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α1胸腺肽联合治疗严重脓毒症——一种新的免疫调理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9
1
作者 林洪远 管向东 +2 位作者 周立新 艾宇航 王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1-457,共7页
目的评估联合抗炎和免疫刺激治疗严重脓毒症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共43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进入 ICU 内严重脓毒症(Marshall 评分5~20)的患者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1(第1阶段):常... 目的评估联合抗炎和免疫刺激治疗严重脓毒症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共43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进入 ICU 内严重脓毒症(Marshall 评分5~20)的患者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1(第1阶段):常规治疗+乌司他丁30万 U/日,α1胸腺肽(迈普新)1.6 mg/d,连续7 d;治疗组2(第2阶段):常规治疗+乌司他丁60万 U/日,迈普新3.2 mg/日,连续7 d,进行28 d 和90 d 预后等疗效评估。结果第1阶段91例,治疗组(治疗组1)与对照组28 d 预后等各项疗效评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阶段342例,治疗组(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意向治疗分析),28 d 病死率为25.1%vs 38.3%(P=0.0088),90 d 病死率为37.1%vs 52.1%(P=0.0054),28 d APACHEⅡ评分12.7±9.4 vs 14.3±9.2(P=0.0384),28 d 单核细胞 HLA-DR/CD14+(51.7±26.5)%vs(40.1±22.0)%(P=0.0092)。其他疗效评估指标,如 ICU内治疗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 和90 d 预后,具有积极推广价值;治疗的有效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最佳剂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疗法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血乳酸水平及清除率和升高时间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昊 吴大玮 +6 位作者 陈晓梅 李琛 丁士芳 翟茜 杜滨锋 李远 王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评价。方法收集101例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的乳酸监测指标(乳酸水平、乳酸升高时间、乳酸... 目的探讨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量化评价。方法收集101例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的乳酸监测指标(乳酸水平、乳酸升高时间、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Ⅱ)评分及其他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以相应的乳酸指标进行量化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12h和24h乳酸清除率、pH值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乳酸峰值、12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pH值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相对比值比(OR)分别为1.466、0.922、1.208、0.032。乳酸峰值≥10mmol/L、12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分别为77.8%和70.6%(P〈O.05和P〈0.01),乳酸升高时间〉24h时病死率虽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峰值、12h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和pH值是评价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乳酸峰值≥10mmol/L、12h乳酸清除率≤10%时应警惕患者较差的预后,而乳酸升高时间评价预后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清除率 乳酸升高时间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 预后
原文传递
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30
3
作者 徐冬玲 王苏加 +2 位作者 潘秀荣 王可 李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量表化调查 ,试图发现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患者 6 0例 ,均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 ,时间超过 3个月。其中DDD或VDD起搏器 2 4例 ,VVI起搏器 36例。在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 目的 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量表化调查 ,试图发现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患者 6 0例 ,均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 ,时间超过 3个月。其中DDD或VDD起搏器 2 4例 ,VVI起搏器 36例。在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以下内容问卷或量表 :一般状况调查表 ;心脏起搏治疗相关问题调查表 ;心理健康水平评定量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社会支持量表 )。对照组为门诊体格检查的健康人 30例 ,按要求填写SCL 90量表。量表采用标准评分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SCL 90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患者的SCL 90总分与患者的经济情况、心脏起搏方式、躯体症状和社会支持相关 (P <0 0 5 )。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长期心脏起搏患者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经济情况、社会支持、躯体症状、起搏方式等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随访过程中 ,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 ,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王可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败血病 (CRS)的发病机理 ,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 C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静脉导管培养为念珠菌 ,9例为细菌。其中置管时间 <2 8d者以细菌为主 (6 / 8) ,>2 8d者以真...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败血病 (CRS)的发病机理 ,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 C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静脉导管培养为念珠菌 ,9例为细菌。其中置管时间 <2 8d者以细菌为主 (6 / 8) ,>2 8d者以真菌感染为主 (13/ 16 )。结论 置管时间 <2 8d者CRS发病机理以细菌沿皮肤逆行感染为主 ,>2 8d者是在菌群失调基础上 ,真菌定位在导管所致。合理选用抗生素 ,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7d) ,重视肠内营养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CRS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丁士芳 王可 +3 位作者 周炜 孙恩华 陈晓梅 李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CR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易患因素... 目的初步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CR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易患因素,中心静脉置管(CVC)留置时间≥7d。分离得到34株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24株/34株)为主。3例患者拔管2~3d后体温降至正常,余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0~14d,12例死亡。结论CRC的发病机制以肠源性菌群失调、真菌移位为主,及时恢复胃肠粘膜功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败血病 真菌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凝固性加强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承恩 王可 +1 位作者 徐冬玲 鹿庆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以期对危重冠心病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以酶联免疫吸...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以期对危重冠心病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等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显著升高(1.21±0.23nmolL比0.76±0.20nmolL;85.4±12.4mgL比68.7±13.8mgL,P均<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不伴有2型糖尿病时显著升高(1.28±0.19nmolL比1.16±0.20nmolL;89.8±12.4mgL比82.7±13.7mgL,P均<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显著升高(1.26±0.24nmolL比1.16±0.20nmolL;90.0±12.8mgL比82.7±13.7mgL,P均<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凝血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合并2型糖尿病或原发性高血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更显著,提示高凝状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凝状态 凝血酶原片段1和2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念珠菌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4 位作者 孙恩华 王可 陈晓梅 李琛 翟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 ,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9月间的2 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 ,均有 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 ,其中主要为使... 目的 :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 ,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9月间的2 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 ,均有 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 ,其中主要为使用广谱抗生素 (2 3例 /2 3例 )、应用抗生素≥ 4d时仍发热 (≥ 38.5℃ ,2 3例 /2 3例 )、中心静脉插管 (16例 /2 3例 )、全胃肠外营养(12例 /2 3例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12例 /2 3例 )、气管切开 (12例 /2 3例 )和机械通气 (10例 /2 3例 )等 ,少数患者 (5例 /2 3例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自入院至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时间为 (76 .2± 75 .6 )d ,非白念念珠菌是主要致病真菌 (18株 /2 3株 )。17例经抗真菌治疗者 3例死亡 ,而 6例未治疗者均死亡。结论 :真菌败血症多发生在具有多种易患因素者 ,特别是入住ICU者。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真菌 ,其中以非白念念珠菌为主。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 ,消除易患因素 ,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黄粉灌肠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辉 王可 吴铁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41-42,共2页
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均予禁食、抗生素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予大黄粉灌肠。结果A组血清淀粉酶及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速度均大于B组,并发症、二重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B组。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大黄 内毒素
下载PDF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臧蕙 王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4-1006,共3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血肿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万才 王可 +5 位作者 周聊生 徐庆国 李爱国 黄明慧 张奇志 李丕宝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血肿 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分析与机械通气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士芳 王可 +2 位作者 周炜 王德江 陈晓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8-819,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48例开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因素与年龄大、镇痛不充分、营养支持不合...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48例开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因素与年龄大、镇痛不充分、营养支持不合理和术前存在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有关。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 5 86± 4 67d ,均建立人工气道和实施有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时间为 1 3 68± 1 4 80d ,2 7例撤机成功 ,2 1例死亡。结论 术后合理镇痛 ,及早实施鼻空肠肠内营养 ,鼓励咯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望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生呼吸衰竭 ,宜行有创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是撤机的合理时机 ,应避免不必要的撤机延迟 ,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院内心肺复苏中生存链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士芳 王可 +1 位作者 周炜 陈晓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生存链 心搏骤停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苏加 徐冬玲 +3 位作者 潘秀荣 王可 李琛 侯瑞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 :对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量表化分析 ,观察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起搏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影响。方法 :病例组 6 0人 ,均由经静脉系统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时间超过 3个月。其中房室顺序起搏组 (安装DDD或VDD型起搏器 ) 2 4... 目的 :对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量表化分析 ,观察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起搏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影响。方法 :病例组 6 0人 ,均由经静脉系统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时间超过 3个月。其中房室顺序起搏组 (安装DDD或VDD型起搏器 ) 2 4例 ,心室单腔起搏组 (安装VVI型起搏器 ) 36例。在常规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问卷或量表 ,包括一般状况调查、患者心脏症状调查表、心理健康水平评定量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对照组为门诊查体的健康人 30例 ,按要求填写SCL 90量表。量表采用标准评分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房室顺序起搏组和心室单腔起搏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房室顺序起搏组SCL 90得分与心室单腔起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前者优于后者。心室单腔起搏组患者抑郁、敌对性、躯体化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房室顺序起搏组 (P <0 .0 5 )。结论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可以影响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起搏器 心理学 人工植入物
下载PDF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锁臣 吴铁军 王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后的氧疗可使机体存在缺血-再灌注的病理过程,炎性细胞因子在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拟动态观察CO中毒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4 位作者 孙恩华 隋晓俊 陈晓梅 王可 李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9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41.1%),革兰阳性球菌(35.6%),革兰阴性杆菌(23.3%)。非白念珠菌已成...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9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41.1%),革兰阳性球菌(35.6%),革兰阴性杆菌(23.3%)。非白念珠菌已成为主要的致病真菌(19/30株),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念珠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并缩短留置时间,是有效预防CRS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下载PDF
全胃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辉 王可 吴铁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入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M ODS患者,按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常规TPN组(A组,20例...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入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M ODS患者,按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常规TPN组(A组,20例)和谷氨酰胺+TPN治疗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PN)治疗。A组按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0.27 g.k-g 1.-d 1(相当于力肽0.4 g.k-g 1.-d 1),共7 d。TPN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分别抽血检测血浆DAO和D乳酸浓度,并统计两组PN治疗时间和病死率。同时选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C组)。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PN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浆DAO、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经谷氨酰胺+TPN治疗后,血浆DAO、D乳酸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1)。A组TPN治疗时间为(15.8±2.3)d,B组为(12.5±2.4)d,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病死率为25%,B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力肽)有助于增加M ODS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显著降低血浆DAO和D乳酸浓度,缩短TPN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肠营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MOD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辉 王可 吴铁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8-709,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M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TPN)治疗。A组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Gln)治疗7d。在...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M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TPN)治疗。A组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Gln)治疗7d。在治疗前后的第1、3、7天均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并统计两组TPN治疗时间、死亡率。选20例健康献血员做健康对照组(C组)。结果两组患者血浆DAO、D-乳酸、LPS浓度,TPN治疗前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低于A组(P<0.01)。TPN治疗时间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死亡率为25%,B组为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补充谷氨酰胺有助于增加MODS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显著降低血浆DAO、D-乳酸、LPS浓度,对保护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缩短TPN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内毒素
下载PDF
起搏阈值分析与低能量起搏安全性的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苏加 王可 +1 位作者 潘秀荣 徐冬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对起搏阈值进行分析研究,随访观察低能量起搏的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术中、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进行起搏阈值测试,并于术后3个月时将起搏器输出电压降为实测起搏阈值的2倍,随访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目的对起搏阈值进行分析研究,随访观察低能量起搏的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术中、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进行起搏阈值测试,并于术后3个月时将起搏器输出电压降为实测起搏阈值的2倍,随访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时间为1~6年,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电极的起搏阈值。结果106例起搏器均安全起搏。比较电极的起搏阈值,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无差别,心房电极高于心室电极,激素电极明显低于非激素电极。结论经长期随访观察证明,为节省能耗延长起搏器寿命,长期采用低能量起搏的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阈值 低能量起搏 安全性 随访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辉 王可 吴铁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Gln)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内毒素(LP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住聊城市人民医院ICU的M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按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Gln0.27g.kg-1.d...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Gln)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内毒素(LP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住聊城市人民医院ICU的MO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按常规给予TPN,B组在给予TPN基础上加用Gln0.27g.kg-1.d-1,共7d。TPN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检测血浆Gln、LPS浓度,观察TPN治疗时间、死亡率。选取健康献血员作C组。结果:血浆Gln浓度TPN治疗前A、B两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PN治疗第1,3,7天,A组显著低于B组(P<0.01)。血浆内毒素浓度TPN治疗前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Gln+TPN治疗后,B组血浆LPS显著低于A组(P<0.01)。A组TPN治疗时间为(15.8±2.3)d,B组为(12.5±2.4)d,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死亡率为25%,B组为1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静脉补充Gln(力肽),显著降低MODS患者血浆LPS浓度,有利于缩短TPN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下载PDF
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金波 徐赞 +1 位作者 王培民 王可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L 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阐明异丙酚和异氟醚在离子通道水平上对心肌细胞抑制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得SD大鼠的单个心室肌细胞 ,在保持膜片钳钳夹电位 - 4 0mV ,波...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L 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阐明异丙酚和异氟醚在离子通道水平上对心肌细胞抑制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得SD大鼠的单个心室肌细胞 ,在保持膜片钳钳夹电位 - 4 0mV ,波宽为 2 50ms的条件下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异氟醚及其二药复合应用时对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用含有1μmol/L四已铵的台氏液灌流时 ,可记录到具有电压和时间依赖性内向的钙电流 ;加入 1μmol/L维拉帕米时 ,该电流被迅速消除。 12 μmol/L、2 5μmol/L异丙酚和 7× 10 2 μmol/L、1 1× 10 3μmol/L异氟醚对钙电流无显著性影响 (P >0 0 5) ;50 μmol/L、2 50 μmol/L异丙酚和 2 2× 10 3μmol/L、4 4× 10 3μmol/L异氟醚对钙电流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5) ;2 5μmol/L异丙酚和 1 1× 10 3μmol/L异氟醚复合剂、12 5μmol/L异丙酚和 2 2× 10 3μmol/L异氟醚复合剂对钙电流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异氟醚及其两药复合应用时对心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有浓度依赖性 ,其机制与其抑制钙离子通道电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异丙酚 投药 剂量 异丙醚 钙通道 生理学 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