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细菌来源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的分泌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彬 白露 +3 位作者 刘彬 莫照兰 李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为了筛选稳定性较好的低温褐藻胶裂解酶,本研究进行了海洋细菌分离鉴定、酶的编码基因克隆与分析、酶分泌表达与纯化、不同因素对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酶解产物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筛选出一株能分泌低... 为了筛选稳定性较好的低温褐藻胶裂解酶,本研究进行了海洋细菌分离鉴定、酶的编码基因克隆与分析、酶分泌表达与纯化、不同因素对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酶解产物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筛选出一株能分泌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SJ-H-12,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进化树,该菌株鉴定为Yangia sp.SJ-H-12。进而克隆酶的编码基因Alyya,ALYYA属于PL5家族褐藻胶裂解酶。将基因在食品级宿主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中进行分泌表达,重组ALYYA的活力达到34.2 U/mL,分子量约为39.0 kDa,具有较强的PolyM偏好性。ALYYA在25℃~35℃时表现出80%以上的活力,且在30℃时表现出最高活力;在pH为5.0~10.0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孵育后剩余超过60%的活力;0~2.0 mol/L的NaCl能明显激活ALYYA的活力。ALYYA降解褐藻胶的产物主要是二糖,另有少部分单糖和三糖,该酶是一种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细菌,所产ALYYA是典型的低温褐藻胶裂解酶,具有优良的酶活力和稳定性。本研究为低温褐藻胶裂解酶的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分泌表达 编码基因 pH稳定性
下载PDF
一起育苗场海带幼苗绿烂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露 阎永伟 +5 位作者 珊珊 李杰 张文彬 杨慧超 莫照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921-926,共6页
绿烂病是海带育苗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2018年在山东一海带育苗场的调查中发现海带苗存在大面积绿烂现象。为了探析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育苗场水质分析、养殖模拟实验、褐藻酸降解菌分离鉴定和细菌回接感染,从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相互作... 绿烂病是海带育苗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2018年在山东一海带育苗场的调查中发现海带苗存在大面积绿烂现象。为了探析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育苗场水质分析、养殖模拟实验、褐藻酸降解菌分离鉴定和细菌回接感染,从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相互作用角度进行了分析。水质分析结果显示,海带育苗池水的氮营养盐含量(30~35 mg·L^(-1))比育苗规程高近10倍左右,磷营养盐含量(2.1~2.2 mg·L^(-1))比海带育苗规程要求高5~6倍;养殖模拟实验显示,在10℃、光照2000~4000 lx、与育苗场近似的高营养盐浓度条件下,养殖的海带苗发生绿烂;从绿烂海带苗分离鉴定的附生优势菌属为Yangia和Glaciecola;回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氮磷浓度偏高情况下,细菌Glaciecola.DH-2-3可以引起海带苗发生绿烂,Yangia.SJ-H-12未引起海带苗发生绿烂。根据这些结果,判断此次海带幼苗病烂是由高营养盐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绿烂病 附生细菌 环境胁迫 病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温带海域新发现较大面积(大于50ha)的海草床:Ⅰ黄河河口区罕见大面积日本鳗草海草床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毅 张晓 +4 位作者 徐少春 宋肖跃 林海英 顾瑞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97,共3页
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原是中国沿海潮间带较为常见的海草种类,近些年来随着生境的破坏其分布面积急遽下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2015年5月和8月,在山东黄河河口区发现了超过1000 ha几乎连续分布的日本鳗草海草... 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原是中国沿海潮间带较为常见的海草种类,近些年来随着生境的破坏其分布面积急遽下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2015年5月和8月,在山东黄河河口区发现了超过1000 ha几乎连续分布的日本鳗草海草床,与互花米草生境相邻,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对日本鳗草生物量和种群补充等基本生物学指标也进行了调查。该发现极大丰富了中国海草数据库,并为日本鳗草的深入研究及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 黄河河口区 大面积 海草床
下载PDF
天鹅湖大叶藻种苗补充情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毅 +4 位作者 张晓 顾瑞婷 徐少春 宋肖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5,共7页
本研究以山东荣成典型潟湖——天鹅湖内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海草床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到6月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进行进了月度调查,包括春季大叶藻种苗的密度、株高、叶鞘高、叶数、叶宽以及分枝情况。结果表明,天鹅... 本研究以山东荣成典型潟湖——天鹅湖内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海草床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到6月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进行进了月度调查,包括春季大叶藻种苗的密度、株高、叶鞘高、叶数、叶宽以及分枝情况。结果表明,天鹅湖大叶藻种子在3月即开始萌发,但萌发量较少,种苗密度较低;4月种子大量萌发,种苗密度不断升高,并达到峰值,为(481.77?303.42)株/m2;5月份种子萌发结束,种苗密度下降,同时开始克隆生长;6月份种苗不断生长,分枝数增多,种苗开始出现有性生殖枝。至此,春季种苗的萌发过程结束,进入有性生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有性生殖 种苗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