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1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被引量:526
1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3 位作者 桂小军 岳乐平 赵俊峰 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38,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原盆面貌 后期改造 裂陷盆地 隆降反转 沉积中心 堆积中心 侵蚀-夷平面 风尘红黏土-黄土 成藏(矿)响应
下载PDF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 被引量:103
2
作者 建强 戎俊强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2,共6页
在城市发展历程上,产业类建筑及地段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由其所产生的独特的“产业景观”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较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基本概念、分类、再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改造设计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产业类历史建筑 城市 工业建筑 框架结构
下载PDF
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30
3
作者 海燕 刘列钧 +4 位作者 李淑华 谷云有 李秀维 建强 李素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建立能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范围水碘样品的测定方法,以适用于不同地区水中碘的检测、方法不同碘质量浓度(0~10、0~100、100~600μg/L)的水样,取样量、砷铈浓度、反应时间以及测量波长是不同的取一定量的水样和标准溶液(低水碘... 目的建立能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范围水碘样品的测定方法,以适用于不同地区水中碘的检测、方法不同碘质量浓度(0~10、0~100、100~600μg/L)的水样,取样量、砷铈浓度、反应时间以及测量波长是不同的取一定量的水样和标准溶液(低水碘0~10μg/L.水样先经过过硫酸铵消化).加入亚砷酸溶液于30℃温浴15min,使用秒表计时,依顺序每管间隔15~30s向各管准确加入硫酸铈铵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在特定的波长下进行检测,根据吸光度值的对数与含碘量呈线性关系计算水样含碘量:结果不同碘质量浓度范围(0~10、0~100、100~600μg/L)标准曲线的平均相关系数均〉0.9990;精密度在各个质量浓度范围内取高、中、低3个水样重复测定6次,其变异系数(CV)均〈2%:准确度在各个质量浓度范围内对低、中、高3种不同含碘量的水样加碘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8.8%、99.3%(n=6)。结论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宜于不同地区水碘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6
4
作者 建强 吴辰文 李晓军 《微计算机信息》 2011年第4期156-158,130,共4页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通过介绍车联网的基本概念,结合车联网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特点,对车联网的服务类型、结点以及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研究分析了车联...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通过介绍车联网的基本概念,结合车联网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特点,对车联网的服务类型、结点以及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研究分析了车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主要有RFID、中间件技术、新协议研发、智能技术以及安全可靠性,并对车联网能够提供的应用服务进行了归纳总结。车联网技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有待于展开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物联网 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系统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21
5
作者 陈云 建强 +1 位作者 杨荣明 马忠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7,共7页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及麦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危害现状,解析了赤霉病频繁暴发危害的原因,综述了国内外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立足...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及麦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危害现状,解析了赤霉病频繁暴发危害的原因,综述了国内外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立足预防、分区施策、全程防控"的赤霉病防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流行 遗传育种 真菌毒素 防控对策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掺杂铁离子的TiO_2纳米粒子及其光催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77
6
作者 闫鹏飞 周德瑞 +3 位作者 建强 杨立斌 张迪 傅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17-2321,共5页
以 Ti Cl4为前驱体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铁离子的 Ti O2 纳米粒子 ,利用 XRD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反应温度、胶体溶液 p H值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反应的影响 .考察了所制备的 Fe3 +-Ti O2 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罗丹明 ... 以 Ti Cl4为前驱体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铁离子的 Ti O2 纳米粒子 ,利用 XRD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反应温度、胶体溶液 p H值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反应的影响 .考察了所制备的 Fe3 +-Ti O2 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罗丹明 B的催化性能 ,实验发现 ,制备的掺杂 0 .1 % Fe3 +-Ti O2 纳米粒子与纯 Ti O2相比 ,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TIO2 纳米粒子 光催化反应 水热法 二氧化钛 掺杂 光催化剂 罗丹明B 有机污染物 染料 降解
下载PDF
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107
7
作者 孙长生 朱北恒 +3 位作者 建强 孙耘 尹峰 项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分析了热控系统的运行环境,介绍了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热控系统典型控制策略、《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与测量仪表合理校验周期及校验方法、热控系统可靠性评估标准等。重点讨论... 分析了热控系统的运行环境,介绍了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热控系统典型控制策略、《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与测量仪表合理校验周期及校验方法、热控系统可靠性评估标准等。重点讨论了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热控系统接地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措施,以及热控控制逻辑和单点信号保护逻辑的优化等内容。该项技术研究工作有利于促进热控专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 控制策略 逻辑优化 应急预案 可靠性
下载PDF
掺铁Ti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闫鹏飞 建强 +2 位作者 江欣 周德瑞 傅宏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钛酸丁酯溶液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Fe3+-TiO2干凝胶,在空气气氛中于400℃焙烧2h,得到锐钛矿相的纳米晶,用TG-DTA,XRD,DRS,F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铁离子使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粒径变小,吸收带... 以钛酸丁酯溶液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Fe3+-TiO2干凝胶,在空气气氛中于400℃焙烧2h,得到锐钛矿相的纳米晶,用TG-DTA,XRD,DRS,F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铁离子使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粒径变小,吸收带边发生红移,荧光峰明显增强.分别以汞灯和氙灯为光源,通过对染料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发现掺入0.01%Fe3+-TiO2与纯TiO2相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掺杂量增大后,光催化降解率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二氧化钛 光催化 罗丹阳B 水污染 催化剂 污水处理 TIO2纳米晶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5
9
作者 邱欣卫 刘池洋 +2 位作者 李元昊 毛光周 建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通过众多凝灰岩夹层的实际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凝灰岩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表现为具有相对低电位、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值的特征,并且高值常略低于致密泥岩段;单井分析凝灰岩夹层与上...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通过众多凝灰岩夹层的实际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凝灰岩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表现为具有相对低电位、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值的特征,并且高值常略低于致密泥岩段;单井分析凝灰岩夹层与上、下部岩石整合接触,较少发育同沉积构造,以典型的火山尘灰大气降落沉积产物为主,但也偶见凝灰岩与砂泥岩一起发育扰动构造,明显经受了水动力改造;连井剖面分析说明延长组长1—长9皆有凝灰岩分布,横向上可对比性凝灰岩主要有4套,分别为长91、长73底、长72、长71期,以盆地西南部长73期最发育;凝灰岩平面展布特征整体呈北西向展布,由南西—北东向凝灰岩厚度逐渐变薄,并且与烃源岩、放射性异常展布形态一致,因此认为凝灰岩的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元素迁移和古环境变化,可能对延长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凝灰岩夹层 展布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猖獗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被引量:75
10
作者 汤金仪 胡伯海 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近10—20年来的发生和危害状况后,分析认为,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猖獗力害,与初始主源、生产水平和作物坏境及气候异常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还对未来若干年内的发生趋势作了浅析,同时从宏观治理的高度提出一些建没性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发生特点 猖獗成因 治理对策
下载PDF
多种能源矿产赋存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被引量:77
11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谭成仟 建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沉积盆地是诸多沉积矿产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大系统,具有既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成藏(矿)环境和动力学背景,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规律,可命名为盆地成藏(矿)系统(单元)以与造山带等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目前国内外的矿产勘... 沉积盆地是诸多沉积矿产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大系统,具有既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成藏(矿)环境和动力学背景,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规律,可命名为盆地成藏(矿)系统(单元)以与造山带等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目前国内外的矿产勘查、开采利用和研究揭示,油、气、煤和铀主要赋存在沉积盆地中。这4种重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含矿层位联系密切、空间分布复杂有序、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盆地演化和后期改造过程中,油、气、煤、铀等沉积矿产同盆成生共存、相互作用、各自成藏(矿)和改造定位。它们成生-成藏(矿)和定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演化-改造的阶段及主要地质事件有明显的响应联系和密切的耦合关系。文中讨论了其中部分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初步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阶段及其主要地质事件与油、气、煤、铀成藏(矿)作用期次的时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煤-砂岩铀矿 同盆共存 成藏(矿)机理 盆地动力学 盆地成藏(矿)系统 多种能源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人-车-路协同的行车风险场概念、原理及建模 被引量:73
12
作者 建强 吴剑 李洋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揭示人-车-路相互作用机理及交通各要素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预测行车风险的动态变化趋势,建立了人-车-路闭环系统的"行车风险场"统一模型。模型从场论思想出发,提出"行车风险场"新概念,用"行车风险场&qu... 为揭示人-车-路相互作用机理及交通各要素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预测行车风险的动态变化趋势,建立了人-车-路闭环系统的"行车风险场"统一模型。模型从场论思想出发,提出"行车风险场"新概念,用"行车风险场"表征人-车-路各要素对车辆行驶安全性造成的风险度,其中包含由道路中机动车、非机动车等运动物体决定的"动能场"、道路环境要素决定的"势能场"和驾驶人个体特性决定的"行为场"。最后利用行车风险场模型对1个典型行车环境进行风险场计算,实现了行驶车辆受多种交通要素影响风险大小的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行车风险评估方法相比,"行车风险场"考虑了人-车-路因素对行车安全的综合影响,为复杂环境下行车风险评估和车辆主动控制提供了新的判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风险场 人-车-路协同 驾驶辅助系统 交通安全
原文传递
2007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实况分析与2008年发生趋势预测 被引量:67
13
作者 刘宇 建强 +1 位作者 冯晓东 蒋学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3-35,共3页
总结分析了2007年我国稻纵卷叶螟暴发为害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初步预测了2008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特点 原因 趋势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分区及其特征 被引量:57
14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1 位作者 建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受秦岭-祁连山构造带和阿拉善地块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重力、航磁、遥感和地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于中区横向构造带表现明显,可以将其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根据各区内分布的次级...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受秦岭-祁连山构造带和阿拉善地块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重力、航磁、遥感和地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于中区横向构造带表现明显,可以将其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根据各区内分布的次级隐伏构造或明显的东西向断裂,北区分为桌子山段和横山堡段;中区由转换带和马家滩段组成;南区进一步分为沙井子北段、固原段和华亭南段;区段之间构造特征差异显著。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多集中分布在横山堡段的逆冲断块和背斜中,石油多分布于马家滩段及其邻近的逆冲推覆构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构造带 构造特征 构造分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RE对Mg-8Zn-4Al-0.3Mn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迎新 关绍康 建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621,共6页
研究了RE对Mg 8Zn 4Al 0 .3Mn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Mg 8Zn 4Al 0 .3Mn xRE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φ(Al2 Mg5Zn2 )相、τ(Mg3 2 (Al,Zn) 49)相和Mg3 Al4 Zn2 RE相组成。随RE加入量的增加 ,合金晶界上... 研究了RE对Mg 8Zn 4Al 0 .3Mn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Mg 8Zn 4Al 0 .3Mn xRE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φ(Al2 Mg5Zn2 )相、τ(Mg3 2 (Al,Zn) 49)相和Mg3 Al4 Zn2 RE相组成。随RE加入量的增加 ,合金晶界上三元相的形态由半连续网状改变为颗粒状 ,三元相的分布逐渐变得弥散而均匀。晶界上针状或棒状Mg3 Al4 Zn2 RE相的量也随着RE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 1.5 %的RE可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 ,晶粒大小由 12 0~ 130 μm减小到 40~ 5 0 μm。合金的显微硬度值随着RE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显微组织 稀土 显微硬度
下载PDF
非奇异快速的终端滑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57
16
作者 李升波 李克强 +1 位作者 建强 高锋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已有终端滑模控制的奇异和收敛缓慢问题,提出一种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函数,并利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证明其有限时间收敛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带负指数项的吸引子来设计控制律,使控制输入实现时间连续,并保证滑模面全局存在.理论分析表明... 针对已有终端滑模控制的奇异和收敛缓慢问题,提出一种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函数,并利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证明其有限时间收敛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带负指数项的吸引子来设计控制律,使控制输入实现时间连续,并保证滑模面全局存在.理论分析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参数,可使系统避免"收敛停滞",且对有界模型误差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好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滑模 奇异 抖振 有限时间收敛
下载PDF
Fe^(3+)-TiO_2/SiO_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付宏刚 建强 +4 位作者 任志宇 闫鹏飞 于海涛 辛柏福 袁福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71-1676,共6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佳掺入量为0.03%。罗丹明B在粉体和膜催化剂的作用下遵循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根据XRD,SEM,Raman,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可认为,TiO_2在SIO_2表面薄膜化和Ti-O-Si键的形成是催化活性提高和降解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薄膜 催化剂 结构 光催化性能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二氧化钛
下载PDF
贺兰山隆升时限及其演化 被引量:51
18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3 位作者 建强 李琼 姚亚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85-192,共8页
贺兰山横亘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其隆升时限与盆地的构造属性和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对其隆起的时间前人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等多种认识.对贺兰山现存地层的分布和岩浆及热液活动等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贺兰山并未隆升,其隆起... 贺兰山横亘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其隆升时限与盆地的构造属性和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对其隆起的时间前人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等多种认识.对贺兰山现存地层的分布和岩浆及热液活动等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贺兰山并未隆升,其隆起时间应在中侏罗世之后.通过对与贺兰山相邻的银川地堑沉积地层及沉降速率的研究,指出贺兰山大规模隆升时间为始新世,在上新世以来发生了快速隆升.根据对不同时代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的分析,精细刻画了贺兰山的隆升-冷却过程,指出其隆升至少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以来的隆升最为明显.早白垩世中晚期为区域冷却过程.综合分析和总结各方面研究结果,认为贺兰山隆升的最早时间在晚侏罗世,此时隆升规模较为局限;晚白垩世的隆升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的抬升相对应;始新世开始发生大规模的隆升,上新世隆升速率进一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银川地堑 裂变径迹 隆升时期
原文传递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演化的转折时期 被引量:50
19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张参 建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广阔的地区,称其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青藏高原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其对周邻地域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和晚期的青藏地区相对整体变形3大阶段。软碰撞(60~44Ma)的影响范围主要限于雅江碰撞缝合带及其附近。在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阶段((44~22±2)Ma),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主要发生在今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仅通过深大走滑断裂对高原周邻广阔地区局部产生较明显影响。在硬碰撞晚期((22±2)Ma至今),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各块体之间发生不同层次较为强烈的挤压缩短汇聚,进而拼接,直至彼此镶嵌焊接为一个相对联系密切、较为完整的整体,高原所在地区才开始进入相对整体的变形阶段;印度与亚欧板块的进一步碰撞和波及高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深部作用才开始对周邻地域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渐新世末—中新世早期((20±2~4)Ma)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以此为界限,在之前和之后,高原内部的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差别明显。这表明,在此转折时期前后,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此后,高原演化进入了相对整体运动和变形阶段,对周邻广阔地域的山隆盆降、矿产聚散、环境变迁等方面开始有显著影响并逐步增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始呈阶段性地向外扩展、形成。与东—东南亚滨太平洋等地区的区域研究对比表明,青藏高原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 演化阶段 转折时期 周邻响应 时空坐标
下载PDF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0
20
作者 建强 戴志敏 徐洪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0-468,共9页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目前核能主...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目前核能主要用于发电,只有少数反应堆应用于核能供热和海水淡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文章围绕核能的综合利用,从高效发电、核能制氢、海水淡化、核能供热和高温工艺热利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核能综合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核能在未来构建多能融合的复合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第四代核反应堆 综合利用 核能制氢 核能供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