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磨粒磨削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国星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单颗磨粒磨削试验是认识复杂磨削过程的重要手段,但具体的试验实施和物理量的测量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有限元模拟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实际磨削过程及磨削用量,简化并建立单颗磨粒磨削的有限元模型。采用Workbench的Explicit Dy... 单颗磨粒磨削试验是认识复杂磨削过程的重要手段,但具体的试验实施和物理量的测量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有限元模拟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实际磨削过程及磨削用量,简化并建立单颗磨粒磨削的有限元模型。采用Workbench的Explicit Dynamics模块对其进行模拟,得出磨削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影响临界磨削深度和塑性变形区的因素。模拟结果表明:磨削过程有三个阶段;产生切屑的临界磨削深度与实际切削刃半径、磨削速度有关;其他参数相同时,实际切削刃半径越大,塑性变形区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磨粒 有限元法 磨削过程 临界磨削深度
下载PDF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慈竹(Bambusa emeiensis)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昌法 胡尚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2,共4页
为探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慈竹生长的影响,以盆栽慈竹的1年生竹兜为材料,待其长出第一批枝叶之后,分别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20%~40%(T1,低土壤含水量),50%~70%(T2,中土壤含水量),80%~100%(T3,高土壤含水量),进行持续控水3个月,然后复水,待... 为探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慈竹生长的影响,以盆栽慈竹的1年生竹兜为材料,待其长出第一批枝叶之后,分别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20%~40%(T1,低土壤含水量),50%~70%(T2,中土壤含水量),80%~100%(T3,高土壤含水量),进行持续控水3个月,然后复水,待其高度生长基本停止以后,分别从器官尺度测定各处理期间的新发竹笋的数目以及基部径粗、鲜质量等,细胞尺度测定各处理期间纤维形态、导管及薄壁细胞大小等数据。结果表明:T1较T2相比,发笋数量减少,鲜质量降低,细胞大小降低,而T3植株形态以及纤维细胞形态与T2相似,薄壁细胞较T2稍稍增大,但未达显著水平。另外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测定结果显示3种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慈竹笋期低土壤含水量会对其发笋数量、细胞分裂以及细胞伸长及涨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复水之后最终细胞壁成分的积累受笋期含水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相对含水量 器官尺度 细胞尺度
下载PDF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的SLAF-seq特异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尚连 +4 位作者 曹颍 卢学琴 徐刚 黄艳 龙志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602,共7页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具有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高、纤维细胞长度长、纤维细胞长宽比大等特点,但由于梁山慈竹主要进行无性繁殖,不易获得纯合植株,突变体No.30的分子水平鉴定一直无法进行,严重阻碍了该突变体的推广利用。对梁...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具有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高、纤维细胞长度长、纤维细胞长宽比大等特点,但由于梁山慈竹主要进行无性繁殖,不易获得纯合植株,突变体No.30的分子水平鉴定一直无法进行,严重阻碍了该突变体的推广利用。对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进行特异分子标记分析,并初步确定其性状变异来源。本研究利用SLAF-seq技术分别对突变体No.30以及同地区野生型梁山慈竹群体(CK)的基因组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经过了测序、建库、多态位点开发、特异多态性位点筛选等过程,最后对特异多态性位点筛选结果进行注释分析。结果发现突变体No.30的GC含量、纯合InDel数低于野生型梁山慈竹,而检测到的InDel总数以及杂合InDel数却高于野生群体。对SLAF-seq得到的InDel、SNP位点进行特异性筛选,获得了突变体No.30中稳定存在的特异InDel/SNP标签,包括特异C-T转换9381个、特异A-G转换9472个、特异InDel 329个。通过对这些特异SLAF标签进行注释,发现有6个特异SNP标签和1个特异InDel与纤维素合成相关,3个特异SNP标签与木质素合成相关,以及4个特异SNP标签和1个特异InDel与纤维细胞形态建成有关。这些结果表明突变体No.30在体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突变,并初步确定了其性状变异来源。但这些特异SLAF标签与突变体No.30在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以及纤维细胞发育等性状方面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突变体鉴定 梁山慈竹 体细胞无性系 SLAF-seq
下载PDF
竹笋期竹箨和笋体的日间蒸腾特性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
4
作者 李唐吉 +4 位作者 曹颖 徐刚 杨琪祺 任思源 胡尚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5-1379,共15页
竹子的高速生长主要发生在无枝无叶的笋期,并对水分需求巨大。水分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而且水分转运可促进光合产物、矿质元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流动。竹子夜间主要由根压驱动水分转运,但在日间尤其是下午根压基本为负值,明确竹笋... 竹子的高速生长主要发生在无枝无叶的笋期,并对水分需求巨大。水分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而且水分转运可促进光合产物、矿质元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流动。竹子夜间主要由根压驱动水分转运,但在日间尤其是下午根压基本为负值,明确竹笋日间蒸腾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对竹林培育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不同伸长阶段的慈竹(Bambusa emeiensis)笋为材料,研究了茎秆和竹箨的气孔特征、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等生理特征及在离体条件下竹笋的水分转运速率。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状态的竹笋茎秆及箨鞘表面均分布有大量气孔,气孔小且凹陷,光合速率及叶绿素a、b含量极低,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成熟叶片,表明笋体和箨鞘是竹笋主要的呼吸和蒸腾部位。2)离体条件下竹笋的番红示踪表明,高生长阶段的竹笋茎秆中番红上升速率较快,有着较强的蒸腾。竹箨分离后,番红仍然能够扩散和运输,表明笋体茎秆也存在一定的蒸腾,但与竹箨包裹的竹笋相比,番红在分离竹箨后的笋体中上升速度显著下降,表明竹箨对笋体内水分运输影响较大。3)箨环处的组织解剖发现,节间的纵向维管束在竹节处特化形成一个类板状结构,弯曲伸入竹箨,是竹箨影响笋体内水分运输的重要结构基础。上述结果表明,日间竹笋水分通过茎秆和竹箨表面的气孔大量蒸散,产生蒸腾拉力驱动笋体内水分转运。该研究也发现,随着茎秆成熟,竹箨松动并开始脱落,茎秆表面的气孔宽度增加,加大了气孔的开口大小,增大了节间气孔与大气水气交换的有效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竹箨脱落时减少的蒸腾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蒸腾 水分运输 气孔 竹箨 竹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