧,局部皮肤呈黑色,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左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其余肢体及肌力等未见异常。MRI:左上臂皮下脂肪层内可见大小约24 mm×15 mm×14 mm椭圆形肿块,T_(1)WI呈均匀低信号(图1),T_(2)WI呈均匀高信号(图2),部分外突于皮肤表面,呈浅分叶不规则形(图3),DWI呈高信号,ADC值为1.66×106mm^(2)/s,病变与邻近肌肉分界清晰,左侧肱骨无明显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体外共培养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敏 +4 位作者 张慕华 邢健 赵霞 韩芳 刘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603-1608,共6页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调节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MiR-144调控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敏 +2 位作者 邢健 黄宗华 刘国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4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RT-PCR检测miR-144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miR-144模拟物转染至骨髓瘤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 目的:探讨miR-144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RT-PCR检测miR-144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miR-144模拟物转染至骨髓瘤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unel法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与迁移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MMP-9、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及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M细胞株及MM患者血中miR-14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水平增加(P<0.05)。过表达miR-144的骨髓瘤细胞的MMP-9、MMP-2、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R-144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其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4 Wnt4/β-catenin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提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血小板数并影响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T-bet 和 GATA-3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敏 +6 位作者 刘国强 鲁光 丁慧芳 邢健 赵霞 韩芳 尚应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 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小鼠血小板数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 MWReg30单抗)的方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ITP后,取20只作为实验组,20只作为对照组。之后通过...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 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小鼠血小板数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 MWReg30单抗)的方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ITP后,取20只作为实验组,20只作为对照组。之后通过鼠尾静脉给实验组小鼠注射MSC 2×107个/只。注射后5 d、7 d、14 d,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14 d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7 d、14 d后,注射MSC实验组小鼠血小板值[(588.0±81.6)×109/L、(623.0±78.9)×109/L]明显高于未注射MSC对照组[(317.0±90.1)×109/L、(288.0±87.8)×109/L](P<0.05);14 d时,实验组PBMC中T-bet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04±0.03) vs (0.27±0.05)](P<0.05);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14±0.04) vs (0.07±0.05)](P<0.05);实验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3.1±1.7) pg/ml、(3.2±2.1)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3±4.8) pg/ml、(16.3±5.7) pg/ml](P<0.05);实验组外周血 Th2类细胞因子 IL-4、IL-10水平[(88.6±15.2) pg/ml、(38.3±11.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7±5.7) pg/ml、(22.1±3.4) pg/ml](P<0.05)。结论 MSC可以有效提升ITP小鼠的血小板数,机制可能与抑制了T-bet和GATA-3的表达失常导致的Th1细胞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 转录因子T-BET 转录因子GATA-3
原文传递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国强 +4 位作者 徐敏 邢健 赵霞 韩芳 丁慧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T淋巴细胞(TLCs)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A的机制。方法从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haMSCs;从A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AA-TLCs);将两者共培养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 RCR...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T淋巴细胞(TLCs)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A的机制。方法从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haMSCs;从A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AA-TLCs);将两者共培养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IL-2、IL-4、IL-10和INF-γ的水平。结果 HaMSC呈时间依赖性的抑制AA-TLCs的增殖,AA-TLCs与haMSCs共培养3、5和7 d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4.94%±10.11%、53.44%±6.16%和68.13%±15.24%(P<0.05);haMSC能够下调AA-TLCs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同时上调GATA-3的表达(P<0.05);haMSCs能够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降低Th1类细胞因子INF-γ、IL-2的水平。[MSCs+AA-TLCs组:IL-4(88.6±15.2)ng/L、INF-γ(8.7±2.7)ng/L;AA-TLCs组:IL-4(1.4±0.6)ng/L、INF-γ(41.5±3.7)ng/L(P<0.05)]。结论 HaMSCs在体外对AA患者TLC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调节 T-BET GATA-3
下载PDF
输注同种MSC治疗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敏 刘国强 +4 位作者 赵霞 鲁光 丁慧芳 孙彩凤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输注同种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血小板数及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每天经腹腔注射含2/xg大鼠抗小鼠CD41单克隆抗体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 目的探讨输注同种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血小板数及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每天经腹腔注射含2/xg大鼠抗小鼠CD41单克隆抗体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200μl诱导建立小鼠ITP模型。取雄性BALB/c小鼠,获取MsC。然后经ITP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MSC。注射后第5、7和14天,检测各组小鼠的血小板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k/w Treg细胞的比例,并与正常BALB/c小鼠进行比较。结果输注大鼠抗小鼠CD41单抗后24h,小鼠血小板数急剧下降至谷值水平左右(约为正常水平的1/4),此时小鼠ITP模型诱导成功。注射MSC后,ITP小鼠的血小板数逐渐升高,至注射7d后,明显高于未注射MSC的ITP小鼠(P〈0.05),且注射MsC剂量越高,血小板数升高的程度越大。建模成功后,ITP小鼠的Treg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小鼠(P〈0.05);注射MSC后,ITP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升高,且注射MSC剂量越高,作用增强,但仍未达到正常4、鼠的水平。结论输注同种MSC可以提高ITP小鼠的血小板数,其机制与上调Treg细胞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间质干细胞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T淋巴细胞 调节
原文传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病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蕾 +3 位作者 侯晓琨 岳振营 杨新国 李红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2-494,共3页
患者女,45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颈椎、腰椎等多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并双上下肢麻木无力。体检:意识清楚,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右下肢近端肌力Ⅰ级,左手肌力Ⅳ级。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呈淡黄色,黏稠胶冻样... 患者女,45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颈椎、腰椎等多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并双上下肢麻木无力。体检:意识清楚,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右下肢近端肌力Ⅰ级,左手肌力Ⅳ级。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呈淡黄色,黏稠胶冻样,白细胞56×106/L,蛋白3570 mg/L,糖2.36 mmol/L,氯108 mmol/L,脑脊液抗酸染色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黑色素瘤病 脑膜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