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的半精制饲料,研究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等能和不同EAA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强(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50.33%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71.26U/mgPr,显著高于31.04%饲料蛋白组(P<0.05);40.89%和46.62%饲料蛋白组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5.04U/mgPr和35.68U/mgPr,显著高于31.04%和35.51%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都随着豆粕替代量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替代量为40.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33.0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7.0%大豆蛋白替代组的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为31.34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没有受到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量的提高而增强(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展开更多
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mg/kg、25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和400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mg/kg、25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和400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鲌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和25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 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铂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mg/kg和97mg/kg。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的半精制饲料,研究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等能和不同EAA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强(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50.33%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71.26U/mgPr,显著高于31.04%饲料蛋白组(P<0.05);40.89%和46.62%饲料蛋白组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5.04U/mgPr和35.68U/mgPr,显著高于31.04%和35.51%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都随着豆粕替代量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替代量为40.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33.0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7.0%大豆蛋白替代组的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为31.34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没有受到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量的提高而增强(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
文摘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mg/kg、25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和400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鲌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和25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 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铂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mg/kg和97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