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查德华 张玉玲 +2 位作者 汪伟 沈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7 d。术后1、7 d,对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3、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GF-β、EGF、COL-Ⅰ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凉血地黄汤 转化生长因子-Β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双氧水和复方黄柏液交替冲洗促进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作用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凤芹 +1 位作者 韩丽 建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研究运用双氧水和复方黄柏液交替隔日冲洗坏死性筋膜炎创面对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12例患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研究组术后创面予以双氧水与复方... 目的:研究运用双氧水和复方黄柏液交替隔日冲洗坏死性筋膜炎创面对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12例患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研究组术后创面予以双氧水与复方黄柏液隔日交替冲洗,对照组创面只采用双氧水冲洗。密切观察2组患者术后1~15天创面水肿、愈合、患者疼痛及术后体温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的水肿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和79%;2组分别有0%和33%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4.1±4.5)d和(42.3±7.2)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运用过氧化氢与复方黄柏液交替隔日冲洗,对减轻术后创面水肿、疼痛、防治感染及加速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显著优于一般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坏死性筋膜炎 复方黄柏液 双氧水
下载PDF
薰药方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谢雅 杨关根 +1 位作者 裘建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570-571,共2页
复杂性肛瘘的瘘道较多且走行复杂,是肛肠科的治疗难点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手段,而患者术后存在大便失禁和再生障碍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恢复期的治疗同样重要。为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复杂性肛瘘的瘘道较多且走行复杂,是肛肠科的治疗难点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手段,而患者术后存在大便失禁和再生障碍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恢复期的治疗同样重要。为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作者自2011年1月至12月,用中药熏洗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6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手术治疗 肛瘘术后 疗效分析 术后患者 药方 伤口愈合时间 中药熏洗治疗
下载PDF
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忠 +4 位作者 杨琴燕 邓群 刘智勇 谢雅 杨关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毕用羊肠线在长强、双侧秩边穴穴位埋线,对照组术毕常规处理切VI。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起始时间,疼痛持续时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毕用羊肠线在长强、双侧秩边穴穴位埋线,对照组术毕常规处理切VI。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起始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24h内疼痛情况和排便,换药时疼痛情况,以及镇痛剂使用和术后排尿、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起始时间[(5.9±1.7)h]明显晚于对照组[(1.8±1.6)h](P〈0.01);疼痛持续时间[(4.6±2.3)h]短于对照组[(15.2±4.8)h](P〈0.01);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一周内排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0天换药或排便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镇痛剂使用、排尿和肛缘水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还能有效减少术后排尿障碍和肛缘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结扎 外科学 疼痛 手术后 穴位疗法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分型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建民 +1 位作者 乔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断分型与细胞因子是否具有关联性。方法:将入选案例分为5组,检查患者确诊后第二日血清IL-8、TNF、IL-10和IL-4的含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电子结肠镜下镜像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的中医症型在血清IL-8、TNF...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断分型与细胞因子是否具有关联性。方法:将入选案例分为5组,检查患者确诊后第二日血清IL-8、TNF、IL-10和IL-4的含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电子结肠镜下镜像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的中医症型在血清IL-8、TNF、IL-10和IL-4的含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电子结肠镜下镜像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断分型与细胞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分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