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腻苔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探索腻苔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40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样本(腻苔组20例,非腻苔组20例)和20名正常人舌苔样本(健康对照组)。利用16S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腻苔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探索腻苔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40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样本(腻苔组20例,非腻苔组20例)和20名正常人舌苔样本(健康对照组)。利用16S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各组舌苔微生物菌群,得到舌苔样本细菌DGGE图谱,将其数字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PLS-DA)。结果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与健康对照组舌苔的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之间有5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7.5%;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8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5.0%;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条带差异不明显。(2)腻苔组的8号条带亮度高于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序结果显示其最近邻居为Moraxella ca-tarrhalis(黏膜炎莫拉氏菌/卡他莫拉菌),但两者相似度仅为96.2%,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一个新菌种;10号条带亮度为健康对照组>非腻苔组>腻苔组,测序结果显示其与Rothia mucilaginosa(黏滑罗斯菌)相似度达到100.0%。结论 8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腻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0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非腻苔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腻苔的形成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认为,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痰阻气道、气机失调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现代医学认为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遗传学因素、神经调节等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能为其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