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中直接三维交互的实现 被引量:35
1
作者 曹代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人机交互是可视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维交互的技术关键是建立屏幕二维坐标与三维空间坐标的对应关系.基于改进三棱柱3D地质模型,在其可视化过程中采用几何变换方法,并借鉴OpenGL的选择、反馈等技术,实现了矿床地质模型的直接... 人机交互是可视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维交互的技术关键是建立屏幕二维坐标与三维空间坐标的对应关系.基于改进三棱柱3D地质模型,在其可视化过程中采用几何变换方法,并借鉴OpenGL的选择、反馈等技术,实现了矿床地质模型的直接三维交互操作,提高了3D地质建模软件的易用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 三维交互 人机交互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据分块的海量地形快速漫游方法 被引量:30
2
作者 马照亭 潘懋 +2 位作者 胡金星 吴焕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9-625,共7页
大范围、海量地形数据的快速漫游是GIS、虚拟现实、游戏、仿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难点之一。在目前地形数据简化算法的基础上 ,结合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采用基于数据分块、部分数据常驻内存以及与视点相关的静态LOD模型实现了对任意... 大范围、海量地形数据的快速漫游是GIS、虚拟现实、游戏、仿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难点之一。在目前地形数据简化算法的基础上 ,结合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采用基于数据分块、部分数据常驻内存以及与视点相关的静态LOD模型实现了对任意格网大小海量地形数据的快速漫游。基于块节点的视景体裁剪、三角形条带组织以及边界裂缝消除、视觉光滑处理等手段的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数据 地形漫游 数据分块 视景体裁剪 静态层次细节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棱柱模型的复杂地质体3D建模方法 被引量:20
3
作者 曹代勇 《中国煤田地质》 2004年第1期4-6,64,共4页
建模方法是三维地质模型及其可视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连续体终止、错断位移等复杂地质体3D地质建摸的需要,本文对现有的三棱柱数据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完整的数据结构及其初步的拓扑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三棱柱模型的连续体和不连... 建模方法是三维地质模型及其可视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连续体终止、错断位移等复杂地质体3D地质建摸的需要,本文对现有的三棱柱数据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完整的数据结构及其初步的拓扑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三棱柱模型的连续体和不连续体的建摸算法,使其在处理地层尖灭、断层等复杂地质问题时更为灵活、适应面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三棱柱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 断层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特殊可视化操作的实现 被引量:14
4
作者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4,共3页
基于改进三棱柱数据模型,通过辅助线、面与三棱柱体元的求交算法并借鉴OpenGL的功能,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几种特殊可视化操作,包括切片、虚拟钻探、虚拟漫游、透明切片、透明钻探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挖掘模型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 切片 虚拟钻探 虚拟漫游
下载PDF
高原地区血气酸碱指标的评价与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原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检测了西宁和沱沱河两个海拔高度健康人血液气体及酸硷状态,提出了两地的正常参考值标准,并对各酸碱血气指标进行了评价。根据目前高原地区血气分析概念模糊、应用混乱的实际情况,作者结合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高原地区血气酸碱的... 本文检测了西宁和沱沱河两个海拔高度健康人血液气体及酸硷状态,提出了两地的正常参考值标准,并对各酸碱血气指标进行了评价。根据目前高原地区血气分析概念模糊、应用混乱的实际情况,作者结合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高原地区血气酸碱的变化规律以及血气分析在高原地区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血气酸硷指标 评价 临床应用 高原病
原文传递
高原鼠兔肺动脉压与NO的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晓勤 +5 位作者 陈秋红 温佳林 酒井秋男 斋藤宗雄 松本孝郎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 :研究慢性缺氧环境下NO及NOS在肺循环适应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从 2 2 6 0m带到 3780m的高原饲养 30天后进行肺动脉压及血液学、组织学观察 ,并和当地的适应动物高原鼠兔进行比较 ;结果 :缺氧 30天的大鼠血清NO的水平及... 目的 :研究慢性缺氧环境下NO及NOS在肺循环适应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从 2 2 6 0m带到 3780m的高原饲养 30天后进行肺动脉压及血液学、组织学观察 ,并和当地的适应动物高原鼠兔进行比较 ;结果 :缺氧 30天的大鼠血清NO的水平及NOS的活性均低于高原鼠兔 ,两者分别为 5 5 .40 μmol/L± 3.76 μmol/L、87.49μmol/L±5 .74μmol/L,和 1 .33u/ml± 0 .1 2u/ml、1 .99u/ml± 0 .1 3u/ml,肺动脉压增高 ,左右心室比重高原鼠兔为 0 .2 3,而Wis tar大鼠为 0 .47;高原鼠兔的肺动脉壁非常薄 ,而且没有平滑肌层 ,而大鼠同样大小的肺动脉在内外层的弹力纤维中间有一较厚的平滑肌层 ,肺动脉中层的厚度 ,鼠兔为 9.3% ,大鼠为 2 8.4% ,肺动脉增厚程度与NO的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低氧环境下NO及NOS的代谢异常 ,既导致了大鼠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又参与了肺血管的结构改建过程 ,高原鼠兔无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NO在维持其张力方面起到了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肺动脉 血管再建 平滑肌细胞 适应
原文传递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3D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瑞召 赵争光 +3 位作者 彭维军 谷育波 庄熙勤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157-169,235,236,共15页
The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such as shale gas and tight sane gas,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resolve many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economic production ... The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such as shale gas and tight sane gas,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resolve many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economic production levels.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3 revealed by different data sets, such as 3D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can more full3 reflect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drilling and completioT programs. First, we predict the local stress direction and open or close status of the natura fractures in tight sand reservoirs based on seismic curvature, an attribute that reveals reservoi heterogeneity and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Meanwhile, the reservoir fracture network is predicted using an ant-tracking cube and the potential fracture barriers which can affec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are predicted by integrating the seismic curvature attribute anc ant-tracking cube. Second, we use this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3D seismic data, to assis in designing the fracture program and adjusting stimulation parameters. Finally, we interpre the reason why sand plugs will occur during the stimulation process by the integration of 3E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microseismic imaging results, which further explain the hydraulic fracure propaga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open or closed state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tigh sand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 gas 3D seismic micro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hydrauli fracture and fracture barrier /
下载PDF
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结构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晓勤 +5 位作者 陈秋红 温佳林 酒井秋男 斋藤宗雄 松本孝郎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环境下大鼠NOS、NO的含量 ,及肺动脉压和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方法 :将Wistar大鼠从 2 2 60m的高度带到 3 780m处 ,饲养 3 0天后分别测试肺动脉压的变化 ,NOS、NO的含量 ,观察肺部血管结构的改变 ,并与同一海拔高度的...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环境下大鼠NOS、NO的含量 ,及肺动脉压和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方法 :将Wistar大鼠从 2 2 60m的高度带到 3 780m处 ,饲养 3 0天后分别测试肺动脉压的变化 ,NOS、NO的含量 ,观察肺部血管结构的改变 ,并与同一海拔高度的适应动物高原鼠兔进行了比较 ;结果 :缺氧 3 0天的大鼠肺动脉压明显高于高原鼠兔 ,两组分别为3 .5 4kPa± 0 .1 6kPa和 1 .5 9kPa± 0 .0 8kPa,P <0 .0 1 ,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低于高原鼠兔 ;两组肺小血管在直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大鼠血管壁明显增厚 ,血管壁占管径的百分比为 2 8.40 % ,高原鼠兔肺小动脉壁较薄 ,血管壁占管径的百分比为 1 2 .42 % ,两组间比较P<0 .0 1。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 .68,r =0 .87;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一氧化的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柴北缘侏罗纪煤层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 被引量:13
9
作者 鲁静 邵龙义 +2 位作者 李永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618,共7页
为了揭示陆相盆地聚煤期古气候演化及泥炭沉积驱动力,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煤岩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柴北缘侏罗纪大煤沟F煤层有机碳同位素组成、频谱分析研究.δ^(13)C与镜惰比、Sr/Ba比及其指示的湖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认... 为了揭示陆相盆地聚煤期古气候演化及泥炭沉积驱动力,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煤岩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柴北缘侏罗纪大煤沟F煤层有机碳同位素组成、频谱分析研究.δ^(13)C与镜惰比、Sr/Ba比及其指示的湖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认为δ^(13)C主要反映了聚煤期湿暖和干热两种古气候特征,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气候变得干燥炎热,δ^(13)C发生重偏移,即δ^(13)C的时间变化揭示了F煤层沉积期由干热向温暖、再向干热的古气候演化趋势.结果表明:煤样固态物质有机碳同位素(δ^(13)C)变化在-25.6‰^-22.9‰之间,平均值为-23.9‰;煤层下部和上部碳同位素偏重、中部碳同位素偏轻,在煤层中部和顶部出现明显的负偏移和正偏移.频谱分析识别出F煤层内3.25 m和5.32 m两个厚度周期,该周期比值与泥炭地发育时期的岁差和黄赤交角周期比值相近,由此认为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是F煤层泥炭堆积的驱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古气候 柴达木 侏罗纪 米兰科维奇
原文传递
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江军 潘懋 +2 位作者 赖志斌 吕广宪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6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提出了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划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三个层次。由信息数据录入与管理子系统、三维地质体建模子系统、数据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子系统构成。然后分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两个部分阐述了系统的开发方案,... 本文提出了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划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三个层次。由信息数据录入与管理子系统、三维地质体建模子系统、数据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子系统构成。然后分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两个部分阐述了系统的开发方案,并说明了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快速构建、大数据量模型运行和多元数据一体化显示这三个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调查 信息管理与服务 三维地质体建模 地质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缺陷超声波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万振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9,共6页
描述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在实现方法上,系统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超声波A扫描回波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后,材料的内部缺陷信号被分解后表示为能量特征,并将缺陷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通过BP神经网络... 描述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在实现方法上,系统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超声波A扫描回波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后,材料的内部缺陷信号被分解后表示为能量特征,并将缺陷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通过BP神经网络实现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微裂纹和孔隙的分类识别,并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缺陷进行自动化识别。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方法分析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超声波无损检测 小波包变换 BP神经网络 缺陷识别
下载PDF
三维折剖面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懋 +1 位作者 屈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三维折剖面Delaunay三角剖分在三维地质建模和其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其投影到二维平面三角剖分。该方法有三点不足:(1)违反Delaunay三角剖分优化准则;(2)悬三角形问题;(3)投影多值问题。通过研究分析三维折剖面的数... 三维折剖面Delaunay三角剖分在三维地质建模和其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其投影到二维平面三角剖分。该方法有三点不足:(1)违反Delaunay三角剖分优化准则;(2)悬三角形问题;(3)投影多值问题。通过研究分析三维折剖面的数据组织以及几何特点,提出了折剖面"展开"剖分方法,即将三维折剖面的三角剖分转化为二维平剖面的剖分。该方法具有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原剖面数据拓扑关系不变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折剖面投影三角剖分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折剖面 DELAUNAY三角剖分 地质建模
下载PDF
旅居海拔5000米高原对人体红细胞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旭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高原缺氧 高原 人体 红细胞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江军 潘懋 +2 位作者 屈红 明镜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7年第3期26-29,共4页
开发地下空间是许多城市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具有直观、高效、便利等特点,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 开发地下空间是许多城市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具有直观、高效、便利等特点,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的理论方法,给出了三维地质建模流程,介绍了两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然后分析了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在地下空间选址、地下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下工程 三维地质建模 城市规划
下载PDF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特点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海玲 +1 位作者 李琰 更登 《高原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13-17,共5页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有不同于海平面地区的某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掌握其血气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宁地区(海拔2260m,气压77.3kPa)ll7例慢性肺心病病历资料,提出高原地区慢性肺心...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有不同于海平面地区的某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掌握其血气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宁地区(海拔2260m,气压77.3kPa)ll7例慢性肺心病病历资料,提出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具有“两高、一低、一短”的特点,并随海拔的升高这种特点表现的愈加明显。作者还分析了380例健康人动脉血气,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和高原呼吸生理基础理论,探讨了高原地区呼吸衰竭的血气界定标准和血气变动范围及诊断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肺心病 呼吸衰竭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三维含拓扑地质剖面三角剖分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懋 +2 位作者 屈红 张传明 姚凌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5,共4页
三维剖面是地质对象表达和地质问题分析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数据。该文分析三维复杂地质折剖面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开剖分算法。该方法保证了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剖面拓扑关系不变,能够对由"多边形-弧段-结点"矢量结构... 三维剖面是地质对象表达和地质问题分析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数据。该文分析三维复杂地质折剖面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开剖分算法。该方法保证了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剖面拓扑关系不变,能够对由"多边形-弧段-结点"矢量结构构成的三维折剖面进行有效剖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剖面的可视化,尤其合理解决了纹理映射中的纹理变形与重复接缝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剖面 三维 三角剖分 可视化 纹理合成
下载PDF
林业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庄大方 +1 位作者 邱冬生 明涛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19-22,F0002,共5页
面对海量的林业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提取隐含的信息是"数字林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是处理和分析海量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剖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与知识,为我林业规划与决策提供服... 面对海量的林业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提取隐含的信息是"数字林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是处理和分析海量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剖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与知识,为我林业规划与决策提供服务。本文将空间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集成两者的优势,阐述了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挖掘研究中的意义。并讨论了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模式和可视化与空间数据挖掘的整合。针对林业资源数据的特点,提出在可视化表达空间数据的基础上对林业数据的多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初步实现了林业数据可视化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可视化 可视化挖掘 林业
下载PDF
基于FOA-SVR模型的矿井底板突水量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梦杰 朱希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1,130,共6页
矿井突水是常见的突发性强烈的矿井灾害。为了更好地预防矿井水灾,降低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建立了一种基于FOA-SVR的矿井底板突水量预测模型,利用果蝇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FOA-SVR)选出最优的模型参数。针对底板突... 矿井突水是常见的突发性强烈的矿井灾害。为了更好地预防矿井水灾,降低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建立了一种基于FOA-SVR的矿井底板突水量预测模型,利用果蝇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FOA-SVR)选出最优的模型参数。针对底板突水这种非线性、小样本问题,从突水因素中选取水压、含水层厚度、隔水层厚度、底板采动裂隙带深度以及断层落差作为特征因素。然后利用FOA对SVR参数进行优化之后建立FOA-SVR底板突水量预测模型,输出即为需要预测的突水量。结合实例并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SVR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突水量的精度上比SVR模型更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突水量预测 参数优化 FOA-SVR模型
下载PDF
面向体数据的虚拟八叉树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广宪 潘懋 +1 位作者 丛威青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56-2859,共4页
针对常规八叉树和线性八叉树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Z-Order曲线、无指针/无位置码的虚拟八叉树模型。在时间方面,由于采用了规则划分的节点数据块及其简单高效的索引结构,新模型具有很高的内存访问效率;在空间方面,由于节点中无指... 针对常规八叉树和线性八叉树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Z-Order曲线、无指针/无位置码的虚拟八叉树模型。在时间方面,由于采用了规则划分的节点数据块及其简单高效的索引结构,新模型具有很高的内存访问效率;在空间方面,由于节点中无指针和位置码信息,而且采用了新的基于规则节点块的合并和压缩原则,新模型具有很好的存储效率。测试结果表明,虚拟八叉树模型同时具有指针八叉树在时间效率、线性八叉树在空间效率两方面的优势,是一种高效的三维体数据组织模型,在体图形学相关的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景统 体图形学 体数据 八叉树 实体建模
下载PDF
基于双向A*算法的矿井水灾逃生路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梦杰 朱希安 +1 位作者 刘德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47,共6页
矿井突水是常见的突发性强烈的灾害,当发生矿井水灾时,为了降低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以及减少人员伤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A*算法的矿井水灾逃生路径规划方法。在充分考虑影响巷道逃生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评估函数,利用双向A*算法对逃... 矿井突水是常见的突发性强烈的灾害,当发生矿井水灾时,为了降低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以及减少人员伤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A*算法的矿井水灾逃生路径规划方法。在充分考虑影响巷道逃生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评估函数,利用双向A*算法对逃生路径进行规划从而实现最优设计。结合王家岭煤矿实例并将该算法的规划结果与传统A*算法的规划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规划的逃生路径比传统A*算法节点更少,路径更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逃生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灾 双向A*算法 逃生路径 评估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