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被引量:1181
1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11 位作者 石广玉 宫鹏 郑循华 翟盘茂 张德二 赵宗慈 绍武 罗勇 陈德亮 高学杰 戴晓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3-8,F0004,共7页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温室气体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预估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新认识 被引量:149
2
作者 丁一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9-1041,共13页
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公众的关注.其中科学问题作为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的科学基础与支撑,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从全球的视野对与中国气候变化有关的6个... 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公众的关注.其中科学问题作为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的科学基础与支撑,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从全球的视野对与中国气候变化有关的6个方面的重要科学进展和新认知作了概述.它们包括:(1)近百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和大气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2)中国地区的水循环与区域降水变化;(3)亚洲季风的长期变化与原因;(4)海洋在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中的作用;(5)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6)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预估和检验.最后,本文对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需要加强的重点科学问题也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亚洲季风 气候变化归因 全球气候变暖趋缓 气候变化预估
原文传递
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半球间水汽输送和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1
3
作者 薛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5,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 196 8~ 1998年 ) ,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 (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 196 8~ 1998年 ) ,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 (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结果揭示 ,SMJ作为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 ,对两个半球间水汽输送起最关键的作用 ,它把水汽从冬半球输送到夏半球 .夏季SMJ的年际变化有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与之相联系 ,特别是东亚沿岸的波列状异常分布、南亚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偶极型异常分布 ;它也同春季的北印度洋等海区的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还表明 ,春季SMJ的年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 ,由于SMJ影响的超前性 ,因此它在东亚夏季气候预测上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水汽输送 夏季 降水 索马里急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SRES A2情景下中国气候未来变化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结果 被引量:110
4
作者 姜大膀 郎咸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6-784,共9页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资料中心的模式预测结果 ,本文分析了SRES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中国大陆 2 1世纪前 30年的 10年际气候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 :大陆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表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升高 0 .3~ 2 .3℃、0...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资料中心的模式预测结果 ,本文分析了SRES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中国大陆 2 1世纪前 30年的 10年际气候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 :大陆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表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升高 0 .3~ 2 .3℃、0 .1~ 2 .0℃、0 .5~ 2 .7℃ ,增幅大体上呈现东西向带状分布 ,由南至北升温逐渐加强 ,且增幅随时间加大 .此外 ,上述三气候要素冬季升温幅度要大于同期夏季、表面最低温度升幅要强于同期表面最高温度 ,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的季节内变化范围减小 .冬季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异常幅度在 - 1.0hPa至 0 .4hPa之间变化 ,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表现为南正北负、随时间推进异常幅度有所加大 ,正负交界面向南扩展 ;同时 ,东北、华北和西部海平面气压负异常较大 .夏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空间分布与冬季相似 .2 0 0 1~ 2 0 30年 ,青藏高原大部、大陆东南部和河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 0 .1~ 0 .8mm/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 SRESA2情景 温度 海平面气压 降水
下载PDF
The Weakening of the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fter the End of 1970's 被引量:91
5
作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6-386,共11页
The transition of the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end of 1970's can clearly be detected i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wind velocity, and so on. Wavelet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emporal scale of this ... The transition of the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end of 1970's can clearly be detected i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wind velocity, and so on. Wavelet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emporal scale of this change is larger than 20 years. Studies in this work indicate that the trend of the transition over the mid-latitude Asia is opposite to that of global average for some variables at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other finding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the African-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is weaker and the trade wind over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is weaker as well after this transition. Such a signal may be found i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s well. Key words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 Weakening - Transition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key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nder Contract KZCX2-203 and the key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Contract 49894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WEAKENING TRANSITION
下载PDF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9
6
作者 薛峰 何金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1970~1999年期间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以下分别简称为马高和澳高)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马高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南极涛动,当南半球高纬度绕极低压加深时,马高加强;与马高...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1970~1999年期间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以下分别简称为马高和澳高)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马高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南极涛动,当南半球高纬度绕极低压加深时,马高加强;与马高有所不同的是,澳高的年际变化则同时与南极涛动和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有关,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澳高加强. 相关分析和所选取的个例分析均证实,东亚夏季风降水与马高和澳高有密切关系.当北半球从春至夏(南半球从秋至冬)马高增强时,中国长江流域至日本一带多雨,华南到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以及东亚中纬度大部分地区少雨.与马高相比,澳高的影响仅限于华南地区,当澳高增强时,华南多雨. 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涛动是除ENSO之外另一个能够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年际变化的强信号,这对于揭示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和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年际变化 东亚夏季风降水 南极涛动 ENSO事件
原文传递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被引量:82
7
作者 姜大膀 郎咸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0-596,共7页
在最新的SRESA2和B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 ,利用国际上 7个气候模式针对未来全球变暖的数值模拟结果 ,本文着重分析了东亚区域气候 2 1世纪的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 :中国大陆年均表面气温升高过程与全球同步 ,但增幅在东北、西部和华中地区... 在最新的SRESA2和B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 ,利用国际上 7个气候模式针对未来全球变暖的数值模拟结果 ,本文着重分析了东亚区域气候 2 1世纪的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 :中国大陆年均表面气温升高过程与全球同步 ,但增幅在东北、西部和华中地区较大 ,且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 ;全球年均表面气温增幅纬向上大体呈带状分布 ,两极地区最为明显 ,并在北极地区达到最大 ;此外 ,2 1世纪后半段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年平均强升温幅度主要来自于冬季增温 .在 2 1世纪前 5 0年 ,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除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青藏高原大部分夏季降水量外 ,不会对中国大陆其余地区的年、季节平均降水量产生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东亚气候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92
8
作者 廖清海 高守亭 +1 位作者 陶诗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8,共9页
探讨了东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 (EAJS)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EAJS南北变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澳季风区和气候平均的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南北两侧 ,这与SOI或ENSO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响应很不相同 ,后者的影响主要表... 探讨了东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 (EAJS)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EAJS南北变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澳季风区和气候平均的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南北两侧 ,这与SOI或ENSO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响应很不相同 ,后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东太平洋上 .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模态 ,其中一个模态反映的是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的西风急流的南北变异 ,另一个模态出现在 15 0°E~ 12 0°W的中、东太平洋上 .它们分别联系着不同的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 ,但都能对夏季 2 0 0hPa南亚高压的强度产生影响 ,尤其是南亚高压的东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EOF模态 季风 气候异常
下载PDF
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物理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76
9
作者 范可 Choi Young-Jea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900-2905,共6页
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通过预测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进而再预测降水.年际增幅(DY)定义为当年的变量值减去前一年的变量值.YR定义为长江中下游夏季平均季降水率.通过分析与YR年际增幅有关的冬、春季... 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通过预测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进而再预测降水.年际增幅(DY)定义为当年的变量值减去前一年的变量值.YR定义为长江中下游夏季平均季降水率.通过分析与YR年际增幅有关的冬、春季节大气环流,确定6个关键的预测因子,建立物理统计的预测模型,预测因子是南极涛动,印尼-澳洲附近的850和200hPa经向风垂直切变等.这个预测模型对YR在1997~2006年后报中显示了很高的预测技巧,预测的平均均方根误差是18%.预测模型能够再现YR在1984~1998年的上升趋势和1998~2006年的下降趋势.考虑到目前中国夏季降水的平均预测水平是60%~70%,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测水平不高,因此,通过预测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然后再预测夏季降水)的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业务预测技巧,并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增幅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预测模型 预测技巧内容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 被引量:70
10
作者 姜大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7,共9页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 ,并以此为依据从 1 94 8~ 1 999年中挑选出两组强弱冬季风年份 ,通过合成分析对大气环流场和海表温度场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不单纯受局地气...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 ,并以此为依据从 1 94 8~ 1 999年中挑选出两组强弱冬季风年份 ,通过合成分析对大气环流场和海表温度场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不单纯受局地气候系统影响 ,而与北半球半球尺度上的大气环流异常紧密相连。相对于弱的情形 ,强东亚冬季风年份中国大陆中东部及其东部大部分海域在整个对流层盛行偏北风距平、乌拉尔阻高显著加强、欧洲大陆西部维持一个深厚的气旋性异常环流系统、西风带环流偏弱、2 0 0hPa层南亚高压偏弱 ;中国大陆、北极地区、蒙古国大部分地区、欧洲大陆西北部表面温度降低 ;我国大陆与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差加大 ;东亚大槽加强。研究还揭示 ,强东亚冬季风年份对应于北大西洋涛动弱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指数 环流场差异 东亚冬季风 灾害性天气
下载PDF
南极涛动年际变化对江淮梅雨的影响及预报意义 被引量:59
11
作者 高辉 薛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87-92,共6页
相关分析和个例分析的结果均揭示了南极涛动异常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当春季尤其是5月南极涛动异常强时,常常对应于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的偏多,梅雨出梅偏晚,梅期长度偏长;反之,当前期南极涛动异常弱时,江淮流域降水易偏少... 相关分析和个例分析的结果均揭示了南极涛动异常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当春季尤其是5月南极涛动异常强时,常常对应于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的偏多,梅雨出梅偏晚,梅期长度偏长;反之,当前期南极涛动异常弱时,江淮流域降水易偏少,梅雨出梅偏早,梅期长度偏短。研究还表明,南极涛动的异常使得影响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的强度和位置发生改变,形成导致江淮流域降水偏多或偏少的形势。另外,南极海冰密度对南极涛动有6个月的超前负相关,上述结论为江淮梅雨的预报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年际变化 梅雨 南极海冰
原文传递
土壤湿度——一个跨季度降水预测中的重要因子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65
12
作者 郭维栋 马柱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8,共9页
阐述了土壤湿度对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业务现状提出亟需将这一因子应用于跨季度降水预测。通过将一个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引入IAP跨季度气候预测系统,探讨了土壤湿度应用于季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初步的个例分析表明... 阐述了土壤湿度对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业务现状提出亟需将这一因子应用于跨季度降水预测。通过将一个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引入IAP跨季度气候预测系统,探讨了土壤湿度应用于季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初步的个例分析表明:前期土壤湿度的异常分布对降水变化有较显著的影响,继续改进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可望获得更好的降水预测效果。同时,提出的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进行反演以获得大范围土壤湿度分布的办法在当前业务预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短期气候变化 降水预测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改进及其对1998年全国汛期旱涝形势的预测 被引量:59
13
作者 林朝晖 李旭 +5 位作者 赵彦 周广庆 袁重光 郭裕福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52-61,共10页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与南极涛动的关系 被引量:53
14
作者 范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910-2914,共5页
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WNPTN)和南极涛动(AAO)的关系,发现6~9月AAO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WNPTN)具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1949~1998年期间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48).还分析了和AAO的变化相联系的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和海... 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WNPTN)和南极涛动(AAO)的关系,发现6~9月AAO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WNPTN)具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1949~1998年期间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48).还分析了和AAO的变化相联系的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变化,结果表明:当AAO处于正位相时,西北太平洋区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幅度加大,对流层低层为异常反气旋环流并且涡度异常为负值,而高层为异常气旋环流并且涡度异常为正值,海表温度降低,这些变化均不利于台风生成和发展.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台风 南极涛动 大气环流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East Asian Climatology as Simulated by Seven Coupled Models 被引量:53
15
作者 姜大膀 郎咸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9-495,共17页
Using observation and reanalysis data throughout 1961-1990, the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ea level pressure climatology as simulated by seven fully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models, namely ... Using observation and reanalysis data throughout 1961-1990, the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ea level pressure climatology as simulated by seven fully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models, namely CCSR/NIES, CGCM2, CSIRO-Mk2, ECHAM4/OPYC3, GFDL-R30, HadCM3, and NCAR-PCM, a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above models can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in East Asia, with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for boreal autumn and annual mean. The models' ability to simulat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s more reliable than precipitation. In addition, the models can dependably captur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nual, boreal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sea level pressure in East Asia. In contrast, relatively large simulation errors are displayed when simulated boreal summer sea level pressure is compared with reanalysis data in East Asi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simulation errors fo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ea level pressure are generally large over and around the Tibetan Plateau. No individual model is best in every aspect. As a whole, the ECHAM4/OPYC3 and HadCM3 performances are much better, whereas the CGCM2 is relatively poorer in East Asia. Additionally, the seven-model ensemble mean usually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rel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model East Asian climatology EVALUATION
下载PDF
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东亚现代气候 被引量:51
16
作者 鞠丽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0,共9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单向嵌套,对东亚现代气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检验和分析该嵌套模式的性能.已完成的10年积分结果表明,单向嵌套RegCM2由于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较完善...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单向嵌套,对东亚现代气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检验和分析该嵌套模式的性能.已完成的10年积分结果表明,单向嵌套RegCM2由于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较完善的物理过程,因此对地面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形势和季节变化趋势都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且较与之嵌套的IAP-AGCM的模拟效果有较大改善,如在中国区域,它模拟的年均地面气温与实况的空间相关系数由全球环流模式的0·92提高到0·94,模拟的年均降水由0·5提高到0·7.这与嵌套RegCM2能模拟出IAP-AGCM所不能分辨的中尺度信号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单向嵌套 东亚气候模拟 中尺度信号
下载PDF
20世纪后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自然属性 被引量:44
17
作者 姜大膀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256-2262,共7页
文中使用1948~2002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再分析资料, 通过计算呈现了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尺度减弱事实、以及东亚夏季风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两次年代际突变事件. 而后, ... 文中使用1948~2002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再分析资料, 通过计算呈现了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尺度减弱事实、以及东亚夏季风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两次年代际突变事件. 而后,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资料分发中心提供的SRES 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六套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 从定性的角度上揭示了此次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衰减过程与20世纪后期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应该为一次自然的气候变化过程. 模式结果还显示, 如果21世纪温室效应在20世纪后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 东亚夏季风系统可能会受此影响而趋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减弱 全球变暖 自然变化 合气候模式 数值模拟 温室效应
原文传递
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范可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研究了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冬春两季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强年不利于东亚冬春两季冷空气的活动.通过平均经圈环流分析发现,在南极涛动异常年有从南极到北极分布的经向遥相关,并且该遥相关具有正压的结构.此遥相关冬季... 研究了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冬春两季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强年不利于东亚冬春两季冷空气的活动.通过平均经圈环流分析发现,在南极涛动异常年有从南极到北极分布的经向遥相关,并且该遥相关具有正压的结构.此遥相关冬季在欧亚地区显著,春季在太平洋地区显著.研究还表明,南半球高纬的平均纬圈西风,在冬季与欧亚西风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冬季经向遥相关的存在;在春季,则与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因此,局地经向遥相关是冬、春两季中南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的一个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欧亚西风 经向遥相关 平均经圈环流
原文传递
有关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气候的关系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范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南半球大气环流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气象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南半球大气环流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南半球气候变率的研究目前正受到世界气象学家越来越多的关... 南半球大气环流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气象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南半球大气环流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南半球气候变率的研究目前正受到世界气象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南半球中高纬大气资料的丰富及南极涛动的确定,使得认识南半球高中纬环流的年际变动规律及其与东亚气候关系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与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及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关系,古气候资料揭示的南极涛动与华北降水的关系,以及南半球大气环流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系和南极涛动变率的可预测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东亚气候 沙尘天气发生频次 可预测性
下载PDF
试论短期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47
20
作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12-17,共6页
基于系统的模式预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气候之短期变化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着重探讨大气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首先,给出模式预测效能(可预测性)的概念模式;然后,详细研究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动力学机制;最后,对短... 基于系统的模式预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气候之短期变化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着重探讨大气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首先,给出模式预测效能(可预测性)的概念模式;然后,详细研究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动力学机制;最后,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出路提出了一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预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