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高龄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卢嬿 鲁智莉 +2 位作者 马翔 秦秀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3-1964,共2页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施行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82例82眼高龄(>70岁)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40例40眼,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2...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施行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82例82眼高龄(>70岁)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40例40眼,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2例42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7 d、1、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C)情况。结果 BUT:两组术后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SIt: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7 d后恢复;B组7 d开始减少,3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FSC: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术后7 d恢复,B组术后1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巩膜缘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 泪膜
下载PDF
眼眶淋巴瘤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分型免疫组化的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群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眼眶淋巴瘤是一种结外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为系统淋巴瘤在眼眶的局部表现,即继发性淋巴瘤。原发性淋巴瘤较为少见,多数为继发性。继发性眼眶淋巴瘤合并其他部位淋巴瘤,主要累及眼眶前部的眼前、泪腺区。眼眶淋巴瘤临床上... 眼眶淋巴瘤是一种结外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为系统淋巴瘤在眼眶的局部表现,即继发性淋巴瘤。原发性淋巴瘤较为少见,多数为继发性。继发性眼眶淋巴瘤合并其他部位淋巴瘤,主要累及眼眶前部的眼前、泪腺区。眼眶淋巴瘤临床上表现为眼睑肿胀等症状,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少见,结膜受累的患者具有特征的鱼肉样外观。近年来关于眼眶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报道不断增多,影像学诊断获得关注,但仍难以区别肿瘤良恶性质,易误诊漏诊,最后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文中就眼眶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病理分型、免疫组化分型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淋巴瘤 影像学诊断 病理及免疫组化分型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洪薇薇 马鹤 《当代医学》 2022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视力状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眼动脉(O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