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405
1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张菁 +21 位作者 吕媛 于凯江 管向东 黄英姿 康焰 崔俊昌 梁蓓蓓 杨毅 严静 赵铁梅 苏欣 孙文逵 杨启文 倪文涛 韧韬 黎丽芬 虞意华 肖军 刘漪 陈碧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9-446,共38页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 )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关注。2016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IDSA/ATS)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o...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 )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关注。2016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IDSA/ATS)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HAP/VAP)指南中,在学术界首次强调医生不应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而应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用药。这种说法我们并不完全赞同,但却足以提示了抗菌药物PK/PD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抗菌药物 药物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临床应用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美国胸科协会 PK/PD
原文传递
中医药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33
2
作者 林明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78-280,共3页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其中医病因病机和手术后化疗的病理特点,可分为脾胃亏虚、肾精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4个主要证型,给予健脾益胃、滋补肾阴、疏肝和胃、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注重兼证和病证结合的治疗。对...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其中医病因病机和手术后化疗的病理特点,可分为脾胃亏虚、肾精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4个主要证型,给予健脾益胃、滋补肾阴、疏肝和胃、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注重兼证和病证结合的治疗。对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证可辨者,应在辨病的指导下,结合患者体质及病机特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 化疗 脾胃亏虚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复制 被引量:33
3
作者 徐珊 周嘉鹤 +1 位作者 杨季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复制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为CAG的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单纯CAG疾病造模的基础上,采用苦寒泻下法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证候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建立肝郁证候模型,采用高脂... 目的:复制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为CAG的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单纯CAG疾病造模的基础上,采用苦寒泻下法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证候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建立肝郁证候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饮食+人工气候模拟建立湿热证候模型。观察大鼠饲养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及体重,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萎缩程度。结果: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变化符合中医脾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表现。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最重,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变薄,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厚度最薄,药物干预后,各证候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厚度较药物干预前都有明显增加。结论: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复制成功。脾虚证CAG大鼠胃黏膜炎症和萎缩程度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中医药疗法 中药(复方)/治疗应用 模型 动物 辨证分型 辨病论治 大鼠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柯印霞 吕绍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101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积分情况,探讨PCOS中医发病机制。[结果]101例PCOS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胞宫、...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101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积分情况,探讨PCOS中医发病机制。[结果]101例PCOS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胞宫、肾、肝、脾、心神、大肠,胞宫、肾与其他证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脾与其他证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虚证证素中,气虚积分最高,依次大于阴虚、阳虚、血虚、精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阳虚与其他证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证证素中,积分由高到低为气滞、血瘀、痰、湿、寒,气滞积分最高,与其他证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痰、湿与其他证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胞宫、肾,肾虚为本,兼夹气滞、血瘀、痰湿等,本虚标实,为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证素 病位 病性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的乙型肝炎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探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析乙型肝炎中医学病因病机及证治的规律。方法:检索1998年~2008年4月间乙型肝炎相关文献,对乙肝中医学证型和治疗方药的频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探析其中的规律。结果:检索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共47篇,涉及到乙型...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析乙型肝炎中医学病因病机及证治的规律。方法:检索1998年~2008年4月间乙型肝炎相关文献,对乙肝中医学证型和治疗方药的频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探析其中的规律。结果:检索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共47篇,涉及到乙型肝炎中医证型80个。按照递减的顺序,频率排在前五位的六个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胆湿热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脏腑功能的失调和正气不足是乙肝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感受湿热疫毒是重要的外在条件,湿热疫毒与瘀血互结是重要的病理基础;病证结合治疗乙肝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文献研究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的规范化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医证候 辨证论治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从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难点看中医治疗优势 被引量:21
6
作者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5,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但就中西医比较而言,中医药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就此展开一些讨论。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胃癌中医病机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林昆明 +2 位作者 吴同玉 闵莉 吴银盘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案,探讨胃癌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临床54例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频率和积分,探讨胃癌的中医发病机制。结果:54例胃癌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案,探讨胃癌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临床54例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频率和积分,探讨胃癌的中医发病机制。结果:54例胃癌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胃、脾、肝、肾、心、肺,其中脾、胃与其他病位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病性证素中排在前4位的是气虚、痰、瘀、毒,与其他13种病性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癌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毒相互搏结是胃癌发生的最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证素 病位 病性 病机分析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珊 +1 位作者 周嘉鹤 杨季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中药干预前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中药干预前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c-myc的表达。结果PCNA、EGFR及c-myc在脾虚型、肝郁型及湿热型CAG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药干预后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胃黏膜PCNA、EGFR及c-myc表达较中药干预前均显著减少。结论CAG胃黏膜细胞增殖调控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揭示CAG证型的本质和判定CAG不同中医证型预后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及其术后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楠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219-221,共3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中医药是治疗胃癌术后及化疗后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该文从胃癌发生的病因病机及术后的病机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医对胃癌的认识及研究近况。
关键词 胃癌 术后 中医 病因病机 综述
下载PDF
嵌入式共固化穿孔阻尼层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梁森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建立嵌入式共固化穿孔阻尼层复合材料结构(ECPDLCS)的有限元模型(FEM),提出用改进的应变能法分析该穿孔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模态分析实验验证了文中数值模拟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用验证的模型和方法分别研究了阻尼层厚度、穿孔孔径和孔... 建立嵌入式共固化穿孔阻尼层复合材料结构(ECPDLCS)的有限元模型(FEM),提出用改进的应变能法分析该穿孔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模态分析实验验证了文中数值模拟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用验证的模型和方法分别研究了阻尼层厚度、穿孔孔径和孔距对整体结构模态损耗因子和频率的影响,以及在阻尼层面积比相同的情况下,孔径和孔距的分布与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阻尼层厚度、减小阻尼层穿孔孔径和孔距,均有利于增大模态损耗因子,但结构固有频率则会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在相同面积比的情况下,损耗因子随着孔距和孔径的增加而增加,而固有频率则随之降低。文中的模型和方法对ECPDLCS的动力学性能理论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嵌入式共固化穿孔阻尼层复合材料结构 损耗因子 固有频率 动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浅析癌前多郁及癌后多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99-5601,共3页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确立,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情志精神活动在疾病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对于其病因病机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中医基本理论认为情志失调是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癌后其又是...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确立,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情志精神活动在疾病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对于其病因病机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中医基本理论认为情志失调是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癌后其又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医学情志活动又称为"七情",即怒、喜、思、悲、恐、忧和惊,然而,情志活动失调及其所带来的病理变化在癌前和癌后的作用有所不同,即癌前多郁,癌后多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心理 情志失调 病因病机 癌前多郁 癌后多恐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 被引量:13
12
作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5-336,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叙述该病的治疗。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3
作者 蔡晓蕾 李灿东 《光明中医》 2014年第7期1582-1582,F0003,共2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以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为主要症状,此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的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以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为主要症状,此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的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近年来,众多医家对本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所侧重和发展,丰富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因 病机 综述
下载PDF
朴炳奎治疗肿瘤学术思想浅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1-223,共3页
朴炳奎教授把握肿瘤的正虚毒结的基本病机,辨证论治,精准施策。治疗策略上,倡导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补伐有度;具体治法上,积极运用补脾益肾、疏肝理气、消痰散结、解毒抗癌等;在药物配伍技巧方面,圆机活法,重视药对的运用,同时配合心理疏... 朴炳奎教授把握肿瘤的正虚毒结的基本病机,辨证论治,精准施策。治疗策略上,倡导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补伐有度;具体治法上,积极运用补脾益肾、疏肝理气、消痰散结、解毒抗癌等;在药物配伍技巧方面,圆机活法,重视药对的运用,同时配合心理疏导,逐渐形成行了一整套中医治疗肿瘤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体现了调整阴阳平衡,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学术思想,反映了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名医经验 朴炳奎
原文传递
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国家建设项目中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及法律对策研究——兼论审计法与合同法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蕾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1,共4页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问题一直困扰着投资审计工作。审计法与合同法在调整国家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行政关系和民事关系上的交叉规定以及法律如何界定公权与私权的界限问题是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现有法律框架下 ,确定管...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问题一直困扰着投资审计工作。审计法与合同法在调整国家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行政关系和民事关系上的交叉规定以及法律如何界定公权与私权的界限问题是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现有法律框架下 ,确定管辖权原则以及确立的管辖优先原则为解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问题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法》 国家建设项目 审计工作 《合同法》 审计决定 民事判决
下载PDF
从虚郁毒瘀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初探 被引量:13
17
作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从虚郁毒瘀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认为"虚"是CAG发生的内在因素,"郁"为加重病情的重要条件,"毒"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瘀"是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四者相依并存,互为因果,共同推动... 从虚郁毒瘀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认为"虚"是CAG发生的内在因素,"郁"为加重病情的重要条件,"毒"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瘀"是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四者相依并存,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着CAG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病机制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珊 +1 位作者 周嘉鹤 杨季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证型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证病结合模型,并以中药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同证型CAG模型鼠血胃肠激素胃泌素(Gas)和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脾虚CAG鼠血清Gas水平最低...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证型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证病结合模型,并以中药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同证型CAG模型鼠血胃肠激素胃泌素(Gas)和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脾虚CAG鼠血清Gas水平最低(P<0.05),血浆ET水平最高(P<0.01);中药干预后,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 3组鼠血清Gas和血浆ET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结论:证病结合CAG模型与胃肠激素的水平具有相关性,为CAG中医证型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同证型 胃肠激素 GAS ET
下载PDF
人参丹参对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保护及对Bcl-xL、Bax、TLR4和NF-κB p65表达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敏 +1 位作者 俞杰 闵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9-20,82,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丹参对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保护及对Bcl-xL、Bax、TLR4和NF-κBp 65表达影响。[方法]通过乙醇+去氧胆酸钠+氨水+吲哚美辛+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连续4周使用人参、丹参不同配比平行对照干预,鼠灌胃量均... [目的]观察人参丹参对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保护及对Bcl-xL、Bax、TLR4和NF-κBp 65表达影响。[方法]通过乙醇+去氧胆酸钠+氨水+吲哚美辛+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连续4周使用人参、丹参不同配比平行对照干预,鼠灌胃量均为2mL∕100g。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xL、Bax、TLR4和NF-κBp 65表达。[结果]不同配比对Bcl-xL、Bax、TLR4和NF-κB p65表达均有不同改善作用,其中1∶1配比效果最显著(P<0.01)。[结论]人参和丹参可调节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细胞凋亡因子Bcl-XL和Bax间的失衡,同时也可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鼠模型 BCL-XL Bax TLR4 NF-ΚBP65 胃黏膜保护 人参 丹参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中医证蛋白质组学研究探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傅晓晴 +2 位作者 刘清华 俞洁 闵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537,共3页
中医证实质研究持续了数十年,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文章试图从证和蛋白质组的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分析出发,探讨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学证实质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中医学 蛋白质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