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红羽 于海鹏 +7 位作者 胡泽勇 杨耀先 蔡英 谷良雷 樊威伟 付春伟 吴笛 王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71,共15页
青藏高原热源作用加强了我国旱区气候背景的形成和维持,同时也对我国旱区的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高原热源变化与我国旱区气候异常之间的联系,对于维系旱区生态安全、防范重大气象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青藏高原热源作用加强了我国旱区气候背景的形成和维持,同时也对我国旱区的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高原热源变化与我国旱区气候异常之间的联系,对于维系旱区生态安全、防范重大气象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当前关于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高原热源的气候特征、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的影响以及高原热源前期信号对我国旱区气候的预测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高原热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区域性以及时间阶段性差异,通过调控高原北侧经圈环流、南亚高压、西风急流、纬向行星波等环流系统可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产生影响;同时,高原积雪、冻土等通过陆面过程改变地表能量平衡和土壤水热传输影响高原热源,可作为前期信号运用于旱区夏季降水预测。最后,在总结已有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原热源的时空变化规律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高原热源影响我国旱区气候异常的途径目前尚不全面,二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源 干旱区 半干旱区 气候异常
下载PDF
积雪和沙尘对冰封期青海湖辐射和温度的影响
2
作者 牛瑞佳 文莉娟 +4 位作者 王梦晓 赵仪欣 董靖玮 王冠 王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922,共10页
青藏高原广泛而密集地分布着大量湖泊,受高海拔影响,湖泊多季节性冻结且冰封期较长。湖冰可显著改变湖面和水下辐射、能量传输过程,进而影响局地、区域气候及冰下水生生态系统;然而目前对高原湖泊冰封期湖面特征及湖下热力过程的认识尚... 青藏高原广泛而密集地分布着大量湖泊,受高海拔影响,湖泊多季节性冻结且冰封期较长。湖冰可显著改变湖面和水下辐射、能量传输过程,进而影响局地、区域气候及冰下水生生态系统;然而目前对高原湖泊冰封期湖面特征及湖下热力过程的认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于2022年2月6-28日在青藏高原最大湖泊青海湖进行了冰封期多层湖水-湖冰-大气的系统野外观测;利用获取的野外观测数据及视频影像,结合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冰封期青海湖不同冰面覆盖条件对湖水-湖冰-大气辐射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雪、沙尘、大风等不同天气过程可显著改变冰面物质的分布情况,导致青海湖冰面覆盖物和冰层的厚度发生变化。冰面覆盖物的反照率差异及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差异使入射到湖表覆盖物上界面、湖冰上界面的短波辐射和湖冰温度日变化存在显著差别。裸冰时反照率较小且上层少有可吸收太阳辐射的覆盖物,冰面温度的日变化较大。积雪的高反射特性和沙尘的强吸收特性均削弱了入射湖冰表面的短波辐射,使得湖冰温度日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冰封期 辐射 温度 湖冰 积雪 沙尘 天气过程
下载PDF
那曲地区不同季节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演变耦合关系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王冠 胡泽勇 +7 位作者 孙根厚 杨耀先 谷良雷 付春伟 樊威伟 吴笛 牛瑞佳 罗红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1371,共11页
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之间耦合关系是理解青藏高原热力效应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之一。本文基于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19年5月、7月和10月地面及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及大气温湿垂直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差... 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之间耦合关系是理解青藏高原热力效应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之一。本文基于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19年5月、7月和10月地面及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及大气温湿垂直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差异,探讨了该地区干湿季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5月观测期间内受日间净辐射强度变化的影响,对流边界层在晴天较高,为2842 m;阴天较低,为1481 m,强对流天气也可能使其在低层转变成稳定边界层。同时,位于近地层大气的感热和潜热交换为大气边界层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能量支持,位温和比湿垂直廓线能够正确反映出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季节性差异,对流边界层高度在5月最高、10月次之、7月最低,而稳定边界层在7月最高、5月次之、10月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那曲地区 边界层高度 探空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