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人《诗》学观与柳宗元古文创作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基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初唐陈子昂所引领出来的古诗运动,确实影响到古文运动的发展,这是因为初唐文人继承汉儒经学传统,重视《诗经》导扬讽谕的功能,且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从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一脉相承的《诗》学观念看来,他们将美刺讽谕、反映... 初唐陈子昂所引领出来的古诗运动,确实影响到古文运动的发展,这是因为初唐文人继承汉儒经学传统,重视《诗经》导扬讽谕的功能,且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从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一脉相承的《诗》学观念看来,他们将美刺讽谕、反映现实的"比兴"手法,视为儒家诗教的主流思想,并具体落实在创作中,成为一股改革文风、功不可没的力量。柳宗元比韩愈更能运用比兴观以从事古文讽谕写作。他肯定"文有二道",其中之一是"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因而大量创作讽谏当世的《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文章,他所谓"本之《诗》以求其恒"的"恒",正是来自《诗经》的传统而后创作出具有永恒感染力的古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比兴 讽谕 柳宗元 古文
下载PDF
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基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6-14,共9页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年三月,至穆宗长庆四年(824)。以此分界,既合乎韩愈生活的变化情形,也能印证韩愈散文风格的转变现象。建立分期之后,可看出韩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书相关作品甚多;二是多数作品具有平正古朴的语言风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并终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书牍、赠序、墓志铭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阐扬文艺理论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胆的实践与创新,明显追求诗文的雄奇变怪;三是韩愈与佛老之徒有所接触,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开始提出强烈的反佛老主张。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续前期有许多墓志铭之外,奏议、哀祭类作品大量增多;二是笔调更趋成熟,在文体、主题上都能因事制宜,大放异彩;三是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诗文风格又渐趋平缓,立言趋于谨慎,语气平和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分期 特色
下载PDF
散文语篇的段落结构与文理脉络——基于陈之藩散文作品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基伦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共9页
篇章结构是各种材料的组织和构造,是篇章的组织形式或构造形态。时间与因果、情节与内容、线状与块状的结构规则,可作为篇章结构的内在线索,时间设计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形成篇章的深层结构,并通过时空因素的结合运用和取材、联想、组织,... 篇章结构是各种材料的组织和构造,是篇章的组织形式或构造形态。时间与因果、情节与内容、线状与块状的结构规则,可作为篇章结构的内在线索,时间设计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形成篇章的深层结构,并通过时空因素的结合运用和取材、联想、组织,有效实现篇章叙事中的意义生成和串连,从而使篇章富有层次,文理脉络清晰。陈之藩的不少散文作品结构完整严谨,堪称结构佳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结构 文理脉络 时间 空间 陈文藩散文
原文传递
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与应用
4
作者 王基伦 《励耘学刊》 2006年第1期56-74,共19页
北宋欧阳修对《春秋》经的理解,自然会应用至他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创作表现。本文透过欧阳修的经学诠释态度,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过程,讨论他将此一理解出来的论点,带入创作表现上的问题。这包括三个方面:(1)他在撰写史书时,采用褒善... 北宋欧阳修对《春秋》经的理解,自然会应用至他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创作表现。本文透过欧阳修的经学诠释态度,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过程,讨论他将此一理解出来的论点,带入创作表现上的问题。这包括三个方面:(1)他在撰写史书时,采用褒善贬恶写法,这是传承自古代经学传统的写作方式;(2)他主张《春秋》经具备"简古"的文章作法,这是欧阳修自己创发的理解方式,也落实到他的史传碑志类文章;(3)藉史抒发议论,撷取《春秋》精神以提供当世劝戒。总之,他是位活化历史的史学家。他对古籍的诠释所建构出来的文本意义,成为他写作史传类文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书 春秋 孔子 欧阳修 理解 应用
下载PDF
承继与新变:韩愈柳宗元传状文研究
5
作者 王基伦 《励耘学刊》 2016年第2期48-75,共28页
唐韩愈、柳宗元二人的传状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的人物传,二是小生物或无生命之物的传。无论何种题材,韩柳二人都能学习史书人物传的书写方式,包括学习《春秋》“隐恶扬善”的精神;选取有道德且身份卑微者为写作题材,目的是为了补史... 唐韩愈、柳宗元二人的传状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的人物传,二是小生物或无生命之物的传。无论何种题材,韩柳二人都能学习史书人物传的书写方式,包括学习《春秋》“隐恶扬善”的精神;选取有道德且身份卑微者为写作题材,目的是为了补史事之不足,同时提供当政者借鉴。韩柳二人除了继承,更有许多创新体制之处。首先,他们秉持儒家襟怀,关心民生疾苦,常常借传立意,讽谏时政。其次,他们将多篇人物传写成寄托之传,且充分加强其议论成分,大幅提高了说理效果。再次,以文为戏,游戏之传扩大了古文的运用范围,促成后人竞相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古文 传状 毛颖传
下载PDF
柳宗元的京城符号
6
作者 王基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9,共6页
人类有客观存在的空间与物质,也有经由人的主观心理知觉,去感知客观空间之存在的事实。"空间"至少包含这两个空间形式:一是物理空间──实体上的空间,二是心灵空间──感知上的空间。该文以中唐时期著名的贬谪文人柳宗元为研... 人类有客观存在的空间与物质,也有经由人的主观心理知觉,去感知客观空间之存在的事实。"空间"至少包含这两个空间形式:一是物理空间──实体上的空间,二是心灵空间──感知上的空间。该文以中唐时期著名的贬谪文人柳宗元为研究对象,探索他对于生活空间的书写。对于主要生活时间在中唐安史之乱以后的柳宗元来说,长安曾经是柳宗元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他的物理空间,等到他流放到永州和柳州以后,回望长安的姿态很形象地传达他对君王的眷恋之情,这就形成了他很独特的心灵空间。他有丰富的语言从异地山水反衬出"长安"这个符号,这里面蕴含着上下阶层的权力之别,也预示了人生祸福的象征意义,这样的符号意义乃是柳宗元诗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贞革新 永州 柳州 长安
下载PDF
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
7
作者 王基伦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13,36,共9页
苏轼寓惠期间尽管仍以儒家思想观念为基石,但已表现出兼糅道、佛思想观念的发展趋势。就现存文献来看,苏轼终身也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又能融合道家与佛家的思想,建立起自己乐天知命、随缘委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苏轼 惠州 思想观念 变迁与会通
下载PDF
苏轼对史事本意的追求——从《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谈起
8
作者 王基伦 《长江学术》 2007年第1期85-91,共7页
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如何书写史事的本意?读者对于他所建构的文本意义又作何反应?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先考述此文的文章作法及史事本意,认定后世诗话笔记... 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如何书写史事的本意?读者对于他所建构的文本意义又作何反应?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先考述此文的文章作法及史事本意,认定后世诗话笔记的记载并不可信。然而苏轼此文受到世人肯定,原因在于写作方式能融会古籍而又在立意方面求得创新,符合科场应试的要求。这种接受现象,正可说明苏轼史论散文的创作意义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轲之风 史事本意 以无为有 以曲作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