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李集明 沈文海 王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1-628,共8页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新一代气象信息管理系统,将极大提升现有的气象信息管理水平和对业务科研的支撑能力。该文首先介绍了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框架,然后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发布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元数据技术、数据...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新一代气象信息管理系统,将极大提升现有的气象信息管理水平和对业务科研的支撑能力。该文首先介绍了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框架,然后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发布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元数据技术、数据网格技术、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最后以两个关联的系统开发实例对我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信息 共享平台 元数据 网格
下载PDF
近50a中国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2
作者 许艳 王国 王盘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33,共7页
通过对中国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57—2006年中国霜期、初霜日、终霜日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地的霜期总体上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缩短的,霜期长(短)的地区与初霜早(晚)、终霜晚(早)的地区非常... 通过对中国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57—2006年中国霜期、初霜日、终霜日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地的霜期总体上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缩短的,霜期长(短)的地区与初霜早(晚)、终霜晚(早)的地区非常一致。近50 a来,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霜期在逐渐缩短,初霜日在逐渐推迟,终霜日在不断提前,1990s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霜期缩短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中部、江淮流域以及云贵高原和华南部分地区,而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霜期缩短的趋势并不明显,一些地方甚至略有延长的趋势。比较初霜日期与终霜日期的趋势变化,发现终霜日提前的趋势要比初霜日推后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 初霜日 终霜日 时空分布 气候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我国霜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国 许艳 +2 位作者 朱燕君 张洪政 廖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7,共7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霜期呈缩短的趋势,并且霜期显著缩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日期呈推迟趋势而终霜日期呈提前趋势,这可能与日最低气温、日最低0cm地温的不断升高有关,而初霜日期的推迟和终霜日期的提前最终导致霜期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 时空分布特征 线性趋势 日最低气温 日最低0cm地温
下载PDF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 被引量:46
4
作者 钱峻屏 黄菲 +3 位作者 杜鹃 王国 金爱芬 彭龙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24-1330,共7页
雾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气象及环境灾害性现象,分析雾霾天气下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掌握雾霾的发生规律和减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沿海地区2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雾霾天气下... 雾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气象及环境灾害性现象,分析雾霾天气下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掌握雾霾的发生规律和减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沿海地区2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980—2003年广东地区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与雾天气时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即广东地区低能见度天气主要受雾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雾、霾天气时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雾天气时能见度观测值在冬、春两季相对较高,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其年变化表现为峰—谷型、稳定型和不规则波动型三种变化;霾天气时能见度的值在秋、冬两季相对较高,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而且在5、6、7三个月中能见度值都很低;受广东沿海地形特征影响,雾天能见度的空间分布从西到东呈低—高—低—高的波列状分布,而霾天气时能见度的空间分布则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季节变化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气象元数据标准与信息发布技术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国 徐枫 吴增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元数据在数据交换、网络信息资源发现和共享系统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论了元数据和元数据标准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概况 ,并重点介绍了WMO核心元数据标准 ,以及我国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制定的原则、依据和内容。还论述了元... 元数据在数据交换、网络信息资源发现和共享系统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论了元数据和元数据标准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概况 ,并重点介绍了WMO核心元数据标准 ,以及我国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制定的原则、依据和内容。还论述了元数据系统的构建和发布流程 ;最后结合气象科学数据共享项目建设规划和分布式共享平台的建设实践 ,详细阐述了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元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格式 网络信息资源 共享平台 信息发布 构建 共享系统 气象科学 WMO 气象数据
下载PDF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总体设计与建设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国 李集明 +1 位作者 邓莉 何小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10-16,共7页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是由国家级和区域省级共享系统有机组成的覆盖全国、分布式、网络化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元数据统一发布、数据分级管理、全局用户的集中认证和授权管理。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取分布在不同节点的、基于We...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是由国家级和区域省级共享系统有机组成的覆盖全国、分布式、网络化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元数据统一发布、数据分级管理、全局用户的集中认证和授权管理。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取分布在不同节点的、基于Web的数据访问服务。该文综述了该网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数据访问 基于WEB 分布式 用户 总体设计 元数据 建设 技术实现 网络化
下载PDF
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 被引量:32
7
作者 邓莉 王国 +2 位作者 孙超 王新华 赵慧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33-38,共6页
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是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简要介绍了系统架构和基本功能,着重阐述了元数据、数据表结构和数据文件存储结构的设计思想,并概述了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在数据管理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 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是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简要介绍了系统架构和基本功能,着重阐述了元数据、数据表结构和数据文件存储结构的设计思想,并概述了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在数据管理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资料 气象科学 数据共享 表结构 数据管理 元数据 存储结构 数据表 数据文件 系统架构
下载PDF
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国 叶殿秀 +2 位作者 张颖娴 黄大鹏 侯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呈现强度强、日数长、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单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最大影响范围呈极明显扩大趋势。2017年7月上中旬,强大的大陆高压控制我国北方地区,进而造成了这次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高温事件。7月下旬,我国广大南方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的控制下,强大的下沉气流和反气旋环流,使得大气层更加稳定,最终导致高温天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过程 2017年夏季 形成机理
下载PDF
2019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莹 曾红玲 +20 位作者 王国 王遵娅 陈鲜艳 邹旭恺 石帅 姜允迪 赵琳 周兵 崔童 周星妍 孙劭 王有民 朱晓金 代潭龙 张颖娴 蔡雯悦 钟海玲 郭艳君 柳艳菊 丁婷 支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7-555,共9页
2019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连续第五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季明显偏暖;年降水量为645.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5%,冬、春、夏季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 2019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连续第五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季明显偏暖;年降水量为645.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5%,冬、春、夏季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为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雨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与常年一致,雨量偏少;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仅台风利奇马灾损重;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气候特征
下载PDF
气象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综述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集明 王国 《气象科技》 2007年第B12期1-5,共5页
气象数据库系统作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在集约化和标准化原则下,充分利用成熟的商业数据库技术和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构建。文中分别就气象数据库的框架设计、基本... 气象数据库系统作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在集约化和标准化原则下,充分利用成熟的商业数据库技术和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构建。文中分别就气象数据库的框架设计、基本体系结构、系统布局、信息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对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信息技术与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气象信息 共享平台 集约化
下载PDF
广东雾霾天气能见度时空特征分析--年际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运英 黄菲 +2 位作者 杜鹃 王国 钱峻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模态,方差贡献分别占17.4﹪和11.8﹪。其中第1主模态的空间场与广东省自然地理区划基本对应,其时间序列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年代际变化。在1992年前后由正向负的逐渐减小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地区经济活动的明显增强有关;第2主模态的空间场反映出广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一致性的特点,其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准2 a、4 a和8 a振荡周期,所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大尺度季风区对ENSO年际变化信号的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年际年代际变化 时空分布
下载PDF
1961~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梅梅 高歌 +3 位作者 李莹 王国 代潭龙 陈逸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长期趋势和相互关系,给出了基于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面积的综合危险性指数评估结果。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及以南地区是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相对影响最大的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是高温干旱复合风险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2)在局地复合事件持续时间增加以及上游复合事件风险增大的叠加作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周边水文干旱风险可能增加。(3)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复合极端事件将变得更为极端,特别在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流域东南部最为显著;高温事件增加是复合事件增加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干旱事件与高温关联;长江上、中游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高温事件强度对复合事件强度起主要贡献的年份明显增多。(4)从综合危险性来看,长江全流域强高温事件并发的年份较多,而严重干旱常在上、中、下游中的两个区域内发展演变;21世纪以来,6~10月发生高危险性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且影响范围覆盖长江全流域的有2006,2013,2019年和2022年。研究成果可为认识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规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综合风险评估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下载PDF
科学数据共享中的元数据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国 涂勇 +1 位作者 王卷乐 徐枫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结合元数据技术的介绍,对元数据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作用、元数据的分类、元数据的管理、元数据系统和元数据的应用模型进行了阐述,试图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一套元数据技术应用的方案,以期对地球科学领域的信息系... 本文结合元数据技术的介绍,对元数据在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作用、元数据的分类、元数据的管理、元数据系统和元数据的应用模型进行了阐述,试图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一套元数据技术应用的方案,以期对地球科学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数据 数据资源 共享平台 数据发现
下载PDF
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钱峻屏 黄菲 +3 位作者 黄子眉 王国 彭龙军 张虹鸥 《热带地理》 2006年第4期308-313,共6页
根据汕尾气象台1961~2003年共43a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汕尾市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次变化都是在08时次出现最多,在08~14时次逐渐减少,在14时次出现最少;霾天气逐月变... 根据汕尾气象台1961~2003年共43a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汕尾市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次变化都是在08时次出现最多,在08~14时次逐渐减少,在14时次出现最少;霾天气逐月变化不明显,轻雾和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以春季为多;霾在80年代后出现次数明显增多,而雾则在70年代以后出现次数多,但雾天气年代变化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污染的逐年加重,引起雾霾天气次数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能见度 变化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中国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肖革新 许艳 +6 位作者 马家奇 郝元涛 胡跃华 张英杰 王晓风 王国 于石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5-1227,共3页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中国呈现高发态势,已成为危害中国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正式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共...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中国呈现高发态势,已成为危害中国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正式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共收集到手足口病数据500多万例。本研究通过对中国2009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主要气象因素及相关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指标 经济因素 广义估计方程
原文传递
2020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19
16
作者 代潭龙 王秋玲 +18 位作者 王国 陈峪 赵珊珊 翟建青 邹旭恺 姜允迪 石帅 周兵 崔童 孙劭 蔡雯悦 朱晓金 钟海玲 郭艳君 支蓉 刘芸芸 赵俊虎 柳艳菊 李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8-487,共10页
2020年,我国全年气候总体表现为暖湿特征。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7℃,为1951年以来第八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偏暖显著。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94.8 mm,比常年偏多10.3%,春季降水偏少,冬、夏、秋三季均偏多。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均偏早... 2020年,我国全年气候总体表现为暖湿特征。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7℃,为1951年以来第八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偏暖显著。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94.8 mm,比常年偏多10.3%,春季降水偏少,冬、夏、秋三季均偏多。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均偏早,降水量偏少;西南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降水量偏多;梅雨季入梅早、出梅晚,梅雨量偏多,梅雨持续时间和梅雨量均为1961年以来之最;华北雨季、东北雨季和华西秋雨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降水量偏多。2020年,登陆台风偏少,影响时段和地域集中,灾损偏轻。暴雨洪涝灾害偏重,其他气象灾害,如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影响均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下载PDF
气象数据文件快速下载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峰 王国 +3 位作者 喻雯 冯明农 孙超 罗琦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49,共7页
有效地为专业和业务用户提供快速批量下载气象数据服务,需要一种新型数据服务系统,以弥补现有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不足。该文在分析气象资料服务系统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元数据技术的、针对专业... 有效地为专业和业务用户提供快速批量下载气象数据服务,需要一种新型数据服务系统,以弥补现有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不足。该文在分析气象资料服务系统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元数据技术的、针对专业和业务用户的、能快速批量下载数据的新型气象资料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批量下载、文件目录导航、数据同步更新、多线程断点续传、安全管理和灵活配置等功能。该系统是对气象资料服务方式的一种全新设计,系统发布后得到专业用户的肯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对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服务 元数据 目录浏览 增量同步
下载PDF
2019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宜舟 李多 +2 位作者 孙劭 王国 柯宗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8-546,共9页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 极端事件 气象灾害
下载PDF
4种模型对我国某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金如锋 黄成钢 +5 位作者 邱宏 王中民 黄品贤 周霞 王国 魏建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4866-4869,共4页
[目的]对我国某地区的肺结核年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2000~2005年的年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采用2000~2005年月发病率建立ARIMA(p,d,q)(P,D,Q)s模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2006年... [目的]对我国某地区的肺结核年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2000~2005年的年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采用2000~2005年月发病率建立ARIMA(p,d,q)(P,D,Q)s模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2006年的实际年发病率验证4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评价指标为相对误差。选取相对误差最小的预测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结果]GM(1,1)模型、ARIMA模型、多元线性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2006年肺结核年发病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26.18/10万、126.84/10万、98.95/10万和111.19/10万。以上4个模型的相对误差依次为19.84%、20.49%、5.39%和4.86%。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结论]对于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应同时拟合几种模型,并选择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灰色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BP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国天文气象条件的地域分布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永婧 王盘兴 +3 位作者 姚永强 王国 刘立勇 钱璇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2-1314,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编的,中国75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以及2425个基本、基准和一般气象站,1961~2008年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和月值数据集中的云量、水汽、地面风速等气象要素,依据优良天文台址的气象条件,将全国...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编的,中国75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以及2425个基本、基准和一般气象站,1961~2008年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和月值数据集中的云量、水汽、地面风速等气象要素,依据优良天文台址的气象条件,将全国划分为10个天文气候区,并利用夜间云量对这10个区域的优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藏西南狮泉河、改则地区的天文气候条件最优;40°N纬度带附近次之;我国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的天文气候条件较差;其余地区如新疆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横断山脉及云南西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南部和黄淮流域的气候条件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选址 气象条件 气候区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