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90
1
作者 何文祥 吴胜和 +3 位作者 唐义疆 方辉 王志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6,共5页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及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分别控制这3种级次砂体构型的发育。沙二段8砂层组的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水体由深变浅的过程回控制了3套反韵律河口坝复合砂体的形成;每个中期旋回内部又发育若干由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单一河口坝砂体,这些砂体垂向相互叠置,形成向湖盆方向斜列的一系列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发育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复合砂体间发育水平泥质隔夹层,单一河口坝砂体之间发育斜交隔夹层,增生体之间局部发育水平夹层或斜交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有较大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胜坨油田 构型 层次界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关于地下断层封闭性的讨论——以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志 信荃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3-300,共8页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前人进行断层封闭性评价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断层封闭性评价的新见解:断面的力学性质取决于该断面上有效直应力和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效直应力为压性,则断面为封闭的;有效直应力...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前人进行断层封闭性评价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断层封闭性评价的新见解:断面的力学性质取决于该断面上有效直应力和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效直应力为压性,则断面为封闭的;有效直应力的性质受控于有效地应力,而有效地应力的大小又与流体压力密切相关;以前对断层封闭性的评价中所考虑的影响因素是不全面的,完全忽略了流体压力对断层封闭性的影响;断层封闭性不但是变化的,而且其变化是一种瞬时的、多次所复的过程;在深埋藏条件下,断层一般是封闭的。自然界中至少存在着两种引起地层压力快速上升并导致深部断层开启的机制:一是地震触发高压致裂;二是深部流体注入引起的连锁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地层 孔隙应力 凹陷 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55
3
作者 高剑波 庞雄奇 +3 位作者 王志 姜振学 丁保来 席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2,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陆相坳陷型湖泊三角洲相低渗储层。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低渗致密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陆相坳陷型湖泊三角洲相低渗储层。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低渗致密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动力学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低渗透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组砂体以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矿物成熟度低;②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其中残余粒间孔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③主要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等,其中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④成岩作用开始较早、塑性岩屑颗粒大量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早期砂岩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是造成后期储层岩石致密的主要因素。含油气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的不同沉积成因类型是层间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是层内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碎屑岩 低渗透储层 含油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冬虫夏草及虫草菌丝的药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志 王兴民 +1 位作者 王同忠 王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5-256,共2页
冬虫夏草及虫草菌丝的药理研究现状王志欣,王兴民,王同忠,王群冬虫夏革(简称虫草)系麦角科虫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含10余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强壮滋补药。但因受严... 冬虫夏草及虫草菌丝的药理研究现状王志欣,王兴民,王同忠,王群冬虫夏革(简称虫草)系麦角科虫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含10余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强壮滋补药。但因受严格的寄生性和特殊的生长地理环境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虫草菌丝 药理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王志 刘宝明 孙东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4,共7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且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盆地的油气运聚...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且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盆地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油气勘探新领域及勘探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盆地 油气运聚规律 晚期生烃成藏 勘探领域 地质综合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学军 王志 +1 位作者 陈杰 曾溅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镇北地区延长组石油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认为:侏罗纪末期—早白垩世是延长组石油主要成藏期,烃源岩生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具备多个成藏期;延长组石油在超压动力下幕式快速运移,沟通油源的裂缝、微裂缝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在侧向上运移距离短;相对于运移阻力,石油所受到的浮力很小,无法进行二次运移,现今的石油聚集仍保持其在异常高压作用下注入储集层时的状态;高压充注过程反复进行,处于沟通油源的裂缝通道上的储集层可以得到反复充注,从而形成石油有效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北油田 延长组 低渗透储集层 油气运移 聚集 异常高压
下载PDF
博格达南、北缘成盆过程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崔泽宏 汤良杰 王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98,共7页
以博格达地史演化为主线,探讨博格达构造域成盆—成烃—成藏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博格达构造域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分段性,其演化历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①泥盆纪—早二叠世西博格达为陆内裂谷阶段,东博格达经历泥盆纪—石炭纪... 以博格达地史演化为主线,探讨博格达构造域成盆—成烃—成藏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博格达构造域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分段性,其演化历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①泥盆纪—早二叠世西博格达为陆内裂谷阶段,东博格达经历泥盆纪—石炭纪裂谷演化阶段后于石炭纪末期裂谷回返形成褶隆;②晚二叠世—侏罗纪西博格达为裂谷后坳陷阶段,东博格达褶隆进一步隆升形成界山雏形,南缘进入弱压陷—挠曲沉降阶段;③侏罗纪末期—第四纪西博格达裂谷开始回返隆升成山,北缘形成阜康前陆,东博格达界山雏形再度隆起,南缘形成前陆。成盆—成烃—成藏演化史表明,西博格达经历裂谷后期坳陷阶段湖相烃源岩发育(P2),后期(T-J)深埋,晚期(J末-Q)裂谷回返隆升造山致使油气破坏阶段,造山前期远源运聚成藏较为有利;东博格达南缘经历多期压陷-挠曲沉降,发育湖-沼相多套泥质、煤系烃源岩(P2-J2)互层,前侏罗纪构造格局控制上二叠统油气系统远源运聚成藏,侏罗纪末期以来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格局控制中、下侏罗统油气系统源内(或近源)垂向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 分段性 成盆 成烃 成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油气运移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学军 王志 +2 位作者 陈杰 曾溅辉 许晓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和毛细管阻力大等特点,油气在其中运移的动力、路径以及运移方向是低渗透储层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为例,通过岩石显微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示踪分析、...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和毛细管阻力大等特点,油气在其中运移的动力、路径以及运移方向是低渗透储层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为例,通过岩石显微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示踪分析、砂岩含油饱和度变化特征等,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油气运聚时期的储层物性以及油气在低渗透储层中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储层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在油气大规模运移之前就已经形成低渗透储层,岩石中存在的大量软颗粒以及特殊的同生软颗粒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根本原因;油气侧向运移距离短,裂缝、微裂缝为主要运移通道,在异常压力作用下油气具有幕式快速运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成因 运移特征 延长组 镇北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深盆气成藏关键地质问题 被引量:24
9
作者 金之钧 张金川 王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0-407,共8页
深盆气藏是与源岩紧密相连的气水倒置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储层致密、源储相连、无水动力驱动、地层普遍含气、含气面积大、地质储量大、通常出现于盆地的构造较深部位且以含煤地层为主要的气源岩等特征。地层内部天然气能量的最初来源... 深盆气藏是与源岩紧密相连的气水倒置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储层致密、源储相连、无水动力驱动、地层普遍含气、含气面积大、地质储量大、通常出现于盆地的构造较深部位且以含煤地层为主要的气源岩等特征。地层内部天然气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油气生成过程中由干酪根热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生气作用过程的持续发生赋予了天然气离开气源岩并进入地层孔隙的基本能量,生烃膨胀力作用导致了气水活塞式的排驱过程和特征,形成了宏观上的气水倒置现象。在地层条件下,气水倒置关系的产生只有两种可能:当天然气最初从源岩排入常规储层时,气水倒置现象产生但具有较小的气柱高度(与浮力作用有关);在深盆气成藏条件达到满足时(如均质性较强、大面积发育且紧邻气源岩的致密储集层发育等),浮力作用失去效力,产生较大气柱高度的气水倒置。与受浮力作用影响(与气柱高度有关)的典型常规气藏相比,典型深盆气成藏与埋藏深度有关。常规气藏表现为原生的高异常地层压力,但深盆气藏具有较大的异常压力变化幅度,两者均可在成藏动力条件达到平衡时具有相对静止的稳态保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藏 地质特征 成藏机理 动力学平衡 天然气 盆地中心气藏 气水倒置现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志 张金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的新模式,认为其成藏过程是天然气在垂向上向上排驱地层水并就近聚集,而不是长距离侧向运移的结果...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的新模式,认为其成藏过程是天然气在垂向上向上排驱地层水并就近聚集,而不是长距离侧向运移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气水分布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属于气水倒置的范畴,而是大量各自独立的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在平面上投影叠合的表象。根据这些结论,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而且对阿尔伯达盆地的经典深盆气藏的气水倒置分布的观点也应该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深盆气 致密砂岩储层 成藏
下载PDF
毛细管力是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吗?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一般认为 ,在油气的二次运移过程中 ,由于孔隙结构的变化 ,当连续油 (气 )相后端曲率半径大于前端时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阻力 ,而当连续油 (气 )相后端曲率半径小于前端时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 ;毛细管力总是趋向于使非润湿相占据... 一般认为 ,在油气的二次运移过程中 ,由于孔隙结构的变化 ,当连续油 (气 )相后端曲率半径大于前端时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阻力 ,而当连续油 (气 )相后端曲率半径小于前端时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 ;毛细管力总是趋向于使非润湿相占据较大的孔隙空间。在浮力、水动力和毛细管力的共同作用下 ,油 (气 )呈间歇性运动 ,这在物理模拟实验中已得到证实。实际上 ,在毛细管中存在着3种毛细管力。第一、二种方向与毛细管延伸方向平行 ,第三种垂直于毛细管管壁并指向非润湿相 ;第三种毛细管力主要起增大非润湿相与孔喉壁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作用 ,在孔喉较粗的介质 (如储集层 )中该类毛细管力常常被忽略。油气要发生运移 ,则沿前进方向上的动力必须超过该方向上的毛细管阻力和摩擦阻力。现在有一种观点 ,认为在油气从烃源岩向储层的初次运移过程中 ,毛细管力是重要的动力 ,因而在水润湿的条件下 ,油、气相会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自动地由小孔隙和细喉道向较大、较粗的孔隙和喉道内运动。本文从毛细管现象的本质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发现烃源岩和运载层中不同种类的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很大区别 :在运载层中 ,因为孔隙喉道较粗 ,第一、二类毛细管力起主要作用 ,第三类毛细管力的作用常常被忽略 ;而在烃源岩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力 摩擦阻力 孔隙结构 初次运移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利用铀的测井响应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古水深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学军 王志 +1 位作者 刘显阳 曾溅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48,共3页
沉积时期的古水深分析是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孟坝地区延长组为例,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曲线获得的钍(Th)、铀(U)曲线,根据Th/U比值与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氧化—还原条件与水深的关系,探讨了用Th/U比值恢复古水深相对变化的... 沉积时期的古水深分析是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孟坝地区延长组为例,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曲线获得的钍(Th)、铀(U)曲线,根据Th/U比值与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氧化—还原条件与水深的关系,探讨了用Th/U比值恢复古水深相对变化的可能性。研究表明:①Th/U比值的大小与古水深具有密切关系,即Th/U比值小趋向于还原环境,沉积时期水体相对较深;Th/U比值大则趋向于氧化环境,沉积时期水体浅。②Th/U比值曲线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古水深相对变化曲线,能够反映出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旋回性。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沉积时期水深周期性变化非常频繁,每个油层组都可以划分出多个水体突然加深再逐渐变浅的旋回,这是造成砂层较薄、砂泥岩频繁交互沉积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盆地的沉降具有振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水深 测井
下载PDF
测井相模式识别自动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启振 杨少春 +2 位作者 王志 徐守余 郭玉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08-111,共4页
测井相自动分析是以测井资料为研究对象,与地质资料相结合,运用现代数学方祛,以计算机为工具,对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其研究内容分为:参数提取、自动分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建立岩相库、岩相判别等内容。文中叙述了本方法... 测井相自动分析是以测井资料为研究对象,与地质资料相结合,运用现代数学方祛,以计算机为工具,对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其研究内容分为:参数提取、自动分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建立岩相库、岩相判别等内容。文中叙述了本方法的实际应用的效果,可以说明本方法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相 聚类分析 岩相判别
下载PDF
深盆气藏异常地层压力产生机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金川 王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运用典型深盆气成藏的活塞式原理讨论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机制 ,认为 :以气水活塞式排驱为特征的深盆气藏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为高异常压力 ;由于天然气的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 ,当天然气柱高度足够大时 ,深盆气藏内部将出现理论上的正常压力... 运用典型深盆气成藏的活塞式原理讨论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机制 ,认为 :以气水活塞式排驱为特征的深盆气藏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为高异常压力 ;由于天然气的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 ,当天然气柱高度足够大时 ,深盆气藏内部将出现理论上的正常压力梯度的临界点 ,越过该点继续向下 ,深盆气藏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并出现低异常地层压力 ;从原始的生成状态到后期保存过程中的各阶段 ,深盆气藏的异常压力具有自变性特征。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藏 异常地层压力 产生机制 高异常压力 低异常压力 异常压力模式
下载PDF
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志 《中国市场》 2010年第32期152-152,154,共2页
随着汽车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很快即担当了重任;目前社会急需一批专门的自动变速器等检测与维修专业性很强的高技能的人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对课... 随着汽车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很快即担当了重任;目前社会急需一批专门的自动变速器等检测与维修专业性很强的高技能的人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维修 急需人才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用于酚类化合物毒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崔秀君 王志 +1 位作者 袁星 张卓勇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2,共5页
从分子结构出发,计算25个酚类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分子的价连接性指数,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参数的最佳方程,以此4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将留一法(L00)应用到BP网络、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新颖的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建立... 从分子结构出发,计算25个酚类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分子的价连接性指数,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参数的最佳方程,以此4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将留一法(L00)应用到BP网络、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新颖的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建立酚类化合物预测黑呆头鱼毒性的QSAR模型。应用非线性SVM法建立的预测模型结果,优于BP网络和RBF网络,SVM、BP、RBF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40和0.945,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 BP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少春 王志 周海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1-337,共7页
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通过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电镜、X-衍射等试验数据以及测井储层评价数据分析,揭示冀东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质特征为:储层岩石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含量高,分选差,含泥沙质结构;压... 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通过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电镜、X-衍射等试验数据以及测井储层评价数据分析,揭示冀东北堡油田中区东营组储层非均质特征为:储层岩石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含量高,分选差,含泥沙质结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粘土矿物转化现象普遍,成岩变化大;中小孔细喉结构,连通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宏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纵向上渗透率差异明显,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值较大;层间非均质程度与层内的相近;平面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差,有效砂层系数较小,非均质参数在平面上变化大。采用压裂措施,降低储层非均质性,改善储层连通性,可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堡油田 东营组 非均匀性 储集层 油田
下载PDF
我国重点盆地致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志红 李登华 +5 位作者 王志 贾君 高煖 刘卓亚 昝昕 郭晶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9,共8页
我国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等盆地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是现阶段最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梳理总结致密油气勘探开发进展,采用三大类七种评价方法,对10个重点含油... 我国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等盆地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是现阶段最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梳理总结致密油气勘探开发进展,采用三大类七种评价方法,对10个重点含油气盆地致密油气资源进行评价,计算得到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46.60×10~8 t,可采资源量14.55×10~8 t,致密气地质资源量22.88×10^(12) m^3,可采资源量11.26×10^(12) m^3。综合分析认为,我国致密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大,尽管面临技术成本等挑战,但是抓住新形势和新机遇,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资源 资源评价 重点盆地 勘探开发前景
下载PDF
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欧阳杰 王志 《科技资讯》 2008年第21期134-135,共2页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探讨了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改革和实习教学的两个主要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台西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王志 孙东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5-350,共6页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迄今该区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发现了CFC、CFS和CGF等含油气构造,...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迄今该区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发现了CFC、CFS和CGF等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带,对其它区块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备了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也集中于该带,因此应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这也是在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中央隆起带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油气富集区 勘探潜力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