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植物遗存反映的龙山时代山西高原的农业活动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8
1
作者 蒋宇超 戴向明 +2 位作者 王力 王晓毅 秦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山西高原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时代(公元前2900~1800年)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史前农业发展状况对于理解其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的经济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系统浮选的方法在山西高原的滹沱河上游、蔚汾河流域的... 山西高原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时代(公元前2900~1800年)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史前农业发展状况对于理解其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的经济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系统浮选的方法在山西高原的滹沱河上游、蔚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提取大植物遗存,获得龙山时期数量众多的以农作物为主的炭化植物种子。在山西高原两处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共采集、分析浮选样品218份,发现44500余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19301粒粟(Setaria italica)、6697粒黍(Panicum miliaceum)、少量水稻遗存(Oryza sativa)以及18456粒杂草种子。出土的大植物遗存显示,山西高原龙山时期的农业经济是以种植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粟居于主要地位;同时,在山西高原的不同区域农作物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在滹沱河上游和蔚汾河流域黍的比例较晋南临汾-运城盆地更高;炭化水稻虽在各个区域均有出土,但在滹沱河上游和蔚汾河流域水稻的比例较晋南临汾-运城盆地要低很多。对山西高原各重要区域考古遗址出土大植物遗存的直接研究,填补了山西高原植物考古工作的空白,对理解山西高原史前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探寻史前人类的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高原 龙山时代 旱作农业 大植物遗存 水稻
原文传递
早期楚文化探索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力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57,共9页
本文从文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文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文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文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文化遗存... 本文从文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文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文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文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文化遗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鄂西北区(包括陕东南和豫西南)楚文化出现最早,而且分布普遍;荆州区、两陵峡区和沮漳河流域楚文化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这些地区楚文化的出现是楚人不断扩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楚文化 探索 分布 来源
下载PDF
晋南运城盆地龙山时期遗存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6,共9页
由于可供比较的资料较少,一直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晋南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属于三里桥类型。近年来,随着周家庄等遗址的发掘和运城盆地区域调查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了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面貌更为接近临汾盆地,而不是... 由于可供比较的资料较少,一直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晋南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属于三里桥类型。近年来,随着周家庄等遗址的发掘和运城盆地区域调查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了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面貌更为接近临汾盆地,而不是同于中条山以南地区,特别是在纹饰和器类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盆地 龙山时期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山西周家庄遗址出土龙山时期铜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建平 王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154,共10页
本文对出土于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的龙山时期铜片做了X衍射分析、电镜能谱分析和金相观察。研究表明,铜片系铜镍锌三元合金,为镍黄铜。除主要合金元素外,还含有锡、铅、硫、砷、铁等杂质。基体呈铜锌镍α固溶体再结晶晶粒和孪晶,为热锻... 本文对出土于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的龙山时期铜片做了X衍射分析、电镜能谱分析和金相观察。研究表明,铜片系铜镍锌三元合金,为镍黄铜。除主要合金元素外,还含有锡、铅、硫、砷、铁等杂质。基体呈铜锌镍α固溶体再结晶晶粒和孪晶,为热锻或退火组织。铜片边缘区域有较多晶内滑移线和加工孪晶,部分晶粒破碎;铅颗粒和夹杂物有拉长变形现象。表明制作工艺为整体热锻+局部冷加工。铜片具有早期铜器的特征,属原始黄铜。铜片为中原龙山时期铜器的新材质,表明中原地区的黄铜制作技术可能从仰韶时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庄遗址 龙山时期 铜片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薇 吴娜 +4 位作者 张鹏宇 王克青 杨琴 王力 朱晓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60,F0002,共21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战国至西汉时期错金银铜器中的精品,也是古代犀形铜器中形象最为写实雄浑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研究综合利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成像、便携式X射线荧光、三维视频显微镜等分析方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战国至西汉时期错金银铜器中的精品,也是古代犀形铜器中形象最为写实雄浑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研究综合利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成像、便携式X射线荧光、三维视频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犀尊的材质、纹饰特征、制作工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犀尊主体由铜锡合金组成,揭示了表面金银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探讨了错金银工艺的技术细节,得出嵌槽主要通过铸造方法制作而成的论点,并进一步印证该器采用金银丝嵌错工艺。本研究首次对器表金银纹饰的形貌和布局进行了详细复原,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错金银铜器的纹饰与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错金银 犀尊 流云纹
原文传递
植硅体视角下浙江宁波鱼山遗址的生业考察
6
作者 夏秀敏 王力 +4 位作者 雷少 王结华 郑晓蕖 赵志军 吴妍 《文物季刊》 2023年第3期75-85,共11页
鱼山遗址是宁绍平原河姆渡文化时期以来的重要遗存,其考古发现为探讨东部沿海地带长时间尺度的水稻驯化进程和人地关系提供了良好素材。高精度的植硅体分析表明,河姆渡时期以来水稻扇型个体呈现了变小稳定的趋势,并逐渐向中间型和长柄... 鱼山遗址是宁绍平原河姆渡文化时期以来的重要遗存,其考古发现为探讨东部沿海地带长时间尺度的水稻驯化进程和人地关系提供了良好素材。高精度的植硅体分析表明,河姆渡时期以来水稻扇型个体呈现了变小稳定的趋势,并逐渐向中间型和长柄型演化,暗示先民是以种植粳型化的水稻为主;水稻扇型植硅体鱼鳞状纹饰的变化揭示了在河姆渡文化晚期,水稻的驯化基本完成。受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影响,该地的水稻驯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驯化的周期也有所延长。结合植硅体分析和多种研究成果,推断在河姆渡文化时期,鱼山遗址的稻作生产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河姆渡文化晚期,水稻逐渐成为先民植食性资源的主体;在滨海多变的环境背景下,鱼山遗址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采集和渔猎并行的多元化生业模式。良渚晚期,伴随着水稻驯化的完成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推测出现了系统的水田耕作系统。商周时期,依托暖干的环境,稻作生产向集约化发展,为古越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山遗址 宁绍平原 植硅体 水稻 生业模式
下载PDF
多西环素对角膜碱烧伤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力 邹文进 +1 位作者 何冰冰 黄月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928-1932,共5页
多西环素(Doxy)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Doxy除了具有抗菌作用外,在眼化学性碱烧伤中局部或全身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眼表炎症、角膜溶解、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并能降低长时间单用激素治疗的风险,具有抗角膜氧... 多西环素(Doxy)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Doxy除了具有抗菌作用外,在眼化学性碱烧伤中局部或全身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眼表炎症、角膜溶解、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并能降低长时间单用激素治疗的风险,具有抗角膜氧化应激损伤的潜能。随着眼化学性碱烧伤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Doxy对碱烧伤角膜的潜在修复机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就Doxy对眼化学性碱烧伤中角膜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眼化学性碱烧伤 角膜修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甘肃定西市陇西地区饮用窖水与高血压发病关系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易婷 王力 +5 位作者 刘海鸿 陶柯衡 罗晶 蒋凤娟 傅思武 冶秀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地区居民饮用窖水与高血压间的关系,以了解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陇西地区饮水改造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定西市陇西地区18岁以上316名居民进行饮水情况及高血压相关情况调查,采用SPSS1... 目的:探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地区居民饮用窖水与高血压间的关系,以了解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陇西地区饮水改造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定西市陇西地区18岁以上316名居民进行饮水情况及高血压相关情况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6名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7.66%,其中饮用自来水者高血压患病率25.64%,饮用窖水者为49.38%;饮用自来水、窖水的居民其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陇西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当地饮用窖水有相关性.推动当地饮水健康教育宣传及饮水改造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高血压 窖水 苦咸水
下载PDF
百十芳华 片羽重辉——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成果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立治 刘剑辉 王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105,共12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始于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的成立。包括中国传统青铜器修复和复制、中国书画装裱修复和临摹、金石传拓、古籍修复和文献复制在内的多项技艺在此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发展。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始于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的成立。包括中国传统青铜器修复和复制、中国书画装裱修复和临摹、金石传拓、古籍修复和文献复制在内的多项技艺在此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发展。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自身技术与藏品优势,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完成了馆内外大量珍贵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并为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提供有力支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理念,与国内外众多文博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多层次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展望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必将紧跟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取得更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保护 研究 成果
原文传递
商人屡迁中的汤亳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2,共2页
不常其邑、屡迁其都是商人的一大特点,它成为探讨商人活动地域的依据。屡迁之邑,是指商先公、先王的居邑或都城(以下概称为都邑)。各都邑由何王(公)所迁。迁在何处。前人有过不少论述。
关键词 成汤 商朝 西亳 二里头遗址 都城
下载PDF
从文坎沟东地点的植物遗存分析南阳盆地先秦时期的农业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秀敏 王力 +4 位作者 陶大卫 杜伟 靳松安 张建 吴妍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912,共14页
南阳盆地,作为地理过渡地带和文化交汇区,其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融的典型特征。文坎沟东地点是南阳盆地淅川县龙山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重要遗存,本文综合运用大植物和植硅体分析的方法,结合已有的植物考古证据和最新的测年结果... 南阳盆地,作为地理过渡地带和文化交汇区,其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融的典型特征。文坎沟东地点是南阳盆地淅川县龙山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重要遗存,本文综合运用大植物和植硅体分析的方法,结合已有的植物考古证据和最新的测年结果,全面探讨了文坎先民先秦时期的种植模式和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龙山时代晚期,文坎先民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为生,兼种少量水稻和小麦,小麦和水稻在先民生活中的作用比较微弱;西周时期,延续了旱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种植规模略有扩大,未见炭化水稻的踪迹,但植硅体分析显示仍有水稻种植的现象;受中原宗周势力的影响和版图扩张的需求,小麦逐渐开始在先民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文坎沟东地点植物遗存的发现与研究,为揭示豫西南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和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盆地 文坎沟东地点 农业活动 粟黍 小麦
下载PDF
甘肃陇西县苦咸水饮用人群的功能性胃肠病问卷调查
12
作者 王力 易婷 +5 位作者 朱宇 闭晓华 姚小霞 俸玉红 傅思武 冶秀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甘肃陇西县农村地区人群苦咸水饮用与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关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胃肠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陇西县农村地区542例居民进行有关苦咸水饮用情况和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状况的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甘肃陇西县农村地区人群苦咸水饮用与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关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胃肠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陇西县农村地区542例居民进行有关苦咸水饮用情况和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状况的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542例居民中,饮用苦咸水的有28.24%(74例),饮用非苦咸水的有15.36%(42例)曾均在医院确诊为功能性胃肠病.苦咸水饮用人群的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苦咸水饮用人群(χ2=11.093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与年累积苦咸水饮用量有正相关关系(r0.05,4=0.81,r=0.94,P=0.005,r>r0.0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陇西县农村地区苦咸水饮用与功能性胃肠病发生可能有相关性.苦咸水的长期饮用作为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的暴露因素之一,减少苦咸水饮用有利于降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县 功能性胃肠病 苦咸水
下载PDF
私立育才学校
13
作者 王力 《重庆陶研文史》 2013年第3期24-26,共3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一九三九年一月九日在香港召开晓庄学院董事会,议决创办育才学校,以晓庄学院董事会为育才学校校董会,由张一唐(仲仁)任董事长,陶行知自任校长。当年三月,陶行知到北碚设校董会事务所,筹建育才学校,当即受到...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一九三九年一月九日在香港召开晓庄学院董事会,议决创办育才学校,以晓庄学院董事会为育才学校校董会,由张一唐(仲仁)任董事长,陶行知自任校长。当年三月,陶行知到北碚设校董会事务所,筹建育才学校,当即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共产党人王洞若、魏东明、陆维特、帅昌书等参加了筹建工作。该校董事会向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报请立案。北碚地方当局积极支持,于六月二日批复,“应予立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才学校 中共中央南方局 私立 校董事会 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共产党人 筹建工作
下载PDF
涑水河流域考古调查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力 《中国历史文物》 2007年第6期40-44,45-47,共8页
涑水河流域的调查方法是在吸收传统调查方法和区域系统调查方法优点的基础上,运用GPS测点得到空间化的调查信息并形成可供修改的数据库,最后通过GIS等分斩软件实现大量调查信息的批量处理、分析。
关键词 涑水河 调查方法 测点 遗存
原文传递
山西定襄西社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15
作者 吴洋洋 王飞 +7 位作者 王刚 石勇 钟杰 张欣 马哲 巴雷雷 王力 郑汉英 《文物春秋》 2019年第5期45-51,共7页
西社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乡西社村东部,2014年4月,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调查发现,西社遗址以龙山时期遗存为主,遗迹主要有灰坑、文化层堆积、房址等,遗物均为采集所得,有陶器和石器等。... 西社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乡西社村东部,2014年4月,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调查发现,西社遗址以龙山时期遗存为主,遗迹主要有灰坑、文化层堆积、房址等,遗物均为采集所得,有陶器和石器等。此次调查勘探为研究该地区龙山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定襄 西社遗址 龙山时期 调查勘探
下载PDF
论经济的道德
16
作者 王力 兴荣 《湖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经济道德 市场道德理性 道德博弈 道德进化
下载PDF
“入世”对湖南企业人才的影响及其对策
17
作者 王力 《湖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入世 湖南 企业人才 人才队伍结构 人才素质
下载PDF
研究历史必须客观公正
18
作者 王力 《红岩春秋》 2001年第2期53-54,共2页
读了贵刊2000年第6期《郭汝瑰领导我们撰写〈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一文,对卢继东老先生缅怀郭老的情意诚有同感。而对于他文中引述郭老给他复信的一段话之后,又引述台湾《时报》记者贺寿义所谓“海峡两岸的政权,都在宣传中丑化对... 读了贵刊2000年第6期《郭汝瑰领导我们撰写〈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一文,对卢继东老先生缅怀郭老的情意诚有同感。而对于他文中引述郭老给他复信的一段话之后,又引述台湾《时报》记者贺寿义所谓“海峡两岸的政权,都在宣传中丑化对方”等语,并联系起来,说是“其精神内涵如出一辄(辙)”的见解感到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战场 海峡两岸 政权 台湾 贺寿 中华人民共和国 郭汝瑰 日军 蒋介石 国民党 八路军 出版
下载PDF
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力 洪梅 王立忠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8,共43页
2004年,周家庄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南、北两区各发掘76平方米,获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资料。初步揭示了遗址至少包含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时期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此次发掘同时丰富了相关文化的内涵和认识。发掘前后几次所做的... 2004年,周家庄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南、北两区各发掘76平方米,获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资料。初步揭示了遗址至少包含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时期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此次发掘同时丰富了相关文化的内涵和认识。发掘前后几次所做的调查,基本摸清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及不同时期遗存的分布位置等。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时期遗存的分布位置和丰富程度差别很大,其中,以龙山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分布也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庄遗址 遗迹 遗物 分布
原文传递
山西绛县柳庄夏商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毅 王力 +1 位作者 丁金龙 孙先徒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3,43,共13页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县 柳庄 夏商遗址 东下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