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隆地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及概念模型
1
作者 何卓玛 +3 位作者 索琳 李明 张颖 盛兆海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3期464-472,共9页
基于化隆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以及区域气象观测站2018~2023年逐小时降水数据,高低空观测数据以及FY-4A红外卫星云图等,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数理常规统计方法、“配料法”中尺度分析技术,对化隆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概念模型进... 基于化隆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以及区域气象观测站2018~2023年逐小时降水数据,高低空观测数据以及FY-4A红外卫星云图等,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数理常规统计方法、“配料法”中尺度分析技术,对化隆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概念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化隆地区短时强降水呈逐年增长趋势;8月为短时强降水高发期且易出现极端值;短时强降水与地形关系密切,主要出现在中西部地区。2) 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具有明显的水汽特征,湿层较其余两类天气型更深厚。3) 8月更容易出现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和低层暖平流强迫类的短时强降水,斜压锋生类主要出现在9月。4) 细长型的CAPE配合中等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造成的短时强降水局地性更强,然而CAPE数值的大小与小时降水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概念模型
下载PDF
ENSEMBLES耦合模式对中国冬季气候预测能力的评估
2
作者 林蓉 林益同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利用ENSEMBLES (Ensemble-Based Predic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计划中提供的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回报数据,评估了模式对1980~2005年中国地区(15˚~55˚N,70˚~140˚E)冬季(12月、1月和2月)降水,风场以及2 m气温气候态... 利用ENSEMBLES (Ensemble-Based Predic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计划中提供的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回报数据,评估了模式对1980~2005年中国地区(15˚~55˚N,70˚~140˚E)冬季(12月、1月和2月)降水,风场以及2 m气温气候态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预测出中国地区冬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的特征,但高估了东南地区的降水,且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存在虚假的降水中心;模式低估了青藏高原北部的偏西风,高估了中国大部地区的2 m气温,新疆地区和西南地区出现了冷偏差。对ENSEMBLES预测的冬季降水和2 m气温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分析,发现模式可以预测出中国冬季降水和2 m气温变化的主要空间模态,各个模式的预测效果在不同的程度上受起报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EMBLES 冬季气候 模式评估
下载PDF
海东市两次寒潮天气对比分析
3
作者 何卓玛 +3 位作者 索琳 安得香 何明艳 苏宁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6期1213-1219,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引入天气学分析方法,对海东地区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中高低空系统强度、冷空气源地、路径以及降温幅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均为“横槽型”;影响海东地区的冷空气分为东路和西路,冷空气影响海...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引入天气学分析方法,对海东地区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中高低空系统强度、冷空气源地、路径以及降温幅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均为“横槽型”;影响海东地区的冷空气分为东路和西路,冷空气影响海东地区之前,两条河谷风向将转变为一致的偏东风,且风速加大,有利于冷空气的“倒灌”;寒潮前期的地面回暖信号特征以及升温幅度的大小在实际业务当中可作为预报预警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东市 寒潮天气 天气分析
下载PDF
一次局地致灾性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4
作者 何卓玛 索琳 +2 位作者 张钺玉 张广伟 《青海气象》 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6月21日海东地区局地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河西走廊低涡底偏西气流引导冷空气东移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强对流产生于强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6月21日海东地区局地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河西走廊低涡底偏西气流引导冷空气东移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强对流产生于强的热力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引起的动力不稳定区;冷锋自西向东影响河西走廊一青海祁连山区一河套地区,冷平流主体相对偏北,因此海东地区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地面辐合线、干线、地形抬升是此次强对流主要触发和维持的机制;自四川盆地经甘肃至河漳谷地偏东南暖湿气流的汇入,非常利于强降水的产生;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呈现出局地强回波,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 致灾性强对流天气 诊断分析 青海海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