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夭折的本土化:晚清法学与政治学学科关系变迁中的知识竞争与权力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76,共17页
法学与政治学的学科关系,关乎知识体系、教学单位与科研体制的构建。晚清时期,中国先是引介了法学包含政治学的欧洲式学科关系、法学与政治学分离的美国式学科关系,而后又创造出政治学包含法学的本土化学科关系,形成知识上的竞争格局。... 法学与政治学的学科关系,关乎知识体系、教学单位与科研体制的构建。晚清时期,中国先是引介了法学包含政治学的欧洲式学科关系、法学与政治学分离的美国式学科关系,而后又创造出政治学包含法学的本土化学科关系,形成知识上的竞争格局。甲午战争以后,主持学堂改革的晚清官僚们大多选择了最符合自身观念与利益的本土化学科关系,从而塑造了清末法学与政治学的最初发展态势。这一本土化法、政学科关系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缺少完备性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随着日本有意的知识输出,一套具有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的欧洲法、政知识体系转道日本传入中国,成为寻求深化改革的晚清官僚们的更优选择,欧洲式法、政学科关系由此占据了支配地位。历史表明,晚清法学与政治学学科关系的变迁是知识竞争与权力选择互动的产物,而学术本土化如果不能从概念创新发展到知识体系创新,纵然一时得到权力的支持也终将难以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法学学科 政治学学科 本土化 知识 权力
下载PDF
“内”“外”相维:中华帝国的历史概念与治理逻辑
2
作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2,共7页
学界以“中央”和“地方”概念分析中华帝国的流行范式,存在以今度古、以西度中的时代误置。从中华帝国自身所使用的“内”“外”概念来看,其所构建的是一种以皇帝为圆心的差序政治关系,它由内朝和外朝、京城和四方两个交错互嵌的部分构... 学界以“中央”和“地方”概念分析中华帝国的流行范式,存在以今度古、以西度中的时代误置。从中华帝国自身所使用的“内”“外”概念来看,其所构建的是一种以皇帝为圆心的差序政治关系,它由内朝和外朝、京城和四方两个交错互嵌的部分构成,并在长时段中衍生出内、外朝的并存与转化,封建与郡县反复纠缠这两个周期性现象。“内”“外”关系的实质,是帝国交错使用公共和私人两套政治系统,相互制衡,维系皇权,其合法性基础源于帝国“公”“私”概念的模糊性,使皇帝可以正当地构建私人性质的政治系统。“内”“外”关系在赋予帝国体制以韧性的同时,也妨碍了中国政治的公共化和理性化。对“内”“外”关系的研究,可以为重新审视帝国的本相提供更为贴切的视角,反思“央”“地”关系框架的内在局限性,为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帝国 政治关系 央地 内外 公私
下载PDF
“清朗”行动对“饭圈”粉丝行为的规训效果、局限及其逻辑——基于“后全景敞视主义”对微博“饭圈”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8-65,共8页
面对“饭圈”乱象频发,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行动,以整顿“饭圈”风气。基于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对微博“饭圈”中的粉丝行为进行实证观察后发现,“清朗”行动启动以后粉丝行为确实发生了改变。“饭圈”日常打卡的变化、粉丝维权行为... 面对“饭圈”乱象频发,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行动,以整顿“饭圈”风气。基于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对微博“饭圈”中的粉丝行为进行实证观察后发现,“清朗”行动启动以后粉丝行为确实发生了改变。“饭圈”日常打卡的变化、粉丝维权行为的理智化和“饭圈”冲突的温和化都显示了政策的规训效果。但是,“清朗”行动也存在一些局限,表现在粉丝发明“饭圈”用语以逃避监视、将规则扭曲成网暴工具、以违反“清朗”行动为由互相攻讦。这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基于数据流的液态监控、去中心化权力结构及个体的自我监视,会构造出一个“后全景敞式”空间,粉丝在重重监视之下一方面会改变原有行为方式,遵循新规则,另一面也会巧妙地躲避乃至利用监视。专项行动只是一时之计,要彻底肃清“饭圈”乱象,必须在“饭圈”建立长效约束机制,为“饭圈”治理提供法律、技术和文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 “清朗”行动 后全景敞视主义 规训
下载PDF
以思想史构建中国政治学——浦薛凤的贡献与启示
4
作者 吴婕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2期71-88,198,共19页
中国政治学的构建面临着本土化与普世化的紧张。在田野政治学与历史政治学之外,民国学人浦薛凤显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路:以思想史求政治原理。依此进路,浦薛凤提出了“治”重于“政”、“政治五因素”和“治兴四定律”等具有... 中国政治学的构建面临着本土化与普世化的紧张。在田野政治学与历史政治学之外,民国学人浦薛凤显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路:以思想史求政治原理。依此进路,浦薛凤提出了“治”重于“政”、“政治五因素”和“治兴四定律”等具有启发性的本土理论,以及能够与西方“政治文化”概念进行对话的“政风”概念。虽然,浦薛凤的理论并未达到他所追求的原理高度,但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表明了以思想史求政治原理这一研究进路,可以为构建具有普世性的中国政治学提供知识资源与方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薛凤 政治五因素 治兴四定律 政风
下载PDF
缺乏政治变革的图强为何难以成功——以晚清海军建设(1875~1895)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滨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88,共6页
现代海军是民族—国家建构的产物,海军建设有赖于中央集权的政府、现代化的财政体系与官僚制度的支持。但是,尝试创建现代海军以抵御西方入侵的晚清,却是一个因为太平天国战争而衰落的农业帝国,表现出分裂的政府权力结构、紊乱的财政体... 现代海军是民族—国家建构的产物,海军建设有赖于中央集权的政府、现代化的财政体系与官僚制度的支持。但是,尝试创建现代海军以抵御西方入侵的晚清,却是一个因为太平天国战争而衰落的农业帝国,表现出分裂的政府权力结构、紊乱的财政体系和私人化的官僚体制等特征。分裂的政府权力结构使海军建设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紊乱的财政体系无法整合全国财政资源以支持海军建设;而官僚制度的私人化在使晚清督抚能够采取权变策略推进海军建设的同时,又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晚清海军建设的失败表明:农业帝国无法完成军事现代化的任务,近代中国惟有转型为民族—国家才能够应对现代战争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 国家建构 政府结构 财政体系 官僚制度
原文传递
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自主性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晚清以降,由于受到西方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双重挑战,素来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自主性。当今中国崛起的现状,激发起了重建文化自主性的呼吁。问题在于,中国崛起作为一项背景性因素,并不足... 晚清以降,由于受到西方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双重挑战,素来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自主性。当今中国崛起的现状,激发起了重建文化自主性的呼吁。问题在于,中国崛起作为一项背景性因素,并不足以证成中国应当且需要建立文化自主性。事实上,中国文化自主性的可能及其正当性理由,主要来自于使中国丧失自主性的西方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即西方现代性文化普遍性宣称背后的特殊性、西方现代性话语背后的暴力与压制以及西方现代性危机。因此,中国建立文化自主性的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走出一条具有解决乃至超克现代性危机之可能性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崛起 文化自主性
下载PDF
南昌起义与中共军队制度演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区研究》 2019年第4期42-51,共10页
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历史起点。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依靠派遣党员担任国民革命军军官和通过政治工作争取国民革命军军官的策略,获得了部分军队领导权,奠定了南昌起义的基础,但也由此导致了党、军关系的先天脆弱性。南昌起义过程... 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历史起点。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依靠派遣党员担任国民革命军军官和通过政治工作争取国民革命军军官的策略,获得了部分军队领导权,奠定了南昌起义的基础,但也由此导致了党、军关系的先天脆弱性。南昌起义过程中,中共没有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关,军队政治工作空有其表而缺乏良好运作,前者以政出多头削弱了党的统一领导,后者导致中共未能塑造出忠诚的革命军人,成为起义失败的内因。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进行的赣南三整及其成功,证明了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关和良好运转的军队政治工作,是党指挥枪的核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起义 赣南三整 军队制度 党指挥枪 领导机关 政治工作
下载PDF
上帝与正义:罗尔斯政治哲学建构中的宗教问题
8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8,170,共7页
约翰·罗尔斯的本科毕业论文《简论罪与信的涵义》,表述了他青年时代对宗教的信仰与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的政治哲学与宗教伦理学之间的深刻关联。根据《简论罪与信的涵义》、《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的起承转合,可以将罗... 约翰·罗尔斯的本科毕业论文《简论罪与信的涵义》,表述了他青年时代对宗教的信仰与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的政治哲学与宗教伦理学之间的深刻关联。根据《简论罪与信的涵义》、《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的起承转合,可以将罗尔斯的思想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而宗教观念在他每一次思想演变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受宗教学说的影响,罗尔斯在改造了传统的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正义理论。因为认识到自由主义的中立性难以解决宗教对政治忠诚和政治团结提出的挑战,罗尔斯试图通过政治自由主义的构想,在保证自由宪政之根本的同时予以宗教妥善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正义理论 政治自由主义 宗教思想 多元化
下载PDF
党指挥枪:武装革命初期中共红军枪支分配问题研究
9
作者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48-61,共14页
民族—国家建设要求实现对暴力资源的垄断。与之相应,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但是,在武装革命初期,中共红军中普遍出现了党无法完全自主地分配枪支的困境,表明党的领导能力仅停留在战略战斗命令的宏观层面,... 民族—国家建设要求实现对暴力资源的垄断。与之相应,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但是,在武装革命初期,中共红军中普遍出现了党无法完全自主地分配枪支的困境,表明党的领导能力仅停留在战略战斗命令的宏观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日常物资支配的微观细节。枪支分配问题,根源于游击战争中缺少稳定补给的红军,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保存枪支的理性动机,并因为军队形成历史和领袖情况的不同而出现具体差异。通过思想批判、制度发展和战略演进的方式,中共成功克服了枪支分配问题,建立起一支高度组织化和纪律化的革命军队。研究表明,"党指挥枪"这一特定表达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具体的历史经验沉淀而成;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仅要关注军人,也要关注军队物资及其分配问题;思想、制度和战略建设,是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红军 枪支分配 绝对领导
下载PDF
南昌起义与中共军队制度演进研究
10
作者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6期219-220,共2页
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历史起点。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依靠派遣党员担任国民革命军军官和通过政治工作争取国民革命军军官的策略,获得了部分军队领导权,奠定了南昌起义的基础,但也由此导致了党、军关系的先天脆弱性。
关键词 南昌起义 制度演进 中共军队 国民革命时期 领导权 国民革命军 历史起点 脆弱性
原文传递
夭折的本土化:晚清法学与政治学学科关系变迁中的知识竞争与权力选择
11
作者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5期201-201,共1页
晚清时期,中国先是引介了法学包含政治学的欧洲式学科关系、法学与政治学分离的美国式学科关系,而后又创造出政治学包含法学的本土化学科关系,形成知识上的竞争格局。甲午战争以后,主持学堂改革的晚清官僚们大多选择了最符合自身观念与... 晚清时期,中国先是引介了法学包含政治学的欧洲式学科关系、法学与政治学分离的美国式学科关系,而后又创造出政治学包含法学的本土化学科关系,形成知识上的竞争格局。甲午战争以后,主持学堂改革的晚清官僚们大多选择了最符合自身观念与利益的本土化学科关系,从而塑造了清末法学与政治学的最初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竞争 自身观念 本土化 晚清时期 政治学 竞争格局 关系变迁 发展态势
原文传递
从晚清海军建设看缺乏政治变革的图强及其失败
12
作者 肖斌 《党政视野》 2015年第6期56-56,共1页
在西方民族—国家军事入侵的危机下,晚清并没有发起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以现代化和理性化为方向革新其政府权力结构、财政体系和官僚体制,反而试图以衰落之农业帝国为基础来建设海军,必然走向失败。所以,近代中国惟有进行现代国家建构... 在西方民族—国家军事入侵的危机下,晚清并没有发起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以现代化和理性化为方向革新其政府权力结构、财政体系和官僚体制,反而试图以衰落之农业帝国为基础来建设海军,必然走向失败。所以,近代中国惟有进行现代国家建构并成功地转型为民族—国家,才能够应对现代战争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政治变革 晚清海军 西方民族 近代中国 财政体系 现代战争 官僚体制 国家主权 战争爆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