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入路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带蒂肌筋膜瓣转移修复同侧髂部死腔一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功林 冯致举 +5 位作者 何如祥 胡军 岳孝太 孙萍 王伟 赵文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因右髂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个月收入院。曾行经抗感染、局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2次扩创缝合以及一次局部皮瓣转移治疗均未治愈。检查:右髂前上棘向后有3.5 cm×3.0 cm软组织缺损伴髂骨外露,髂骨内... 患者,男性,52岁。因右髂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个月收入院。曾行经抗感染、局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2次扩创缝合以及一次局部皮瓣转移治疗均未治愈。检查:右髂前上棘向后有3.5 cm×3.0 cm软组织缺损伴髂骨外露,髂骨内侧可探及5.5 cm×3.5 cm×3.0 cm死腔,炎性分泌物较多。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因有皮瓣转移史,已不适宜再行局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决定采用同侧腹壁下动脉为蒂肌筋膜瓣,将其血管蒂设计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腹壁下动脉起始处,行顺行带蒂转移充填髂部感染性死腔并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前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换药处理,待局部炎性渗出减少,创面条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创面分泌物 炎性分泌物 炎性渗出 腹股沟韧带 死腔 皮瓣转移 局部换药
原文传递
秦泗河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创伤后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3
作者 岳孝太 王伟 +3 位作者 师富贵 甘泰芳 马登朝 臧建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800-806,共7页
目的:探讨秦泗河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创伤后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理念、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3例创伤后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4.9±9... 目的:探讨秦泗河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创伤后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理念、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3例创伤后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4.9±9.4)岁,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手术瘢痕、植皮区或皮瓣覆盖,均为跛行步态,14例曾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采用秦泗河手术方法(挛缩筋膜松解、肌腱延长、动力失衡肌腱移位调整、有限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术后缓慢牵拉矫正残余畸形),一期手术均达到足踝畸形矫正目标,术后遵照秦泗河提出的“一走,两线,三平衡”下肢重建原则,指导患者带外固定器负重行走锻炼,定期复查,达到骨愈合目标后拆除外固定器,佩带支具保护下锻炼行走,应用秦泗河制定的下肢(足踝)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7~143 min,平均(87.7±19.8)mim。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9±13)mL。术后调整外固定器时间为14~39 d,平均(17.5±5.0)d,带外固定器时间75~105 d,平均(88.9±8.7)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98个月,平均随访(30.2±17.6)个月。采用秦泗河制定的下肢(足踝)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11足、良9足、可3足、差0足,优良率为86.9%(20/23)。结论:秦泗河手术方法结合了挛缩筋膜松解、肌腱延长、动力失衡肌腱移位调整、有限截骨与Ilizarov技术,术后体外动态调整与评价,一期手术能满意矫正重度僵硬性足踝畸形,手术创伤小,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是治疗创伤后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泗河手术方法 ILIZAROV技术 僵硬性马蹄内翻足 创伤后畸形
下载PDF
距骨穿针在Ilizarov技术矫正成人重度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岳孝太 张真 +6 位作者 王伟 丁国建 陶晓伟 王凤军 师富贵 臧建成 秦泗河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28-532,共5页
背景: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文献对Ilizarov技术的应用原则、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研究较多,但对Ilizarov外固定器应用的技术细节探讨较少。目的:总结距骨穿针在Ilizarov技术矫正... 背景: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文献对Ilizarov技术的应用原则、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研究较多,但对Ilizarov外固定器应用的技术细节探讨较少。目的:总结距骨穿针在Ilizarov技术矫正成人重度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中的适应证和管理方法,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2例(28足)成人重度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10.2)岁;左足10例,右足6例,双足6例。28足均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按秦氏马蹄内翻足畸形分度方法:Ⅱ度22足,Ⅲ度6足。在截骨基础上,应用Ilizarov技术牵伸矫正,距骨穿螺纹针,遵照"先矫正足内收、内翻畸形,再矫正跖屈畸形"的顺序矫正,定期调整距骨针的连接,直至畸形矫正。采用AOFAS足踝评分和秦泗河肢体残疾矫正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5±7.8)个月。所有畸形均获得矫正,足底负重行走,跛行步态较术前明显改变。2例(2足)足跟部发生针道感染,经换药和拔出克氏针后治愈。无局部皮肤坏死、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3例畸形调整过程中发生胫距关节前脱位,改变外固定器构型后复位矫正。AOFAS足踝评分从术前平均(55.5±4.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1.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秦泗河肢体残疾矫正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17足、良7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结论:在Ilizarov技术矫正成人重度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中,距骨穿针并适时调整,可有效预防距骨偏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穿针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距骨偏移
下载PDF
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伟 尚建红 王志刚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2期19-22,共4页
目的 分析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依据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应用接骨板治疗,研究组应用髓... 目的 分析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依据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应用接骨板治疗,研究组应用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外旋、内旋、前屈、后伸角度均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周疼痛评分分别为(2.36±0.52)分、(1.22±0.33)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0、4.05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髓内钉优于接骨板,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疼痛小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接骨板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功林 师富贵 +7 位作者 王行高 冯致举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胫前相邻双创面用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带蒂转移术治疗的1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21~45岁);软组... 目的分析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胫前相邻双创面用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带蒂转移术治疗的1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21~45岁);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2.0 cm×2.5 cm^4.5 cm×4.0 cm。术中,将腓肠肌内侧头分成一蒂两瓣,修复胫前相邻两创面,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小的伤口裂开,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年(2.0~4.5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适用于胫前相邻小创面的修复,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腓肠肌 创面 肌瓣
原文传递
“三合一”预制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脱套伤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张功林 胡玉祥 +7 位作者 伍辉国 师富贵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总结“三合一”预制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脱套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应用“三合一”预制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脱套伤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2~39岁,平均(32.0±9.6)岁。预制皮瓣的旋股外侧... 目的总结“三合一”预制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脱套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应用“三合一”预制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脱套伤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2~39岁,平均(32.0±9.6)岁。预制皮瓣的旋股外侧降支血管动脉和静脉分别与桡动脉背侧支动脉和静脉相吻合,供区创面行直接缝合。结果1例供区发生小的切口裂开,经再次缝合后愈合,预制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术后随访2~5.5年,平均(3.5±1.6)年,供区无明显的功能障碍,受区外形较好。结论“三合一”预制皮瓣移植技术修复拇指脱套伤效果优良,尤其适合不宜行𧿹甲瓣移植手术的拇指脱套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皮瓣 脱套伤 拇指 移植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8
作者 张功林 冯致举 +7 位作者 师富贵 王建东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9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就诊的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进行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患...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就诊的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进行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患者年龄18~51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4.0 cm×8.0 cm^32.0 cm×8.5 cm。DIEP皮瓣以外侧穿支供血,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延迟的时间6~10 d;断蒂时间18~21 d。结果1例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2周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3.8±1.4)年。供区切口愈合好,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功能均恢复较好,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损伤 外科皮瓣 前臂
原文传递
临床应用逆行骨间背动脉筋膜瓣7例报告
9
作者 张功林 王行高 +5 位作者 胡军 师富贵 何如祥 赵文学 王开栋 王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6期10-12,共3页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逆行骨间背动脉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应用逆行骨间背动脉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7例(男5,女2).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28.5岁)....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逆行骨间背动脉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应用逆行骨间背动脉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7例(男5,女2).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28.5岁).损伤后至手术时间:3.5小时-5周,平均15天.骨间背动脉筋膜瓣表面行1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发生小块植皮坏死再次行中厚游离植皮修复愈合.骨间背动脉筋膜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人术后随访1.5-3.5年(平均2.5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手背部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筋膜瓣 移植
原文传递
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功林 冯致举 +7 位作者 师富贵 王行高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筋膜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筋膜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5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8 cm^18 cm×9 cm。筋膜瓣、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小腿内侧一蒂两瓣移植成活后,再行断蒂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筋膜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8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疗效较满意。结论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方法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小腿 骨折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皮瓣转移联合脂肪筋膜瓣充填修复坐骨部褥疮
11
作者 张功林 师富贵 +7 位作者 王行高 冯致举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3期11-12,共2页
目的:报告皮瓣转移联合脂肪筋膜瓣充填修复坐骨部褥疮的临床结果.方法:自2015年3月-2018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应用皮瓣转移联合脂肪筋膜瓣充填方法修复8例(男7例,女1例)坐骨部褥疮.年龄29-58岁(平均37.5岁).其中,胸... 目的:报告皮瓣转移联合脂肪筋膜瓣充填修复坐骨部褥疮的临床结果.方法:自2015年3月-2018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应用皮瓣转移联合脂肪筋膜瓣充填方法修复8例(男7例,女1例)坐骨部褥疮.年龄29-58岁(平均37.5岁).其中,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4例,2例为脑血管意外后长期卧床.均为坐骨部Ⅳ度褥疮,深度达骨面.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小的伤口裂开,经再次缝合后愈合,所有病人随访经11-38个月(平均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褥疮复发,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项技术操作简单,不损伤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 褥疮 皮瓣
原文传递
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张功林 师富贵 +7 位作者 王行高 冯致举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王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6例患者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术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胫骨...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6例患者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术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范围为(12.0 cm×11.0 cm)^(16.5 cm×14.0 cm)。双肌瓣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后,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肌瓣全部成活,肌瓣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发生受区小的植皮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5年,骨折愈合牢固。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修复胫骨近端较大的骨外露创面,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肠肌 比目鱼肌 创面 肌瓣
原文传递
浅谈矫形器结合骨外固定器在下肢畸形矫治的创新应用
13
作者 王伟 王志刚 +2 位作者 王宝福 芦亮红 程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35-35,共1页
研究矫形器综合骨外部位固定部件在下肢畸形矫正诊治中的运用成效。方法:探究以往本院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运用矫形器综合骨外固定设备矫正诊治的下肢部位畸形的55例临床数据,在探析临床诊疗效果的基础上,经过病患的满意程度表,了解病... 研究矫形器综合骨外部位固定部件在下肢畸形矫正诊治中的运用成效。方法:探究以往本院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运用矫形器综合骨外固定设备矫正诊治的下肢部位畸形的55例临床数据,在探析临床诊疗效果的基础上,经过病患的满意程度表,了解病患的满意度。结果:对55例下肢部位畸形病患进行5到18个月的随机回访,矫形器装卸时间为3到6个月。全部病患者对矫正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也对下肢的荷载负重力线的恢复水平十分满意。拆卸矫形器(支具)还有骨外固定设备的时候,病患总体的满意程度优良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舒适性的实际满意程度优良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点五,方便性的实际满意程度优良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结论:矫形器综合骨外固定设备在下肢部位畸形矫正治疗的创新运用,在确保临床诊疗效果的背景下能让病患得到便捷舒适性的感受,整体评价较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固定器 矫形器 矫形骨科 下肢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