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苹果园深层土壤干燥化特征 被引量:48
1
作者 曹裕 李军 +5 位作者 张社红 亚莉 程科 玉玲 M.Naveed Tahir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72-79,共8页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深层土壤干燥化特征及其区域分布规律,测定了其半湿润黄土台塬区(Ⅰ)、半湿润易旱黄土旱塬区(Ⅱ)、半湿润偏旱和半干旱黄土丘陵区(Ⅲ)等不同气候和地貌类型区32块苹果园地0~1500cm土层土壤湿度,定量比较和分...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深层土壤干燥化特征及其区域分布规律,测定了其半湿润黄土台塬区(Ⅰ)、半湿润易旱黄土旱塬区(Ⅱ)、半湿润偏旱和半干旱黄土丘陵区(Ⅲ)等不同气候和地貌类型区32块苹果园地0~1500cm土层土壤湿度,定量比较和分析了各类型区苹果园地深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及其土壤干燥化特征。结果表明:1)Ⅰ、Ⅱ、Ⅲ区苹果园地0~15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依次为17.53%、13.44%和10.29%,土壤有效贮水量依次为1273.70、973.98和864.05mm,土壤水分过耗量依次为199.93、465.10和362.70mm,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依次为8.47、26.29和23.44mm/a。人工补灌、树龄、种植密度和地貌类型等因素影响果园土壤湿度和土壤干燥化程度。2)各区有补充灌溉的果园土壤剖面湿度显著高于旱作果园,不存在或部分土层存在干燥化现象;旱作果园土壤剖面均存在深厚的干燥化土层。3)Ⅰ、Ⅱ和Ⅲ区有补充灌溉的苹果园地土壤干燥化指数(SDI)分别为-8%、-11%和-34%;旱作果园土壤干燥化指数(SDI)分别为32%、50%和46%,各类型干层厚度分别达到或超过790、1297和910cm。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苹果园地深层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苹果生产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果园 黄土高原 干燥化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洪利 李军 +2 位作者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通过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深松、翻耕三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时,免耕与其它处理相比,增大了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其土壤干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3%和5%,但较冬... 通过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深松、翻耕三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时,免耕与其它处理相比,增大了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其土壤干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3%和5%,但较冬小麦耕作处理前每层平均下降5%;免耕条件下,湿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11%和32%,较冬小麦耕作处理前每层平均下降42%;免耕可增加土壤蓄水量,收获期土壤蓄水量为373.1 mm,较深松和翻耕提高17%和8%;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冬小麦收获期水分入渗速率逐渐减少;且不同耕作方式水分入渗速率为免耕>深松>翻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硬度 团聚体 土壤蓄水量 入渗速率 冬小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苜蓿-粮食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34
3
作者 孙剑 李军 +3 位作者 美艳 方新宇 任晶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9,共7页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0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均超过1000cm,6年生苜蓿地1000~1500cm土层仍为干燥层,土壤平均湿度为9.68%;采用草粮轮作能明显减小苜蓿草地干层的厚度和范围,0~1000cm土壤水分较10年生苜蓿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轮作2、6、8、12和18a粮田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25.2mm/a,年均累积恢复土层厚度123.1cm,0~300cm土层水分恢复程度较高,且轮作年限愈长,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18a粮食作物后0~660c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量达到了531.1mm;苜蓿草地适宜翻耕年限为5~6a,且6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壤水分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23.8a,该地区适宜的苜蓿-粮食轮作模式为"5~6年生苜蓿→24年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半干旱偏旱区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土壤干燥化
下载PDF
高校依法治校理论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3,共3页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理性选择和时代要求;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追求;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理性选择和时代要求;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追求;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尚不完善。要做到依法治校,必须贯彻法治的要求,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有效监督为保证,以司法救济为补充,实现高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价值与意义 路径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还原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红妮 +2 位作者 黄晶 李军 胡运高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6-126,共11页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伤流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日均变化量(RCEH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日均变化量(RCRRM值)和土壤二价铁含量日均变化量(RCFe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稻移栽后14~18 d土壤RCEH值最低,移栽后10~14 d和14~22 d土壤RCRRM值(0.28~0.62 cmol/(kg·d))和RCFe值(5.0~31.6μg/(kg·d))达到最大。2)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与覆盖相比,油菜秸秆翻埋对水稻根系伤流日均变化量(RC_(RBI))的影响时间更长,水稻根系体积日均变化量(RCRVT值)和质量日均变化量(RCRQT值)的缓慢增长期延长了4 d。3)水稻移栽后10~22 d,油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移栽后27~32 d,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苗期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显著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和根系活力(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在四川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还田量以全量还田为宜,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以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根系 水稻 秸秆还田 四川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小芳 李军 +3 位作者 赵玉娟 程积民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 建立固原半干旱丘陵区WinEPIC模型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修订柠条作物参数,验证模型的精度及在该区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林地水分生产力和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进行30 a长期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10 a柠条生长主要依靠土壤储水和降水,水分生产潜力稳定且无水分胁迫,但已出现土壤干层;生长10 a以后随着柠条根系的下伸,土壤水分亏缺加剧,水分生产力随降水量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9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柠条生长初期(1-10 a)9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以101.0 mm/a的速度递减,此后长期在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由此得出,固原丘陵区柠条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10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灌木林地 水分生产潜力 土壤水分动态 EPIC模型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系统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巍 郝明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5,共7页
黄土高原的土壤干燥化是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土壤干层形成和恢复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体系和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的影响。结果... 黄土高原的土壤干燥化是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土壤干层形成和恢复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体系和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玉米地土壤水分减少最多的月份大多出现在8月或9月,小麦地主要出现在5、6、7月3个月,苜蓿地主要出现在6月或8月;1985-1990年的6a间,玉米、小麦和苜蓿地生育期内0~2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裸地平均分别减少了32.52、60.27和86.47mm。旱作玉米地的土壤水分在平水年型可以得到完全恢复;旱作小麦地在丰水年型或者遇到强降雨的月份土壤水分在0~3m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但较难恢复到试验初期的土壤水分。旱作苜蓿地0~3m范围的土层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6~10m的土壤水分很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水分 作物 恢复 黄土高原 小麦 玉米 苜蓿
下载PDF
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凯 +1 位作者 陈廷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11期1006-1007,1011,共3页
现代预防医学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应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培养方式;依托预防医学精品课程,构建预防医学教育大平台;树立新的预防医学教育理念,重视教学模式创新;突破传统预防医学的思维定势,发挥创造性思维;拓展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 现代预防医学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应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培养方式;依托预防医学精品课程,构建预防医学教育大平台;树立新的预防医学教育理念,重视教学模式创新;突破传统预防医学的思维定势,发挥创造性思维;拓展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实施创新性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 精品课程 创造性思维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与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25
9
作者 美艳 李军 +3 位作者 孙剑 方新宇 任晶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26-4534,共9页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值为6.6%,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702.8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率147.1 mm/a,达到强烈干燥化程度,苜蓿连作5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000cm,苜蓿连作8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360cm,苜蓿草地合理利用年限为7a。(2)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4~7a和25a粮食作物等5类粮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介于6.74%~11.95%,土壤贮水量恢复值介于210.6~887.3mm,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为80.8mm/a。轮作6a后粮田土壤干层轻度恢复程度以上深度达到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需要13a以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的粮草轮作模式为:7a苜蓿→13a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粮草轮作 土壤水分恢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的模拟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军 +2 位作者 邵明安 赵玉娟 李小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普遍发生,日益严峻地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分析和比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趋势、深层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差异,能够为黄土高原因地制...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普遍发生,日益严峻地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分析和比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趋势、深层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差异,能够为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地营造刺槐林提供科学依据。在WinEPIC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参数数据库组建与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洛川和长武、半干旱地区延安和固原等地1-45年生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洛川、长武、延安和固原的刺槐林地连年净生产力模拟值在5-8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后,随着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5.33×103、4.56×103、4.03×103和3.35×103kg.hm-2.a-1;1-7年生刺槐林地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洛川、长武、延安和固原刺槐林地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164.3、165.7、187.1和190.0mm.a-1,8-45年生刺槐林地有效含水量在0-250mm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1-9年生刺槐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且土壤干层逐年加厚,7-9年生时土壤干层厚度已经超过10m,8-45年生刺槐林地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和长武刺槐林地水分生产力较高且相对稳定,刺槐林地生长期可以超过45年;而延安和固原刺槐林地水分生产力较低且稳定性差,刺槐林稳定生长期不超过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刺槐 土壤干燥化 黄土高原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渭北旱塬苹果园地产量和深层土壤水分效应模拟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社红 李军 +1 位作者 亚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767-3777,共11页
为了研究实时气象条件下渭北旱塬不同生长年限苹果园地产量变化趋势和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模型适用性与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62—2001年期间洛川旱塬苹果园地产量演变动态和深层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实时气象条件下渭北旱塬不同生长年限苹果园地产量变化趋势和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模型适用性与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62—2001年期间洛川旱塬苹果园地产量演变动态和深层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在模拟研究期间,洛川旱塬4—40年生苹果园产量整体上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初期产量逐渐增加,11—23年生达到最大值(平均为28.8 t/hm2),之后随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2)40a间苹果园地遭受的干旱胁迫日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与年降水量波动趋势相反。(3)1—15年生期间苹果园地平均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苹果园地0—10 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波动性降低,1—10年生、11—20年生和21—40年生期间发生土壤干燥化并且程度逐渐加剧,但干燥化速率逐渐减缓,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95.4、12、1.5 mm/a。(4)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苹果园地0—10 m土层土壤湿度逐渐降低、土壤干层分布深度逐渐加大,在14年生时超过了10 m,20年生以后2—10 m土层形成稳定的土壤干层。因此,基于土壤水分利用的苹果生长与果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20 a,最长不宜超过2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苹果园地 产量 土壤水分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军 +2 位作者 邵明安 赵玉娟 李小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25-3142,共18页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和半干旱区延安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1)长武和延安高密度(6000株/hm2)、中高密度(4500株/hm2...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和半干旱区延安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1)长武和延安高密度(6000株/hm2)、中高密度(4500株/hm2)、中低密度(3000株/hm2)和低密度(1500株/hm2)等4种处理刺槐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均呈现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年波动性降低的变化趋势,林地密度越高早期逐年生物量越高,后期逐年生物量差异缩小,两地均以低密度处理逐年生物量平均值和累积生物量模拟值最高;(2)4种密度处理45年生刺槐林地年均耗水量值基本相等,长武和延安分别为603mm和566mm,但生长前期年耗水量明显高于后期,并高于同期年降水量,林地密度越高前期耗水量越高,中期以后各密度处理耗水量基本接近且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林地密度越高干旱胁迫程度越重;(3)模拟生长初期,4种密度处理刺槐林地0~10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强烈的波动性降低趋势,长武各密度处理刺槐林地分别在7~23年生、延安分别在7~17年生之后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在0~200mm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4)4种密度处理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年度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且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密度越高土壤干层加厚速度越快,长武在26年生、延安在17年生时低密度处理刺槐林地土壤干层厚度均已超过10m,此后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5)长武和延安刺槐林地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以1500~3000株/hm2和1500株/hm2为宜,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最大年限分别为26a和1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林地 种植密度 水分生产力 土壤干燥化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构建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0
13
作者 高哲 +3 位作者 郭子林 马奎元 宋爱芹 曹明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第8期58-60,共3页
医学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永恒的主题。文章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专业建设、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济宁医学院在构建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一些探索、实践和经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医学教... 医学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永恒的主题。文章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专业建设、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济宁医学院在构建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一些探索、实践和经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与草粮轮作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方新宇 李军 +1 位作者 任晶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348-3356,共9页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8年以上。【结论】有利于土壤水分恢复的适宜草粮轮作模式是"10年生苜蓿→8年以上轮作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湿润区 紫花苜蓿 土壤干燥化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下载PDF
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廷 张凯 +3 位作者 文军 岳喜同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5期549-550,共2页
本文就医学生导师制产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做了简要概述。着重从实行导师制是学生的呼唤、教育的责任,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分制体制下的必然选择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和现... 本文就医学生导师制产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做了简要概述。着重从实行导师制是学生的呼唤、教育的责任,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分制体制下的必然选择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重点从建设什么样的导师队伍、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导师激励机制三个层面,论述了如何建立高效务实的本科生导师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发展 创新
下载PDF
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附5例X线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尚延海 李晓东 +1 位作者 李希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附5例X线分析)尚延海,李晓东,王学春,李希观肺透明膜病又称肺透明膜综合征,可由不同因素引起,如化学和放射损伤、登高、尿毒症、流感等,但一般临床上所指的肺透明膜病是指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一种... 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附5例X线分析)尚延海,李晓东,王学春,李希观肺透明膜病又称肺透明膜综合征,可由不同因素引起,如化学和放射损伤、登高、尿毒症、流感等,但一般临床上所指的肺透明膜病是指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一种病症。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经尸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诊断 肺透明膜病
下载PDF
施肥水平对长武旱塬地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军 郝明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了在实时气象条件下确定旱塬区适宜的肥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产量效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CK、N、NP处理产量模拟值与观测... 为了在实时气象条件下确定旱塬区适宜的肥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产量效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CK、N、NP处理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764和0.740,均达到显著水平,WinEPIC模型对不同肥力处理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模拟较为准确。模拟结果表明,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冬小麦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055、1.422、2.405和3.170t/hm2,不同肥力处理间差异显著,以中肥和高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旱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施肥水平 冬小麦产量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Otsu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申晓 常朝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295,共3页
Otsu算法分割图像时不依赖于图像的内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计算量大和实时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Otsu分割方法。该方法以Otsu算法中的类间方差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以当... Otsu算法分割图像时不依赖于图像的内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计算量大和实时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Otsu分割方法。该方法以Otsu算法中的类间方差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以当前分割阈值作为粒子的当前位置,以阈值更新速度作为粒子的当前速度,以粒子最优适应值的改进量作为惯性权重,在灰度空间动态搜索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与经典Otsu相当的分割效果,而且显著地缩短了分割时间,算法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OTSU 粒子群优化算法 惯性权重 适应值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旱作玉米田土壤干燥化效应与土壤水分承载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军 +1 位作者 蒋斌 胡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3-2066,共14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产量地区间差异显著,其年平均值分别为...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产量地区间差异显著,其年平均值分别为4.40、3.75、2.50、1.75t/hm2。施肥增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均显著,均表现为洛川>延安>寿阳>榆林;同一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地区施肥增产率最大值范围不同。(2)0~7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同一地区内肥力水平越高,春玉米耗水量越大,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值越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0~7m土层年度土壤有效水分增减量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不同肥力处理间的差异在模拟前期为显著,在模拟后期为不显著。(3)所有地区的春玉米在连作期间0~7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在经历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后,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土壤干燥化速度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不同肥力处理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干燥化速度加快。(4)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的适宜产量水平分别为5.25~5.54、4.26~4.58、2.34~2.74、1.37~1.62t/hm2,相应的施肥水平分别为N240(N240kg/hm2,P120kg/hm2)~N300(N300kg/hm2,P150kg/hm2)、N180(N180kg/hm2,P90kg/hm2)~N240(N240kg/hm2,P120kg/hm2)、N120(N120kg/hm2,P60kg/hm2)~N180(N180kg/hm2,P90kg/hm2)、N60(N60kg/hm2,P30kg/hm2)~N120(N120kg/hm2,P6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连作春玉米 WIN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施肥
下载PDF
延安油松人工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玉娟 李军 +2 位作者 李小芳 邵明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68,共8页
在EPIC模型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延安45年(1957~2001年)实时气象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地的水分生产力1、0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变化动态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以揭示较长时段内油松人工林地的水分生产力变... 在EPIC模型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延安45年(1957~2001年)实时气象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地的水分生产力1、0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变化动态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以揭示较长时段内油松人工林地的水分生产力变化规律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1~13年生(1957~1969年)油松人工林水分生产力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不大,土壤水分足够维持油松较高的生产力,生物量平均值为3.1 t/hm2;14~45年生(1970~2001年)油松人工林水分生产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波动与降水量波动呈相同的趋势,生物量平均值为2 t/hm2。(2)延安油松人工林地0~10 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模拟前期(1~8年生)在较高(1 300~1 490 mm)水平上波动,模拟中前期(9~15年生)呈现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模拟中后期(16~43年生)在较低水平上(0~180.0 mm)波动,模拟后期(44~45年生)油松死亡后土壤有效含水量逐年上升。(3)随着油松生长年限的延长和根系扎深,油松林地土壤的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14年生以后,1~10 m深层土壤湿度稳定维持在每米土层0.12 m左右的含水量状态,表明油松人工林地1~10 m土层已经全部干燥化。综上所述,延安油松人工林地水分持续利用的最大年限为15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水分生产力 土壤干燥化 EPIC模型 延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