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埋伏上颌前牙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22-124,134,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埋伏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埋伏阻生上颌前牙进行外科开窗后,用正畸方法将其牵引排入牙列.结果除1例上颌埋伏中切牙牵引3个月,因故停止外,其余埋伏上前牙全部引入牙弓并排齐,咬关系良好,无并发症....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埋伏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埋伏阻生上颌前牙进行外科开窗后,用正畸方法将其牵引排入牙列.结果除1例上颌埋伏中切牙牵引3个月,因故停止外,其余埋伏上前牙全部引入牙弓并排齐,咬关系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外科与正畸的联合应用是治疗埋伏上颌前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畸 牵引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滴鼻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坤 +1 位作者 高国一 曾毅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滴鼻在儿童伢典化学机械去龋系统(Carisolv system)治疗龋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7月,拟行单颗龋齿治疗的儿童48例,分为2组(D组和DK组),每组24例,年龄2~5岁,体重13~21 kg,龋齿深度1.2~4.1 m...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滴鼻在儿童伢典化学机械去龋系统(Carisolv system)治疗龋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7月,拟行单颗龋齿治疗的儿童48例,分为2组(D组和DK组),每组24例,年龄2~5岁,体重13~21 kg,龋齿深度1.2~4.1 mm,ASAⅠ~Ⅱ,由1名经过儿科培训的护士分别对D组使用100μg/ml的右美托咪定原液(1 ml注射器抽取,1.5μg/kg),DK组使用右美托咪定(1.5μg/kg)和50 mg/ml氯胺酮(2mg/kg)原液的混合液,经鼻孔等量滴入双侧鼻腔。患儿入睡后镇静评分(UMSS)达到3分时开始牙科治疗,在牙科操作中每5 min记录一次UMS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吸入七氟烷镇静补救次数、术中镇静深度不足发生体动的患儿数、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和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D组相比,DK组在治疗操作期间15 min内UMSS镇静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补救、体动发生率较低(P<0.05),低氧血症、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伢典化学机械去龋系统创伤小、疼痛轻,配合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滴鼻对2~5岁儿童镇静效果满意,对呼吸、心率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为不合作的患儿提供满意的镇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儿童 龋齿
下载PDF
开窗术治疗颌骨含牙囊肿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含牙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颌骨含牙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使囊腔与口腔直接相通,并定期随访复查,了解囊肿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感染,术后复查X线片或CT片,见囊肿明显缩小,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含牙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颌骨含牙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使囊腔与口腔直接相通,并定期随访复查,了解囊肿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感染,术后复查X线片或CT片,见囊肿明显缩小,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结论颌骨含牙囊肿开窗术治疗可使囊肿体积逐步缩小,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含牙囊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牙囊肿 开窗术 分析
下载PDF
Pacman皮瓣在头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黎 +4 位作者 李广学 志成 文毅 陈春华 张艺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Pacman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02-2016-07间,我院应用Pacman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缺损面积为1.0 cm×1.0 cm^4.0 cm×4.0 cm,创面旁设计皮瓣,设计方法几乎与传统的“V-Y成... 目的:探讨Pacman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02-2016-07间,我院应用Pacman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缺损面积为1.0 cm×1.0 cm^4.0 cm×4.0 cm,创面旁设计皮瓣,设计方法几乎与传统的“V-Y成形术”相同,但不切断V形瓣的两个三角部分,三角基底部充分游离后对合到一起,同传统的V-Y皮瓣一样推进后覆盖缺损。结果:30例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无需矫正猫耳畸形,外形恢复良好。术后进行2~15个月随访,患者对术后功能、皮肤感觉及外观均满意。结论:对于头面部中等大小皮肤软组织缺损,Pacman皮瓣法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man皮瓣 缺损 重建 面部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对颌骨骨折稳固作用的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L/DL)LA(70/30)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于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对19例颌骨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L/DL)LA(70/30)进行内固定术.结果除1例患者(左下颌颏孔区骨折)出现一块可吸收板断裂取出外...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L/DL)LA(70/30)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于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对19例颌骨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L/DL)LA(70/30)进行内固定术.结果除1例患者(左下颌颏孔区骨折)出现一块可吸收板断裂取出外,其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固定稳定,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SR-P(L/DL)LA(70/30)在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中,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和固位,是颌骨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 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技术)治疗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15例不同类型的开畸形病例进行矫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2~3月)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磨牙形成相对稳定的尖窝咬合关系,达...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技术)治疗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15例不同类型的开畸形病例进行矫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2~3月)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磨牙形成相对稳定的尖窝咬合关系,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以有效竖直后牙,得到以牙性变化为主的平面的变化,有效、快速矫治前牙开。具有疗效好、疗程短、适应症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曲方丝弓 开 畸形
下载PDF
面部犬咬伤的治疗经验总结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黎 +2 位作者 志成 文毅 陈春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回顾面部犬咬伤的整形外科处理经验,提高面部犬咬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5-12我院颌面外科诊治的65例面部犬咬伤患者。对所有患者接种狂犬疫苗,清创处理,一期缝合,其中53例患者直接缝合,对于12例(18.5%)软组织... 目的:回顾面部犬咬伤的整形外科处理经验,提高面部犬咬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5-12我院颌面外科诊治的65例面部犬咬伤患者。对所有患者接种狂犬疫苗,清创处理,一期缝合,其中53例患者直接缝合,对于12例(18.5%)软组织缺损较大的患者予以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结果:伤口甲级愈合62例,伤口感染3例,经清创后延期再次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63例患者面部外观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满意;2例患者术后伤口瘢痕明显,患者不满意,术后8、12月再次瘢痕切除,修正后满意。结论:对于面部犬咬伤患者,按照整形外科原则,小的软组织损伤直接清创缝合,软组织缺损较大者采取邻近皮瓣转移术一期修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犬咬伤 整形外科 治疗
下载PDF
1例颜面部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的修复治疗
8
作者 朱黎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643-644,共2页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是黑色素细胞痣的一种,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范围广泛,修复治疗很困难,尤其是位于颜面部的巨痣,因影响外貌美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我科于2007年8月收治1例颜面部先天性巨型黑色...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是黑色素细胞痣的一种,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范围广泛,修复治疗很困难,尤其是位于颜面部的巨痣,因影响外貌美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我科于2007年8月收治1例颜面部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患者,采用额部皮瓣移植修复及分期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改善外观和保持正常功能的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痣 修复治疗 先天性 颜面部 巨型 皮肤良性肿瘤 皮瓣移植修复 心理障碍
下载PDF
锥形束CT联合曲面体层X线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检查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邓坤 许咏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联合曲面体层X线作为术前检查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手术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患者的...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联合曲面体层X线作为术前检查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手术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接受曲面体层X线检查的患者(44例,71颗牙),观察组为接受曲面体层X线联合CBCT检查的患者(63例,105颗牙)。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的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两组患者上下中切牙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上下中切牙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7 d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牙根与下颌管关系为“重叠”的智齿中,观察组下槽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邻牙松动、面部肿胀、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BCT联合曲面体层X线检查用于术前检查可增加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安全性,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和张口受限情况,减少下槽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X线 下颌阻生智齿 张口受限 下槽神经损伤
下载PDF
基于血液动力学的左心耳结构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润心 李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74-274,共1页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引发房颤患者卒中的血栓,90%来源于左心耳,由于左心耳的结构特殊性,其内的流动力学特征表现不同。对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获取有卒中病史(n=10)与无卒中病史(n=10)的持续...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引发房颤患者卒中的血栓,90%来源于左心耳,由于左心耳的结构特殊性,其内的流动力学特征表现不同。对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获取有卒中病史(n=10)与无卒中病史(n=10)的持续性房颤忠者的左心房的CT影像数据,通过对CT影像数据的处理,获取左心房内流域的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左心房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左心耳 左心房 持续性房颤 房颤患者 血液动力学 流动力学 CT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