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人《诗》学观与柳宗元古文创作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基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初唐陈子昂所引领出来的古诗运动,确实影响到古文运动的发展,这是因为初唐文人继承汉儒经学传统,重视《诗经》导扬讽谕的功能,且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从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一脉相承的《诗》学观念看来,他们将美刺讽谕、反映...
初唐陈子昂所引领出来的古诗运动,确实影响到古文运动的发展,这是因为初唐文人继承汉儒经学传统,重视《诗经》导扬讽谕的功能,且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从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一脉相承的《诗》学观念看来,他们将美刺讽谕、反映现实的"比兴"手法,视为儒家诗教的主流思想,并具体落实在创作中,成为一股改革文风、功不可没的力量。柳宗元比韩愈更能运用比兴观以从事古文讽谕写作。他肯定"文有二道",其中之一是"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因而大量创作讽谏当世的《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文章,他所谓"本之《诗》以求其恒"的"恒",正是来自《诗经》的传统而后创作出具有永恒感染力的古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比兴
讽谕
柳宗元
古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基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6-14,共9页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年三月,至穆宗长庆四年(824)。以此分界,既合乎韩愈生活的变化情形,也能印证韩愈散文风格的转变现象。建立分期之后,可看出韩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书相关作品甚多;二是多数作品具有平正古朴的语言风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并终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书牍、赠序、墓志铭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阐扬文艺理论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胆的实践与创新,明显追求诗文的雄奇变怪;三是韩愈与佛老之徒有所接触,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开始提出强烈的反佛老主张。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续前期有许多墓志铭之外,奏议、哀祭类作品大量增多;二是笔调更趋成熟,在文体、主题上都能因事制宜,大放异彩;三是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诗文风格又渐趋平缓,立言趋于谨慎,语气平和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分期
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散文语篇的段落结构与文理脉络——基于陈之藩散文作品的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基伦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共9页
篇章结构是各种材料的组织和构造,是篇章的组织形式或构造形态。时间与因果、情节与内容、线状与块状的结构规则,可作为篇章结构的内在线索,时间设计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形成篇章的深层结构,并通过时空因素的结合运用和取材、联想、组织,...
篇章结构是各种材料的组织和构造,是篇章的组织形式或构造形态。时间与因果、情节与内容、线状与块状的结构规则,可作为篇章结构的内在线索,时间设计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形成篇章的深层结构,并通过时空因素的结合运用和取材、联想、组织,有效实现篇章叙事中的意义生成和串连,从而使篇章富有层次,文理脉络清晰。陈之藩的不少散文作品结构完整严谨,堪称结构佳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结构
文理脉络
时间
空间
陈文藩散文
原文传递
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与应用
4
作者
王基伦
《励耘学刊》
2006年第1期56-74,共19页
北宋欧阳修对《春秋》经的理解,自然会应用至他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创作表现。本文透过欧阳修的经学诠释态度,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过程,讨论他将此一理解出来的论点,带入创作表现上的问题。这包括三个方面:(1)他在撰写史书时,采用褒善...
北宋欧阳修对《春秋》经的理解,自然会应用至他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创作表现。本文透过欧阳修的经学诠释态度,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过程,讨论他将此一理解出来的论点,带入创作表现上的问题。这包括三个方面:(1)他在撰写史书时,采用褒善贬恶写法,这是传承自古代经学传统的写作方式;(2)他主张《春秋》经具备"简古"的文章作法,这是欧阳修自己创发的理解方式,也落实到他的史传碑志类文章;(3)藉史抒发议论,撷取《春秋》精神以提供当世劝戒。总之,他是位活化历史的史学家。他对古籍的诠释所建构出来的文本意义,成为他写作史传类文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书
春秋
孔子
欧阳修
理解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承继与新变:韩愈柳宗元传状文研究
5
作者
王基伦
《励耘学刊》
2016年第2期48-75,共28页
唐韩愈、柳宗元二人的传状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的人物传,二是小生物或无生命之物的传。无论何种题材,韩柳二人都能学习史书人物传的书写方式,包括学习《春秋》“隐恶扬善”的精神;选取有道德且身份卑微者为写作题材,目的是为了补史...
唐韩愈、柳宗元二人的传状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的人物传,二是小生物或无生命之物的传。无论何种题材,韩柳二人都能学习史书人物传的书写方式,包括学习《春秋》“隐恶扬善”的精神;选取有道德且身份卑微者为写作题材,目的是为了补史事之不足,同时提供当政者借鉴。韩柳二人除了继承,更有许多创新体制之处。首先,他们秉持儒家襟怀,关心民生疾苦,常常借传立意,讽谏时政。其次,他们将多篇人物传写成寄托之传,且充分加强其议论成分,大幅提高了说理效果。再次,以文为戏,游戏之传扩大了古文的运用范围,促成后人竞相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古文
传状
毛颖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柳宗元的京城符号
6
作者
王基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9,共6页
人类有客观存在的空间与物质,也有经由人的主观心理知觉,去感知客观空间之存在的事实。"空间"至少包含这两个空间形式:一是物理空间──实体上的空间,二是心灵空间──感知上的空间。该文以中唐时期著名的贬谪文人柳宗元为研...
人类有客观存在的空间与物质,也有经由人的主观心理知觉,去感知客观空间之存在的事实。"空间"至少包含这两个空间形式:一是物理空间──实体上的空间,二是心灵空间──感知上的空间。该文以中唐时期著名的贬谪文人柳宗元为研究对象,探索他对于生活空间的书写。对于主要生活时间在中唐安史之乱以后的柳宗元来说,长安曾经是柳宗元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他的物理空间,等到他流放到永州和柳州以后,回望长安的姿态很形象地传达他对君王的眷恋之情,这就形成了他很独特的心灵空间。他有丰富的语言从异地山水反衬出"长安"这个符号,这里面蕴含着上下阶层的权力之别,也预示了人生祸福的象征意义,这样的符号意义乃是柳宗元诗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贞革新
永州
柳州
长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
7
作者
王基伦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13,36,共9页
苏轼寓惠期间尽管仍以儒家思想观念为基石,但已表现出兼糅道、佛思想观念的发展趋势。就现存文献来看,苏轼终身也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又能融合道家与佛家的思想,建立起自己乐天知命、随缘委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苏轼
惠州
思想观念
变迁与会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对史事本意的追求——从《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谈起
8
作者
王基伦
《长江学术》
2007年第1期85-91,共7页
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如何书写史事的本意?读者对于他所建构的文本意义又作何反应?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先考述此文的文章作法及史事本意,认定后世诗话笔记...
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如何书写史事的本意?读者对于他所建构的文本意义又作何反应?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先考述此文的文章作法及史事本意,认定后世诗话笔记的记载并不可信。然而苏轼此文受到世人肯定,原因在于写作方式能融会古籍而又在立意方面求得创新,符合科场应试的要求。这种接受现象,正可说明苏轼史论散文的创作意义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轲之风
史事本意
以无为有
以曲作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人《诗》学观与柳宗元古文创作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文摘
初唐陈子昂所引领出来的古诗运动,确实影响到古文运动的发展,这是因为初唐文人继承汉儒经学传统,重视《诗经》导扬讽谕的功能,且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从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一脉相承的《诗》学观念看来,他们将美刺讽谕、反映现实的"比兴"手法,视为儒家诗教的主流思想,并具体落实在创作中,成为一股改革文风、功不可没的力量。柳宗元比韩愈更能运用比兴观以从事古文讽谕写作。他肯定"文有二道",其中之一是"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因而大量创作讽谏当世的《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文章,他所谓"本之《诗》以求其恒"的"恒",正是来自《诗经》的传统而后创作出具有永恒感染力的古文作品。
关键词
诗经
比兴
讽谕
柳宗元
古文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6-14,共9页
文摘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年三月,至穆宗长庆四年(824)。以此分界,既合乎韩愈生活的变化情形,也能印证韩愈散文风格的转变现象。建立分期之后,可看出韩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书相关作品甚多;二是多数作品具有平正古朴的语言风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并终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书牍、赠序、墓志铭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阐扬文艺理论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胆的实践与创新,明显追求诗文的雄奇变怪;三是韩愈与佛老之徒有所接触,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开始提出强烈的反佛老主张。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续前期有许多墓志铭之外,奏议、哀祭类作品大量增多;二是笔调更趋成熟,在文体、主题上都能因事制宜,大放异彩;三是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诗文风格又渐趋平缓,立言趋于谨慎,语气平和许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分期
特色
Keywords
HAN Yu
HAN Yu's prose
separate pcriod
Yang-- shan
jin-- xuc--jic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散文语篇的段落结构与文理脉络——基于陈之藩散文作品的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共9页
文摘
篇章结构是各种材料的组织和构造,是篇章的组织形式或构造形态。时间与因果、情节与内容、线状与块状的结构规则,可作为篇章结构的内在线索,时间设计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形成篇章的深层结构,并通过时空因素的结合运用和取材、联想、组织,有效实现篇章叙事中的意义生成和串连,从而使篇章富有层次,文理脉络清晰。陈之藩的不少散文作品结构完整严谨,堪称结构佳篇。
关键词
篇章结构
文理脉络
时间
空间
陈文藩散文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与应用
4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
出处
《励耘学刊》
2006年第1期56-74,共19页
文摘
北宋欧阳修对《春秋》经的理解,自然会应用至他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创作表现。本文透过欧阳修的经学诠释态度,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过程,讨论他将此一理解出来的论点,带入创作表现上的问题。这包括三个方面:(1)他在撰写史书时,采用褒善贬恶写法,这是传承自古代经学传统的写作方式;(2)他主张《春秋》经具备"简古"的文章作法,这是欧阳修自己创发的理解方式,也落实到他的史传碑志类文章;(3)藉史抒发议论,撷取《春秋》精神以提供当世劝戒。总之,他是位活化历史的史学家。他对古籍的诠释所建构出来的文本意义,成为他写作史传类文章的基础。
关键词
经书
春秋
孔子
欧阳修
理解
应用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承继与新变:韩愈柳宗元传状文研究
5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出处
《励耘学刊》
2016年第2期48-75,共28页
文摘
唐韩愈、柳宗元二人的传状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的人物传,二是小生物或无生命之物的传。无论何种题材,韩柳二人都能学习史书人物传的书写方式,包括学习《春秋》“隐恶扬善”的精神;选取有道德且身份卑微者为写作题材,目的是为了补史事之不足,同时提供当政者借鉴。韩柳二人除了继承,更有许多创新体制之处。首先,他们秉持儒家襟怀,关心民生疾苦,常常借传立意,讽谏时政。其次,他们将多篇人物传写成寄托之传,且充分加强其议论成分,大幅提高了说理效果。再次,以文为戏,游戏之传扩大了古文的运用范围,促成后人竞相学习。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古文
传状
毛颖传
Keywords
Han Yu
Liu Zongyuan
biograph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柳宗元的京城符号
6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9,共6页
文摘
人类有客观存在的空间与物质,也有经由人的主观心理知觉,去感知客观空间之存在的事实。"空间"至少包含这两个空间形式:一是物理空间──实体上的空间,二是心灵空间──感知上的空间。该文以中唐时期著名的贬谪文人柳宗元为研究对象,探索他对于生活空间的书写。对于主要生活时间在中唐安史之乱以后的柳宗元来说,长安曾经是柳宗元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他的物理空间,等到他流放到永州和柳州以后,回望长安的姿态很形象地传达他对君王的眷恋之情,这就形成了他很独特的心灵空间。他有丰富的语言从异地山水反衬出"长安"这个符号,这里面蕴含着上下阶层的权力之别,也预示了人生祸福的象征意义,这样的符号意义乃是柳宗元诗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
永贞革新
永州
柳州
长安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
7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13,36,共9页
文摘
苏轼寓惠期间尽管仍以儒家思想观念为基石,但已表现出兼糅道、佛思想观念的发展趋势。就现存文献来看,苏轼终身也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又能融合道家与佛家的思想,建立起自己乐天知命、随缘委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苏轼
惠州
思想观念
变迁与会通
Keywords
Su Shi
Huizhou
views and values
change and mix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对史事本意的追求——从《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谈起
8
作者
王基伦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长江学术》
2007年第1期85-91,共7页
文摘
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作者自出新意,而非取材自真实史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如何书写史事的本意?读者对于他所建构的文本意义又作何反应?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先考述此文的文章作法及史事本意,认定后世诗话笔记的记载并不可信。然而苏轼此文受到世人肯定,原因在于写作方式能融会古籍而又在立意方面求得创新,符合科场应试的要求。这种接受现象,正可说明苏轼史论散文的创作意义及其价值。
关键词
孟轲之风
史事本意
以无为有
以曲作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人《诗》学观与柳宗元古文创作
王基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
王基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散文语篇的段落结构与文理脉络——基于陈之藩散文作品的分析
王基伦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原文传递
4
欧阳修对《春秋》的理解与应用
王基伦
《励耘学刊》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承继与新变:韩愈柳宗元传状文研究
王基伦
《励耘学刊》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柳宗元的京城符号
王基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
王基伦
《惠州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苏轼对史事本意的追求——从《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谈起
王基伦
《长江学术》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