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和倒三角空心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家赵 周雪锋 +9 位作者 李黎 徐磊 朱万博 徐玮 夏睿 华兴一 许新忠 方诗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118,共8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倒三角空心钉(inverted triangle cannulated screws,ITCS)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9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倒三角空心钉(inverted triangle cannulated screws,ITCS)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9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28例)和ITCS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吸烟史、酗酒史、Pauwels角、Garden分型、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住院时间和早期并发症,并采用Garden指数和Haidukewych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大腿外侧激惹症状、术后部分或完全负重开始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和程度、颈干角变化(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颈干角的差值)、股骨头坏死及翻修手术等,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FNS组手术时间短于ITCS组、切口长度大于ITC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辅助复位情况、Garden指数、Haidukewych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FNS组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ITCS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1%vs.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3,P=0.582)。FNS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ITC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ITCS组,术后部分负重开始时间早于IT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完全负重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98,P=0.194)。FNS组患者均无大腿外侧激惹症状,ITCS组有10例出现大腿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倒三角空心钉 内固定 复位
原文传递
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玮 孔荣 +9 位作者 方诗元 禹德万 李守民 夏睿 黄威 英明 黄炎 孙建皖 姚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7-691,共5页
[目的]比较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前... [目的]比较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前术后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死亡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前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H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Intertan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都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双动头置换在早期下地活动方面较Intertan内固定组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动头置换 Intertan内固定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建皖 杨家赵 +3 位作者 徐磊 方诗元 孔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2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4.5(5~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4.5(5~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失效。末次随访时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InterTan钉设计合理,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戴胡明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孙建皖 徐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椎旁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及磁共振检查评估椎旁肌肉萎缩程度,16例患者取内固定行多裂肌组织学检查。[结果]肌酸激酶传统入路组术后高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第1、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 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且MRI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织学检查发现类似的结果。[结论]传统手术入路和和椎旁肌间隙入路对多裂肌均有损伤,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损伤小于传统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段骨折 椎旁肌 损伤
原文传递
头尾侧关节突关节方向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病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家赵 方诗元 +4 位作者 夏睿 孙建皖 徐磊 孔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127-2132,共6页
[目的]通过CT图像多层重建技术研究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空间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滑脱组: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对照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脊柱滑脱和腰腿疼的其他患者,30例。分别选取平行于L3、4... [目的]通过CT图像多层重建技术研究关节突关节方向的空间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滑脱组: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对照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脊柱滑脱和腰腿疼的其他患者,30例。分别选取平行于L3、4和L4、5椎间隙上、下缘终板的关节突关节CT图像,测量头、尾侧关节突关节方向与椎体矢状面夹角,并对CT图像上头、尾侧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进行评估分级;重建关节突关节面二维矢状面CT图像,测量椎弓根轴线与关节突关节间隙之间角度。[结果]滑脱组组内比较L4、5节段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均较L3、4节段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小,L3、4、L4、5节段头侧关节突关节角较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则相反。组间比较,在L3、4和L4、5节段,滑脱组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均较对照组小(P<0.05),且滑脱组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改变的差值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在L4、5节段头侧和尾侧关节突关节角的不对称性较L3、4节段的头侧和尾侧更加明显(P<0.05)。滑脱组L3、4、L4、5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在L4、5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中,两组头、尾侧退变程度均差异明显(P<0.05),而在L3、4节段的退变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关节突关节空间方向的改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病因学意义,而关节突关节退变则是一种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方向 腰椎 退变性滑脱 CT 多层面重建
原文传递
传统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14
6
作者 戴胡明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孙建皖 徐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39-2345,共7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1例,爆裂型骨折34例,并且椎管占位小于1/3,后柱均完整,ASIA分级均为E级,无神经症状。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入路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治疗后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系统评分以及6个月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肌酸激酶水平,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在Cobb角恢复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肌酸激酶水平及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腰背痛JOA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于传统正中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内固定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多裂肌 骨折固定肌酸激酶 肌电图 腰背疼痛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两种前路减压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小东 方诗元 +2 位作者 孙建皖 徐磊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3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B组,15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略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1年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的标准。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AccF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在维持融合节段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脊柱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家赵 方诗元 +3 位作者 孙建皖 徐磊 孔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TLIF治疗DLS患者32例。手术前后采用Denis疼痛与工作量表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 目的:评估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TLIF治疗DLS患者32例。手术前后采用Denis疼痛与工作量表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并行影像学评估;采用Macnab标准综合评定优良率。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2~4(2.8±0.2)年。术后Denis疼痛与工作量表分布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3 d、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影像学检查见椎间及后侧植骨区成熟骨桥生长。Macnab评定:优14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93.8%。结论改良TLIF治疗DLS具有创伤小,能提供理想的复位、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提拉复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2 位作者 徐磊 杨家赵 方诗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3期329-331,共3页
胸腰段骨折是指发生在T11~L2的脊柱骨折,多由于暴力外伤所致,此处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结合部,是脊柱中最易发生损伤的区域。胸腰段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左右,占全身骨折的5%~10%,合并神经损伤者约19%。近年来,随着胸腰段... 胸腰段骨折是指发生在T11~L2的脊柱骨折,多由于暴力外伤所致,此处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结合部,是脊柱中最易发生损伤的区域。胸腰段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左右,占全身骨折的5%~10%,合并神经损伤者约19%。近年来,随着胸腰段骨折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胸腰段骨折分型已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笔者就胸腰段骨折的分类系统及其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治疗方式 骨折分型 脊柱骨折 腰椎前凸 胸椎后凸 全身骨折 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TAD值在INTERTAN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家赵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孙建皖 徐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1-1104,1090,共5页
目的探讨TAD值(Tip Apex Distance,尖顶距值)在第四代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INTERTAN钉并遵循"尖顶距"原理放置拉力钉... 目的探讨TAD值(Tip Apex Distance,尖顶距值)在第四代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INTERTAN钉并遵循"尖顶距"原理放置拉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骨折按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31-A1型1例,31-A2型12例,31-A3型3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5~18月的随访,平均8.5月,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4,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按TAD原理放置拉力螺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D值 髓内钉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谢凯 方诗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7期732-733,共2页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和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14-01—2016-01行Wiltse入路或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28例),以及后正中入路组...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和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14-01—2016-01行Wiltse入路或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28例),以及后正中入路组(24例)。结果 52例获得随访3~6个月,平均5.4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最长肌表面肌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波形。多裂肌静息状态下及最大伸展状态下,后正中入路组异常电位发生率明显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软组织剥离较少,能达到与传统入路同等的复位效果,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符合微创理念,且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体会 被引量:9
12
作者 方诗元 孙建皖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68例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方...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68例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2-52个月,68例骨折均愈合,58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压缩性骨折中6例残留10%-30%的压缩未能恢复,65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恢复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为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诗元 +1 位作者 徐磊 杨家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54-4358,共5页
背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用于不同类型骨盆骨折治疗中,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其固定效果缺乏力学验证。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力学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选择健康男性1名作为观察对象,采用64排螺旋CT常... 背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用于不同类型骨盆骨折治疗中,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其固定效果缺乏力学验证。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力学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选择健康男性1名作为观察对象,采用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层厚1 mm,获得二维CT数据,以医学数字成像、通信格式进行存储。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及Abaqus软件完成志愿者骨盆有限元模型,建立复杂骨盆骨折有限元模型,分别置入3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完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骨折的模型,内固定完成后模拟向骶骨施加500 N垂直负荷,计算相应的力学参数,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志愿者CT数据下建模后,正常的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测量点a点位移为0.53 mm,应力负荷正常生理,并且骶髂关节受力位移与既往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相似,课题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成功;(2)在模型加载500 N垂直负荷下,螺钉固定受最大应力为440.85 MPa,集中在复杂性骨盆骨折部位;重建接骨板最大受力为1 332.56 MPa,位于钉板结合部位;外支架最大受力为1 834.85 MPa,位于钉板结合部位;(3)在模型加载500 N垂直负荷下,螺钉固定应变、整体位移、分离位移值均低于重建接骨板和外支架(P<0.05);重建接骨板应变、整体位移、分离位移值均低于外支架(P<0.05);(4)提示3种内固定物相比,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能获得更优的稳定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能反映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力学的稳定性,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开展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内固定技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盆骨折 64排螺旋CT 骨盆有限元模型 内固定器械 力学稳定性 力学参数
下载PDF
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凯 方诗元 +3 位作者 孙建皖 徐磊 杨家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手术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均对三角韧带行带线锚钉手术修复,术后随访评价指标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评分系统。结果全部...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手术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均对三角韧带行带线锚钉手术修复,术后随访评价指标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评分系统。结果全部病例获得6~12月的随访,无骨折不愈合病例,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等。2例患者出院后未遵医嘱制动,2周内下地出现内踝肿痛,复查,MRI示:三角韧带再次损伤,翻修后效果尚可。AOFAS足踝评分,其中优35例,良23例,差2例,优良率96.7%。结论带线锚钉手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效果好,踝关节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踝损伤 韧带 关节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再手术方案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磊 方诗元 +5 位作者 徐磊 杨家赵 李蒙 李黎 刘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2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和评价再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1—2014-12诊治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15例,根据Tohner—Wrnch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5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13例经再手术后于3~12...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和评价再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1—2014-12诊治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15例,根据Tohner—Wrnch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5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13例经再手术后于3~12个月获骨性愈合,1例再手术后1个月完全负重致内固定失败翻修后愈合,1例持续感染形成窦道造成骨不连控制感染后行髓内钉固定,末次随访依据Tohner—Wrnch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6.7%;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6.0±3.5)°提升至(82.7±4.3)°,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71.6±2.6)°升至(95.0±3.3)°。结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再手术时应根据骨不连原因制定手术方案,纳人生物学因素、骨生长形式、内固定力学环境、患者依从性等综合考虑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再手术疗效
原文传递
复杂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入路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黎 方诗元 +6 位作者 徐磊 徐玮 夏睿 杨家赵 刘雷 谢凯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46例。依据后外侧平台塌陷的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入路,其中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17例(A组),外... 目的探讨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46例。依据后外侧平台塌陷的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入路,其中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17例(A组),外侧腓骨小头截骨联合后内侧入路8例(B组),后内侧倒"L"入路21例(C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 46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平均时间16个月;三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B组出现1例腓总神经损伤,3周后恢复,1例腓骨截骨处出现不愈合;术后12个月Rasmussen评分为16.3分(范围:14~18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88.6分(范围:85~94分),优3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本组终末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20°,平均115.5°。术后即刻和终末随访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后外侧平台塌陷的Schatzker IV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依据后外侧塌陷骨块的中心点位置来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后外侧塌陷的骨块往往是影响内侧平台劈裂骨块复位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脱位 骨折固定术 修复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与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诗元 +4 位作者 徐磊 杨家赵 李黎 刘雷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2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传... 目的探讨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2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组(传统组)15例;顺势反向牵引复位经皮固定组(微创组)17例。均采用股骨外侧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后一周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170±27)ml,手术时间为(76±7)min,复位时间为(14.4±2.7)min,透视次数为(7.9±1.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均优于传统组[(377±92)ml、(84±11)min、(25.2±4.6)min、(13.2±3.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 w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势反向牵引复位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复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原文传递
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雷 方诗元 +3 位作者 徐磊 杨家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腹直肌 耻骨联合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雷 方诗元 +3 位作者 孙建皖 徐磊 孔荣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该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股骨头置换术或髓内钉系统治疗的被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80岁以上的老年患...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该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股骨头置换术或髓内钉系统治疗的被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分为髓内钉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共6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51例,平均年龄86.0岁。股骨头置换组共32例,平均年龄86.7岁;髓内钉组共35例,平均年龄85.4岁。分别记录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近期并发症。另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末次随访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死亡情况。通过SPSS17.0分析各组数据,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末次随访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死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及近期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髓内钉组,下地时间早于髓内钉组(P<0.05),近期并发症低于髓内钉组病人。结论股骨头置换术和髓内钉系统在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时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股骨头置换术能让患者早期下床,减少近期并发症,虽其手术创伤较大,但仍可作为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转子间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髓内钉系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骨盆支架辅助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家赵 谢凯 +5 位作者 李黎 徐磊 夏睿 徐玮 方诗元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盆支架(Starr架)辅助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治疗22例骨盆骨折患者。记录螺钉使用情况、手术情况,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功能。结果22例患者后环损伤均采用... 目的探讨骨盆支架(Starr架)辅助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治疗22例骨盆骨折患者。记录螺钉使用情况、手术情况,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功能。结果22例患者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其中使用单枚骶髂螺钉12例,2枚骶髂螺钉9例,3枚骶髂螺钉1例;前环损伤均采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Infix固定),其中使用2枚椎弓根螺钉7例,3枚椎弓根螺钉13例,4枚椎弓根螺钉2例。手术时间75~250(137.0±43.7)min,术中出血量20~150(45.0±30.5)ml,透视时间13~59(24.3±11.2)s。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12.5±5.7)个月。骨痂形成时间3~8(4.3±1.2)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骨盆功能:优15例,良5例,可2例。术后并发症:1例内固定松动,2例大腿前外侧感觉异常,1例复位丢失后畸形愈合,1例骨不连,1例异位骨化。结论治疗骨盆骨折时,Starr架辅助复位可实现骨折解剖复位,联合通道螺钉固定技术可在伤后早期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且相关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盆支架 通道螺钉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