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靖边五庄果墚动物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管理 胡耀武 +3 位作者 胡松梅 孙周勇 秦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0-1165,共6页
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4种动物(家猪、狗、鼠、草兔)骨骼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4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所有骨骼样品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表明,所选取... 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4种动物(家猪、狗、鼠、草兔)骨骼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4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所有骨骼样品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表明,所选取的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于食谱分析。骨胶原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4种动物呈现出不同的营养级结构,草兔和鼠类为植食性动物,而家猪和狗为杂食性动物,狗部分表现出肉食性。草兔主要以野草或树叶等C3类植物为食;而家猪、狗和鼠类则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这与先民从事的粟作农业密切相关。褐家鼠、家猪和狗的骨胶原中具有较高的δ15N值,表明其食物结构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家猪和狗更为明显,其食物结构已与野生动物产生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分析 粟作农业 动物考古 五庄果墚
下载PDF
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43
2
作者 胡耀武 栾丰实 +2 位作者 守功 Michael E Richards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3-700,共8页
采用动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家猪的起源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如何科学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至目前为止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与野猪的食物主要源自自然环境相比,家猪的食物则更容易受人类饲喂活动的影响,故此... 采用动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家猪的起源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如何科学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至目前为止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与野猪的食物主要源自自然环境相比,家猪的食物则更容易受人类饲喂活动的影响,故此,理论上,探索猪群间的食物结构差异,了解人类的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的影响,可望科学地辨别家猪与野猪.对山东后李文化时期(约8500~7500年前)小荆山遗址的人骨以及月庄遗址的动物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猪群食谱差异,并通过与先民以及其他动物的同位素数值比较,尝试科学地鉴别家猪与野猪.先民的δ^13 C(平均值-17.8‰±0.3‰和δ^15 N(平均值9.0‰±0.6‰)表明,先民虽已开始从事粟作农业,但粟作农业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尚不占主导地位(因为粟类植物是一种典型的C4植物),先民还主要以采集、狩猎或驯养家畜为生.牛的δ^13 C值(-16.1‰)和δ^15 N值(6.9‰),表明其食物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兼具少许C4类植物.与牛相比,鱼的δ^13 C值(-24.9‰)更低而和δ^15 N值(8.8‰)更高,显示出欧亚大陆淡水鱼的同位素特征.依据δ^13 C值和δ^15 N值的不同,猪可分为3组:A组,由两头猪组成,具有低的δ^13 C值(-18.1‰,-20.0‰)和δ^15 N值(4.7‰,6.0‰);B组,仅有一头猪,具有最高的δ^13 C值(-10.6‰)和居中的δ^15 N值(6.4‰);C组,仅有一头猪,其δ^13 C值(-19.0‰)较小而δ^15 N值(9.1‰)最高.现代或古代野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已经表明,野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其δ^15 N值更接近于食草类动物而远离食肉类动物.通过与小荆山遗址先民、野猪及河南西坡遗址(仰韶文化,6000—5500年前)和康家遗址(龙山文化,4500~4000年前)家猪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猪起源 驯化初期 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粟作农业
原文传递
古人类骨中羟磷灰石的XRD和喇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胡耀武 +1 位作者 左健 张玉忠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1-626,共6页
人骨残骸是生物考古的主要对象 ,而骨骼污染鉴别是样品选择的依据 ,也是生物考古的前提。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喇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新疆克雅河圆沙古城遗址出土的人类骨骼中羟磷灰石的分析 ,来辨析骨骼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 人骨残骸是生物考古的主要对象 ,而骨骼污染鉴别是样品选择的依据 ,也是生物考古的前提。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喇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新疆克雅河圆沙古城遗址出土的人类骨骼中羟磷灰石的分析 ,来辨析骨骼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准确地反映了骨骼中羟磷灰石结晶度的变化 ,从而可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考古 骨骼污染 羟磷灰石 XRD 喇曼光谱分析 古代人类骨骼
下载PDF
宗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崔亚平 胡耀武 +4 位作者 陈洪海 董豫 管理 翁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11,共8页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也摄取一定量的肉食,反映了以粟、黍等为主食而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性质未明墓葬与宗日墓葬之间存在的较大食谱差异,可能与其来自不同文化密切相关。宗日遗址在发展过程中,先民食谱中C4植物增加而肉食类减少,反映了农业加狩猎采集的混和经济模式向稳定农业模式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日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食谱 粟和黍
下载PDF
陶寺遗址家畜饲养策略初探: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相龙 袁靖 +2 位作者 胡耀武 何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82,共8页
前言与其他农业起源地一样,华北地区的居民在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后,开始尝试驯化动物[1]。动物资源的获取策略由依赖型转向开发型,家畜饲养逐渐成为先民肉食的主要来源[2]。
关键词 陶寺遗址 家畜 饲养方式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山东滕州西公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胡耀武 何德亮 +3 位作者 董豫 高明奎 兰玉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7,共7页
文章应用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时期西公桥遗址先民的食谱,试图揭示该遗址先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该遗址样品保存较差,骨中骨胶原的含量较低,以C/N摩尔比作为标准,仅有8个样品属于未... 文章应用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时期西公桥遗址先民的食谱,试图揭示该遗址先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该遗址样品保存较差,骨中骨胶原的含量较低,以C/N摩尔比作为标准,仅有8个样品属于未污染样品,可用作食谱分析。对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先民均为稻、粟混食,但在肉食资源获取上有所不同。以C3为主的先民,具有较低的δ15N;而以C4类为主的先民,δ15N值较高。在该遗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古食谱 骨骼污染 稻粟
下载PDF
中国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的断代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吴隽 李家治 +1 位作者 邓泽群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6-524,共9页
采用了无损的EDXRF-能量色散X荧光测试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对包括元、明和清代的官窑青花瓷进行了系统的主次及微量元素的测试工作,并选择适当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由于原料、配方以及工艺变化... 采用了无损的EDXRF-能量色散X荧光测试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对包括元、明和清代的官窑青花瓷进行了系统的主次及微量元素的测试工作,并选择适当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由于原料、配方以及工艺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元素组成模式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一个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元素组成模式变化的时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景德镇市 官窑青花瓷 断代研究 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 对应分析 元素组成模式
原文传递
贾湖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胡耀武 Stanley H.Ambrose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101,共8页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尝试揭示贾湖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骨的骨胶原含量、C含量以及N含量,尤其是骨胶原C/N摩尔比的分析表明,28...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尝试揭示贾湖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骨的骨胶原含量、C含量以及N含量,尤其是骨胶原C/N摩尔比的分析表明,28个样品中13个已经受到埋藏环境的污染,不能用作食谱分析.其余样品骨胶原的δ13C((-20.37±0.53)‰),表明先民主要以C3类作为食物来源.根据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的不同,先民的食谱可划分为4类.两者相关性的缺乏,当与该遗址以农耕经济为主有关.骨胶原δ15N和羟磷灰石δ13C纵贯整个文化段的变化,反映了先民从狩猎转向采集、捕捞直至发展稻作农业和家畜饲养的改变.而羟磷灰石中δ18O则无明显变化,揭示了该遗址气候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贾湖遗址 稻作农业 家畜饲养
原文传递
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董豫 胡耀武 +4 位作者 张全超 崔亚平 管理 万欣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4,共8页
喇嘛洞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对其出土人骨进行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了解先民的食谱,揭示其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的相互联系。该遗址20个墓葬出土人骨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反映了样品均保存较... 喇嘛洞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对其出土人骨进行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了解先民的食谱,揭示其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的相互联系。该遗址20个墓葬出土人骨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反映了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人骨中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食物为食,且基本为素食,这当与发达的糜子和粟米农业密切相关,表明喇嘛洞遗址鲜卑生活方式已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由游猎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为主。对不同性别的先民食谱差异性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食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样品BLM63和BLM99的δ15N值相对较高,揭示了其食物结构中含有一定量的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洞 三燕文化 慕容鲜卑 C和N同位素 古食谱
下载PDF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被引量:29
10
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1 位作者 万全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61,F0002,F0003,共9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可能是用失蜡法工艺铸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青铜时代,我国广大地区普遍采用范铸工艺,商代中期之前,主要是整体铸造,商代中期至西周,主要还是整体铸造,但开始了分铸插接工艺;春秋以后则主要采用分铸和焊接工艺;既没有失蜡法铸造的器例,也没有失蜡法工艺产生的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蜡法工艺 青铜范铸技术 曾侯乙尊盘 淅川下寺铜禁 文物考古
下载PDF
汉阳陵陶俑彩绘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左健 赵西晨 +3 位作者 吴若 毛振伟 许存义 《光散射学报》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陕西汉阳陵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分析 ,成功地测定出彩绘颜料的成分。这一研究工作表明 ,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技术非常适合于考古学样品的成分分析 ,这一技术有可能成为文物产地研究的有力手段之一。
关键词 汉阳陵陶俑 彩绘颜料 拉曼光谱 考古学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拉曼光谱在薛家岗古玉测试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冯敏 +2 位作者 吴卫红 高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2-1425,共4页
无损分析一直是玉器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薛家岗文化遗址出土古玉的研究中,在确定古玉的主体矿物、不同类型斑晶及内含包裹体的组成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测试方法,能够快速、准... 无损分析一直是玉器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薛家岗文化遗址出土古玉的研究中,在确定古玉的主体矿物、不同类型斑晶及内含包裹体的组成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测试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探测古玉表层及内部的信息,对古玉的鉴定和探讨其矿料来源的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家岗玉器 拉曼光谱 包裹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家鸡的再探讨 被引量:27
13
作者 邓惠 袁靖 +2 位作者 宋国定 江田真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96,共14页
家鸡起源的探讨始终是国际动物考古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年来,我国动物考古学研究在这一领域也积累了一批材料,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最有影响的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中英两国学者合作于《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 家鸡起源的探讨始终是国际动物考古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年来,我国动物考古学研究在这一领域也积累了一批材料,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最有影响的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中英两国学者合作于《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该文章指出,在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最早的家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家鸡起源 系列标准 商代晚期
原文传递
冯晖墓壁画颜料的高分辨电镜和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晓琪 +3 位作者 杨景龙 陈霖 冯健 史弥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高分辨率电镜(HREM)和拉曼光谱等方法 ,对五代冯晖墓内壁画不同颜料的结构与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红色、黄色、黑色等矿物颜料保存都较为完好 ,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为以后壁画保护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 ,在... 利用高分辨率电镜(HREM)和拉曼光谱等方法 ,对五代冯晖墓内壁画不同颜料的结构与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红色、黄色、黑色等矿物颜料保存都较为完好 ,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为以后壁画保护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 ,在样品量极少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电镜(HREM) 拉曼光谱 壁画 颜料
下载PDF
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华南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方式初探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耀武 李法军 +1 位作者 Michael P.Richards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相对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言,华南地区先民生活方式的了解一直较为缺乏。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的先民主要以海生类资源为食,陆生资源(包括可能的块茎类原始农业和动物)只占次要地位。通过与约同时... 相对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言,华南地区先民生活方式的了解一直较为缺乏。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的先民主要以海生类资源为食,陆生资源(包括可能的块茎类原始农业和动物)只占次要地位。通过与约同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民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早在6000年前,我国先民的生活方式就已出现3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民生活方式 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管理 胡耀武 +4 位作者 汤卓炜 杨益民 董豫 崔亚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方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可行性.未污染猪骨的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食.家猪与野猪的δ13C值无明显差异,但δ15N值的差异显著,这当与家猪食物中包含较多的蛋白质有关.家猪与野猪食谱的内在差异,预示着通过食谱分析方法科学鉴别家猪与野猪和探索家猪起源,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猪起源 食谱分析 C N稳定同位素 野猪与家猪的鉴别
原文传递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先民的食谱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胡耀武 根富 +3 位作者 崔亚平 董豫 管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分析了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19个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探讨了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虽然所有样品中骨胶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其C/N摩尔比值皆落于2.9~3.6之间,表明骨胶原基本未受污染.人骨中δ13C和δ15N的平均值分... 分析了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19个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探讨了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虽然所有样品中骨胶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其C/N摩尔比值皆落于2.9~3.6之间,表明骨胶原基本未受污染.人骨中δ13C和δ15N的平均值分别为(20.05±0.21)‰,(9.69±0.33)‰,且两者呈弱正相关,反映了先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并辅以渔猎的生活方式.δ15N与C3类在先民食谱中的比例呈弱负相关,暗示先民的稻作农业与渔猎活动相对独立.与河姆渡遗址、青浦遗址相比,三星村遗址的稻作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渔猎经济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形式仍处于初步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 长江流域 稳定同位素分析 骨的污染 稻作农业 渔猎活动
原文传递
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梁宝鎏 毛振伟 +6 位作者 李德卉 朱剑 冯敏 杨益民 孙新民 郭木森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残片的剖面从釉到胎进行了主要成分含量的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釉胎之间的确存在一个中间层,在这中间层各元素从釉的含量变化到胎的含量,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每个元素含量变化的起点与终点略有... 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残片的剖面从釉到胎进行了主要成分含量的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釉胎之间的确存在一个中间层,在这中间层各元素从釉的含量变化到胎的含量,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每个元素含量变化的起点与终点略有不同,变化曲线也不一样.这是在汝瓷烧制过程中,瓷釉在形成玻璃态的同时渗入了瓷胎表面而形成的,这与在实体光学显微镜上能明显看出而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到此中间层的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瓷 化学成分 线扫描分析 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 中间层 烧成温度 呈色机理 古陶瓷
原文传递
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冯敏 张敬国 +2 位作者 龚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 ,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 ,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结果表明 ,古... 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 ,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 ,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结果表明 ,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阶段和渗透胶结阶段 ,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是造成古玉“外实内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 古玉 受沁 蛇纹石 高岭石
下载PDF
安徽巢湖放王岗出土西汉漆器漆膜测试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金普军 +2 位作者 郑一新 何爱平 张立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解放王岗出土漆器的髹漆技术,采用了漆膜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粉末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漆器残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漆膜包含1~3层髹漆层,一些漆膜中存在着漆灰层;采用了HgS作为漆膜的红色呈色... 为了解放王岗出土漆器的髹漆技术,采用了漆膜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粉末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漆器残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漆膜包含1~3层髹漆层,一些漆膜中存在着漆灰层;采用了HgS作为漆膜的红色呈色颜料;可能采用了混合大漆和其它有机物的漆料;特别是漆膜中发现了含量约在5%左右的石英颗粒,其成因和作用值得现代漆器业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王岗 漆器 西汉 传统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