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的光受体和光控发育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童哲 赵玉锦 +2 位作者 王台 李念华 毛居代.亚力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Phytochrome has fascinated plant scientists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59-1960 by the Beltsville research group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tudies in the first 20 years had evidenced that phytochrom... Phytochrome has fascinated plant scientists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59-1960 by the Beltsville research group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tudies in the first 20 years had evidenced that phytochrome acts as an universal regulator in plant life adapting its behavior to the environmental light, and developed widely the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phytochrome action. In the following 20 years, some thirty world_wide major laboratories have published over two hundred papers a year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ubject, and they are making steady progress. The authors’ work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action of phytochrome and phytohormone in photomorphogenesis, phytochrome purification, phytochrome regulation of male fertility, as well as phytochrome A gen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in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In the recent decade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studies on phytochrome molecules, gene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hytochrome response.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advances in molecular genetics, where experiments using mutants and transgenic plants, particularly in Arabidopsis, that have led to the significant insight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topics in this review include:(1) Discovery of phytochrome; (2) Functions of phytochrome; (3) Phytochrome molecules; (4) Phytochrome regulation in gen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色素 植物发育 光形态建成 光周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与萌发速率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赵玉锦 王台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 3,5_二硝基水杨酸 (DNS)测定还原糖法 ,对不同萌发时间农垦 58F、农垦 58S和农垦 58种子胚中α_淀粉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 0~ 36小时萌发过程中 ,农垦58F和农垦 58Sα_淀粉酶活性高于农垦 58。... 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 3,5_二硝基水杨酸 (DNS)测定还原糖法 ,对不同萌发时间农垦 58F、农垦 58S和农垦 58种子胚中α_淀粉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 0~ 36小时萌发过程中 ,农垦58F和农垦 58Sα_淀粉酶活性高于农垦 58。胚中检测出五条酶。A2、A4和A5为上述种子共有酶带。A3为农垦 58F和农垦 58S特异性酶带。A1为农垦 58特异性酶带。据此认为α_淀粉酶对水稻种子萌发速度起重要调控作用。A1和A3可能是调控种子发芽快慢的重要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萌发 Α-淀粉酶 萌发速率
下载PDF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不育花药的显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台 童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2-136,T002,共6页
本文观察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和可育花药的显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花药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期,药隔维管束无导管和筛管,在单核晚期,有分化较差的导管和筛管,其薄壁细胞发育不良或退化... 本文观察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和可育花药的显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花药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期,药隔维管束无导管和筛管,在单核晚期,有分化较差的导管和筛管,其薄壁细胞发育不良或退化,鞘细胞皱缩,由绒毡层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团不解体。药隔维管束发育异常和绒毡层延迟解体使小孢子正常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供应受阻,这可能是造成小孢子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花药 显微结构 水稻
下载PDF
抑制COMT与CCoAOMT调控植物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华燕 张景昱 +3 位作者 刘惠荣 王台 宋艳茹 魏建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4-607,T002,共5页
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COMT)与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分别编码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中不同底物水平的甲基化酶,构建了它们的单价与双价反义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茵介导转化烟草.PCR-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 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COMT)与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分别编码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中不同底物水平的甲基化酶,构建了它们的单价与双价反义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茵介导转化烟草.PCR-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DNA中;Northern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烟草中以转录水平表达.对表达单个及两个甲基化酶反义基因的成熟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反义抑制COMT与CCoAOMT的表达均使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下降,但单独抑制CCoAOMT表达引起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OMT,并且两个基因同时被抑制时,降低幅度更大,说明它们具有协同效应.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说明COMT被抑制引起紫丁香基(S)木质素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抑制植物内源CCoAOMT表达是反向调控转基因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及改良造纸资源植物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COMT CCOAOMT 反义RNA 木质素 组织化学染色 转基因烟草 反向调控 甲基化酶
原文传递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的特异性蛋白质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台 童哲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6期426-431,共6页
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将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其对照品种“农垦58”苗期及育性转换光周期敏感期的叶绿体蛋白质分离为大约90个蛋白质点。“农垦58S”的叶绿体内有一个45kD(pI_(6.7))和一个61kD(pI_(6.0))的特异... 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将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其对照品种“农垦58”苗期及育性转换光周期敏感期的叶绿体蛋白质分离为大约90个蛋白质点。“农垦58S”的叶绿体内有一个45kD(pI_(6.7))和一个61kD(pI_(6.0))的特异性蛋白质点,而“农垦58”没有。“农垦58S”的另一个61kD(pI_(6.2))蛋白质点的含量明显高于“农垦58”。不同光周期(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不影响光敏感期的这种叶绿体蛋白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水稻 雄性不育 特异性蛋白
下载PDF
我国牧草育种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
6
作者 金京波 王台 +4 位作者 程佑发 王雷 张景昱 景海春 种康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0-665,共6页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育种技术 分子设计育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原文传递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小菁 萧浪涛 +12 位作者 董爱武 王台 钱前 漆小泉 陈凡 左建儒 杨淑华 顾红雅 陈之端 姜里文 白永飞 孔宏智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52,共59页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持续稳步发展,表现在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主流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稳中有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期刊逆风出行,进入研究性期刊世界前三甲行列。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稻(Oryza s...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持续稳步发展,表现在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主流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稳中有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期刊逆风出行,进入研究性期刊世界前三甲行列。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稻(Oryza sativa)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植物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信号识别机制的研究和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感知机制入选2016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植物科学,特别是以水稻为代表的作物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在水稻组学(如基因组和转录组等)资源和技术平台的建立、重测序的开发及功能基因的克隆和调控网络的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如揭示了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的"去抑制化激活"机制、从分子水平上阐释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和广亲和性基因S5的作用机理及发现了控制水稻耐冷的基因组位点),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该文对2016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与读者共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6年
原文传递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钱前 瞿礼嘉 +6 位作者 袁明 王小菁 杨维才 王台 孔宏智 蒋高明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87,共57页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植物基因组研究、植物天然免疫抗性及其应答环境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植物去甲基化作用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等,受到...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植物基因组研究、植物天然免疫抗性及其应答环境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植物去甲基化作用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等,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2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2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袁明 瞿礼嘉 +6 位作者 王小菁 钱前 杨维才 王台 孔宏智 蒋高明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406,共60页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水稻(Oryza sativa)株型调控的激素信号转导机制、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重要物种的基因组解析、植物天然免疫分子机...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水稻(Oryza sativa)株型调控的激素信号转导机制、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重要物种的基因组解析、植物天然免疫分子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以及植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等。该文对2013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3
原文传递
开启中国设计育种新篇章——“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薛勇彪 种康 +8 位作者 韩斌 桂建芳 王台 傅向东 何祖华 储成才 田志喜 程祝宽 林少扬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5年第3期393-402,282,共10页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利用野生种、农家品种和主栽(养)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利用野生种、农家品种和主栽(养)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编码规律,发展多模块非线性耦合理论和"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优化多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的最佳策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为实现全基因组水平多模块优化组装、培育新一代超级品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杂性状 分子模块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 模块耦合与组装 育种技术升级换代
原文传递
苜蓿国际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华玲 杨艳萍 +1 位作者 董瑜 王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0-750,共11页
苜蓿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发展苜蓿产业对提升我国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定性调研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创新链角度,研究了全球苜蓿科技产出、代表性国家苜蓿产业格局和全球苜蓿市场贸... 苜蓿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发展苜蓿产业对提升我国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定性调研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创新链角度,研究了全球苜蓿科技产出、代表性国家苜蓿产业格局和全球苜蓿市场贸易等状况及我国苜蓿产业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发现,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苜蓿生产国,在苜蓿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品种培育和商业化种植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优势,引领了全球苜蓿产业的发展。欧美等跨国企业掌控着全球苜蓿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是苜蓿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而亚洲苜蓿产品消费缺口最大。近10年来,我国在苜蓿科技领域表现活跃,科技成果产出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在成果数量和影响力方面与欧美国家差距明显,且苜蓿育种进程缓慢,优质苜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综合来看,我国应持续加大苜蓿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推进苜蓿产业化发展,提升苜蓿产品的自给率,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科技产出 产业格局 市场贸易 态势分析
原文传递
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银染技术研究植物基因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爱军 王台 宋艳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6-739,共4页
通过调整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DDRT PCR)中总RNA、锚定引物、随机引物、cDNA和dNTP等关键试剂的用量 ,优化了适用于银染检测的DDRT PCR方法 .PCR扩增产物经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离后 ,银染能检测到多而清晰的条带 .泳道中的... 通过调整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DDRT PCR)中总RNA、锚定引物、随机引物、cDNA和dNTP等关键试剂的用量 ,优化了适用于银染检测的DDRT PCR方法 .PCR扩增产物经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离后 ,银染能检测到多而清晰的条带 .泳道中的条带数最少为 40个 ,最多达 80个 ,平均为 6 0个 ,条带大小分布在 10 0~ 90 0bp范围 ,灵敏度为 5pg/mm2 .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采用这个改良的方法 ,分析了拟南芥野生型和ast突变型基因表达的差异 .从 16 0 0 0个cDNA扩增产物条带中筛选出 2 8个差异条带 .二次PCR扩增后 ,进一步筛选出 13个差异条带 ,其中 7个是野生型特异表达的 ,6个是突变型特异表达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银染 拟南芥 ast突变型 植物 基因表达
下载PDF
Cloning of cDNA Encoding COMT from Chinese White Poplar ( Populus tomentosa ), Sequence Analysis and Specific Expression 被引量:12
13
作者 魏建华 赵华燕 +3 位作者 卢善发 王台 马庆虎 宋艳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3期326-328,共3页
The cDNA fragment encoding caffeic acid 3_O_methyltransferase (COMT) in Chinese white poplar ( Populus tomentosa Carr.) was isolated and cloned by RT_PCR technique. The size of the cDNA fragment is 1 080 bp, which alm... The cDNA fragment encoding caffeic acid 3_O_methyltransferase (COMT) in Chinese white poplar ( Populus tomentosa Carr.) was isolated and cloned by RT_PCR technique. The size of the cDNA fragment is 1 080 bp, which almost covers the whole cDNA_encoding region. Authors’ cDNA fragment in P. tomentosa shares 98.7% homology with the reported corresponding cDNA in the P. tremuloids at nucleotide level, 99.4% homology at amino acid level,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Northern dot hybridization showed that COMT is expressed specifically in the developing secondary xylem of stem during the season of xylem differentiation, which means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gene expression for a monolignol biosynthetic enzyme and seasonal regulation of xylem development in woody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hite poplar caffeic acid 3-O-methyltransferase (COMT) gene RT-PCR specific expression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18
14
作者 曾喜 李屾 +8 位作者 刘红兵 李友凤 孙文先 王台 吴军 孙石磊 李玉生 宋波 许予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20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收集人口学特征、血常规结果,计算SII值,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II与SAP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SII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41例AIS患者,未发生SAP 591例(92.20%),发生SAP有50例(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P组SII值高于非SAP组[564.00(385.71,856.46)vs 1191.33(843.71,2120.91),P<0.001];依据SII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四分位数组AIS患者发生SAP的风险增加8.0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81(P<0.0001),SII最佳截断点为810.84时,其预测AIS患者发生SAP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9%。结论SII是AIS患者发生SAP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脑梗死 卒中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AP2基因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概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奇 王台 魏小弟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0-56,共7页
以植物花发育调控的分子模型为基础,介绍了花发育相关基因AP2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和营养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点,以及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花器官特性特化和形成调节、花同源异型基因活性时空调节等花发育过程;阐述了模式植物中与AP2基因一... 以植物花发育调控的分子模型为基础,介绍了花发育相关基因AP2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和营养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点,以及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花器官特性特化和形成调节、花同源异型基因活性时空调节等花发育过程;阐述了模式植物中与AP2基因一起参与花发育调控的其他基因,及其在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2基因 调节控制 器官发育 高等植物 基因突变 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水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CCoAOMT)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华燕 沈庆喜 +2 位作者 吕世友 王台 宋艳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90-1394,共5页
咖啡酰辅酶A-0-甲基转移酶(CCoAOMT)是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水稻(Oryzasativa L ssp japonica)中分离了CCoAOMT基因家族的3个成员OsCOAl,OsCOA20和OsCOA26.序列分析表明,OsCOAl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OsCOA20和OsCO... 咖啡酰辅酶A-0-甲基转移酶(CCoAOMT)是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水稻(Oryzasativa L ssp japonica)中分离了CCoAOMT基因家族的3个成员OsCOAl,OsCOA20和OsCOA26.序列分析表明,OsCOAl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OsCOA20和OsCOA26则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这3个基因与其他植物同类CCoAOM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达75.43%,并具有CCoAOMT基因特有的保守序列元件.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OsCOAl与玉米中CCoAOMT具有较近的亲源关系,OsCOA20和OsCOA26则属于另一分支.Northern 印迹和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mRNA在水稻的各组织均有积累,在幼叶的厚壁组织和维管束大量表达,说明该基因家族的3个成员与水稻的木质化进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咖啡酰辅酶 A-O-甲基转移酶基因 木质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6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台 《陕西中医》 2011年第9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单用恩替卡韦组临床观察48周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48周后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明显...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单用恩替卡韦组临床观察48周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48周后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48周时脾脏厚度恢复正常,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48周时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并发症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疗法 @恩替卡韦 @复方鳖甲软肝片
下载PDF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诱导和转换过程中叶片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台 肖翊华 刘文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69-375,共7页
本文以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为材料,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用不同光周期(SD 和 LD)进行育性诱导处理,半微量的二硝基水扬酸法定糖结果表明:1.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D^... 本文以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为材料,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用不同光周期(SD 和 LD)进行育性诱导处理,半微量的二硝基水扬酸法定糖结果表明:1.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D^(**)或 LD^(***))的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经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Ⅱ—Ⅲ)后,迅速增加,至雌雄蕊形成期时,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SD 或 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农垦58一致。但是,在雌雄蕊形成期之后,农垦58-sSD^(****)的蔗糖含量下降,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农垦58-s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明显增加。推测长日照可能通过某些代谢环节影响了农垦58-s 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向雄蕊的运输。营养缺乏是造成小饱子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育性诱导 转换
下载PDF
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淑华 王台 +11 位作者 钱前 王小菁 左建儒 顾红雅 姜里文 陈之端 白永飞 孔宏智 陈凡 萧浪涛 董爱武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72,共57页
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中国植物生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如高等植物PSI与捕光天线的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 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中国植物生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如高等植物PSI与捕光天线的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水稻感知和耐受寒害机制、乙烯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等。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植物科学领域有两项成果入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因青蒿素的发现与抗疟疾药物新疗法的开创首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标志着中国植物化学和中药学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受到国际高度关注,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模式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中国植物科学从跟踪、并行,逐渐迈入领跑学科发展的方阵。该文对2015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5年
原文传递
一种适用于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台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6年第4期56-57,共2页
一种适用于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方法*王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METHODTOSTAINTHEGELOF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WangTai(Insti... 一种适用于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方法*王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METHODTOSTAINTHEGELOF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WangTai(InstituteofBotany,A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染色体 双相凝胶电泳 双向电泳凝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