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桩基承载力损失和桩身附加拉力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明 孙广宇 +1 位作者 朱立刚 邹金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3-58,共6页
对于深大基坑工程,当桩基础在基坑开挖之前已经施工完成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桩基础将因土体卸荷松弛而导致承载力降低。另外,坑底以下土体隆起将在桩身产生附加拉力。从理论推导入手,提出一种既简便实用又能合理评估开挖卸荷对桩基基... 对于深大基坑工程,当桩基础在基坑开挖之前已经施工完成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桩基础将因土体卸荷松弛而导致承载力降低。另外,坑底以下土体隆起将在桩身产生附加拉力。从理论推导入手,提出一种既简便实用又能合理评估开挖卸荷对桩基基础影响的简化算法,主要用于计算开挖卸荷引起的桩基础承载力降低值和土体回弹引起的桩身附加拉力。并结合桩基础开展参数分析,获得了基坑开挖时桩基承载力和桩身附加拉力随开挖深度和桩径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土体回弹 桩基承载力损失 桩身附加拉力
原文传递
嵌岩桩荷载传递函数及非线性桩刚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明 刘攀 +1 位作者 余冠民 朱立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6-50,共5页
以桩基荷载传递理论为基础,结合杭州恒隆广场试桩静载荷试验数据,开展了深埋岩层钻孔灌注桩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了土层与岩层桩基侧阻力及岩层端阻力随荷载增加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建立了具有场地代表性的荷载传递函数组。研究表明,... 以桩基荷载传递理论为基础,结合杭州恒隆广场试桩静载荷试验数据,开展了深埋岩层钻孔灌注桩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了土层与岩层桩基侧阻力及岩层端阻力随荷载增加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建立了具有场地代表性的荷载传递函数组。研究表明,深埋岩层钻孔灌注桩适合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描述其单桩力学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函数形式,可以根据试桩数据拟合得到同一场地不同岩土层的桩基荷载传递函数组;进而可建立不同位置、不同嵌岩深度桩基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和桩顶荷载-桩刚度曲线。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采用荷载传递法得到的桩刚度曲线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可用于计算群桩基础反力及嵌岩钻孔灌注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荷载传递法 荷载传递函数 桩刚度 变刚度调平设计
下载PDF
无挡板悬臂式抗滑桩桩间土体稳定性上限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永兴 王明 +1 位作者 刘杰 王桂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桩间土体的稳定性是无挡板悬臂式抗滑桩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总结模型试验现象,建立悬臂式抗滑桩桩间土体失稳空间滑动面模型。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获得已知桩间净距时桩间土体临空面极限高度。结合土体强度折减法推导出桩间土体... 桩间土体的稳定性是无挡板悬臂式抗滑桩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总结模型试验现象,建立悬臂式抗滑桩桩间土体失稳空间滑动面模型。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获得已知桩间净距时桩间土体临空面极限高度。结合土体强度折减法推导出桩间土体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估计桩间土体失稳范围和土体滑塌量。将计算得到桩间土体临空面极限高度和桩间土体稳定性系数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采用单一变量法分析了桩间土体临空面高度h、临空面宽度w、土体内摩擦角φ、土体黏聚力c对桩间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桩间土 稳定性 上限法 滑动面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桩间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极限分析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明 王桂林 吴曙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1-2307,共7页
地震作用下抗滑桩或支护桩之间挡土构件的土压力计算是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难题之一。根据一系列试验现象归纳出的桩间土体滑塌面特点,建立了桩间挡土构件后侧土体局部失稳的三维滑动楔形体模型。通过计算三维失稳机构的内部能量耗损率... 地震作用下抗滑桩或支护桩之间挡土构件的土压力计算是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难题之一。根据一系列试验现象归纳出的桩间土体滑塌面特点,建立了桩间挡土构件后侧土体局部失稳的三维滑动楔形体模型。通过计算三维失稳机构的内部能量耗损率和外荷载功率,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了能够考虑地震作用的桩间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解析计算方法。将桩间挡土构件土压力计算结果与等尺寸刚性挡墙土压力对比发现,基于三维楔形体模型得到的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小于采用平面应变模型的挡墙主动土压力。通过分析多个水平和竖直地震加速度组合对应的桩间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发现,水平地震加速度与竖直地震加速度对桩间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均有明显影响,同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得到的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大于单独考虑水平或竖直地震作用时的挡土构件主动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间板 挡土板 主动土压力 地震土压力 上限法
下载PDF
嵌岩群桩基础间增补非嵌岩短桩的作用机理及荷载分配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 刘攀 +2 位作者 王垚 邹金林 钟聪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7,共6页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既有嵌岩长桩基础之间增补非嵌岩短桩的作用机理及荷载分配规律。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首先分析了单根嵌岩长桩的轴力随深度变化情况,并与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校验有限元模拟...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既有嵌岩长桩基础之间增补非嵌岩短桩的作用机理及荷载分配规律。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首先分析了单根嵌岩长桩的轴力随深度变化情况,并与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校验有限元模拟计算参数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之后,建立长桩基础和长、短桩组合基础有限元模型,分析长桩基础和长、短桩组合基础的轴力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嵌岩长桩与非嵌岩短桩之间的荷载分担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表明,桩端嵌入深埋岩层中的钻孔灌注桩在开展单桩静载荷试验时呈现出摩擦桩性状,但在群桩共同作用时则凸显出端承桩性状。在嵌岩长桩之间增补非嵌岩短桩,能够有效减小长桩上部的轴力,但长桩中下部的轴力并未减小。长桩与短桩之间的荷载分配关系取决于二者刚度比值,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长、短桩刚度比的目标区间并采取适当措施对长、短桩刚度比进行调节是长、短桩组合基础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增补非嵌岩短桩 长、短桩组合 桩刚度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竖向地震响应的特点与应对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明 王源 +1 位作者 朱立刚 汪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38,45,共6页
计算了6个不同高度和不同结构体系的超高层建筑模型的竖向自振周期和竖向地震响应;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竖向地震动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超高层建筑水平自振周期远大于场地特征周期,而竖向自振周期则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 计算了6个不同高度和不同结构体系的超高层建筑模型的竖向自振周期和竖向地震响应;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竖向地震动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超高层建筑水平自振周期远大于场地特征周期,而竖向自振周期则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竖向振动响应得到放大。根据设计反应谱,对于各种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Evk都至少是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2. 44倍。进而提出描述超高层建筑受到竖向地震全过程的4个概化模型,并指出规范简化算法的局限性。提出竖向地震作用对P-Δ效应与P-δ效应的放大主要体现在P值增大,使得"重力二阶效应"变成"重力与竖向地震响应共同作用下的二阶效应"。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水平构件振动加速度响应,提出二次振动和竖向构件错动对水平构件振动响应有显著影响。分析了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超高层建筑竖向地震响应时质量参与系数偏低的原因,并指出当结构高度超过某一数值时,竖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第一阶振型会从竖向振动转变为水平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 竖向自振周期 重力二阶效应 二次振动 楼板振动 质量参与系数
原文传递
关于地下连续墙套铣接头是否需要刷壁的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明 黄家惠 +3 位作者 张志强 张亮 刘钢 盖学武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78-380,共3页
随着液压铣槽机的发展,地下连续墙套铣接头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广。然而,关于套铣接头是否需要刷壁这个问题,目前在行业中并无定论,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首先总结了地下连续墙铣槽工艺研究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 随着液压铣槽机的发展,地下连续墙套铣接头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广。然而,关于套铣接头是否需要刷壁这个问题,目前在行业中并无定论,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首先总结了地下连续墙铣槽工艺研究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套铣接头是否需要刷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套铣接头 刷壁 铣槽机 支护结构
下载PDF
胶结颗粒材料抗拉强度数值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 王桂林 吴曙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33,共7页
为获得胶结颗粒材料细观参数对其抗拉性能的影响,基于离散元理论提出一种胶结颗粒材料单轴拉伸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将数值模拟得到的胶结颗粒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颗... 为获得胶结颗粒材料细观参数对其抗拉性能的影响,基于离散元理论提出一种胶结颗粒材料单轴拉伸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将数值模拟得到的胶结颗粒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颗粒粘结参数对平行粘结模型数值试样抗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给定颗粒尺寸和空隙率情况下的胶结颗粒材料抗拉强度数学预测模型,并根据颗粒粘结参数直接估计胶结颗粒材料抗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行粘结模型的数值试样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胶结颗粒材料的拉伸力学性状;在颗粒尺寸和空隙率不变的情况下,胶结颗粒材料的抗拉强度与粘结半径系数呈二次函数关系;粘结切向强度和粘结法向强度同步线性增大时,抗拉强度线性增大;粘结切向强度小于粘结法向强度时,抗拉强度随粘结法向强度增长的趋势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胶结颗粒材料 离散单元法 抗拉强度 平行粘结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