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张献忠与梓潼大庙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代升
-
出处
《四川文物》
1985年第4期51-53,共3页
-
文摘
在四川省梓潼县城北八公里处的川陕公路旁,有座双峰突起、翠柏森森的七曲山。规模宏丽的元、明、清时代的大庙古建筑群,就座落在这里。(图一)殿宇楼阁,依山而建,隐现于林扉之间。在庙内的风洞楼墙壁上,镶嵌着一通清乾隆七年(1742年)绵州知州安洪德捣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塑像石碑《除毁贼像碑记》(以下简称《毁像碑记》)。(图二)碑高1.33米,宽0.73米,厚0.1米。碑的铭文为安洪德撰。铭文的内容,记述了安洪德等人捣毁张献忠塑像的经过和意图。
-
关键词
张献忠
明末农民起义
大庙
风洞
碑记
塑像
十七年
知州
文昌帝君
乾隆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明皇幸蜀闻铃处辨析
- 2
-
-
作者
王代升
-
机构
绵阳市文化局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4,42,共3页
-
文摘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辨析王代升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在四川粹潼县北40里,川陕公路上的上亭铺。上亭铺古为驿站。《重修梓渲县志》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入安史之乱,“唐明皇幸蜀,至此闻铃,似言三郎郎当者,故名郎当驿”①。今存石碑一通,通高2.6米,宽0.86米,...
-
关键词
唐明皇
褒斜道
斜谷
北栈道
杨贵妃
《四库全书》
历史地理
《辞海》
安史之乱
《长恨歌》
-
分类号
K297.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剑门蜀道与剑门蜀道文物
- 3
-
-
作者
王代升
-
机构
绵阳市文化局
-
出处
《四川文物》
1988年第1期15-20,35,共7页
-
文摘
在四川的北部有一条古蜀道,当你沿着这条蜀道游览,你就会被蜀道的绮丽风光所陶醉而流连忘返,你就会被蜀道上似颗颗闪烁着明珠的文物古迹而赞叹不已,你就会对蜀道上的三国遗迹及其优美的故事无限神往,那悬崖峭壁,会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是多么的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喜爱吟诵。这条蜀道。
-
关键词
蜀道
文物古迹
四川
遗迹
国务院
李白
剑门关
嘉陵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道难》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绵阳市四十年文物考古综述
- 4
-
-
作者
王代升
-
机构
绵阳市文化局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9,共7页
-
文摘
绵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边缘西北部的涪江中上游,距成都市135公里。汉时,为清县,属广汉郡。安帝元初二年(115年)郡治移至涪县,三国、晋属梓潼郡。隋、唐至宋、元、明、清皆为绵州。县治位于绵山之阳,故名绵阳。 绵阳“古蜀国之地,禹贡粱州之域。”①地处金牛、阴平古道和涪江、安昌江的交汇点,北接秦陇,南联成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蜀汉名臣蒋琬视为军事要塞,上疏曰:“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②《元和志》记:“依山作固,东据天池,③形如北斗,卧龙伏马,为蜀东北之要冲”。④“控制西川,推为要塞”。⑤舟车辐辏,商贾云集,四塞之郡,⑥有蜀道咽喉之称。
-
关键词
绵阳市
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
文物考古
江油
崖墓
宋代窖藏
瓷器
涪县
平武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