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宁 杨成 +5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张静 谢亚宁 胡天斗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 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焙烧 ,低温下反应液相产物的分布符合S F方程 ;反应温度升高时 ,液...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 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焙烧 ,低温下反应液相产物的分布符合S F方程 ;反应温度升高时 ,液相产物中主要是甲醇和异丁醇 ;在高温下焙烧的催化剂 ,其催化活性较低 ,但即使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 ,异丁醇在液相高级醇 (C2 + OH)中也是主要的产物 .结合其他的一些反应结果与XRD ,BET ,TPR及EXAFS等表征结果 ,认为焙烧温度使催化剂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进而影响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使催化剂对合成低碳醇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Cu/Mn/NiZrO2催化剂 氧化锆 低碳醇 合成 异丁醇 催化性能
下载PDF
Cu/Mn/Ni/ZrO_2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组分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宁 陈小平 +2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46-149,共4页
针对Cu/Mn/Ni/ZrO2 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独特反应行为 ,制备了一系列模型催化剂以考察各组元的作用。结果表明 ,Cu是主要的合成醇类产物的活性组分 ,镍是催化剂上促进碳链增长的重要元素 ,同时也可使异丁醇的生成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 针对Cu/Mn/Ni/ZrO2 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独特反应行为 ,制备了一系列模型催化剂以考察各组元的作用。结果表明 ,Cu是主要的合成醇类产物的活性组分 ,镍是催化剂上促进碳链增长的重要元素 ,同时也可使异丁醇的生成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氧化锆既起载体的作用 ,也是合成异丁醇的主要活性组元。同时组元的相互组合也是催化剂合成不同种类醇产物的重要保证 ,Mn通过保证Ni、Cu等其它组元的高度分散 ,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并且避免了过量的甲烷等烃类的产生以及甲醇成为主要产物 ,同时Mn的存在还可能促进Ni与ZrO2 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Ni/ZrO2催化剂 合成气 低碳醇
下载PDF
醇类合成催化剂Cu/Mn/ZrO_2产物分布结构的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宁 陈小平 +2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17,共4页
考察了镍助剂调变的Cu/Mn/ZrO2 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Cu/Mn/ZrO2是活性较好的合成甲醇催化剂 ,在一定范围内镍组元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如在一定的条件下 ,n(Ni) /n(Cu) =0 2的催化剂... 考察了镍助剂调变的Cu/Mn/ZrO2 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Cu/Mn/ZrO2是活性较好的合成甲醇催化剂 ,在一定范围内镍组元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如在一定的条件下 ,n(Ni) /n(Cu) =0 2的催化剂液相时空产率可达 2 2 g/ (mlcat·h) ,虽然镍成分含量很高 ,催化剂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甲烷化倾向。在此催化剂中加入钾会促使催化剂转变为生成混合醇为主的催化体系。液相产物组成可分别控制以生成甲醇 /异丁醇为主或符合S F分布的正构混合醇为主 ,同时保留相当高的混合醇时空产率。因此 ,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添加少量的助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低碳醇 甲醇 催化剂 二氧化锆 镍助剂 一氧化碳 加氢 产物分布
下载PDF
针对婴幼儿患者留置针固定方法护理进展
4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95-198,共4页
婴幼儿患者年纪小,生性好动,哭闹、拉扯会使留置针脱出穿刺部位造成血管局部肿胀、留置导管脱落、血液外渗而使留置失败。因此,本文针对静脉留针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研究了其发展的动态及方向。从固定材料上看,经历了从胶布到弹力... 婴幼儿患者年纪小,生性好动,哭闹、拉扯会使留置针脱出穿刺部位造成血管局部肿胀、留置导管脱落、血液外渗而使留置失败。因此,本文针对静脉留针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研究了其发展的动态及方向。从固定材料上看,经历了从胶布到弹力网绷带的变化;从固定方法上看,从传统的缠绕方式变为胶布“廿”形固定、“8”字型固定;从固定辅料来看,从传统的医用棉布、棉签到泡沫敷料、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等,固定材料、方式及敷料的创新不仅仅体现了科技的创造性,更能体现医护工作向着减轻病人病痛,提高医疗质量及效率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留置针 固定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