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159
1
作者 刘志娟 杨晓光 +2 位作者 文峰 李克南 张晓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99-2206,共8页
基于1961—2007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 基于1961—2007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8℃.10a-1;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同样呈上升趋势,且积温带逐渐北移东扩,全区高于3200℃.d积温带面积增加了2.2×104km2,2800~3200℃.d积温带北移0.85°、东移0.67°,2400~2800℃.d积温带北移1.1°;东北三省年日照时数显著下降,且以松嫩平原东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辽河平原西部的减少尤为明显,全区年日照时数高于2800h的区域面积由13.6×104km2缩小到4.1×104km2,2600~2800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1.5°;全区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平均为1174h,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高值区明显减少,日照时数1200~1400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0.9°;1961—2007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及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有所减小、东部山区呈增加趋势,辽宁省均呈减小趋势,与1961—1980年的年均值相比,1981—2007年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高于900mm区域向西推移了约1°;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绝大部分区域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逐年增加,而辽宁省绝大部分区域以小于14mm.10a-1的幅度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倾向率
原文传递
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分形研究 被引量:132
2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薛秀谦 李贵中 文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对煤层、煤样进行了宏观裂隙及显微裂隙的连续系统观测、统计 ,计算了煤中各级别裂隙的面密度维数 ;根据压汞法测出的煤中不同孔径段的连续比孔容数据 ,计算了煤中孔隙体积的分形维数 .分析了分形维数与煤层的孔、裂隙发育程度和煤变质... 对煤层、煤样进行了宏观裂隙及显微裂隙的连续系统观测、统计 ,计算了煤中各级别裂隙的面密度维数 ;根据压汞法测出的煤中不同孔径段的连续比孔容数据 ,计算了煤中孔隙体积的分形维数 .分析了分形维数与煤层的孔、裂隙发育程度和煤变质程度的关系 .为评价煤层气的吸附与解吸、扩散与渗流、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煤层有效渗透率估算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压汞法 有效渗透率 裂隙面密度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 被引量:94
3
作者 马洁华 刘园 +3 位作者 杨晓光 文峰 薛昌颖 张晓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818-3827,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华北平原1961-2007年逐日气候资料,探讨了不同年代际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华北平原1961-2007年逐日气候资料,探讨了不同年代际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华北平原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全区≥0℃和≥10℃积温呈整体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北移东扩的变化特征;且气候带移动特征明显,向北移动了3个纬度,约300多km。过去47a,华北区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8mm/10a。夏、秋两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在25-40mm/10a之间;春、冬两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小于夏、秋两季的减少幅度。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减幅小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全区日照时数显著减少,纬向分布特征明显,以大中城市附近减少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分析Ⅲ.中国北方地区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种植制度界限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91
4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2 位作者 刘志娟 文峰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88-2097,共10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分析从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化敏感地带选择典型站点,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由一年一熟春玉米、春小麦及冬小麦种植模式改变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0℃积温带北移西扩,温度上升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0℃积温为每10年升高65.5℃。年降水量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全区年降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年降水量每10年变化-90—23mm,平均为每10年减少10.6mm。(2)在热量和降水共同影响下,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Ⅱ)面积减少,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Ⅲ)在东北地区面积增加,而在西北和华北地区面积减少,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Ⅳ)面积增加,黄淮海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Ⅵ)向北移动,总体而言北方地区东北部种植界限空间位移显著,而西南部变化不明显。(3)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动的敏感地带,作物生产潜力明显改变:在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变化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1979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3%;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改变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7912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5.2%;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春小麦种植改变为春玉米,作物生产潜力增加2873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北方地区 种植制度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 被引量:86
5
作者 赵锦 杨晓光 +3 位作者 刘志娟 成迪芳 文峰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60-1867,共8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积周年产量的可能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281个站点自建站至200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20世纪50年代至...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积周年产量的可能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281个站点自建站至200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0℃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根据热量指标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地区种植制度零级带的变化,综合考虑热量和降水两个指标研究了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的变化,并利用2000-2007年各省粮食产量分析了种植制度界限变化敏感区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结果(1)南方地区≥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1℃·d/10a,≥1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9mm/10a,空间差异大。(2)与1980年以前相比,南方一年一熟与一年二熟区的分界限无明显变化;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的界限变化较为明显,平均向西推进约0.2个经度,向北移动约0.20个纬度;研究区域一年三熟区面积扩大,一年二熟区面积有所缩小,一年一熟区也稍有缩小。与1980年前相比,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变化较大:黄淮海地区水浇地二熟与旱地二熟一熟区的南界向北移动;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二熟区整体向北推移,且总面积扩大;四川盆地水旱二熟三熟区北界在四川东北部向南移;西南高原山地水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西界向西推移,东南界向西推进,总区域面积变化不大;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二熟区,北界平均向北移动,西界也平均向西推进,总区域扩大;华南晚三熟二熟与热三熟区,其北界平均向北移动,区域扩大。(3)种植制度的改变有利于大部地区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提高。结论气候变化对南方地区种植制度界限有较大影响,造成多熟种植界限的向北、向西推进,多熟种植区域扩大,总体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南方 种植制度北界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南部水文地质控气特征 被引量:70
6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1 位作者 文峰 焦思红 《中国煤田地质》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研究区内水动力场的三维展布和煤层气含量的耦合分析,划分了煤层气水力封闭类型,探讨了水文地质控气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 煤层气 水文地质 控气 沁水盆地 含水层 等势面 水力封闭
下载PDF
在教学和互动中成长:外语教师发展条件与过程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周燕 曹荣平 文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文通过一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验,探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发展的历程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研究发现,教师的发展愿望和反思实践能力是成长的动力,而一个积极、团结的学习集体、不同经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本文通过一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验,探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发展的历程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研究发现,教师的发展愿望和反思实践能力是成长的动力,而一个积极、团结的学习集体、不同经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要求和期待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几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本文提出,创建以项目为基础、由不同经历的教师构成的教师实践集体,是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实现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互动 教师实践集体
下载PDF
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富集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78
8
作者 代世峰 赵蕾 +4 位作者 魏强 宋晓林 文峰 刘晶晶 段飘飘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3715-3729,共15页
煤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以有机质为主要物质组成的特征决定了煤的吸附障和还原障性能,因而可以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规模的矿床,即"煤型关键金属矿床"这种新的... 煤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以有机质为主要物质组成的特征决定了煤的吸附障和还原障性能,因而可以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规模的矿床,即"煤型关键金属矿床"这种新的矿床类型.煤型关键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探的新领域、新蹊径和重要方向.本文选择性地总结了煤型锗矿床、煤型镓铝矿床、煤型稀土矿床,以及煤型铌-锆-稀土-镓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机制,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煤中铍、钪、锂、镁、钒和铼的富集与分布.不同煤型关键金属矿床具有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研究这些矿床的分布、富集成因以及金属赋存机制,有助于金属矿床的预测、勘探和开发.此外,这些矿床还是研究有机质和无机质相互作用的难得案例,能够帮助解决区域地质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对发展和完善已有的关键金属成矿理论、保障关键金属安全供给、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富集类型 赋存状态
原文传递
煤基质收缩对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傅雪海 李大华 +3 位作者 秦勇 姜波 文峰 李贵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137,共4页
在具有围限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了煤岩体氦气和甲烷渗透率的平行实验 ;采用控制有效应力的方法 ,消除了因流体压力降低和气体解吸引起的渗透率变低问题 ;同时 ,利用克林伯格公式 ,校正了因气体分子沿壁面滑移而受影响的渗透率 ,并定量地推... 在具有围限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了煤岩体氦气和甲烷渗透率的平行实验 ;采用控制有效应力的方法 ,消除了因流体压力降低和气体解吸引起的渗透率变低问题 ;同时 ,利用克林伯格公式 ,校正了因气体分子沿壁面滑移而受影响的渗透率 ,并定量地推导了煤基质收缩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渗透率增量随绝对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 ,随流体压力的减少而呈对数形式减少 ;煤岩体氦气的绝对渗透率大于甲烷的克氏渗透率 ,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 ,流体压力愈小 ,滑脱效应愈明显 ;滑脱效应引起的渗透率增量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质 收缩 渗透率 煤储层 围限压力 氦气 甲烷
下载PDF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4
10
作者 文峰 《未来与发展》 2016年第8期87-91,共5页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愈来愈重视乡贤文化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作为乡贤文化的承载者、推动者,"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培育和发挥"...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愈来愈重视乡贤文化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作为乡贤文化的承载者、推动者,"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培育和发挥"新乡贤"的作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发挥"新乡贤"的作用要创新思路、健全体制、多措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Ⅰ.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7
11
作者 李勇 杨晓光 +1 位作者 文峰 刘志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05-2614,共10页
基于华南地区1961—2007年66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华南地区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7年,华南地区年均气温以0.20℃.(10 a)-1的趋势上升,温度生长期内积温的气候倾向率[... 基于华南地区1961—2007年66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华南地区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7年,华南地区年均气温以0.20℃.(10 a)-1的趋势上升,温度生长期内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平均为98℃.d.(10 a)-1]由北向南递增;1981—2007年,6200~7500℃.d和7500~8000℃.d积温带面积分别较1961—1980年增加了1.5×104和4.7×104 km2.研究期间,华南地区全年和温度生长期日照时数分别以-57和-38 h.(10 a)-1的速率递减;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1800 h日照时数的区域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全年和温度生长期降水量均呈略微增加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增减幅度明显不同.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分别有62%和52%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气候倾向率为负值;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均表现为高值区缩小、低值区扩大.全年湿润指数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01.(10 a)-1,70%站点的年湿润指数呈上升趋势;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湿润指数增加了0.02,53%站点的气候倾向率为正值.研究期间华南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表现为暖湿趋势,这将对该地区作物种植制度、作物产量和农业结构等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Ⅳ.未来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69
12
作者 刘志娟 杨晓光 +3 位作者 文峰 赵俊芳 张海林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80-2291,共12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温明显升高已成为共识,这一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种植制度及作物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方法】本文结合SRES的两种排放情景A2(强调经济发展)和B1(强调可...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温明显升高已成为共识,这一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种植制度及作物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方法】本文结合SRES的两种排放情景A2(强调经济发展)和B1(强调可持续发展)预估的未来气候数据,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不同保证率下的积温,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域内春玉米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未来气候情景下,在不考虑CO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前提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界限敏感区域内中晚熟品种替代早熟品种,使得玉米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增加,可以提高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然而在未来21世纪中期,春玉米缺水率亦呈现增加的趋势,为种植界限北移带来一定的风险。【结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北移需综合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影响,适区种植以减少由于干旱造成的春玉米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种植北界 气候变暖 玉米 缺水率
下载PDF
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54
13
作者 谢泗薪 文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8,共4页
绿色物流强调对环保的全方位全过程关注,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也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监督、规范与控制,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权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与21世纪... 绿色物流强调对环保的全方位全过程关注,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也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监督、规范与控制,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权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与21世纪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发展绿色物流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为更好地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理念的绿色物流体系,必须从现状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绿色知识团队,发展逆向物流,推动绿色供应链战略,进行绿色税费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物流 逆向物流 绿色供应链 绿色知识团队 税费改革
下载PDF
枣庄八一矿瓦斯中H_2S气体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傅雪海 文峰 +2 位作者 岳建华 崔中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通过对枣庄八一煤矿瓦斯中H2S异常区段地质背景、气体成分、浓度及H2S同位素分析,认为燕山晚期辉绿岩岩墙的热力作用使煤和围岩中含硫有机质和硫酸盐岩发生热化学分解作用和热化学还原作用,生成的H2S气体被岩墙两侧的煤层(瓦斯已遭逸散... 通过对枣庄八一煤矿瓦斯中H2S异常区段地质背景、气体成分、浓度及H2S同位素分析,认为燕山晚期辉绿岩岩墙的热力作用使煤和围岩中含硫有机质和硫酸盐岩发生热化学分解作用和热化学还原作用,生成的H2S气体被岩墙两侧的煤层(瓦斯已遭逸散)吸附或充填于岩墙两侧煤层的孔、裂隙之中.岩墙东侧因断层和地下水的作用,煤层中H2S气体后期遭逸散,西侧因封盖条件较好而呈现出H2S气体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H2S气体 成因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3
15
作者 刘蔚 继宁 +3 位作者 张小元 贺向东 文峰 严常开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常见肛肠疾病(痔、肛瘘、肛裂、脱肛、肛门湿疹)流行现状,分析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北地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 目的了解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常见肛肠疾病(痔、肛瘘、肛裂、脱肛、肛门湿疹)流行现状,分析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北地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和集中进行体格检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生活和工作方式、饮食习惯和肛肠疾病患病情况。对于疑似有肛肠疾病的被访问者,在征得其同意后,组织到指定地点集中体格检查,并由体检医生填写体检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 675人,肛肠疾病患病总患病率为50.5%(城市50.00%,农村51.71%)。其中痔疮患病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98.78%。肛肠疾病患病率男性(51.49%)、女性(4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7,P=0.148),陕西(39.27%)、甘肃(63.71%)、青海(63.73%)、宁夏(40.06%)、新疆(53.56%)肛肠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224,P<0.001)。西北地区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5岁^(53.22%),18岁~组患病率最低(45.34%)。不同职业类型的患病率为43.07%~68.42%,其中教师(68.42%)、司机(67.74%)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66.03%)的患病率高,农林渔牧从业人员最低(43.07%)。不同生活、工作方式对肛肠疾病患病率有较大影响,生活越紧张、越不规律,睡眠越不充足者患病率越高。人群中服用麻药、止咳药和止痛药者肛肠疾病患病率高于服用其他药物者。仅有18.36%的城乡居民接受过有关肛肠疾病的宣传教育。结论西北地区肛肠疾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肛肠疾病的发生与性别、工作、生活、饮食等密切相关,而肛肠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偏低,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疾病 流行病学 西北地区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16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姜波 文峰 李贵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通过对山西沁水盆地中 南部上主煤层宏观裂隙观测 ,力学参数测量和应力渗透率实验 ,分别建立了裂隙面密度、裂隙产状、裂隙宽度与煤储层渗透率之间的预测数学模型 ;利用FLAC— 3D软件 ,模拟了该区上主煤层内现代地应力状态 ,结合煤层气... 通过对山西沁水盆地中 南部上主煤层宏观裂隙观测 ,力学参数测量和应力渗透率实验 ,分别建立了裂隙面密度、裂隙产状、裂隙宽度与煤储层渗透率之间的预测数学模型 ;利用FLAC— 3D软件 ,模拟了该区上主煤层内现代地应力状态 ,结合煤层气试井渗透率资料 ,构建了应力与渗透率之间关系预测的数学模型 ,并对该区上主煤层渗透率进行了全面预测。通过吸附膨胀实验 ,揭示了各煤类煤基质的收缩特征 ,构建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与渗透率之间的耦合数学模型 ,并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动态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沁水盆地 煤储层 渗透率 数学模型 吸附膨胀实验 地应力 煤基质收缩 物理模拟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勇 杨晓光 +1 位作者 代姝玮 文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12-2921,共10页
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07年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 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07年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为74℃·d·10a-1;时段Ⅱ≥10℃积温较时段Ⅰ平均增加了124℃·d;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双季稻的安全种植界限向北推移了0.79个纬度.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降水量增加了1.6%,降水量≥767mm(双季稻正常生长的需水量)的面积增加了1.13×104km2.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8.1%;近47年中91.1%的气象站点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其低值区扩大、高值区缩小.时段Ⅱ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较时段Ⅰ提前了2d,而时段Ⅱ≥20℃终日平均较时段Ⅰ推迟了2d,两个时段≥22℃终日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农业气候资源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煤孔隙结构 被引量:43
18
作者 文峰 徐磊 傅雪海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2期26-27,33,共3页
通过对淮南、淮北两个研究区内各煤矿不同煤级煤样进行的压汞法孔隙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用分形维数可以表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而且煤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减小,渗透性随煤级的增加而减弱。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压汞法 煤级 煤层气 吸附性 变质程度
下载PDF
棉花新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陈荣江 文峰 朱明哲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2期187-189,195,共4页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要在产量上有所突破,应重点选择结铃性强的材料,不仅可同步提高单铃子棉重、子指和衣分,还会间接增加纤维长度与强度,但应注意防止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要在产量上有所突破,应重点选择结铃性强的材料,不仅可同步提高单铃子棉重、子指和衣分,还会间接增加纤维长度与强度,但应注意防止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6.79%,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品种依次为同舟棉2号、百棉1号和锦科791。在每个品种相应于4个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从产量和品质的相似度上将13个品种聚为3大类。图1,表7,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新品种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性状 典型相关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Ⅳ.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0
20
作者 刘志娟 杨晓光 文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5-912,共8页
基于中国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6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气候资料,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内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2个时段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长度以及温度生长期内的活动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 基于中国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6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气候资料,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内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2个时段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长度以及温度生长期内的活动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干燥度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与1961—1980年的平均状况相比,1981—2007年研究区域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均呈延长趋势,分别延长了7.4和6.9 d;≥0℃和≥10℃积温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0~137.0和1.0~142.0℃.d.(10 a)-1;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全区仅安徽省北部和河南省东南部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地区均呈减少趋势,且以河北省、山东省北部的减幅最明显;全区大部分区域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干燥度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黄淮海平原 气候倾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