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东南印支期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万里 宗秀 +1 位作者 李春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5-1067,共13页
中国东南部印支期花岗岩对亚洲大陆东部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在浙江东阳大爽以及松阳县东部靖剧地区发现两个印支期花岗岩体,大爽岩体和靖剧岩体。岩性为斑状石英正长花岗岩,二者都侵入到元古代基底中。大爽石英正长岩的LA-... 中国东南部印支期花岗岩对亚洲大陆东部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在浙江东阳大爽以及松阳县东部靖剧地区发现两个印支期花岗岩体,大爽岩体和靖剧岩体。岩性为斑状石英正长花岗岩,二者都侵入到元古代基底中。大爽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1±2.1~229.6±2.5Ma,靖剧岩体斑状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45.7±1.8Ma和241.2±2.7Ma,表明这两个岩体均为早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个花岗岩体富钾、高铝,富集轻稀土LREE及Rb、Th、U、K,亏损Ba、Nb、Sr、P、Ti,接近A型花岗岩的配分模式,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中国东南部一系列A型花岗岩或碱性正长岩的发现,表明东南沿海在印支期已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这种伸展可能是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碰撞之后的转换伸展,使得区域上断裂重新活化,岩浆沿断裂侵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南 印支期花岗岩 LA—MC-ICPMS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山东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素梅 李增学 +4 位作者 李伟 立峰 张玉林 刘海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太原组沉积物中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岩均较发育,常见的含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主要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的生物化石发育于台地相灰岩中,包括蜓类、牙形石等个体较大化石;主要发育植物化石有轮叶、科达木、宽带羊齿等;太原组沉积环境比较动荡,为河流相或者浅海相环境,其陆表海盆地层序及内部单元的典型界面有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海退界面和最大海退面,并依据其不同界面,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内晚石炭世的太原组地层为陆表海沉积序列,其沉积环境演化主要是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北煤田 太原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粒度分析
下载PDF
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荒漠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祯 李胜荣 +4 位作者 申俊峰 霍晓君 佟景贵 罗军燕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模拟降雨及降雨后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水分蒸发,研究了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荒漠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后的土壤饱和含水率是对照荒漠土壤的1.95倍,持水时间提高7天左右。这对于在干旱缺水的荒... 通过模拟降雨及降雨后自然条件下的土壤表面水分蒸发,研究了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荒漠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后的土壤饱和含水率是对照荒漠土壤的1.95倍,持水时间提高7天左右。这对于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防止荒漠化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城市污泥 持水性能 荒漠土壤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IBA、NAA和ABT对葫芦茶扦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郇树乾 桂花 +1 位作者 周旋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的葫芦茶枝条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25、50、100 mg/L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生根粉(ABT)处理对葫芦茶枝条成活率、平均生根数及平均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的ABT以及IBA和NAA各浓度处理... 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的葫芦茶枝条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25、50、100 mg/L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生根粉(ABT)处理对葫芦茶枝条成活率、平均生根数及平均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的ABT以及IBA和NAA各浓度处理的枝条成活率、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中50 mg/L IBA处理效果最好,50 mg/L NAA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茶 扦插 吲哚丁酸 萘乙酸 生根粉
下载PDF
浙东早白垩世岩浆混合作用:新昌小将岩体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春麟 +2 位作者 高万里 宗秀 赵志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93-4003,共11页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中多处发现了暗色包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了浙东新昌地区小将岩体的花岗岩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和地球化学新结果。锆石U-Pb定...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中多处发现了暗色包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了浙东新昌地区小将岩体的花岗岩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和地球化学新结果。锆石U-Pb定年表明寄主花岗岩(121.1±0.9Ma)与暗色闪长质包体(117.6±1.0Ma)近于同期形成于早白垩纪。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富钾、准铝质或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铕负异常(8Eu=0.23~0.30)和Sr、Ba、P和Ti等元素的亏损,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具有重稀土亏损的特征,与寄主花岗岩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呈现混合作用趋势。小将岩体的上述特征与浙东晚中生代和福建沿海同期的岩浆岩特征一致,它们可能都是在早白垩纪伸展构造背景下,起源于俯冲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或者演化为闪长质成分,并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为浙东及浙闽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早白垩世 浙东小将岩体
下载PDF
20%烯·戊·恶种衣剂研制及对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防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奥霖 谭兆岩 +5 位作者 陈华保 雍太文 龚国淑 杨文钰 常小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6,244,共8页
为研制一种防治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azole)原药、97%戊唑醇(tebuconazole)原药、98%恶霉灵(hymexazol)原药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禾谷镰孢、尖镰孢和腐皮镰孢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 为研制一种防治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azole)原药、97%戊唑醇(tebuconazole)原药、98%恶霉灵(hymexazol)原药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禾谷镰孢、尖镰孢和腐皮镰孢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配比。利用湿研磨法制备种衣剂,并进行室内盆栽苗验证。结果表明:烯效唑、戊唑醇和恶霉灵的配比为3∶1∶16时,对供试3种镰孢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采用20%烯·戊·恶悬浮种衣剂1.0~2.0 g/kg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发芽和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并可降低株高,且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尖镰孢和腐皮镰孢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83.3%以上,对尖镰孢根腐的防效高于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腐皮镰孢和禾谷镰孢根腐病与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效相当。本研究开发的20%烯·戊·恶悬浮种衣剂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根腐病田间化学防治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复配 种衣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欢欢 严雳 +5 位作者 雍太文 龚国淑 尚静 杨文钰 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8-604,共7页
【目的】明确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镰孢菌的种类。【方法】2016—2017年采集仁寿、崇州、雅安、荣县4个县市套作玉米茎腐病样品进行分离与纯化,采用形态特征及基于r 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鉴定镰孢菌种类,以幼苗刺伤接种法检测致病性... 【目的】明确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镰孢菌的种类。【方法】2016—2017年采集仁寿、崇州、雅安、荣县4个县市套作玉米茎腐病样品进行分离与纯化,采用形态特征及基于r 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鉴定镰孢菌种类,以幼苗刺伤接种法检测致病性。【结果】共获得103株纯培养物,其中71株为镰孢菌,包括层生镰孢菌、腐皮镰孢菌、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尖孢镰孢菌、藤仓镰孢菌和木贼镰孢菌,分离频率依次为35.21%、16.9%、15.49%、11.27%、8.45%、7.04%和5.63%,且各地区镰孢菌种类及分离频率存在差异;致病性测定表明,禾谷镰孢菌致病性最强,层生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次之,尖孢镰孢菌和木贼镰孢菌致病性较弱,藤仓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致病性最弱。【结论】四川套作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为层生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检测
下载PDF
浙东南晚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万里 宗秀 +1 位作者 李春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1-875,共15页
浙东南地区(江绍断裂带东南)是位于华南东北部濒太平洋的沿海地区,是理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重要地区。本次研究选取岩坦、梁弄、新铺3个典型的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体的研究结果,探... 浙东南地区(江绍断裂带东南)是位于华南东北部濒太平洋的沿海地区,是理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重要地区。本次研究选取岩坦、梁弄、新铺3个典型的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体的研究结果,探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新铺花岗岩的年龄为(145.8±1.4)Ma,表明浙东南地区晚侏罗世仍存在岩浆活动的记录;梁弄花岗岩和岩坦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06.2±1.4)和(94.7±1.4)Ma,代表早白垩世晚期典型的岩浆活动。地球化学特征上,3个岩体均富SiO2、Al2O3,具有高的A/CNK,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具显著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富集Rb、Cs、U、Th、Pb,亏损Ba、Sr、Nb、Ti,为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结合已有的资料,本次研究表明,新铺花岗岩形成在由侏罗纪挤压向白垩纪伸展转变的构造背景下,梁弄花岗岩和岩坦花岗岩形成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它们形成均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南 晚中生代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浙中地区晚侏罗世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高万里 +2 位作者 李春麟 宗秀 赵志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84-1699,共16页
在华南大陆东北缘浙中地区后山店及曹娥地区零星分布有小规模的花岗斑岩体,其LA-MC-ICP-MS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9.1±1.1)Ma和(150.3±1.6)Ma,表明其均为中生代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属于燕山早期晚阶段形成。两... 在华南大陆东北缘浙中地区后山店及曹娥地区零星分布有小规模的花岗斑岩体,其LA-MC-ICP-MS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9.1±1.1)Ma和(150.3±1.6)Ma,表明其均为中生代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属于燕山早期晚阶段形成。两个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0.96~1.28,多小于1.1,属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含量中等,具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中等至强的Eu亏损(0.10~0.40),总体表现出略呈右倾的"海鸥型"稀土配分曲线,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Nd、Hf、Y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明显亏损Ba、Sr、P、Ti等元素。后山店岩体为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曹娥岩体为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主要集中于-9.5^-2.9之间,均为负值,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变化范围主要集中于1364~1783 Ma,反映其物质来源可能为中元古代上地壳基底物质。结合前人成果,本文认为浙中晚侏罗世花岗斑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后造山板内拉张阶段,其形成年龄可能代表了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晚侏罗世 浙中地区
下载PDF
基于煤气化渣特性的环境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要平 +3 位作者 杨科 张丽娜 李昭静 周家豪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7,共11页
随着煤气化技术的兴起,煤气化渣(CGS)的产生量和堆存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煤化工基地亟需解决的问题。CGS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工业废物,因其富含SiO2、Al2O3、残余炭以及矿质营养成分,且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等特点,使其在制备吸附剂(... 随着煤气化技术的兴起,煤气化渣(CGS)的产生量和堆存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煤化工基地亟需解决的问题。CGS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工业废物,因其富含SiO2、Al2O3、残余炭以及矿质营养成分,且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等特点,使其在制备吸附剂(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陶瓷膜、混凝剂等)、土壤改良剂(土壤调节剂、堆肥、沙土改良等)、催化剂等领域存在天然优势。本文分析了CGS的粒度分布、孔隙结构、化学矿物以及元素组成,归纳了CGS基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了CGS基多孔材料对重金属、有机染料、氨氮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以及CGS应用于土壤调节剂、堆肥添加剂和沙土改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经济效益,未来研究中,应加强CGS的分级利用,实现其各自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介孔二氧化硅 分子筛 水体修复 土壤改良 催化剂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胜荣 +3 位作者 赵凯华 青春 李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7,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进行的岩相分析,结合K-Ar年龄测定发现该地区至少发生过3期火山活动喷发。主、微量元素研究显示,中性火山岩为亚碱性-弱碱性系列,流纹岩属低镁、低钛流纹岩系列,且为A型...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进行的岩相分析,结合K-Ar年龄测定发现该地区至少发生过3期火山活动喷发。主、微量元素研究显示,中性火山岩为亚碱性-弱碱性系列,流纹岩属低镁、低钛流纹岩系列,且为A型流纹岩;富集REE,Rb,Th,较强烈亏损Ba,Sr,P,Eu,Ti,表明原始岩浆可能由年轻成分与古老地壳混合部分熔融产生,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烈的斜长石、磷灰石、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并暗示其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该地区晚白垩世火山岩属于伸展背景下板内岩浆活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且多数属于非造山环境下的产物,这与该区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晚中生代 中酸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成因
原文传递
过程响应理论及其在湖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以辽河西部凹陷中北部地区Es_4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青春 贺萍 +2 位作者 危宇宁 武新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8-348,共11页
过程响应理论是在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盆地沉积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研究和响应研究两个方面,强调盆地演化过程对其沉积过程的控制意义。论文运用过程响应理论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北部地区Es4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 过程响应理论是在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盆地沉积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研究和响应研究两个方面,强调盆地演化过程对其沉积过程的控制意义。论文运用过程响应理论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北部地区Es4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受湖盆演化过程控制明显,有利的地形和水动力条件、有利的气候和水介质条件、有利的物源和白云岩化条件,这三个关键要素,共同铸就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北部地区Es4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运用过程响应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关键三要素,是建立更具指导作用和更具参考价值的湖相碳酸盐岩综合沉积模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过程响应理论 碳酸盐岩 辽河坳陷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浙东天台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及暗色包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3
作者 管琪 +3 位作者 高万里 李春麟 张聚全 赵凯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2-1529,共18页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4±1.2)Ma和(120.6±1.1)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K,并有Sr、Ba、P、Ti、Nb、Ta等元素的亏损,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多为低硅、富钠、偏铝质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具有弱的Eu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不同物质来源(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综合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浙东地区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是在燕山期弧后碰撞伸展引张的构造背景下,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深部壳源岩浆经混合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定位于浅成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天台地区 浙东
下载PDF
浙北绍兴地区新元古代早期铝质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春麟 +4 位作者 高万里 宗秀 青春 李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80,共11页
浙江北部地区位于扬子及华夏两大板块相交接的江绍断裂带的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石角、平水、桃红和西裘等岩体,年龄位于814Ma^932Ma之间。本文获得的该时期含白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960.1Ma±6.5Ma,为新元古... 浙江北部地区位于扬子及华夏两大板块相交接的江绍断裂带的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石角、平水、桃红和西裘等岩体,年龄位于814Ma^932Ma之间。本文获得的该时期含白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960.1Ma±6.5Ma,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iO2质量分数普遍较高,变化于72.89%~74.82%、w(CaO)为0.24%~1.44%、全碱含量较高(7.46%~8.50%)且K2O质量分数普遍高于Na2O(w(Na2O)为2.08%~4.41%、w(K2O)为3.22%~6.00%之间),A/CNK为0.98~1.34,为偏铝质到过铝质系列;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HREE=12.02~16.10),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1.02~24.16),具中等至弱的Eu负异常(δEu=0.21~0.85),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则相对亏损。以上特征均表明浙北绍兴地区新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类可能源于过铝质熔体,局部富集白云母晶簇的岩相学特征也表明岩石类型类似于富云母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PG),物质来源可能为富云母的变泥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环境更可能为同碰撞及后碰撞环境,与陆壳碰撞加厚导致的剪切重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铝质花岗岩 新元古代早期 浙北绍兴地区
原文传递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咔唑类含氮化合物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青春 贺萍 +1 位作者 武新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8-1144,共7页
分析和研究了69个样品的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数据,认为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沙三段咔唑类含氮化合物中的咔唑、甲基咔唑、二甲基咔唑及苯并咔唑等,与埋藏深度、成熟度和沉积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因此今后研究过程中可以考虑部分咔唑类含氮化合物... 分析和研究了69个样品的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数据,认为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沙三段咔唑类含氮化合物中的咔唑、甲基咔唑、二甲基咔唑及苯并咔唑等,与埋藏深度、成熟度和沉积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因此今后研究过程中可以考虑部分咔唑类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和比值作为成熟度指标和指相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类含氮化合物 成熟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浙中后山店花岗斑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春麟 +2 位作者 高万里 宗秀 朱骥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6,共8页
针对浙中地区后山店花岗斑岩体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的测定。测年结果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48.5 Ma±1.2 Ma(MSWD=1.4),说明浙中地区有晚侏罗世侵入岩的存在,属于燕山早期晚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其... 针对浙中地区后山店花岗斑岩体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的测定。测年结果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48.5 Ma±1.2 Ma(MSWD=1.4),说明浙中地区有晚侏罗世侵入岩的存在,属于燕山早期晚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成岩时代可能代表了古太平洋构造域下的板内岩浆活动和陆缘弧间的过渡阶段。锆石的εHf(t)值为-10.3^-3.5,均为负值,二阶段模式年龄tHf2(Ma)变化范围主要集中于1 400 Ma^1 829 Ma之间,反映其物质来源可能为中元古代下地壳基底物质,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幔源组分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山店 花岗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浙中
原文传递
不同处理方法对葫芦茶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郇树乾 +1 位作者 周旋 桂花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采用不同方法对葫芦茶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φ=98%的浓硫酸处理10min可使葫芦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0%和81%。该处理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种子萌芽快,建议在生产... 采用不同方法对葫芦茶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φ=98%的浓硫酸处理10min可使葫芦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0%和81%。该处理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种子萌芽快,建议在生产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茶 种子处理 发芽势 发芽率
下载PDF
冀西南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叠层砂质MISS组合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萍 青春 +5 位作者 申方乐 杨克基 马宝军 李伟 杜江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5-1014,共10页
在冀西南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沉积特征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沉积构造——“叠层”砂质MISS组合。其在平面上与岩层面齐平,仅表现为颜色的明显差异,轮廓清晰截然,且内部具同心圆状结构;垂向上,内部纹层多与外部不一致,除颜色差... 在冀西南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沉积特征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沉积构造——“叠层”砂质MISS组合。其在平面上与岩层面齐平,仅表现为颜色的明显差异,轮廓清晰截然,且内部具同心圆状结构;垂向上,内部纹层多与外部不一致,除颜色差异之外,还具有“叠层”特点,故将其命名为一种新的MISS类型——“叠层”砂质MISS组合。通过分析其产出背景、发育特征、成因及演化特点,认为叠层砂质MISS组合主要形成于潮坪相潮下和潮间环境,包括典型叠层砂质MISS(可演变为颗粒状砂质MISS、叠合砂质MISS等)和非典型砂质MISS,且随着沉积环境的变化,具有向碳酸盐岩MISS或常规MISS演化的趋势。叠层砂质MISS组合的发现和研究,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中元古界 赵家庄组 叠层砂质MISS
下载PDF
基于STM8 的桥梁检测与智能管理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冰 陈海贞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20年第3期39-46,52,共9页
针对桥梁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桥梁存在的安全和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8的桥梁检测与智能管理系统,系统以STM8为主控芯片,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TEMT6000环境光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利用ESP8266 WiF模块、OLED显示屏、报警模... 针对桥梁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桥梁存在的安全和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8的桥梁检测与智能管理系统,系统以STM8为主控芯片,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TEMT6000环境光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利用ESP8266 WiF模块、OLED显示屏、报警模块及交通信号灯等模块实现桥梁的超重检测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成本低且精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8 超重 传感器
下载PDF
四川带状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小丽 +4 位作者 Muhammad Naeem 李红菊 武晓玲 雍太文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321,共8页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序列分析以及致病...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和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asiaticum和D. phaseolorum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大豆种腐病 镰孢菌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