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志燕 章如松 +5 位作者 余波 王小 陆珍凤 石群立 周晓军 沈勤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 )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总结6例PEH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仔细观察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免疫表型,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PEH临床症状隐匿,影像学多表现肺部多发小结节...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 )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总结6例PEH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仔细观察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免疫表型,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PEH临床症状隐匿,影像学多表现肺部多发小结节。病理镜下表现嗜酸性小结节边界尚清,结节中央区肿瘤细胞稀少、陷在变性间质中不易察觉,周边部肿瘤组织较丰富,凸向肺泡腔内呈“铸型”填充生长。瘤细胞边界不清,细胞异型性小,胞质内见空泡和红细胞,形成原始血管腔。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ERG、CD34及第八因子相关抗原。随访8个月-5年,1例诊断半年后发生骨转移,目前所有患者情况均可。结论 PEH少见,术前难以诊断,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也极易误诊为肺部良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PEH属于低-中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肿瘤 内皮细胞 抗原 CD31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Antigens CD31
原文传递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秋媛 王璇 +4 位作者 魏雪 王小 马恒辉 陆珍凤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05至2019年收集的对15例ESC RCC进行光镜观察、...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05至2019年收集的对15例ESC 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8例。患者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3岁,平均随访22个月,均无病生存。镜下肿瘤呈囊性及实性生长结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内可观察到嗜碱性的颗粒状物或嗜酸性小球。15例ESC RCC细胞角蛋白(CK)20均阳性,13例CK20呈特征性点灶状阳性表达,CK7多数阴性,仅4例局灶阳性表达,CD10在6例中至少局灶阳性,信号通路相关的指标mTOR、S6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4/15和6/15,Cathepsin K、Melan A和HMB45在12/15、6/15和2/15的病例中至少局灶阳性表达,TFE3、TFEB、CA9和CD117均阴性。高通量DNA靶向测序证实10/10的病例中存在TSC1/TSC2基因突变。结论ESC 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好发于青壮年,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生物学行为惰性,有望成为一种独立的肾癌亚型,明确诊断该肿瘤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预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2
3
作者 饶秋 夏秋媛 +4 位作者 王小 贺慧颖 赵明 滕晓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2-1241,共10页
肿瘤分子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对肾细胞癌的分类和诊疗方案产生重大影响,这也促使病理诊断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和理念。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学组(筹)专家委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参考了2019年... 肿瘤分子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对肾细胞癌的分类和诊疗方案产生重大影响,这也促使病理诊断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和理念。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学组(筹)专家委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参考了2019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对肾细胞癌分子病理诊断建议,制定本共识,重点介绍肾细胞癌分子病理学的最新进展及应用,供国内病理同仁们理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分子病理 诊疗方案 男性生殖 病理诊断 专家共识 最新研究进展 紧跟时代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组织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再利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雪 李锐 +5 位作者 王璇 王小 吴楠 章如松 马恒辉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6-638,共3页
乳腺癌标本,尤其是标本量较少或难以获取的样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结果,满足病理诊断的需求,是一种标本回收利用的好方法,为稀缺或难以获取的临床样本后续分子检测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位杂交检测 乳腺癌 组织切片 荧光 再利用 病理诊断 回收利用
原文传递
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小 章如松 +5 位作者 李锐 叶胜兵 王璇 夏秋媛 周晓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5-950,共6页
目的 探讨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Xp11 neoplasm with melanocytic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诊断的21例伴有... 目的 探讨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Xp11 neoplasm with melanocytic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诊断的21例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TFE3相关融合基因扩增研究,并随访.结果 患者男性7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4~57岁,平均年龄32.8岁.发病部位:肾脏11例,盆腔3例,胰腺、腹膜后、肾上腺、小肠、前列腺、宫颈及阑尾各1例.组织学上,肿瘤由丰富的纤维血管网分隔呈巢状或腺泡状结构,缺乏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呈上皮样,胞质透明至嗜酸,核仁可见,缺乏梭形细胞及脂肪成分.大多数病例中(16/21)出现黑色素沉着.21例均强阳性表达TFE3和Cathepsin K.18例色素性标记HMB45/Melan A中等至强阳性表达,3例HMB45/Melan A灶性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和PAX8.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FE3分离探针显示21例均存在异常TFE3分离信号;TFE3相关融合探针显示16例SFPQ-TFE3融合信号,2例NONO-TFE3融合信号,1例ASPL-TFE3融合信号,1例MED15-TFE3融合信号,另1例未测得融合基因信号.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9例扩增出SFPQ-TFE3融合基因,1例扩增出NONO-TFE3融合基因,1例扩增出MED15-TFE3融合基因.1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2~74个月,6例死亡,3例复发转移,6例无病生存.结论 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属于恶性的间叶源性肿瘤,应与Xp11易位性肾癌及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区分开来,同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史倩芸 王小 +2 位作者 付尧 吴鸿雁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ESC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例ESC RCC中不同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ESC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例ESC RCC中不同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ESC RCC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66岁。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胞质红染的嗜酸性细胞构成,实性区腺管状排列,其内可见微囊和巨囊性区域,可见胞质内嗜碱性或嗜酸性粗细不等的颗粒状彩斑。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PAX8和CK20,可出现Melan-A和Cathepsin K的表达,不表达CK7、CD117。2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2~26个月。结论ESC RC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较为典型,免疫组化检测可明确诊断,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性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有核极向倒置特征的乳头状肾肿瘤临床及分子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吉荣浩 王小 +6 位作者 李锐 叶胜兵 王璇 马恒辉 陆珍凤 饶秋 夏秋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核极向倒置特征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预后。方法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2013—2019年诊断的9例PRNRP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伴有核极向倒置特征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预后。方法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2013—2019年诊断的9例PRNRP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基因测序等,并进行随访,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0.1岁,平均随访29个月,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均无病生存。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表面覆盖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胞质颗粒嗜酸性,最突出的特点是肿瘤细胞核位于远离基底膜的胞质顶部,且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未见或极少见核仁。9例PRNRP免疫组织化学均弥漫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7、E-cadherin,不同程度表达P504s,CD10和CD117阴性,Ki-67阳性指数1%~3%,与普通乳头状肾细胞癌不同,9例PRNRP均特征性的阳性表达GATA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8例PRNRP不存在第7、17号染色体三倍体。KRAS基因测序证实8/9例中存在KRAS基因错义突变。结论PRNRP是一种具有可被识别的形态学特征的乳头状肾细胞癌亚型,并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生物学行为惰性,是否将其定义为“癌”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明确诊断PRNRP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易位性肾癌及间叶性肿瘤的新认识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小 夏秋媛 +1 位作者 周晓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9-573,共5页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包括了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TFE3、TFEB和TFEC。基因家族易位性肾癌包括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新增的t(6;11)(p21.2;q13)/MALAT1-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包括了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TFE3、TFEB和TFEC。基因家族易位性肾癌包括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新增的t(6;11)(p21.2;q13)/MALAT1-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易位性肾癌根据易位的靶基因不同,分为多种不同亚型,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预后具有差异,并各具特征。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其基因谱也在不断壮大,对不同亚型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一些亚型形态学上极具特征,而由于罕见,WHO也未给出描述,使诊断变得困难。此外,近年来关于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易位的间叶源性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然而其命名却不尽相同,容易引起困惑。为此我们对此类肿瘤进行梳理和概括,并阐述我们对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易位性肾癌及间叶性肿瘤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小眼畸形 间叶性肿瘤 易位 肾癌 间叶源性肿瘤 基因融合
原文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在诊断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 倪皓 +1 位作者 周晓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9-894,共6页
软组织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有时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约1/3的软组织肿瘤都有特征性的分子改变,例如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S/PNET)、脂肪肉瘤、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为一种稳定、... 软组织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有时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约1/3的软组织肿瘤都有特征性的分子改变,例如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S/PNET)、脂肪肉瘤、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简便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也成为诊断软组织肿瘤中非常实用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鉴别诊断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分子遗传学 应用 尤文肉瘤
原文传递
第5版WHO肾脏肿瘤新分类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 夏秋媛 +2 位作者 于文娟 周晓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内容涵盖多器官、多类型肿瘤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的重要进展,其中肾脏部分不仅更新了对已知肿瘤的认识,也新增了多种独特的肿瘤类型,本文就第5版WHO中肾脏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 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内容涵盖多器官、多类型肿瘤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的重要进展,其中肾脏部分不仅更新了对已知肿瘤的认识,也新增了多种独特的肿瘤类型,本文就第5版WHO中肾脏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予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分子病理 肿瘤类型 生殖器官肿瘤 组织病理 WHO 泌尿
原文传递
X染色体内易位/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一诺 王小 +5 位作者 夏秋媛 王刚平 孙树艳 赵林飞 周晓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细胞癌中2种罕见基因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特征性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9年至2016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集的10例NONO-TFE3肾细胞癌和4例RBM10-TFE3肾细...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细胞癌中2种罕见基因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特征性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9年至2016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集的10例NONO-TFE3肾细胞癌和4例RBM10-TFE3肾细胞癌,分别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FISH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随访。结果NONO-TFE3肾细胞癌由比例不等的"分泌期子宫内膜样腺体"和片状的上皮样细胞混合组成,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有形态学交叉。RBM10-TFE3肾细胞癌中大多数出现双相结构,即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腺管状和/或乳头状结构与小细胞区域形成的"假菊形团样"结构混合存在,另可见胞质空泡化、核沟和沙砾体等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ONO-TFE3肾细胞癌均中等至强阳性表达TFE3、CD10、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PAX8,CK7、Cathepsin K、Melan A、HMB45、Ksp-cadherin、波形蛋白和CD117均阴性。RBM10-TFE3肾细胞癌强阳性表达TFE3、Cathepsin K、CD10、Ksp-cadherin、P504s、RCC、PAX8和波形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和Melan A所有病例中均灶性阳性,TFEB、HMB45和CK7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3%~8%(平均约5%),且不同的组织学区域内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有所不同:PAX8、P504s、Ksp-cadherin在上皮样细胞区域表达,而在小细胞区域几乎不表达;上皮样细胞区域内Ki-67阳性指数高于小细胞区域。在分子方面,NONO-TFE3肾细胞癌中有6例扩增出融合基因产物,5例为NONO基因的第7号外显子和TFE3基因的第6号外显子融合,1例NONO基因的第9号外显子和TFE3基因的第5号外显子融合;4例RBM10-TFE3肾细胞癌均扩增出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RBM10基因的第5号外显子和TFE3基因的第17号外显子。在FISH检测中,10例NONO-TFE3肾细胞癌均表现为距离固定且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原位杂交 荧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 王璇 +3 位作者 章如松 程凯 夏秋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succinate dehydrogen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SDH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至2019年间11例SDH RCC进行光镜观...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succinate dehydrogen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SDH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至2019年间11例SDH 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超微结构研究及随访,并对其中7例进行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分析其分子病理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7例。患者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4岁,中位年龄41岁。低倍镜下,该类型肾癌以实性片状、小管状结构为主,局部有微囊改变,其中4例呈巢团状、梁索状结构分布于疏松水肿的间质或瘢痕周围,类似于嗜酸细胞腺瘤。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胞质呈絮状嗜酸性,可见特征性的半透明空泡。琥珀酸脱氢酶B在8例中呈明确阴性表达,有阳性内对照;其余3例肿瘤细胞呈片状或灶性微弱表达,而肿瘤内正常肾小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高通量DNA靶向测序显示,7例送检病例(包括3例琥珀酸脱氢酶B表达不明确的病例)中均检测出琥珀酸脱氢酶B基因致病性突变,未见琥珀酸脱氢酶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其中4例为琥珀酸脱氢酶B错义突变,1例移码突变,1例剪接突变,还有1例为获得终止密码子突变。结论SDH RCC是一种特殊类型且具有遗传倾向或伴随其他癌症综合征的肾细胞癌,在诊断该类型肾癌时应建议患者行高通量测序检测相关突变情况明确诊断,并密切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琥珀酸脱氢酶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皮样肉瘤10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
13
作者 方茹 章如松 +3 位作者 王小 叶胜兵 夏秋媛 饶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06—2018年病理科共10例ES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利用二代测序检测其相关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10...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06—2018年病理科共10例ES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利用二代测序检测其相关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10例ES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7.3岁)。组织学诊断包括经典型9例、近端型1例。在10例ES标本中,发生SWI/SNF复合物家族基因突变7例,其中SMARCB1拷贝数缺失4例,是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次,还包括ARID1A基因突变2例、ARID5B基因突变1例、ARID1B基因突变1例及SMARCA4基因突变1例;同时还检测到5例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突变。同一个病例亦可同时存在多种SWI/SNF复合物家族基因的异常:其中以SMARCB1和其他基因突变共存较为常见。结论ES有多种形态学亚型,诊断上较为困难,SWI/SNF复合物家族基因突变在ES中频繁出现。其中SMARCB1的占比最高,其失活的分子机制通常为拷贝数缺失。二代测序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测序方法,可有效筛选相关基因突变,为临床医师提供潜在治疗靶点,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诊断 上皮样肉瘤 基因突变 回顾性研究 临床医师 PI3K 病理科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伟 袁德利 +1 位作者 王小 向雪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开腹组(39例,使用常规开腹治疗),研究组(39例,使用腹腔镜下患侧输...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开腹组(39例,使用常规开腹治疗),研究组(39例,使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并讨论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取得一定的效果,实施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得分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实施常规治疗的常规开腹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得分,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卵管切除术 异位妊娠 手术创伤 并发症
下载PDF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不同点眼频次兔眼组织药代动力学比较
15
作者 王小 赵欣 +3 位作者 祖薇 沈旭 陈世超 杨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1-62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兔眼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点眼后在眼组织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94只健康新西兰兔。任意选取10只新西兰兔不给予任何药物用于空白组织获取,将剩余84只按照随机数...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兔眼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点眼后在眼组织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94只健康新西兰兔。任意选取10只新西兰兔不给予任何药物用于空白组织获取,将剩余8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单次给药组36只和多次给药组48只,雌雄各半,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单次给药组左眼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分别于点眼后0.5、1、3、5、7、10 h收集泪液后进行心脏取血并处死,分别取房水、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多次给药组左眼每次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每天3次,分别于连续给药第4和第6天首次给药后0.5 h,第7天首次给药后0.5、1、3、5、7、10 h进行心脏取血和眼组织收集。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预处理各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计算实验兔血浆及眼组织中加替沙星的达峰浓度(C_(max))、达峰时间(T_(max))、曲线下面积(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流动相采用甲醇-0.1%乙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采用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以环丙沙星为内标物,并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对方法的选择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稳定性进行验证。结合加替沙星对眼部常见感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90)),计算各组织和血浆C_(max)/MIC_(90)和AUC/MIC_(90)值。结果加替沙星在各眼组织和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角膜组织中的日间准确度为-1.5%~6.0%,日间精密度≤15%;角膜组织中的提取回收率为92.0%~94.8%,经内标归一化计算得到的低、中、高浓度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均不大于3.3%,单次给药后加替沙星在眼前节和后节组织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分布,AUC 0-t从高到低分别为泪液、角膜、结膜、虹膜-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眼用凝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刘鑫 王璇 +7 位作者 叶胜兵 李学广 方茹 王小 章如松 陆珍凤 饶秋 夏秋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鉴别诊断,同时寻找敏感的客观指标辅助诊断。方法收集14例LO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其中8例送检...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鉴别诊断,同时寻找敏感的客观指标辅助诊断。方法收集14例LO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其中8例送检了高通量靶向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4例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46~88岁,中位年龄57.5岁,平均61.1岁,平均随访6~90个月,1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余无瘤生存;镜下肿瘤以实性片状、小巢状结构为主,常兼有大片出血与疏松水肿区域;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细胞核圆,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周空晕,不易见核皱缩、核多形。免疫表型:LOT免疫表型一致性较好,所有病例均呈现经典的CK7+/CD117-表型(14/14,100%);CD10、CK20、vimentin均呈阴性(0/14,0);Ki67增殖指数1%~3%;此外,新提出的鉴别抗体GPNMB(14/14,100%)弥漫强阳性;GATA3(14/14,100%)至少部分区域中等程度核阳性。高通量测序:8例送检NGS测序,均有MTOR或TSC1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7例有MTOR基因突变,1例有TSC1基因突变)。结论LOT是一种低级别嗜酸性肿瘤,具有可辨识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偏向惰性生物学行为,是一种独立的嗜酸性肿瘤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NGS测序
下载PDF
1889例结直肠癌MSI、K-ras、N-ras和B-raf基因状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胜兵 李锐 +6 位作者 王小 王璇 章如松 马恒辉 陆珍凤 饶秋 夏秋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1889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SI)、K-ras、N-ras和B-raf基因检测,分析其基因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大标本共计1889例,通过PCR荧光法联合毛细管电泳法对1889例... 目的通过对1889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SI)、K-ras、N-ras和B-raf基因检测,分析其基因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大标本共计1889例,通过PCR荧光法联合毛细管电泳法对1889例结直肠癌进行MSI、K-ras、N-ras和B-raf检测,分析其基因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MSI与K-ras、N-ras和B-raf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并且对MSI自身位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8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更易发生于右侧结肠(16.4%)、黏液腺癌(14.9%)、分化程度较低(18.7%)、年龄偏低(8.3%)、淋巴结未转移(9.1%)以及B-raf突变(5.2%)的患者中,K-ras突变更易发生于右侧结肠(50.7%)、黏液腺癌(50.7%)、分化程度较高(52.1%)、微卫星低度不稳定或稳定型(42.2%)的患者中,而B-raf突变更易发生在MSI-H(6.9%)的患者中,而N-ras基因则与临床病特征关联性不强。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MSI、K-ras和B-raf基因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分析其基因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临床靶向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 N-RAS B-RAF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肾细胞癌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共识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小 +2 位作者 饶秋 赵明 滕晓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3-839,共7页
2016版WHO肾脏肿瘤分类以及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肾细胞癌的TNM分期系统均已进行了更新,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学组的专家委员会对这些变化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相关共识,以供病理工作者日常工作参考。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肾脏肿瘤 病理诊断 男性生殖 TNM分期系统 规范化 病理工作者 AJCC
原文传递
TLE1在单相梭形细胞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京澴 王璇 +4 位作者 王小 沈勤 杨万锐 李锐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TLE1蛋白在滑膜肉瘤等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及低分化肉瘤中的表达,探讨TLE1作为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E1、bcl-2和CD99在14例单相梭形细胞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5例... 目的观察TLE1蛋白在滑膜肉瘤等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及低分化肉瘤中的表达,探讨TLE1作为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E1、bcl-2和CD99在14例单相梭形细胞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5例Ewing肉瘤、4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2例纤维肉瘤、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未分化/未分类肉瘤中的表达。其中7例滑膜肉瘤采用FISH方法检测t(X;18)(p11.2;q11.2)染色体易位。结果 TLE1在滑膜肉瘤中阳性率为92.9%,在Ewing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以及未分化/未分类肉瘤中阳性率分别为20%、25%、40%、0%、20%、37.5%。强阳性率在滑膜肉瘤中为92.9%,未分化/未分类肉瘤中为12.5%,其余几类软组织肉瘤中均为0%。结论 TLE1对于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弥漫强阳性表达特征更有意义,有助于滑膜肉瘤与其他梭形细胞肉瘤及低分化肉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E1 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 低分化型滑膜肉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