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磊 新伟 +4 位作者 袁文 陈德玉 李君 姜东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156例,其中脊髓型59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97例。病变涉及单...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156例,其中脊髓型59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97例。病变涉及单节段108例,2个节段39例,3个节段6例,4个节段3例。对全部病变节段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术中均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情况,采用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和JOA 17分法评定交感神经症状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颈椎正侧位及伸屈动力位X线片上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32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咽喉部疼痛不适感,经对症处理于术后3~5d症状均消失;无脑脊液漏、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随访8~42个月,平均25个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6.4±1.7分,术后1周1.6±1.7分,末次随访时2.4±1.4分,主观满意率79%;JOA评分术前9.8±2.4分,术后1周11.9±2.5分,末次随访12.9±2.2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均已融合,颈椎稳定性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2例于术后3年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行二次后路减压手术。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结合术中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 后纵韧带 疗效
下载PDF
颈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君 新伟 +5 位作者 袁文 陈德玉 陈宇 梁磊 姜东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5(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因多节段颈脊髓病变分别接受椎管成形术的患者27例(A组):男21例,女6例;年龄...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5(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因多节段颈脊髓病变分别接受椎管成形术的患者27例(A组):男21例,女6例;年龄33-80岁,平均60.4岁;减压3《个节段。同期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41例(B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22-77岁,平均58.7岁;减压3-6个节段。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手术前后以Cobb法测量颈椎前凸角度,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curvatureindex,CO),并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比较B组中9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B1组)与32例无C,神经根麻痹患者(B2组)的手术前后颈椎前凸角度及CCI。结果A组C5神经麻痹发生率为3.7%(1/27),B组发生率为22.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10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平均于术后14个月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B1组手术前后CCI改变率为38.07%-18.03%,B2组为22.81%±12.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结论相比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C5神经根麻痹可能与颈后路术后颈椎前凸增加有关,神经根拴系效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神经根病
原文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被引量:19
3
作者 新伟 袁文 +4 位作者 陈德玉 陈宇 李君 姜东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同一治疗组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8—76岁,平均56.2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平均3.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同一治疗组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8—76岁,平均56.2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平均3.2年。按照骨化物矢状面及横断面分型、骨化物范围及颈椎生理曲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记录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颈痛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行前路手术35例,术前JOA评分(9.8±2.3)分,末次随访时为(11.7±2.1)分(t=3.28,P〈0.05);术前VAS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5)。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术12例,术前JOA评分为(10.4±2.7)分,末次随访时为(12.5±2.3)分(t=3.81,P〈0.05);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14例,术前JOA评分为(9.7±2.5)分,末次随访时为(11.6±2.6)分(t=3.56,P〈0.05)。行后路手术的患者术前VAS评分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本组行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1例,脑脊液漏2例;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2例。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依据骨化物类型、范围及患者生理曲度等情况综合考虑;只要手术方式选择得当,均能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形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一)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德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89,共2页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仪器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行各业的科研及工程人员的不断实践,自世界上第一台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发问世十多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并...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仪器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行各业的科研及工程人员的不断实践,自世界上第一台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发问世十多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并逐渐取代一些传统的测绘手段,为工程、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仪 激光扫描技术 地形地质 应用 技术发展现状 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人员 制造技术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磊 新伟 +4 位作者 袁文 李君 陈华江 祁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7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使用Prestige或Discover人工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术中彻底去除减压节段后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7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使用Prestige或Discover人工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术中彻底去除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全部病例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15.1个月。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Short Form-36,SF-36)评分及人工椎间盘假体稳定性。交感神经症状采用“20分评分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为(8.5±2.5)分,术后1周为(1.6±1.4)分,末次随访时为(2.3±1.1)分。患者主观满意度:优15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5.2%。JOA评分:术前为(10.8+2.4)分,术后1周为(11.1±2.5)分,末次随访时为(14.9±1.4)分;SF-36评分:术前为(102.7±8.7)分,末次随访时为(129.8±5.5)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影像学检查提示:手术节段颈椎活动度得到保留(术前活动度为7.3°±2.7°,术后为7.7°±3.2°)。全部假体位置稳定,未见松动、移位。结论应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早期效果良好,术中彻底去除致压节段的后纵韧带可能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诚 顾庆国 +5 位作者 罗益滨 姜东杰 时国华 袁文 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系统 三维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形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德鸿 《水利水电施工》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并正在与各个领域的应用相结合。它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测量方式,不但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形、地质测量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是发挥了非接触测量、设站灵活、测量点间隔精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并正在与各个领域的应用相结合。它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测量方式,不但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形、地质测量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是发挥了非接触测量、设站灵活、测量点间隔精细、扫描速度快的特点。本文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结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地形测绘 地质研究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与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顾一飞 +6 位作者 陈宇 吴晓东 曹鹏 刘洋 陈华江 新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经手术治疗患者,选取其中35例3个节段及以上OPLL或者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根据术前MRI及CT影像学特点将患者分为OPLL组(A组18例)与颈椎间盘突出组(B组17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mJOA评分及ASIA分级,计算并比较mJOA评分改善率和ASIA分级改善值。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5±12min,B组为95±15min (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450±55ml,B组为440±60ml(P>0.05);A组住院时间为10.5±1.3d,B组为10.2±1.4d(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mJOA评分分别为5.2±5.6分、7.1±4.3分、8.6±3.7分、12.9±3.8分,B组分别为4.8±3.8分、6.7±4.1分、7.0±3.8分、9.3±3.6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m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16.2%和14.1%,ASIA分级改善值分别为1.2分和1.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6.5%和16.5%,ASIA分级改善值分别为2.3分和1.5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2.3%和33.6%,ASIA分级改善值分别为2.6分、1.8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其中合并OPLL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程度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优于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该差异可能与脊髓致压物的性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间盘突出 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再手术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姜东杰 顾庆国 +2 位作者 新伟 袁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2-1150,共9页
目的 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相邻节段和手术节段再手术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英文... 目的 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相邻节段和手术节段再手术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英文检索词为“cervical”、“replacement OR arthroplasty OR prosthesis”、“fusion OR arthrodesis”、“reoperation OR secondary surgical procedure”, 中文检索词为“颈椎”、“间盘置换”、“融合”、“再手术”。由2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收集关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再手术发生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 Reviews Handbook 5.1.0的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独立评价, 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邻节段和手术节段的再手术发生率。结果 12篇文献纳入研究, 短期(2年)随机对照研究6篇, 中远期(4~8.8年)随机对照研究6篇。4篇为低偏倚风险, 7篇为中偏倚风险, 1篇为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显示, 短期随访结果中两种术式在相邻节段的再手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而中远期随访结果显示非融合组术后相邻节段再手术率低于融合组;非融合组手术节段再手术率均低于融合组。短期随访中两组患者采用Removal翻修方法的例数无差别;中远期随访中融合组患者采用该翻修方法进行翻修的人数多于非融合组。结论 非融合术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节段再手术的发生率, 但是在短期(2年)内对降低邻近节段再手术的发生率效果并不明显。减少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是降低融合术式手术节段再手术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全椎间盘置换 脊柱融合术 前瞻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再手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舟曲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学林 魏文涛 +1 位作者 刘丽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82,共2页
一、引言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在灾后重建中,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质灾害点的治理过程的... 一、引言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在灾后重建中,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质灾害点的治理过程的详细信息,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利用徕卡ScanStationCIO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重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点进行了实地三维激光扫描和数据采集,构建了重点工程区域数字地形及工程模型,配合治理工程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三维激光扫描仪 应用 国土资源厅 灾后重建
下载PDF
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桥梁护栏预制施工工艺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交通世界》 2018年第9期66-67,共2页
介绍了桥梁护栏设计方案,探讨了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桥梁护栏预制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预制块纵向和基础连接、护栏防护能力验证等内容。同时还分析指出施工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处理对策。结论证实,采取上述措施,能顺利完成桥梁... 介绍了桥梁护栏设计方案,探讨了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桥梁护栏预制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预制块纵向和基础连接、护栏防护能力验证等内容。同时还分析指出施工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处理对策。结论证实,采取上述措施,能顺利完成桥梁护栏预制施工任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桥梁 混凝土桥梁 护栏预制 施工工艺
下载PDF
一种基于FPGA+DSP的处理机硬件架构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耀天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2-906,共5页
为了解决在实时处理中多数合成孔径雷达(SAR)算法存在的运算量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基于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串行高速互联接口(SRIO)的一种新硬件解决方法。主要讨论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DSP架构下采用多核DSP和SRIO实现... 为了解决在实时处理中多数合成孔径雷达(SAR)算法存在的运算量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基于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串行高速互联接口(SRIO)的一种新硬件解决方法。主要讨论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DSP架构下采用多核DSP和SRIO实现SAR算法的主要流程,并在多核DSP中使用流水线技术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通过使用多核DSP和流水线技术以及SRIO技术,使数据运算、传输速率更快,达到缩短运算时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 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 快速傅里叶变换效率
下载PDF
多种教学模式在脊柱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及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益滨 顾庆国 +4 位作者 陈诚 姜东杰 新伟 袁文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将目前流行的各类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外科研究生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其优缺点,得出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应用、重视论文的读写、结合医疗改革安排教学内容等综合优化,有利于培养脊柱外科研究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训练临床思维、提高临... 将目前流行的各类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外科研究生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其优缺点,得出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应用、重视论文的读写、结合医疗改革安排教学内容等综合优化,有利于培养脊柱外科研究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训练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技能,帮助其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从初级住院医师到高级住院医师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赵明君 史帅营 +5 位作者 史田 高双成 周爽 周文斌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盆栽不覆膜为对照(T0),设置5种覆膜方式:盆口上覆白膜(T1)、盆口上覆黑膜(T2)、盆口上覆白膜加盆底下覆黑膜(T3)、塑料盆上下均覆黑膜(T4)和塑料盆上下均覆白膜(T5),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环境变化及其对植株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冬春季T1和T5处理基质日最高温度均提高5.0℃以上,春季T1和T516天每盆分别累积节水1.065 kg和1.195 kg,说明覆膜方式显著影响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效应,改善盆栽牡丹基质的微生态环境。春夏季盆口覆白膜加快植株叶色由红转绿,增强植株的光合性能与生理代谢,有利于秋季落叶期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各覆膜方式下牡丹秋季壮苗指数表现为:T1>T5>T3>T2>T4>T0,说明上覆白膜对植株生长发育最有利。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发育状况与植株壮苗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提高植株生物量及叶片光合性能是实现壮苗的基础。基于盆栽牡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处理组合聚为三类,其中T1和T5聚为一类,为优势处理。鉴于仅盆口覆白膜不仅苗体长势最优,而且劳动生产成本低,符合轻简高效栽培原则,建议盆栽牡丹生产上优先选择盆口上覆白膜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牡丹 栽培基质 温度 水分 壮苗指数 工程苗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形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二)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德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86,共2页
(接上期)沙漠监测的目标是通过准确地量测,获取沙漠流动变形情况,获取大比例尺地形图及通过前后测量三维数据的比对,得到沙漠变动量情况。使用的仪器为Leica ScanStation2,软件为Leica Cyclone 6.0、Geomagic 11。
关键词 三维数据 激光扫描技术 地形地质 GEOMAGIC 大比例尺地形图 CYCLONE LEICA 应用
下载PDF
屋面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安全风险预防探讨
16
作者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针对屋面光伏项目在施工各环节中存在坍塌、高处坠落、触电等诸多风险隐患,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探讨屋面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提出了施工前安全条件确认检查法、人员上下通道专用梯笼、夹具... 针对屋面光伏项目在施工各环节中存在坍塌、高处坠落、触电等诸多风险隐患,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探讨屋面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提出了施工前安全条件确认检查法、人员上下通道专用梯笼、夹具式临边防护栏杆设置法以及作业流程化等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全方位的管控、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光伏发电 施工安全风险 预防
下载PDF
牡丹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明君 周文斌 +1 位作者 史帅营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5期102-104,共3页
牡丹花大色艳、端妍富丽,有“花中之王”之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牡丹品种从最初的观赏性发展到食用、药用、保健等方面,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系... 牡丹花大色艳、端妍富丽,有“花中之王”之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牡丹品种从最初的观赏性发展到食用、药用、保健等方面,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系统分析了牡丹的利用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盆栽牡丹生产技术要点,探讨了牡丹产业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牡丹种植推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盆栽牡丹 应用价值 管理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风机吊装抗涡激振动抑制措施探讨
18
作者 《水利水电施工》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在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到风动影响而产生“涡激振动”现象,振幅过大可能发生塔筒倒塌事故。本文对涡激振动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涡激振动的抑制措施进行探讨,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风机 吊装 抗涡激振动 抑制措施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路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晓东 +1 位作者 新伟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路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40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伴颈椎椎管狭窄症1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2例...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路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40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伴颈椎椎管狭窄症1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2例;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采取传统门轴侧肌肉椎板剥离入路方式,B组采取改良的门轴侧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椎管矢状径以及术后门轴侧组织液渗出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情况发生,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JOA评分、术后椎管矢状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术后NDI、门轴侧渗出液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伴椎管狭窄及多节段颈椎OPLL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肌肉骨膜下剥离入路相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NDI改善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在兔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万山 新伟 +3 位作者 袁文 梁磊 会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71-474,共4页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0):单纯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后未进行修复;壳聚糖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复合膜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复合膜。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24h后,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壳聚糖组(P<0.05)。脊髓损伤之后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在6h各组潜伏期有明显增加,在24h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脊髓损伤2d后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后6,24h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提示在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中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壳聚糖 Ⅰ型胶原 人工硬脊膜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