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保护的意义及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丽 +2 位作者 窦孝鹏 刘冀 石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9,共2页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 ,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近年来 ,在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湿地资源 ,不合理修建水利工程 ,以及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等 ,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质量与功能下降。...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 ,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近年来 ,在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湿地资源 ,不合理修建水利工程 ,以及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等 ,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质量与功能下降。要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广泛参与的湿地保护机制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 ,强化法律监督 ,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湿地退化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2
作者 周梦华 程积民 +2 位作者 万惠娥 王丽 赵凌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为揭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根系取样器(Φ=9 cm)对宁夏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群落地下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比根长均随土壤深... 为揭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根系取样器(Φ=9 cm)对宁夏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群落地下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比根长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均表现出向表层(0-20 cm)集聚的趋势,且集中分布于0-40 cm土层,最大值均分布在0-20 cm土层,而底层(80-100 cm)最小;所有主要根系分布参数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以下各层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根生物量和比根长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与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均呈成正相关;根表面积、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 本氏针茅 根系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彭曼—蒙特斯公式在参考作物需水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丹 张广涛 +3 位作者 王丽 胡冰 孙毅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513-4514,共2页
介绍了作物需水量计算的几种方法,采用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浑蒲灌区水稻的需水量,结果比以往直接算法更为精确,为灌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彭曼-蒙特斯公式 需水量
下载PDF
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亚军 王丽 +1 位作者 陈超 王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60-65,共6页
综述了植物在不同逆境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包括植物在根、叶等形态结构,激素、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钙离子等生理生化反应,以及蛋白及基因方面对逆境响应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集中于植物对多种逆境的交叉适应研究。
关键词 逆境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反应 蛋白 基因
下载PDF
农田覆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丽 李宝筏 刘洪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节水农业,是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农田覆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增产增收之路,已成为节水农业的研究热点。覆盖后的入渗和蒸发机理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入渗 蒸发 节水农业 农田覆盖 水资源
下载PDF
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戴皖宁 王丽 +2 位作者 Ismail Khan 王晓帆 李振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9-725,共7页
为了探究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对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2种覆盖方式(不覆盖和秸秆覆盖)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水平(0、4和12 t·hm-2)的田间小区试验,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 为了探究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对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2种覆盖方式(不覆盖和秸秆覆盖)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水平(0、4和12 t·hm-2)的田间小区试验,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降温效应在不同土层上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全生育期内表现为前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生物炭对地温的影响有所不同,在不覆盖条件下,生物炭处理有增温保温效应,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秸秆覆盖条件下,生物炭对0~10 cm土层有降温效应,而对15~25 cm土层则有增温效应;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系数,其中秸秆覆盖和12 t·hm-2生物炭组合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分别提高24.2%、6.4%~15.7%和15.0%;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长和行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中穗长与产量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行粒数与产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逐步回归分析 产量构成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BP神经网络的清河水库总氮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鹏飞 王丽 +1 位作者 李爱迪 赵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43,共4页
为了实现清河水库总氮浓度的预测,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GRABP),即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选取总磷、挥发酚、化学需氧量、pH值、氨氮五项水质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总氮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根据五项最优影响因... 为了实现清河水库总氮浓度的预测,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GRABP),即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选取总磷、挥发酚、化学需氧量、pH值、氨氮五项水质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总氮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根据五项最优影响因子与总氮浓度的对应关系,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2016年8~12月的总氮浓度预测中。结果表明,GRA-BP网络模型较BP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可为清河水库的水质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灰色关联度 BP神经网络 清河水库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可欣 王丽 +2 位作者 吴琼 刘永朋 马娜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与旱作农田保墒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精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都可以提高播种期土壤墒情,0~50cm土壤水分含量均比对...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与旱作农田保墒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精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都可以提高播种期土壤墒情,0~50cm土壤水分含量均比对照提高5%以上,而0~20cm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可提高7.8%~15.55%;折合产量比对照增产7.17%~17.8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36%~14.10%,以浅松覆盖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王米
下载PDF
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品质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丽 冯婧 +7 位作者 马强 陈龙宾 韩静 刘景喜 潘振亮 张效生 霍文娟 马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相对饲喂价值较盛花期分别提高了12.57%和15.66%(P<0.05);(2)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下降但营养品质增加,在7.5 cm和10.0 cm显著高于5.0 cm和2.5 cm,前二者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较2.5 cm提高了5.84%和8.16%(P<0.05);(3)无论是现蕾期、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刈割苜蓿,不同的茬次之间品质差异均较大,其中以第一茬苜蓿品质最佳;(4)结合产业化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以现蕾期5.0 cm留茬和初花期7.5 cm留茬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刈割时期 留茬高度 营养品质 隶属函数
下载PDF
调亏灌溉和生物炭对大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明阳 王丽 +2 位作者 姜展博 姜熙 孟维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66-1973,共8页
为了解生物炭及调亏灌溉对大豆的影响,以大豆"开育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盆栽栽培条件,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B0(0 t·hm^-2)、B1(6t·hm^-2)、B2(12 t·hm^-2)和不同程度调亏灌溉W1(充分灌溉... 为了解生物炭及调亏灌溉对大豆的影响,以大豆"开育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盆栽栽培条件,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B0(0 t·hm^-2)、B1(6t·hm^-2)、B2(12 t·hm^-2)和不同程度调亏灌溉W1(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W2(轻度调亏,55%~60%田间持水量)、W3(重度调亏,45%~50%田间持水量)对大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调亏灌溉不会影响大豆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分干物质累积量,而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累积量随着生物炭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随着调亏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而生物炭施用量为12 t·hm^-2时,才会提高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调亏灌溉和生物炭均能影响大豆的耗水量,其中耗水量随着调亏程度的加剧而减少,而添加6 t·hm^-2生物炭耗水量最高,但有利于产量的形成。与充分灌溉不施用生物炭相比,在轻度调亏灌溉下添加6 t·hm^-2生物炭可提高产量16%和水分利用效率21.4%。因此,在轻度调亏灌溉下,施加6 t·hm^-2生物炭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调亏灌溉 大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BF神经网络在需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桑慧茹 王丽 +2 位作者 陈韶明 孙娟 李司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1,共4页
针对需水预测方法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别较大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需水量预测模型。首先借助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以此减少各影响因子之间原... 针对需水预测方法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别较大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需水量预测模型。首先借助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以此减少各影响因子之间原有的多重共线性;其次,选用RBF网络,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BF(PCA-RBF)神经网络需水预测模型;并以辽宁西部地区凌源市需水预测为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校核。利用训练好的PCA-RBF神经网络需水预测模型对凌源市2014、2015年的总需水量进行模拟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分别为2.9%、0.4%。这说明该模型可相对全面地模拟需水量变化规律,能够用于半干旱山区和材料相对较少时需水量的精准预测,为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 主成分分析 RBF神经网络 凌源市
下载PDF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应用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琼 王丽 +2 位作者 田兆有 汪可欣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94-1795,共2页
地下滴灌技术(SDI)是在滴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方式,指出棉花种植上应用地下滴灌技术的相关问题,总结地下滴灌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地下滴灌 棉花 应用
下载PDF
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肥热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苏旭 栾策 +3 位作者 吴奇 姜展博 祝晓妍 王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于2019年5—9月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科研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设置2种种植模式MS、MP(玉米/大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T0、T1和T2(0、15和30 t·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入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 于2019年5—9月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科研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设置2种种植模式MS、MP(玉米/大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T0、T1和T2(0、15和30 t·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入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热、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生物炭对作物生育初期0~30 cm土壤储水量影响不显著,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由于受降雨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储水量,其中在抽雄期MPT2处理的增幅最大,达15.49%;在苗期与拔节期,由于降雨少,生物炭对30~60 cm土壤储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抽雄期开始至生育末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提升效果不如0~30 cm土层。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苗期与拔节期土壤有效积温,在苗期MPT2处理下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增幅达20.97%,而在作物生育中后期,生物炭对土壤有效积温的影响减弱,在抽雄期和灌浆期的影响最小。生物炭施入土壤后虽然显著降低了作物生育前期土壤的矿质氮含量,但显著提高了作物生长发育中后期的矿质氮含量(25.19%~48.82%),因而增加了MS总产量(12.79%~13.71%)和MP总产量(15.86%~18.01%)。因此,生物炭有效调控了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土壤的水肥热状况,改善了间作系统的作物生长环境,使得间作这一本来就有着产量优势的种植模式产生了更大的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间作 储水量 有效积温 矿质氮
原文传递
不同水肥条件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丽 李振华 +3 位作者 姜熙 孟维忠 陈伟 SHAIKH Abdullah AI Mamun Hossain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寻找利于黄瓜高产优质的合理灌水施肥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究不同灌水下限、施氮量、施钾量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灌溉下限分别设置高水(W3:85%田持)、中水(W2:75%田持)、低水(W1:65%田持)三个水平;对于施肥量分别... 为寻找利于黄瓜高产优质的合理灌水施肥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究不同灌水下限、施氮量、施钾量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灌溉下限分别设置高水(W3:85%田持)、中水(W2:75%田持)、低水(W1:65%田持)三个水平;对于施肥量分别设置高氮(N3:468kg·hm-2)、中氮(N2:360kg·hm-2)、低氮(N1:252kg·hm-2)和高钾(K3:702kg·hm-2)、中钾(K2:540kg·hm-2)、低钾(K1:378kg·hm-2)各三个水平,为缩小试验规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三因素进行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灌水下限,可以增加植株鲜重,W3灌溉水平下单株鲜重平均达到561.3g;大量施入氮肥虽不利于茎的生长但对于叶片生长有促进作用,N3处理叶片鲜重最大(225.6g);钾肥施入量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W3N2K2水肥组合最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水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对黄瓜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黄瓜增产明显,W3处理产量平均达到131.6t·hm-2;随着氮肥钾肥施入量的增加黄瓜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黄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与灌溉量呈正比关系,不同灌溉处理灌水量与耗水量关系曲线K值分别为1.53,1.04,0.79,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耗水量逐渐趋于平稳;鲜果品质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而降低但与钾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经评分法分析,W1N2K3水肥组合可以得到最优品质。通过模型精确预测,得出在灌水下限为田持的85%,施氮量381.3kg·hm-2,施钾量600.7kg·hm-2时可以得到最高产量,同时品质较为优质,预测产量为136.14t·hm-2,为最佳灌水下限与肥料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灌水下限 预测模型 正交组合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蚀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丽 姜熙 +1 位作者 李勇 计红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5,共3页
分析了不同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蚀防治效果及土壤紧实度大小,并确定了最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方式下田间积水起始时间和径流起始时间较晚,可以不同程度减少土壤水蚀损失量。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传统耕作、... 分析了不同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蚀防治效果及土壤紧实度大小,并确定了最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方式下田间积水起始时间和径流起始时间较晚,可以不同程度减少土壤水蚀损失量。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传统耕作、传统烧灰耕作、留茬5cm不覆盖、浅松秸秆覆盖、留茬5cm横垄覆盖、留茬5cm顺垄覆盖。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紧实度均比传统耕作和传统烧灰耕作高。浅松覆盖为最优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水蚀 降雨强度 土壤紧实度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与RBF神经网络的中长期水文预报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丽 杨军 +1 位作者 孙靓 陶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17,共3页
及时、准确的中长期水文预报能有效促进水库管理优化。以非汛期各月径流量为预报因子,通过计算所需预报年份与已有径流资料历史年份的预报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遴选出与该年灰色关联度较大的年份作为代表年份。采用MATLAB数学软件构建... 及时、准确的中长期水文预报能有效促进水库管理优化。以非汛期各月径流量为预报因子,通过计算所需预报年份与已有径流资料历史年份的预报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遴选出与该年灰色关联度较大的年份作为代表年份。采用MATLAB数学软件构建RBF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利用选定的代表年份径流量对目标年份汛期径流量进行预报。以清河水库为例,用该模型预报汛期径流量。结果表明,模型简单可操作、运行速度快、预报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RBF神经网络 中长期水文预报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东港灌区管理信息系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丽 崔鹭 +1 位作者 付翔 吴琼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13,共2页
结合东港灌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具体论述了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用Geodatabase建立空间数据库,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在SQL Server平台上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很好地解决了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AO... 结合东港灌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具体论述了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用Geodatabase建立空间数据库,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在SQL Server平台上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很好地解决了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接口;AO(ArcObjects)组件技术的应用使得该系统不需要依赖于ArcGIS软件独立运行,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建立更加专业的水利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ARCSDE 组件式GIS AO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热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旭飞 张钟莉莉 +1 位作者 王丽 栾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3,共5页
为探寻东北旱地玉米最优的覆盖种植模式,采用小区试验并结合3种覆盖方式(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传统耕作)和2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间作大豆)研究其对土壤水热调控效应、玉米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植模式... 为探寻东北旱地玉米最优的覆盖种植模式,采用小区试验并结合3种覆盖方式(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传统耕作)和2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间作大豆)研究其对土壤水热调控效应、玉米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植模式来说,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根区贮水量,地膜覆盖对土壤增温效果最显著,而同一覆盖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温度受间作影响不明显。玉米产量明显受到覆盖和间作模式的影响,覆盖和间作可增加玉米产量,其中单作模式下,DM处理下玉米的产量比JM和CM分别提高19.34%、11.39%;间作模式下,DI处理下玉米的产量比JI和CI分别提高19.71%、13.74%。研究认为,地膜覆盖耕作玉米/大豆(DI)是东北旱地雨养地区适宜的覆盖种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水热 产量:间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下载PDF
引兰入汤引水隧洞糙率原型观测及隧洞过流能力复核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冰 王丽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6年第3期49-50,59,共3页
文章提出了引兰入汤输水隧洞过流能力复核及隧洞糙率原型观测的必要性;通过原型观测得出了隧洞的实际糙率,实际糙率较设计糙率小;对实际糙率与设计糙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隧洞过流能力进行了复核。
关键词 原型观测 输水能力 糙率
下载PDF
中国主粮作物生物炭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滨杭 姬建梅 +3 位作者 王丽 刘静 高欢 刘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0-530,共11页
为定量评估生物炭对主粮作物产量的影响,收集了公开发表的116篇相关文献,共866对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生物炭对我国主粮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子,同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进一步解释了因子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 为定量评估生物炭对主粮作物产量的影响,收集了公开发表的116篇相关文献,共866对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生物炭对我国主粮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子,同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进一步解释了因子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生物炭施用后可改善主粮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主粮作物产量,平均增产率为8.77%.其中,当生物炭pH为7~8时,平均增产率最大,可达26.49%;其C/N<60时,平均增产率为13.73%,显著高于C/N≥60的平均增产率.将生物炭施入酸性或中性土壤中,更能发挥其增产效应.当施炭量为10~20 t·hm^(-2)时,小麦和玉米的平均增产率最大;施炭量为15~25 t·hm^(-2)时,水稻平均增产率最大.但是,不同施炭水平的水稻增产率相近,可考虑损失部分产量,适当减施以兼顾经济效益.此外,生物炭增产效应会随施用年限增加而不断减弱,一般3 a后增产不显著.SEM表明生物炭施用量不仅直接影响主粮作物产量,还通过改善土壤肥力间接影响主粮作物产量,而生物炭C/N和pH仅通过改善土壤肥力影响主粮作物产量.因此,今后在生物炭的应用中,优先考虑将其施于低肥力的酸性或中性土,其C/N和pH分别控制在60以下和7~8,并综合考虑土壤条件、生物炭特性和田间管理措施以使主粮作物产量最大化.研究可为生物炭的推广与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产量 META分析 主粮作物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