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6,共8页
明清两代政府都致力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设,并力图把社会基层的管理也纳入到整个政治管理体系中。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加强基层社会道德建设的民间组织形式,到明代朱元璋所创设的老人制度敝坏之后,乡约又获重新提倡。清朝政府继续... 明清两代政府都致力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设,并力图把社会基层的管理也纳入到整个政治管理体系中。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加强基层社会道德建设的民间组织形式,到明代朱元璋所创设的老人制度敝坏之后,乡约又获重新提倡。清朝政府继续推行乡约,并赋予乡约更多的权力和义务。在乡约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性是一贯的,但与官府的关系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乡约的职能主要是思想道德的教化,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乃至不同乡约的具体职能有所差异,职能的变化可以映现基层社会的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乡约 社会基层管理 民间组织
下载PDF
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日根 张先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97,共23页
明中叶前后,山东栖霞地区墓地系统在宗族整合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墓碑上的谱系记录着家族世系,墓地的空间布局遵循世系排列而昭穆有序,墓地祭祀活动制度化并形成"房社会"等组织,从不同层面强化宗族的凝聚力。入清以后,族谱迅... 明中叶前后,山东栖霞地区墓地系统在宗族整合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墓碑上的谱系记录着家族世系,墓地的空间布局遵循世系排列而昭穆有序,墓地祭祀活动制度化并形成"房社会"等组织,从不同层面强化宗族的凝聚力。入清以后,族谱迅速在民间普及。清中叶以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兴盛,带动了祠堂及其物质基础祭田的发展。祠堂延续并超越墓地系统,成为宗族活动的公共空间。栖霞宗族收族方式的变更,是参与宗族活动的人群变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栖霞 宗族
原文传递
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系统论纲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日根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35,共11页
关键词 基层社会 自我管理组织 明清时期 家族 社会变迁 碑刻资料 乡约 徽州 基层自治 工商会馆
原文传递
明清时代会馆的演进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日根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62,共16页
明清时代,会馆的出现、发展与兴盛映衬着明清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并随着明清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不断变更着自己的社会功能。于是,对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的研究便不无意义。 一、会馆制度的界定 以往研究会馆的学者,或把会馆看作是商... 明清时代,会馆的出现、发展与兴盛映衬着明清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并随着明清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不断变更着自己的社会功能。于是,对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的研究便不无意义。 一、会馆制度的界定 以往研究会馆的学者,或把会馆看作是商工业者的行会,或把会馆看作是一种同乡组织。后者几乎是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如“会馆是一种地方性的同乡组织”;“会馆是明清时期异乡人在客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明清时代 同乡组织 碑刻资料 社会组织 商人会馆 京师 科举制度 社会功能 工商业
原文传递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日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8-103,共6页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王日根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水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 ̄[1]一文,堪称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会馆、公所与一般社团不同...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王日根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水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 ̄[1]一文,堪称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会馆、公所与一般社团不同,规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和认捐一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评述 商人会馆 会馆公所 同乡组织 工商会馆 经济史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 同乡团体 中国社会 同业公会
下载PDF
义田及其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之社会功能浅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日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0-99,共10页
义田是宋代开始出现的由私人捐置的一种土地形式,曾经历了宋代的倡导与勃兴、明代的停滞与恢复、清代的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义田的来源从官捐日益扩展到民捐、商捐、诸生捐、僧捐。义田的赡助范围从同族内的平均分摊发展到重点赡助贫... 义田是宋代开始出现的由私人捐置的一种土地形式,曾经历了宋代的倡导与勃兴、明代的停滞与恢复、清代的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义田的来源从官捐日益扩展到民捐、商捐、诸生捐、僧捐。义田的赡助范围从同族内的平均分摊发展到重点赡助贫困节义之人,或投资于家族内以至家族外的各种公共事业,因此,义田就不仅是族田或族田的一部分,而是包括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乡族,甚至还有以业缘为纽带的行业集团等基层社会组织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一经济基础的存在和稳定保持,保证了诸如家族、乡族或行业集团得以发挥稳定封建秩序的作用,可以说,义田的倡导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局部地区封建宗法制度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中国封建社会 社会功能 中后期 基层社会 义庄 封建秩序 经济基础 平均分摊 族田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日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4,共8页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因为“自域”和“共域”内都存在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如民助官治,或民纠官弊,或官易民俗,导民向善,故在一定时期以及一些地区能够形成官民协调共治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社会管理 自域 共域 官民关系
下载PDF
清代宝庆府社会救济机构建设中的官民合作——以育婴堂和养济院为中心 被引量:13
8
作者 雷妮 王日根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8,共6页
清朝湖南宝庆府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对外交往相对不多的内陆地区。为了克服天灾、疾疫以及供养能力局限所产生的贫困无着及“溺婴”等现象 ,这里也自然形成起自己的社会救济系统 ,并显示出官民相互合作的倾向。这其中包含了地方社会风... 清朝湖南宝庆府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对外交往相对不多的内陆地区。为了克服天灾、疾疫以及供养能力局限所产生的贫困无着及“溺婴”等现象 ,这里也自然形成起自己的社会救济系统 ,并显示出官民相互合作的倾向。这其中包含了地方社会风尚的促成、官绅阶层的倡导以及“礼下庶人”教育的效应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宝庆府 社会救济 官民
原文传递
清代科场冒籍与土客冲突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日根 张学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户籍制度是科举制度得以推行的基本保证 ,但是清代户籍制度遭遇商品经济发展、流动人员增加、社会变迁加快等因素的挑战 ,户籍管理变得难以实现。商籍是大商人们凭借同籍官员而谋得的合法占有科举名额的途径 ,冒籍则成为各种类型考生谋... 户籍制度是科举制度得以推行的基本保证 ,但是清代户籍制度遭遇商品经济发展、流动人员增加、社会变迁加快等因素的挑战 ,户籍管理变得难以实现。商籍是大商人们凭借同籍官员而谋得的合法占有科举名额的途径 ,冒籍则成为各种类型考生谋求走向仕途的不合法之道 ,这其中可以区分出多种不同类型 ,也引起了诸多新的社会矛盾 ,乃至形成严重的土客冲突。从科举的社会史角度出发 ,对冒籍问题加以解读 ,可以帮助我们解开清代社会矛盾的部分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科举制度 冒籍 社会矛盾
下载PDF
明代海防建设与倭寇、海贼的炽盛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日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18,共6页
明朝建立后 ,为了防范逃至海上的张士诚、陈友谅及倭寇等的侵扰 ,朱元璋加强了海防的建设 ,局部维持了沿海地区的安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积累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东来 ,沿海的防备越来越显出漏洞 ,海防设施内徙了 ... 明朝建立后 ,为了防范逃至海上的张士诚、陈友谅及倭寇等的侵扰 ,朱元璋加强了海防的建设 ,局部维持了沿海地区的安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积累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东来 ,沿海的防备越来越显出漏洞 ,海防设施内徙了 ,海上官兵逃亡了 ,沿海官员与盗贼相互多有勾结 ,商盗结合、商人武装化等现象都令明政府不断致力于加强海防 ,不断致力于加强对沿海官员的配备和调换 ,但倭寇、海贼等力量却越来越炽 ,官方或者借助客兵兴剿 ,或者竭力招抚 ,都没有肃清海氛。最后只能和成长壮大起来的郑氏势力联合 ,才形成了东南海上的安宁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防建设 倭寇 海贼 海防设施 商业利润
下载PDF
从《鹿洲公案》看清初知县对乡村社会的控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日根 王亚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有关古代县官,学界过去多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加以探讨。此文则试图从乡村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过解读蓝鼎元的《鹿洲公案》,以雍正年间蓝鼎元任知县时审判过的案件为例,分析处在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交汇点上的知县,在鲜活的海疆乡村社会... 有关古代县官,学界过去多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加以探讨。此文则试图从乡村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过解读蓝鼎元的《鹿洲公案》,以雍正年间蓝鼎元任知县时审判过的案件为例,分析处在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交汇点上的知县,在鲜活的海疆乡村社会里所开展的社会控制实践、实际效果、局限性及其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鼎元 《鹿洲公案》 知县 乡村社会控制
下载PDF
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日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4-190,共7页
基层社会管理是一项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课题。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基层社会管理更应受到重视。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总结与评析 ,指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既有总体性的研究 ,又有具体实证... 基层社会管理是一项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课题。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基层社会管理更应受到重视。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总结与评析 ,指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既有总体性的研究 ,又有具体实证性的研究 ,如基层社会行政设置的研究、政府管理与民间管理的研究、定居社会与流动社会基层管理的研究以及全局研究与地域研究等。同时本文亦试图寻求该领域研究尚存在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基层社会管理 研究评介 地方社会共同体
下载PDF
近代工商性会馆的作用及其与商会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28,共5页
近代以来,传统的工商性会馆继续存在,并随着社会变过日益损失自己的功能。在建立行业规范、对外开展商战,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商业性会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与工商性会馆有一些共同的职能,会馆可成为商会的团体会员;会馆组织是... 近代以来,传统的工商性会馆继续存在,并随着社会变过日益损失自己的功能。在建立行业规范、对外开展商战,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商业性会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与工商性会馆有一些共同的职能,会馆可成为商会的团体会员;会馆组织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整合组织,而商会却先天孱弱,因而在许多地方不如会馆那样具有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工商会馆 商会 关系
下载PDF
清代地权转移中的非经济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日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5-70,共6页
清代地权转移中的非经济因素王日根在清代地权转移中,非经济因素依然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这包括政权、族权、亲邻权、原业主权以及地方霸权等等。若单从刑部题本中看,所有地权转移引起的纠纷都得由地方官直至朝廷处分,就是说各级官府... 清代地权转移中的非经济因素王日根在清代地权转移中,非经济因素依然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这包括政权、族权、亲邻权、原业主权以及地方霸权等等。若单从刑部题本中看,所有地权转移引起的纠纷都得由地方官直至朝廷处分,就是说各级官府有最后决断土地之归属的权利。其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权转移 非经济因素 原业主 抗租 经济史研究 俗例 房地产 地租剥削 业主权 私人所有权
下载PDF
从示禁碑看清至民国闽南地方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日根 周惊涛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35-44,共10页
自清初以来,传统社会风俗不断经受着时代变迁的考验,新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一者,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势力愈加渗入中国,二者,沿海各地,人口膨胀,对土地山野的争夺愈加显著,贫富分化亦较为严重,三者,外来人口对地方社会秩序的破坏,已... 自清初以来,传统社会风俗不断经受着时代变迁的考验,新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一者,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势力愈加渗入中国,二者,沿海各地,人口膨胀,对土地山野的争夺愈加显著,贫富分化亦较为严重,三者,外来人口对地方社会秩序的破坏,已引起了较激烈的土客矛盾。有关土地产权、风水、借贷、外国经济文化的渗入、外来人口的移入等都可能对既成的社会秩序产生影响。地方政府亦逐渐注重对地方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出了一定的强化倾向。禁示内容包括了对祖祠、坟山(包括位置、所有权、风水、气氛)、家族间,地方社会公共设施如宗教场所(庙宇、教堂)、水利工程对地方恶习如赌博等的禁绝、丐首霸市的禁示、对外来人口的禁示、对官员行为的禁示和综合性的禁示。这其中包含了官方对民间积极因素的利用,以及民间对官方政治权威的服膺和依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禁 清至民国 闽南 地方政府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论明清会馆神灵文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日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会馆是明清以来外地人在客地建立的一种同乡性的社会组织。它由明初寓居京师的客籍同乡官员倡办,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科举制度的兴盛不断发展,遍及京师省城,工商都市和郡县场镇,经济实力更强,内容也日渐扩大。我... 会馆是明清以来外地人在客地建立的一种同乡性的社会组织。它由明初寓居京师的客籍同乡官员倡办,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科举制度的兴盛不断发展,遍及京师省城,工商都市和郡县场镇,经济实力更强,内容也日渐扩大。我们发现,会馆的神灵设置始终是会馆保持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和重要部件。可以说,会馆神灵是明清会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它凝聚了社会环境的熔冶,也规范了会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神 明清 行业神 关圣大帝 许真君 苏州碑刻 科举制度 文化内涵 社会组织 人口流动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福建家族内义田的发展及其社会背景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日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0-46,共7页
在唐朝以前,土地的分配是由国家或主要是由国家来实行的。而进入宋代,封建统治者就在时势的逼使下不得不采取了“不抑兼并”、“田制不立”的国策,这就为贫富的急骤分化打开了缺口。实际上,贫富分化是封建秩序的大敌,统治者想竭力寻求... 在唐朝以前,土地的分配是由国家或主要是由国家来实行的。而进入宋代,封建统治者就在时势的逼使下不得不采取了“不抑兼并”、“田制不立”的国策,这就为贫富的急骤分化打开了缺口。实际上,贫富分化是封建秩序的大敌,统治者想竭力寻求补救这个缺口的药方,义田的出现正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可以认为:义田是封建秩序长久维持的有效活细胞。由于它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一经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提倡,马上就在全国各地发生了效应。福建是当时号称穷乡僻壤,多有聚族而居的特点。因此,福建义田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在本文中,笔者仅就史籍中出现的家族内义田的史料爬剔梳理,对福建家族内义田的发展及其社会背景略作论析,敬祈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田 族内 明清时期 建家 社会背景 义庄 县志 家族 宗族 族田
下载PDF
析明代两淮盐区未取晒盐法的体制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日根 吕小琴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晒盐法的发明是制盐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它肇始于处于边缘地位的福建盐区。到明中后期,晒盐法因其经济、实用、高效的特点而被推广到诸多盐区。但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淮南盐区却抵制这一新技术,直到清初才开始零星地试用晒盐法。晒盐法于... 晒盐法的发明是制盐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它肇始于处于边缘地位的福建盐区。到明中后期,晒盐法因其经济、实用、高效的特点而被推广到诸多盐区。但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淮南盐区却抵制这一新技术,直到清初才开始零星地试用晒盐法。晒盐法于明代没能在淮南盐区推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煎盐法是和利于国家严密控制盐业生产的"团煎法"、"火伏法"、"簿历法"等措施相配套的,国家自然不愿意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处于核心地位的两淮盐区因受国家政策的钳制,故其在管理及经营模式上体现出被动性和教条性;二是晒盐法对明代盐业体制起着分化作用,加剧了余盐、私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晒盐法 煎盐法 淮南盐区 福建盐区 盐业体制
下载PDF
“社学即官办初等教育”说质疑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日根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72-175,共4页
读陈剩勇先生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上发表的《清代社学与中国古代官办初等教育体制》一文,颇有收获,但也有一些疑点,现提出来向陈先生与同行们求教。 陈先生文中认为社学与义学是官学,我以为社学与义学由官府倡导,并非意味着就由... 读陈剩勇先生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上发表的《清代社学与中国古代官办初等教育体制》一文,颇有收获,但也有一些疑点,现提出来向陈先生与同行们求教。 陈先生文中认为社学与义学是官学,我以为社学与义学由官府倡导,并非意味着就由官府来办,因而说其是官办就不免牵强,特别是社学与义学不像州县学那样在各州县都有较固定的设置,而是显示出较大的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学 义学 陈先生 中国传统教育 等教育 教育体制 清政府 教学内容 统计口径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明清福建与江南义田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日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6-70,共5页
福建义田仿自江南的范仲淹,范氏义庄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告成,到宋高宗时福建兴化军莆田县的林国钧“力行善事不倦,乡邻有贫乏者取赀财投诸暗处助之,又建红泉东井义学,延族子光朝为师,置义田赡四方从学之士,由是红泉东井之学闻天下... 福建义田仿自江南的范仲淹,范氏义庄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告成,到宋高宗时福建兴化军莆田县的林国钧“力行善事不倦,乡邻有贫乏者取赀财投诸暗处助之,又建红泉东井义学,延族子光朝为师,置义田赡四方从学之士,由是红泉东井之学闻天下。绍兴初,更造白湖石桥,国钧倾赀成之,复砌黄石抵城路二十余里。”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漳州通判、尤溪籍人王必正“仿范仲淹以郭外五百余亩置办义庄,资族人冠昏丧葬之费,复立义塾,延师训族里子弟。”其后有怀庆府同知、龙岩的连镕“以族姓蕃衍,无告良多,乃以千金置义田,赡其族人,文正遗风,去其未远。”光禄寺监事、建安的杨维垣亦“设义田以赡贫乏”。顺昌的郑金吕“立义田以赈族之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田 明清福建 义庄 家族组织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 范仲淹 商人阶层 福建商人 官僚阶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