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宋史研究的基调 被引量:2
1
作者 寺地遵 《宋代文化研究》 1996年第1期315-332,共18页
一1989年、1990年的两个夏季,在总共70多天的不长时间裹,我得以访问了台湾、中国大陆和香港,參加了历史学讨论会,參观了各所大学、研究所。通过这样的体验,觉得中国史研究专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系统:1、中国大陆。2、香港、台湾、美... 一1989年、1990年的两个夏季,在总共70多天的不长时间裹,我得以访问了台湾、中国大陆和香港,參加了历史学讨论会,參观了各所大学、研究所。通过这样的体验,觉得中国史研究专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系统:1、中国大陆。2、香港、台湾、美国——大体上,这三者作为一个区域团体,研究者之间的流动是自由的。例如,某位教授根据若干年的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历史学 大陆 香港 三者 中国 研究者 台湾
原文传递
宋真宗对辽战争考之二:遂城之战
2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2000年第1期236-246,共11页
宋在瀛州与莫州战役刚一结束,就已意识到宋辽再度燃起的战火不会因此战而熄滅,又立即着手备战。《宋会要》選举二七之八咸平三年二月辛酉(十三日)诏:翰林学士,给、谏,知制诰,尚书丞、郎、郎中,御史中丞、知雜,三馆、秘阁、三司官,举员... 宋在瀛州与莫州战役刚一结束,就已意识到宋辽再度燃起的战火不会因此战而熄滅,又立即着手备战。《宋会要》選举二七之八咸平三年二月辛酉(十三日)诏:翰林学士,给、谏,知制诰,尚书丞、郎、郎中,御史中丞、知雜,三馆、秘阁、三司官,举员外郎已下京朝官有材武堪邊任者,知雜而上各二人,郎中而下各一人,限五日以闻。后不如所举,并加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有材 三馆 京朝 武堪邊 遂城 员外郎 秘阁
原文传递
寇准入仕前事迹考略
3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199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寇准入仕前的活动及其家世,有关史籍直接的记载都非常简略。有的因为各书根据不同的传闻记录而成,就难免互相牴牾;也有的出于为贤者为尊者隐讳的传统习惯而采用曲笔,从而使得一件本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变得暧昧而朦胧。尽可能地考辨清楚这... 寇准入仕前的活动及其家世,有关史籍直接的记载都非常简略。有的因为各书根据不同的传闻记录而成,就难免互相牴牾;也有的出于为贤者为尊者隐讳的传统习惯而采用曲笔,从而使得一件本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变得暧昧而朦胧。尽可能地考辨清楚这些事实,无疑是有助于对寇准这位一代名臣的研究。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仕 寇湘 《宋史》 名臣 符彦卿 牴牾 贤者 契丹军 追封 佐幕
原文传递
宋真宗对辽战争考之一:瀛州与莫州之战
4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1999年第1期55-68,共14页
宋辽两国自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高梁河战役,至1004年(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二年)澶渊之盟,长达二十六年期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其间屡屡发生战争。有关两国的军事冲突,程光裕先生已著有《宋太宗对辽战争考》(台湾商... 宋辽两国自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高梁河战役,至1004年(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二年)澶渊之盟,长达二十六年期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其间屡屡发生战争。有关两国的军事冲突,程光裕先生已著有《宋太宗对辽战争考》(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11月版)一书,对宋太宗时期有关两国的战争史料进行了翔实的梳理,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两国 意义 有关 澶渊 瀛州 莫州 之盟
原文传递
宋太宗雍熙北伐综评
5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336-360+334-33,共25页
太宗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北宋又发动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北伐战役,企图一举夺取燕云十六州。战争的结果却是以宋军更大的惨败告终,从而使在对辽关系上'终宋不振'。这段悲惨的历史不知令当时及后世多少人扼腕叹息.
关键词 企图 战争 发动 战役 有关 结果 学术界 雍熙
原文传递
宋太祖时期宋辽关系的变化
6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1998年第1期222-237,共16页
唐末五代与辽关系的简要回顾唐未,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族逐渐发展强大,频繁入塞侵扰。进入五代时期,中原各割据政权面对契丹(辽)强大军事力量的进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及对策,金戈铁马,烽烟不断,绵延了整整半个世纪。
关键词 宋辽 唐末五代 五代时期 割据政权 军事力量 守内虚外 石敬塘 耶律阮 宋王朝 遣使
原文传递
寇准澶渊对敌之策平议
7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宋辽两国在澶渊和谈过程中,公开站出来反对议和的大臣只有寇准一人,且筹画了一个'可保百年无事'的方略进献真宗,但未被采纳,从而遗留给后世众多史家及读史者无尽的惋惜。虽然,寇准画策的详细内容已不可确切考知,但我们能够借助... 宋辽两国在澶渊和谈过程中,公开站出来反对议和的大臣只有寇准一人,且筹画了一个'可保百年无事'的方略进献真宗,但未被采纳,从而遗留给后世众多史家及读史者无尽的惋惜。虽然,寇准画策的详细内容已不可确切考知,但我们能够借助相关史料勾勒出一个梗概。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此求得一个较为公允的认识。所画之策中可能有的主张和设想笔者在《宋真宗对辽战争考之四:澶渊之战》一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史者 两国 画策 澶渊 平议 梗概 设想 史家
原文传递
宋真宗对辽战争考之四:澶渊之战
8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2002年第1期81-107,共27页
咸平六年四月望都之战后,宋辽双方在河北缘边地区皆加强战备,辽以游骑对宋实施骚扰,因之在局部区域时有冲突发生。《长编》卷五六景德元年正月条:丙申(十一日),威虜军、莫州并言:'契丹奚王及南宰相、皇太妃、令公各率兵四万馀骑,自... 咸平六年四月望都之战后,宋辽双方在河北缘边地区皆加强战备,辽以游骑对宋实施骚扰,因之在局部区域时有冲突发生。《长编》卷五六景德元年正月条:丙申(十一日),威虜军、莫州并言:'契丹奚王及南宰相、皇太妃、令公各率兵四万馀骑,自鉴城川抵涿州,声言修平塞军及故城容城。'上曰:'敌骑利野战,缮完城堡,或非其意,即诏边臣谨斥候,敌若有事于三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边臣 咸平 宰相 地区 鉴城川 敌骑 望都 声言 莫州
原文传递
赵士輵的生卒年为1093—1180
9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1995年第1期155-155,共1页
赵士輵,太宗五世孙,士俴弟。《宋史》卷二四五《濮王允让传》、有附传,仅言其'淳熙七年薨,赠太傅,追封安王。'其生年不详。《中兴礼书》卷二五载士輵于乾道六年十月二日进奏剳子称:'今来郊祀大礼日近,士輵已七十八岁,筋力... 赵士輵,太宗五世孙,士俴弟。《宋史》卷二四五《濮王允让传》、有附传,仅言其'淳熙七年薨,赠太傅,追封安王。'其生年不详。《中兴礼书》卷二五载士輵于乾道六年十月二日进奏剳子称:'今来郊祀大礼日近,士輵已七十八岁,筋力稍退。'乾道六年即1170年,下推十年为淳熙七年(1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卒 《宋史》 淳熙 乾道 追封 郊祀 生年 濮王 下推 士朝
原文传递
《宋史》同姓名的王之道有二人
10
作者 《宋代文化研究》 1996年第1期265-265,共1页
王之道在《宋史》中凡两见。一见于卷四五二《魏彦明传》,言建炎二年(1128)金人攻围延安府,'王庶子之道未弱冠,率老弱乘城。''未弱冠',即王之道其时还不到二十岁。其父王庶于《宋史》卷三七二有传,庆阳(治今甘肃庆阳县)... 王之道在《宋史》中凡两见。一见于卷四五二《魏彦明传》,言建炎二年(1128)金人攻围延安府,'王庶子之道未弱冠,率老弱乘城。''未弱冠',即王之道其时还不到二十岁。其父王庶于《宋史》卷三七二有传,庆阳(治今甘肃庆阳县)人,其子的籍贯自不待言。二见于卷二○八《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城 金人 延安 庶子 庆阳县 弱冠 中凡 甘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