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 被引量:98
1
作者 文伏波 韩其为 +5 位作者 许炯心 胡春宏 陈吉余 李国英 董哲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喜的。然而,当我们对有关的论文、文件、领导讲话等关于河流健康的论述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发现,人们对河流健康的理解还不深刻、不全面,甚至存在一些偏颇。什么是河流健康?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描述河流的健康状况?怎样诊断一条河流是否健康?怎样保护、预警与修复河流的健康?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显得较为混乱。显然,这是由于人们对河流健康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差异造成的,这样的知识状况不利于我们正确指导和有效进行河流健康的评价与保护实践。基于上述,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举办本期笔谈,以期推动关于河流健康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可持续发展观念 定义 学术论文 领导者 环境意识 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 被引量:68
2
作者 石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5-602,共8页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958~2000年实测生态可用水,探讨生态需水量内涵,根据黄河特殊性及黄河生态需水量的研究现状,将维持和保护河流功能的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分为汛期输运水量和非汛期生态基流量,在平滩流量输运能力最强的前提下,估算黄...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958~2000年实测生态可用水,探讨生态需水量内涵,根据黄河特殊性及黄河生态需水量的研究现状,将维持和保护河流功能的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分为汛期输运水量和非汛期生态基流量,在平滩流量输运能力最强的前提下,估算黄河下游汛期输运水量为80~120亿m3,根据实测资料估算作为黄河下游水量控制断面花园口水文站和作为河口地区水量控制断面利津水文站的非汛期生态基分别为80~100亿m3和50~60亿m3。同时指出对黄河下游水沙调控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准市场”的形成,是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实现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生态需水量 平滩流量 汛期输运水量 非汛期生态基流量
下载PDF
静态堆积颗粒中的力链分布 被引量:95
3
作者 孙其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67-4674,共8页
颗粒物质是由众多离散颗粒组成的软凝聚态物质,涉及多个物理层次结构和机制,是多尺度问题.首先阐述了颗粒物质多尺度力学的研究框架,指出颗粒间接触力链构成的细观尺度是核心,颗粒物质显示出的独特静态堆积特性和动态流变特性都与细观... 颗粒物质是由众多离散颗粒组成的软凝聚态物质,涉及多个物理层次结构和机制,是多尺度问题.首先阐述了颗粒物质多尺度力学的研究框架,指出颗粒间接触力链构成的细观尺度是核心,颗粒物质显示出的独特静态堆积特性和动态流变特性都与细观尺度力链的复杂演变规律直接相关.围绕着定量描述力链特征这一目标,采用严格的球形颗粒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Mindlin-Deresiewicz切向接触理论,对重力作用下12000个球心共面的二维等径颗粒静态堆积进行了离散动力学模拟,对力链分布特征、接触力规律等做了量化分析,考察了颗粒摩擦系数的影响.这些结果有利于从力链角度揭示颗粒静态和动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力链 离散模型 多尺度力学
原文传递
颗粒流动力学及其离散模型评述 被引量:89
4
作者 孙其诚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100,共14页
颗粒流是由众多颗粒组成的具有内在相互作用的非经典介质流动.自然界常见颗粒流都是密集流,颗粒间接触形成力链,诸多力链相互交接构成支撑整个颗粒流重量和外载荷的网络,其局部构型及强度在外载荷下演化,是颗粒流摩擦特性和接触应力的来... 颗粒流是由众多颗粒组成的具有内在相互作用的非经典介质流动.自然界常见颗粒流都是密集流,颗粒间接触形成力链,诸多力链相互交接构成支撑整个颗粒流重量和外载荷的网络,其局部构型及强度在外载荷下演化,是颗粒流摩擦特性和接触应力的来源.本文介绍球形颗粒间无粘连作用时的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Mindlin-Deresiewicz切向接触理论.Campbell依据是否生成较为稳定的力链把颗粒流分为弹性流和惯性流两大类,其中弹性-准静态流和惯性-碰撞流分别对应准静态流和快速流,作为两种极端流动情况通常处理成连续体,分别采用摩擦塑性模型和动理论予以描述,但是表征接触力链的颗粒弹性参数并不出现这两个模型和理论框架中,如何进一步考虑颗粒弹性参数将非常困难.目前离散动力学方法逐渐成为复现其复杂颗粒流动现象、提取实验不可能获得的内部流动信息进而综合起来探索颗粒流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其真实性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描述.软球模型对颗粒间接触力简化处理,忽略了切向接触力对法向接触力及其加载历史的依赖,带来了法向和切向刚度系数如何标度等更艰难的物理问题,但由于计算强度小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问题中.硬球模型不考虑颗粒接触变形,因而不能描述颗粒流内在接触应变等物理机理,仅适用于快速颗粒流,这不仅仅是由于两体碰撞的限制.因此基于颗粒接触力学的离散颗粒动力学模型是崭新的模型,适用于准静态流到快速流整个颗粒流态的模拟,可以细致考虑接触形变及接触力的细节,建立更为合理的颗粒流本构关系,进而有力的促进颗粒流这一非经典介质流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接触力学 力链 离散元 软球模型 硬球模型
下载PDF
河流泥沙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5
作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80,F0003,共18页
泥沙研究主要是认识水流中的泥沙运动规律、河床演变规律,进而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泥沙学科体系始建于20世纪,侧重河流泥沙研究。河流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包括:泥沙的沉降特性、泥沙的起动特性、悬移质运动规律、推移质运动规... 泥沙研究主要是认识水流中的泥沙运动规律、河床演变规律,进而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泥沙学科体系始建于20世纪,侧重河流泥沙研究。河流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包括:泥沙的沉降特性、泥沙的起动特性、悬移质运动规律、推移质运动规律、水流挟沙力、非平衡输沙、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异重流运动理论、波流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理论等。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我国的泥沙科学发展迅速,主要进展包括: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高含沙水流的运动机理与理论,河流模拟的理论与技术,水库泥沙的对策与管理,河道演变规律的认识及治河工程技术等。本文对河流泥沙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资源效能 被引量:85
6
作者 忠静 +1 位作者 建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态性、关联性、预期性、不确定性",以信息技术当前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物联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概念:其总体架构是集物理水网、虚拟水网和市场水网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系统;其核心... 针对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态性、关联性、预期性、不确定性",以信息技术当前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物联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概念:其总体架构是集物理水网、虚拟水网和市场水网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系统;其核心特征是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其关键技术是基于云技术的监测、计算和服务,基于多水源高效能的智慧调度,基于多通道优拓扑的精准投递;其核心目标准确预报、精准配送和高效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效能,促进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联网 智慧水利 水资源效能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闫满存 +1 位作者 李保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91,共9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 ,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 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 ,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 ,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 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 ,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沙山发育的受西风和西北风两大盛行风系的控制 ,末次冰期以前为西风环流主导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风 ,次为西北风 ;末次冰期以来为季风环流主导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次为西风。沙山底基地形的起伏不仅诱发近地表气流产生波状运动 ,同时也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发育的沙丘灌草植被通过抑制风蚀、扑捉风沙等作用加速沙山的发育。高大沙山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演进而形成的大型稳定风积床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形成发育 更新世 古风系
下载PDF
数字流域研究综述 被引量:60
8
作者 刘家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0-246,共7页
本文对数字流域的框架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数字流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三层: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模型层中对分布... 本文对数字流域的框架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数字流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三层: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模型层中对分布式模型的研究较多,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河网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外许多小流域都建立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层由于缺乏全流域整体模型的支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提供数据服务以及一些专题的决策支持服务。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当前紧要任务就是在大范围、全流域上建立起具有应用价值的数字流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水文模型 数字地球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4
9
作者 思远 陈志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黄河流域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建立了反映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数字环境模型,而后对黄河流域近 5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黄河流域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建立了反映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数字环境模型,而后对黄河流域近 5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而形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50
10
作者 思远 陈志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8-1222,共5页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和土地利用重心模型 ,对黄河流域近 1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0年来黄河流域草地、林地面积减少 ,而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二维颗粒体系单轴压缩形成的力链结构 被引量:60
11
作者 孙其诚 金峰 +1 位作者 张国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7,共8页
从接触力、能量分布和接触网络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了强力链的力大小(Fc)判据(Fc大于平均接触力〈F〉)和角度θc判据(θc=180/〈Z〉,其中〈Z〉是平均配位数),指出强力链和弱力链是本质不同的两类结构存在于颗粒体系中,其中强力链网络与体... 从接触力、能量分布和接触网络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了强力链的力大小(Fc)判据(Fc大于平均接触力〈F〉)和角度θc判据(θc=180/〈Z〉,其中〈Z〉是平均配位数),指出强力链和弱力链是本质不同的两类结构存在于颗粒体系中,其中强力链网络与体系的宏观性质直接相关.以二维颗粒体系的单轴压缩为例,计算发现了强力链长度的幂率分布规律,分析了侧向压力系数与相应强力链网络结构的关系:当内部强力链网络充分发育而不再变化时,侧向压力系数趋于稳定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力链 多尺度结构
原文传递
模拟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宽地 +1 位作者 孙晓敏 俊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5-834,共10页
利用人工模拟植被试验,系统研究了6个坡度和10个流量、5种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参数水力要素关系及阻力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坡面植被水流阻力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流态指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植被覆盖度下,试验坡... 利用人工模拟植被试验,系统研究了6个坡度和10个流量、5种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参数水力要素关系及阻力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坡面植被水流阻力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流态指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植被覆盖度下,试验坡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各试验工况下,水流流态主要分布在"虚拟层流区"和过渡流区,未达到紊流区。随试验坡度的增加,水流流态由缓流向急流区域延伸,而随覆盖度的增加,流态向相反方向延伸。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水流阻力与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并非呈单调增加或者单调递减的趋势,而与植被覆盖度紧密相关,当植被覆盖度较低时,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覆盖度较高时,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坡面流 水力学特性
下载PDF
复杂边界及实际地形上溃坝洪水流动过程模拟 被引量:57
13
作者 夏军强 +1 位作者 LIN Bin-liang 谈广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建立了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用于模拟溃坝洪水在复杂边界及实际地形上的流动过程。该模型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计算界面水流通量,结合空间方向的TVD-MUSCL格式及时间方向的预测-校正格式,... 建立了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用于模拟溃坝洪水在复杂边界及实际地形上的流动过程。该模型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计算界面水流通量,结合空间方向的TVD-MUSCL格式及时间方向的预测-校正格式,可使模型在时空方向具有二阶计算精度。模型中引入最小水深概念,提出了有效的干湿界面处理方法。模拟了理想条件下溃坝水流过程,研究不同最小水深取值对干河床上洪水演进的影响,并用两组简单溃坝水流的水槽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实际溃坝洪水的流动过程,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及已有模型计算结果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边界 实际地形 二维浅水方程 有限体积法 无结构网格 溃坝洪水 干湿界面
下载PDF
桥墩壅水的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55
14
作者 傅旭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桥墩壅水的确定在输水渠道的桥梁设计中至关重要。渠道几何尺寸和糙率、桥墩阻水比、水流Froude数、桥墩形状及布置形式等都会对最大水位壅高和桥墩阻力产生影响。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对比检验了不同桥墩壅水高度计算公式。在大流量... 桥墩壅水的确定在输水渠道的桥梁设计中至关重要。渠道几何尺寸和糙率、桥墩阻水比、水流Froude数、桥墩形状及布置形式等都会对最大水位壅高和桥墩阻力产生影响。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资料,对比检验了不同桥墩壅水高度计算公式。在大流量、缓流情况下,对于阻水比较小的桥墩,Yarnell公式比较符合试验资料,可以用于计算壅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壅水 缓流 Yarnell公式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张宽地 +2 位作者 吕宏兴 占礼 刘俊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为探明降雨条件下沙黄土坡面水流水动力学特性,以流体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为依据,通过5个坡度和5个雨强组合条件下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系统研究了坡面水流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雷诺数均小于580,处于层... 为探明降雨条件下沙黄土坡面水流水动力学特性,以流体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为依据,通过5个坡度和5个雨强组合条件下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系统研究了坡面水流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雷诺数均小于580,处于层流失稳区;水流流型随雨强和坡度的变化而发生转捩,当坡度较缓、雨强较小时,床面形态处于低能态区和过渡区,床面出现沙纹现象,水流宏观上呈缓流,反之,坡度较陡、雨强较大时,床面由沙纹和沙垄向动平床过渡,宏观上多呈急流;并根据薄层水流阻力组成特点,推导出沙黄土坡面薄层水流阻力计算公式。验证结果表明,该式误差较小,可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坡面 薄层水流 水力学特性
下载PDF
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I.理论 被引量:41
16
作者 倪晋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6,共11页
泥石流的运动既有类似于固液两相流之处,又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固液两相流。在泥石流宾汉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粘塑体模型及颗粒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这种模型具有以往各类模型的... 泥石流的运动既有类似于固液两相流之处,又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固液两相流。在泥石流宾汉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粘塑体模型及颗粒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这种模型具有以往各类模型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进行描述。在理论上,它比现行各类模式更加严密;在应用上,它较现行各类模式更加方便,能够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各类条件。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可将现行模型作为特例而高度概括,从概念上也容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两相流模型 泥石流 分类 理论
下载PDF
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54
17
作者 张宽地 +2 位作者 孙晓敏 杨帆 吕宏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82-189,共8页
坡面流水动学特性对阐明土壤侵蚀和坡面产沙机理均有重要意义,采用坡面定床阻力试验,定量研究了6种不同粗糙度床面、5种不同坡度下坡面薄层水流水力要素关系及阻力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坡面薄层水流阻力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坡面薄层... 坡面流水动学特性对阐明土壤侵蚀和坡面产沙机理均有重要意义,采用坡面定床阻力试验,定量研究了6种不同粗糙度床面、5种不同坡度下坡面薄层水流水力要素关系及阻力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坡面薄层水流阻力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流态指数随坡度呈现出的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当试验坡度小于0.15 rad时,流态指数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坡度大于0.15 rad时,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流态指数随床面粗糙度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均值为0.376,总体上坡面薄层水流属于滚波流区和过渡流区的范畴;水流弗劳德数与单宽流量和试验坡度均成幂函数关系,临界流对应的单宽流量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水流流型处于临界流和急流型态;阻力系数与单宽流量呈幂函数关系,而与雷诺数成反比关系,关于增阻的原因主要与绕流产生压差阻力和坡面滚波流引起的局部阻力有关,并根据薄层水流阻力特征,提出了滚波流区阻力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为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明渠水流理论向坡面水流方面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 力学性能 试验 坡面薄层水流 流态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8
作者 黄跃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32-2540,共9页
回顾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能够模拟城市非点源污染的7个国外模型(SWMM、STORM、SLAMM、HSPF、DR3M-QUAL、MOUSE和HydroWorks)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介绍了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城市非... 回顾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能够模拟城市非点源污染的7个国外模型(SWMM、STORM、SLAMM、HSPF、DR3M-QUAL、MOUSE和HydroWorks)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介绍了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分析概率模型,总结了国内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成果.指出国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在污染物累积和冲刷、泥沙和污染物运移、污染物的生化反应等方面模拟能力不足,而国内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多是经验模型,模拟面积较小,模拟精度较差.提出未来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应提高泥沙和污染物的模拟能力,探索无资料和不完全信息下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和预测,加强城市非点源污染随机性模型的研究,发展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与GIS的耦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点源污染 累积 冲刷 生化反应 不确定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GIS支持的澜沧江下游区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6
19
作者 闫满存 刘家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8,共5页
澜沧江下游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之一。在分析泥石流形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指出澜沧江下游区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沟道坡度、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和降水等环境因素影响。据此 ,构建了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 澜沧江下游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之一。在分析泥石流形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指出澜沧江下游区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沟道坡度、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和降水等环境因素影响。据此 ,构建了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库和危险性评价数字环境模型。在ARC INFOGIS的支持下 ,提取了坡度、植被盖度和降雨量等主要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依据知识库对各类因子进行了分级和赋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下游 泥石流灾害 GIS评价 降雨量 危险性 坡度 植被盖度
下载PDF
GIS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20
作者 魏加华 +1 位作者 李慈君 邵景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是水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论文就基于GIS的地下水模拟评价、地下水环境评价、水源地保护、流域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决策支持及专家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水研究方面的...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是水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论文就基于GIS的地下水模拟评价、地下水环境评价、水源地保护、流域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决策支持及专家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水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对今后GIS在地下水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下水 地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 专家系统 水源地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