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生化指标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魏民 张恒柱 +4 位作者 朱磊 董伦 刘晓光 李育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易发生脑缺血、脑梗死等脑损伤。若能早期诊断,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文献报道,头颅CT灌注成像(CTP)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可显示患者的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016年10月至... 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易发生脑缺血、脑梗死等脑损伤。若能早期诊断,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文献报道,头颅CT灌注成像(CTP)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可显示患者的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sTBI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颅骨切除减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6例)和未脑梗死组(7例)。进一步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后CTP的相关参数及血清NSE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临床因素。因此,初步推测CTP和NSE可能对判断sTBI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血肿清除术 CT灌注成像 TBI 临床因素 神经外科 单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汤灿 董伦 +2 位作者 张恒柱 魏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案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依据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分为早期联合营养组、...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案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依据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分为早期联合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早期肠外营养组。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临床特征、治疗后两周内的营养数据以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和GCS评分。结果早期营养支持中,早期联合营养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全血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分别为(5.74±0.64)mmol/L、(203.80±10.45)mg/L、(61.99±1.34)g/L、(114.53±2.69)g/L、(0.37±0.06)mg/dl,以上数据改善情况均优于早期肠内营养组及早期肠外营养组。早期联合营养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11.6±0.42)d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13.20±0.42)d及早期肠外营养组(14.65±0.42)d。早期联合营养组并发症发病率最低。早期联合营养组GCS评分(11.40±1.60)分改善最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施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营养指标提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缩短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减轻昏迷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外伤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颅内压及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伦 汤灿 +3 位作者 张恒柱 陈浪 魏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7期464-467,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及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评测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昏迷患者30例,每8h评价患者的GCS评分...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及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评测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昏迷患者30例,每8h评价患者的GCS评分,记录患者手术治疗后3d内的GCS评分,记录相同时刻的脑电双频指数值及颅内压值,依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3分≤GCS≤5分),B组10例(5分〈GCS≤8分),统计两组患者的21d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脑电双频指数值和颅内压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脑电双频指数值为45.3-4-3.8,颅内压值为(18.6±2.8)mmHg,B组脑电双频指数值为32.2±8.2,颅内压值为(33.4±4.6)mmHg,A组21d生存率为55%,B组21d生存率为30%,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电双频指数值与昏迷程度呈正相关,与颅内压值呈负相关(r=0.532,P〈0.05;r=0.521,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院时病情越重,患者术后颅内压越高,脑电双频指数值越低,其预后越差。结论脑电双频指数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评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预后 脑电双频指数 监测
原文传递
新型可调式神经内镜辅助鞘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德福 张恒柱 +5 位作者 李育平 严正村 董伦 朱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式神经内镜辅助鞘在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是否采用辅助鞘分为有鞘组和无鞘组。分别统计2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观察有鞘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并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式神经内镜辅助鞘在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是否采用辅助鞘分为有鞘组和无鞘组。分别统计2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观察有鞘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与长期预后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鞘组患者血肿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结果显示,有鞘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无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预后结果显示,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8分的患者中,有鞘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无鞘组,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无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肿量30~60 mL患者中,有鞘组术后GOS评分高于无鞘组,术后BI评分低于无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调式辅助鞘在神经内镜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中存在明显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辅助鞘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振 张恒柱 +4 位作者 李育平 严正村 董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SCVS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将手术治疗的125例aSAH患者依据是否发生SCVS分为SCVS组与非SCVS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CVS发生与全身炎症...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SCVS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将手术治疗的125例aSAH患者依据是否发生SCVS分为SCVS组与非SCVS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CVS发生与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应用Nomogram法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IRI及Nomogram模型对SCV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9例aSAH患者术后并发SCVS,发生率为15.20%(19/125)。SCVS组与非SCVS组吸烟、高血压、入院时Hunt-Hess分级、动脉瘤数目、合并脑室积血(IVH)、改良Fisher分级、甘油三酯(TG)、单核细胞计数及SIRI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级)、合并IVH、改良Fisher分级(Ⅳ~Ⅴ级)、高TG水平和SIRI水平是aSAH患者发生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TG=2.24 mmol/L、SIRI=3.63×109/L时,其约登指数最大(0.312、0.296),是预测SCVS发生的最佳截断值,同时其预测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43、72.70%、80.10%、77.53%、94.24%和0.725、70.60%、76.90%、73.49%、93.59%。ROC分析结果显示,结合SIRI和其他标准变量的模型(AUC=0.896,95%CI为0.803~0.929,P<0.001)比未结合SIRI的模型(AUC=0.859,95%CI为0.759~0.912,P<0.001)和仅基于SIRI的模型(AUC=0.725,95%CI为0.586~0.793,P=0.001)对SCVS具有更佳的预测价值。进一步行AUC假设检验,发现AUC结合/不结合SIRI模型与AUC仅基于SIRI的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29,P<0.001;Z=3.734,P=0.003)。结论SIRI与aSAH术后SCVS密切相关,且结合SIRI共建Nomogram模型将优化预测效能,提高对SCVS发生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浪 严正村 +5 位作者 佘磊 董伦 张恒柱 魏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出...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出现无菌性腹膜炎1例、分流过度1例、分流不足5例,无感染、死亡。术后31例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复查头颅CT,侧脑室额角水肿较前均改善或基本消失,31例脑室不同程度缩小,23例基本恢复正常大小。依据Salmon标准:+3级11例,+2级12例,+1级8例,0级6例。术后6个月GCS评分3~8分6例,9~12分20例,13~15分1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良好,分流术中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板减压术 脑积水 可调压式分流管 颅骨成形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同期手术
下载PDF
多途径联合用药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博铭 朱磊 +5 位作者 张恒柱 李育平 魏民 刘晓光 董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及降钙素原检测脑脊液辅助诊断;抗生素使用方案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以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对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用药,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替加环素 多粘菌素B 降钙素原 鞘内注射
下载PDF
天然冰片开放血-脑屏障及潜在抑制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滕振飞 朱磊 +4 位作者 张恒柱 魏民 刘晓光 李育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597-600,共4页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环境问题,颅脑外伤和脑肿瘤的发生率正在逐步上升,这些颅脑疾病因其致残、病死率较高而被称为急危重病。对该类疾病的治疗药物研究一直是医药行业的棘手问题。由于许多药物不能够通过血...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环境问题,颅脑外伤和脑肿瘤的发生率正在逐步上升,这些颅脑疾病因其致残、病死率较高而被称为急危重病。对该类疾病的治疗药物研究一直是医药行业的棘手问题。由于许多药物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或因通过量较少,因此达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冰片是一种芳香开窍类中药,中医称之为“引佐药”,具有较强的脂溶性,易透过并开放血-脑屏障,可增加其他药物的透过率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另外,冰片可通过改变体内神经递质的含量以调节血管,且具有一定的脑保护及潜在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对颅内病变的药物治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脑肿瘤 血-脑屏障 p38-MAPK信号通路 NF-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a^(2+)-eNOS-NO通路
下载PDF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嵌插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魏民 董伦 +5 位作者 张恒柱 严正村 佘磊 陈浪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嵌插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治疗以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为原则,术后加强抗感染,预防癫痫发作。假性动脉瘤形成的高危患者早期进行处...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嵌插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治疗以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为原则,术后加强抗感染,预防癫痫发作。假性动脉瘤形成的高危患者早期进行处理。结果 1例异物刺入颅内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经异物拔除术及动脉瘤栓塞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但意识模糊。右颅眶树枝嵌插伤患者经手术治疗神志清楚,左侧视力、瞳孔光反射正常,右侧视力眼前2米指数。重度开放性脑损伤患者术前昏迷,术后神志清楚,左侧视力正常。1例石弩弓箭贯通伤患儿予以保守治疗,出院时患儿肌肉萎缩、肌力Ⅳ级,神志清楚,恢复可。结论因外伤所致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嵌插的类型各异。对头皮损伤者必须追问相关病史、完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外科探查避免漏诊。异物残留患者必须清除异物及挫伤脑组织,闭合开放性损伤。对合并颌面部多发损伤患者可多科室合作,注意抗感染及预防癫痫发作。只有诊断明确、治疗恰当,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放性 异物 治疗
下载PDF
轻度脑损伤病人任务态fMRI脑区激活: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俊 张恒柱 +7 位作者 张洪英 海丽 润培 李育平 魏民 刘晓光 董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运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病人认知相关脑区激活特点,并试图阐明mTBI病人认知功能改变的神经机制。方法系统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检... 目的运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病人认知相关脑区激活特点,并试图阐明mTBI病人认知功能改变的神经机制。方法系统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3月2日。运用软件Ginger-ALE 3.0.2进行坐标统一化与元分析。计算出的脑区ALE分布图通过Mango软件与Brainnet Review软件呈现。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其中mTBI病例174例,健康对照者140例。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被试者相比,mTBI病人左前叶角回、左枕叶视觉联合、左侧中脑、右颞叶角回、右侧小脑扁桃体等脑区激活增强,而右背外侧前额叶、左小脑前叶、左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中回、右侧后扣带回等脑区激活减弱。进一步联合分析发现:右侧额中回背外侧前额叶为共激活减弱脑区。结论右侧额中回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减弱是区分mTBI病人与健康被试者的主要脑区。此外,认知障碍可能与右侧额中回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减弱有关,这可能与控制注意力的神经网络的募集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性 轻度 任务态fMRI 激活似然估计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11
作者 黄健楠 魏民 +3 位作者 黄春艳 张恒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观察暴露范围和术区结构。结果撑开缝宽12mm以内为实验所得的安全距离,无骨折发生。缝宽12mm手术操作空间足够,器械自由度较高,可以进行椎管内肿瘤的切除。结论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胸椎 棘突 撑开器
下载PDF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子安 +5 位作者 董伦 李育平 黄健楠 万志强(综述) 张恒柱(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6-48,共3页
颅内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多不典型,影像学技术在该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病变为主,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有助于全切除病变和保护神经功能。术后迟发性出血为最严... 颅内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多不典型,影像学技术在该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病变为主,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有助于全切除病变和保护神经功能。术后迟发性出血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恶变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颅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出血 迟发性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前影像学分型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陆军 张恒柱 +3 位作者 李育平 严正村 魏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术前影像学分型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CSDH患者246例,根据术前头颅CT、MRI特征分为5型:低密度型、等密度型、高密度型、混杂密度型及分隔型,并依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术前影像学分型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CSDH患者246例,根据术前头颅CT、MRI特征分为5型:低密度型、等密度型、高密度型、混杂密度型及分隔型,并依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本组效果良好(Markwalder分级Ⅰ-Ⅱ级)率为93.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密度型术后5例血肿复发,等密度型1例复发,高密度型1例复发,混杂密度型3例复发;分割型发生癫痫1例。结论 根据CSDH患者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并予以个体化治疗,对于治疗CSDH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学分型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佟小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首发症状者4例,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者6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巨大动脉瘤5例,大动脉瘤4例,小动脉瘤1例;单纯囊状动脉瘤3例,囊状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3例,夹层动脉瘤4例;治疗方式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显微手术夹闭1例,动脉瘤切除3例,其中1例动脉瘤切除后原位吻合,2例辅以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动脉瘤孤立联合STA-MCA搭桥术3例,近端阻断联合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ECA-RA-MCA)高流量搭桥1例,颈内动脉缩窄联合STA-MCA搭桥1例。术后除1例患者出现同侧基底节小范围梗死致对侧肌力下降外,其他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8例动脉瘤消失,2例动脉瘤缩小。术后随访9~72个月,平均35.3个月,随访期间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新发脑梗死,无动脉瘤复发、扩大。结论前循环单纯宽颈或合并血栓形成的囊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均可能出现远端血管栓塞致脑缺血发作,明确诊断后通过对动脉瘤及血流的细致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 脑缺血 血栓 脑血管重建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反常性脑疝诊疗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俊 张恒柱 +8 位作者 海丽 李育平 柏基香 夏博铭 魏民 朱磊 裴云龙 董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反常性脑疝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反常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9例反常性脑疝患者中,有2例发生于去骨瓣减压术后第2个月,5例出现于术后第3个月,2... 目的分析并总结反常性脑疝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反常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9例反常性脑疝患者中,有2例发生于去骨瓣减压术后第2个月,5例出现于术后第3个月,2例发生于术后第5个月。9例患者均表现为骨窗处皮瓣塌陷、CT均提示脑中线移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下降。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晕或头痛。在给予大量静脉补液和(或)头低脚高位和(或)腰穿注液和颅骨修补后患者病情均较前好转。结论静脉补液、头低脚高位与腰穿注液是改善反常性脑疝患者临床症状的应急方案;此外,及时行颅骨修补为改善反常性脑疝患者预后的较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脑疝 去骨瓣减压术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肾功能指标评价高渗盐水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俊 张恒柱 +7 位作者 董伦 海丽 崔莹 朱磊 夏博铭 魏民 李育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533-538,共6页
目的评价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的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知网、万方、生物医学、维普数据库,筛选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的随机对照实验,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 目的评价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的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知网、万方、生物医学、维普数据库,筛选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的随机对照实验,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0项,合计1439名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甘露醇)比较,实验组(高渗盐水)在血肌酐水平、总尿量、不良事件、血钠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渗盐水用于管理非神经危重者颅内压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甘露醇 颅高压 肾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
17
作者 彭浩 张恒柱 +5 位作者 严正村 汤灿 魏民 佘磊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腰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的35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40.1±...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腰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的35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40.1±10.6)岁。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情况、肿瘤病理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评估肿瘤复发、椎板愈合及脊柱稳定性情况,时间截至2022年8月。以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总体评分,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结果35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手术出血量为100(75,140)mL,手术时间为(181.1±42.7)min,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6~69个月,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肿瘤无复发,无脊柱失稳,部分患者可见椎板骨性愈合。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总体评分分别为(19.5±3.4)分、(25.4±2.2)分,配对t检验分析得出术后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体积、切开节段数、术前JOA评分、术中出血量与术后JOA评分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术前JOA评分与术后JO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肿瘤体积、患者年龄与术后JOA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脊柱后方结构损伤小,可有效改善腰椎管肿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和保护腰椎稳定性,且术前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越好,患者预后越好,肿瘤体积越小,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预后 随访研究 旁正中椎板撑开 腰椎管肿瘤
原文传递
速即纱联合生物蛋白胶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德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111-1112,共2页
影响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因素包括颅脑损伤程度、术后血压波动、医生技术水平、术中止血是否彻底、肿瘤组织是否全切等。术中彻底止血是预防术后颅内出血最重要的有效措施^([1-2])。一系列新型止血材料的出现,如生物蛋白胶及速即纱等,... 影响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因素包括颅脑损伤程度、术后血压波动、医生技术水平、术中止血是否彻底、肿瘤组织是否全切等。术中彻底止血是预防术后颅内出血最重要的有效措施^([1-2])。一系列新型止血材料的出现,如生物蛋白胶及速即纱等,解决了外科止血后创面广泛微小血管渗血的问题,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颅脑手术中除了用于创面止血,还被用于经蝶手术术后辅助鞍底重建等,高危病人中将二者联合使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速即纱 生物蛋白胶 止血
下载PDF
原位间置搭桥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8例
19
作者 佟小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原位间置搭桥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康复临床学院神经外科用原位间置搭桥术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MCA)1... 目的:探讨原位间置搭桥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康复临床学院神经外科用原位间置搭桥术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MCA)14例,大脑前动脉(ACA)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1例,大脑后动脉(PCA)1例;间置移植血管分别取自桡动脉(RA)14例,颞浅动脉(STA)3例,枕动脉(OA)1例;所有患者均行动脉瘤切除后端-端吻合原位间置搭桥,其中间置血管形态为I型13例,V型3例,Y型2例。术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A复查,采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并定期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随访。结果:2例患者术后出现偏瘫;1例出现短暂的失语,3个月后完全恢复;其余15例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DSA检查结果显示,1个吻合口术后重度狭窄,其余吻合口及移植血管均通畅,所有动脉瘤均未显影;随访3~89个月,无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16例,3分2例。结论:原位间置搭桥技术是治疗部分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间置搭桥 脑血管重建术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正村 张恒柱 +6 位作者 顾加祥 刘宏君 孟兆祥 罗文苗 魏民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 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46~72岁(平均59岁)。模拟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显微镜下游离C7神经近端椎间孔处至远端神经分叉处,测量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C7神经长度以及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脑出血术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侧上肢瘫痪,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肌张力均较高。2例患者均采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上肢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椎体前路可充分显露和定位两侧C7神经,C7神经走行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1.7~2.5(2.1±0.3)cm,C7神经长度5.6~6.8(6.4±0.5)cm,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4.8~5.7(5.3±0.4 cm)。(2)2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2例患者术后健侧上肢运动功能均正常,健侧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均在1个月恢复。2例患者患侧上肢痉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另1例患者随访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0级。2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健侧上肢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经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椎体前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