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ad-sharing评分应用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4期3682-3684,共3页
目的探讨Load-sharing评分应用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该院诊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采用Load-sharing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其中4分≤Load-... 目的探讨Load-sharing评分应用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该院诊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采用Load-sharing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其中4分≤Load-sharing评分≤6分的患者36例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作为A组;Load-sharing评分>6分且不伴脱位,骨折椎后方结构完整的16例患者行前路内固定+骨折椎体次切术+前路植骨术,作为B组;评分>6分且伴有脱位或后方结构不完整者的28例患者行前后路联合+骨折椎体次切术+前路植骨术,作为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3种手术方案中的后凸角、椎体压缩、椎管占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腰背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好,仅有7.5%的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结论 Load-sharing评分指导胸腰椎段脊柱骨折行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良好,对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可行性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水平在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 曾繁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水平在预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49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DVT组(n=54)和非DVT组(n=295)。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后第1天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水平在预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49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DVT组(n=54)和非DVT组(n=295)。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后第1天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比较两组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明确各指标鉴别DVT的价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同非DVT组相比,DVT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FBG和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且DVT组术后第1天FDP亦明显升高(均P<0.05)。术前D二聚体和术后第1天FDP水平鉴别DV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而术前D二聚体鉴别DVT的敏感性最高为87.0%,术后第1天FBG鉴别DVT的特异性最大为9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FBG升高(OR=2.31)、术后第1天FBG升高(OR=5.28)、术前D二聚体升高(OR=3.02)及术后第1天FDP升高(OR=1.91)是影响DVT的危险因素。结论高FBG、高术前D二聚体及高术后第1天FDP与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关系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这些指标可能对术后DVT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纤溶活性
下载PDF
GSK484抑制强直性脊柱炎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儒琳 杜壮文 王恩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探究GSK484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检测A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外周血PAD4、H3cit、IL-1β、IL-6水平和NETs形... 目的探究GSK484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检测A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外周血PAD4、H3cit、IL-1β、IL-6水平和NETs形成差异。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SK484给药组。模型组、GSK484给药组进行AS造模,GSK484给药组造模后连续一周灌胃4 mg/kg GSK484,其余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踝关节损伤评分,NETs水平和PAD4、H3cit、IL-6、IFN-γ水平。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AS患者外周血PAD4、H3cit、IL-1β、IL-6水平升高,NETs形成和IL-1β、IL-6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GSK484给药组小鼠踝关节损伤评分、NETs形成和PAD4、H3cit、IL-1β、IL-6水平降低。结论GSK484可抑制NETs形成,为缓解AS炎症反应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炎症反应 PAD4抑制剂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4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王维海 杜壮文 王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 目的 比较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开窗组(n=75例)和椎间孔镜组(n=8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效果等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腰背部VAS、ODI、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复发率高于开窗组(6.17%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复发率及翻修率方面不及椎板间开窗术,故不可盲目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开窗术 经皮椎间孔镜
下载PDF
Cl-amidine通过JAK3-STAT5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儒琳 杜壮文 王恩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28-1334,共7页
目的 探究Cl-amidine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以及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S患者,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将患者分为低AS疾病组和高AS疾病组,同期纳入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EILSA检测三组人群血清PAD4、i... 目的 探究Cl-amidine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以及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S患者,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将患者分为低AS疾病组和高AS疾病组,同期纳入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EILSA检测三组人群血清PAD4、iNOS和骨形成指标BGP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骨钙素(BGP)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M1型巨噬细胞(CD68^(+)CD86^(+))比例。培养THP-1单核细胞系,体外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期间加入Cl-amidine共孵育,分组为:M0组、M1组、M1+Cl-amidine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AD4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RNA-seq检测M1组、M1+Cl-amidine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分析,Western blot检测JAK3、p-JAK3、STAT5、p-STAT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AS疾病组PAD4、iNOS水平升高,BGP水平降低,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与低AS疾病组相比,高AS疾病组PAD4、iNOS水平升高,BGP水平降低,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PAD4水平与iNOS水平呈正相关,PAD4、iNOS水平与BGP水平呈负相关。与M0组相比,M1组PAD4和iNOS蛋白表达升高;与M1组相比,M1+Cl-amidine组有163个基因表达上调,272个基因表达下调。上调基因主要参与JAK-STAT信号通路。与M1组相比,M1+Cl-amidine组iNOS、p-JAK3/JAK3、p-STAT5/STAT5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PAD4和M1型巨噬细胞水平与AS疾病程度呈正相关。PAD4抑制剂Cl-amidine可能通过JAK3-STAT5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该作用机制有助于AS临床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精氨酸脱亚胺酶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